第一百九十六章 帝后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卓昭节疑惑于这个问题时,淳于皇后也在和咸平帝商议:“看九郎的样子颇有点儿问心无愧,依我对小四郎和戡郎的了解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这次小三郎出事到底会是谁下的手?”
“这小子口口声声说什么不知道,但既然还算镇静,恐怕戡郎是早就查到了真相,只不过这会不想说出来罢了。”和淳于皇后一样,才听到延昌郡王的死讯,咸平帝也是又惊愕又生气!但震怒过后也立刻恢复了冷静,正如宁摇碧所言,对咸平帝和淳于皇后来说,他们首先是大凉的帝后,然后才是唐缘的祖父和祖母。
而且唐缘还是他们比较不喜欢的一个孙辈,哪里能和社稷比?
是以咸平帝怒过之后就开始注意到了事情本身,是当真没有太多伤心的——横竖是孙儿不是儿子。隔一代有隔代亲,但那也多半是亲自抚养长大的。淳于皇后瞧不上绿姬,唐缘打小就不怎么被皇后待见,甚至很难见到帝后,比起经常在帝后跟前露脸的真定郡王,咸平帝虽然对唐缘的恶感略轻,然也没到得知他的死讯之后悲痛万分的地步。
现在咸平帝和淳于皇后都在为一件事情头疼:“戡郎的身份,这大凉能够叫他忌惮到了不敢让九郎来说凶手的地步的……这事情……”
西域离长安远得紧,之前皇后也推测雍城侯或者说真定郡王这些人不会轻易对唐缘下手。可现在细细一想雍城侯若是查到了真相却连儿子都不肯告诉,宁可顶着帝后震怒熬到他亲自禀告——这关键要不是太孙之争上面那就怪了!虽然雍城侯于情于理都不会去动唐缘的性命,但雍城侯也未必能把唐缘保护得风雨不透——再说这次雍城侯自己不也受了重伤差点不能活着回来?
既是这样,可就麻烦大了。
帝后扶持真定郡王已经好几年了,按着帝后如今的年纪和精力,是木已成舟,想再换个皇太孙真的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帝后是一万个不情愿听到真定谋害庶兄的,甚至只要真定没有留下确实的把柄,帝后嘴上不说,私下少不得要替他善后。
问题是帝后愿意原谅真定,可太子是不会的。如何处置这一子一孙之间的关系……连咸平帝都感到了头疼:“戡郎不肯提前说,一则怕咱们听了震怒,二则怕泄露风声对他不利。不管怎么说,小三郎死在西域,为着我大凉的体面也不能不追根问底的。”
“无论如何这个罪名都不能落到小四郎身上!”淳于皇后沉默了片刻,咬着牙道。
咸平帝一皱眉,道:“若他当真糊涂……”
“大郎膝下如今就这么两个儿子,那珍奴能成?”皇后反问,真定郡王是皇后一手扶持出来的,连咸平帝的态度也受了皇后很大的影响,淳于皇后对这个自己花费了很大心血的孙儿很有感情是一个,此外皇后对真定郡王的支持一直都近乎公开,假如真定郡王从一代贤王、俨然太孙被定成了弑兄之徒,那样的话等于是彻底的否定了淳于皇后的眼力,也否定了皇后的心血。
这对于多年干政、年岁已晚的皇后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简单来说,皇后丢不起这个脸。
咸平帝虽然对唐缘的感情更深些——到底是长子长孙,但被皇后一问也有点无言以对,心头就涌出一分对太子的不满来:若不是太子偏宠着绿姬,居然除了她之外不肯要旁的女子不说,要不是皇后拿储君之位威胁,甚至连真定郡王都不会出生!而定成郡主的生母更是因为一次偶然侍寝就被绿姬迫着太子杀了……
虽然咸平帝比起太子来还要彻底,索性连妃嫔都没有的,但咸平帝并不认为自己是惧怕皇后、或者皇后自恃宠爱干涉了自己在妃嫔上的册立,咸平帝觉得自己是出于和皇后共患难的感情才不立妃嫔的。
不管这种认为是淳于皇后的手段高明还是事实,反正咸平帝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咸平帝很是厌恶绿姬,圣人总觉得这妇人恃宠生骄得太过了。
帝后膝下一共有三子二女,太子虽然也是三子一女,表面看起来只比帝后少了个女儿。然而不说子女们与父母的亲近程度和嫡出的比例了,就说诸子女的才华品行——不算宠爱绿姬和对庶子的偏心,太子本身是个合格的储君。
另外两位皇子,晋王孝顺又谦和,处处帮衬着太子,朝野上下谁都对这位贤王说不出个不字来;光王年轻些,才干和平庸,但也不是惹事的人,总归还是能够和贤沾边的。
两位公主性情强势些,却也没有干过被朝官弹劾的事情。
再看太子膝下,唐缘虽然才干本身还是有点的,他庶出的身份却让帝后都认为心太大了;真定郡王是帝后都喜欢且满意的;但唐澄……
提到这个孙儿,帝后怎么都高兴不起来。这个孙儿实在太丢皇家脸了,什么龌龊腌臜的都捞上身!若非怕留下来杀害子孙的恶名,帝后有时候都巴不得他去死了的好!尤其是极为厌恶男风的咸平帝。
所以太子虽然有三子,但在帝后眼里其实也就真定郡王能得用而已。至于女儿上头,唯一的定成郡主见到太子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帝后心里都认为,定成郡主若不是由太子妃养大的,一定也没什么出息!
这样凋零的子嗣,太孙的人选根本就是别无选择。别说淳于皇后,咸平帝也决计不允许自己苦心经营如锦绣花阵的江山落到唐澄那样的子孙手里——这不是嫌大凉国祚太长吗?!
可太子对唐缘的偏爱和所寄托的希望,帝后心里也清楚……
“若不把小四郎摘干净了,大郎万一犯了糊涂……”淳于皇后见咸平帝沉吟不语,提醒道,“总不能把太子和太孙都换了吧?”
这话让咸平帝一惊!
其实按着太子这几年的偏心,帝后也不是没烦过这个长子。问题是储君乃是国之重本,作为合格的君上,是不该随着喜好任意废立的。既然立了唐昂,除了偏心绿姬和庶子外,太子其他地方也没有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咸平帝和淳于皇后年纪都大了。
年老的君上都喜欢安定,没有大事儿,都不愿意大动了。
咸平帝和淳于皇后都这么想着——到此刻发现长子和嫡孙之间难以和睦,再议易储,这一步真的很难踏出去了。
这一点淳于皇后也清楚,她说出来无非还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果然咸平帝思索半晌,叹了口气:“这怎么成?的确,小四郎得护着,这样,派人往西域去迎一迎……先把真相问出来,咱们再看看要怎么办。”
“朝上也要交代。”淳于皇后得了咸平帝之话,心头略松,跟着又道,“之前的消息太过顺利,如今朝中都等着回来议功,结果如今光鲜的事儿都没有了,倒是咱们搭了个孙儿进去……这……”
咸平帝的脸色很不好看,道:“是这样没错,但咱们还没想到如何劝说大郎,就这么把风声放出去,恐怕大郎一个糊涂……”
淳于皇后道:“这事情总归要和大郎说的,我倒是担心等戡郎回来之后再叫他知道,别对戡郎做出什么来!二姐……而且这次据说戡郎受伤也不轻!不过,事情还是要戡郎回来了才能明白,九郎那儿,什么都问不出来。”
“也不能就听他们的。”咸平帝嘿然道,“既然他们才动身没多久,怕是机会不好寻,毕竟猎隼就那么几只,有猎隼在,信鸽可不好走!过些日子上路久了松散了,咱们再看看真相罢。”
帝后不可能不在西去的人手里安插亲信的,只是西域离长安实在是远,靠人力回来报信可不容易,路上也容易因种种缘故出事。御赐的猎隼那是明着由雍城侯做主的,当初苏史那封锁消息的迅速而残酷干脆,除了宁摇碧,长安谁家都没能收到飞禽携带的消息。
而雍城侯现在已经带伤上路,路上自然不可能像在东夷山那样看得紧密,实在不成,那许多士卒,总有人可以直接快马赶到长安来报信的。
淳于皇后叹了口气:“这次咱们居然被瞒了这么久!”
皇后的话虽然没说全,但内中意思和提醒咸平帝都明白,不过咸平帝却冷静得很,淡淡的道:“小孩子们不去说了,戡郎没有这个能耐的,必是苏史那!此人到底是一族柱石,关键时候就是镇得住场面。当然这也是这次东夷山那里没有足够分量的人来辖制他……但不管怎么说,他终究只是个下仆,又是月氏人,在我大凉不足为惧。”
淳于皇后听出咸平帝是为了纪阳长公主,不同意打压或防范宁家——至少此刻不同意这么做,这也是她意料之中的结果,便也不再试探下去,道:“这次倒是幸亏他去了。”
咸平帝道:“嗯,这次人选我也是糊涂了,没有多加几个老成持重之人进去。”
“唉,十三郎本不该在里头的,这事儿怨我,想着他不是嫡长子,承不了爵,能有个立功的机会也好,不想戡郎和小三郎一起出事,就他和唐慎之哪儿撑得住这样的局势?”淳于皇后叹了口气,道,“好在仲崇圣身死之后,其子孙有畏惧被顶罪的勾结旧部作乱……这些人都被苏史那抓住了,既然如此,索性就说他们谋害了小三郎、伏击了戡郎罢!”
咸平帝点头:“只能如此了——但要叫大郎相信,还是要费许多手脚。”他皱着眉,道,“更怕大郎认为虽然小三郎是仲家子孙所害,但戡郎也在其中推波助澜甚至是借刀杀人!”
他缓缓道,“你莫忘记戡郎当时去月氏……”
“那不是你叫他去的吗?”淳于皇后随口道,跟着就明白了,叹道,“唉,当时这么吩咐戡郎是想看看小三郎会不会犯糊涂、不惜引起西域烽火也要争这储君之位!若是如此,咱们废弃他也不会觉得愧疚了,不想却……”
她说到这儿,帝后同时一震:“难道是……苦肉计却为人所用吗?!”
卓昭节疑惑于这个问题时,淳于皇后也在和咸平帝商议:“看九郎的样子颇有点儿问心无愧,依我对小四郎和戡郎的了解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这次小三郎出事到底会是谁下的手?”
“这小子口口声声说什么不知道,但既然还算镇静,恐怕戡郎是早就查到了真相,只不过这会不想说出来罢了。”和淳于皇后一样,才听到延昌郡王的死讯,咸平帝也是又惊愕又生气!但震怒过后也立刻恢复了冷静,正如宁摇碧所言,对咸平帝和淳于皇后来说,他们首先是大凉的帝后,然后才是唐缘的祖父和祖母。
而且唐缘还是他们比较不喜欢的一个孙辈,哪里能和社稷比?
是以咸平帝怒过之后就开始注意到了事情本身,是当真没有太多伤心的——横竖是孙儿不是儿子。隔一代有隔代亲,但那也多半是亲自抚养长大的。淳于皇后瞧不上绿姬,唐缘打小就不怎么被皇后待见,甚至很难见到帝后,比起经常在帝后跟前露脸的真定郡王,咸平帝虽然对唐缘的恶感略轻,然也没到得知他的死讯之后悲痛万分的地步。
现在咸平帝和淳于皇后都在为一件事情头疼:“戡郎的身份,这大凉能够叫他忌惮到了不敢让九郎来说凶手的地步的……这事情……”
西域离长安远得紧,之前皇后也推测雍城侯或者说真定郡王这些人不会轻易对唐缘下手。可现在细细一想雍城侯若是查到了真相却连儿子都不肯告诉,宁可顶着帝后震怒熬到他亲自禀告——这关键要不是太孙之争上面那就怪了!虽然雍城侯于情于理都不会去动唐缘的性命,但雍城侯也未必能把唐缘保护得风雨不透——再说这次雍城侯自己不也受了重伤差点不能活着回来?
既是这样,可就麻烦大了。
帝后扶持真定郡王已经好几年了,按着帝后如今的年纪和精力,是木已成舟,想再换个皇太孙真的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帝后是一万个不情愿听到真定谋害庶兄的,甚至只要真定没有留下确实的把柄,帝后嘴上不说,私下少不得要替他善后。
问题是帝后愿意原谅真定,可太子是不会的。如何处置这一子一孙之间的关系……连咸平帝都感到了头疼:“戡郎不肯提前说,一则怕咱们听了震怒,二则怕泄露风声对他不利。不管怎么说,小三郎死在西域,为着我大凉的体面也不能不追根问底的。”
“无论如何这个罪名都不能落到小四郎身上!”淳于皇后沉默了片刻,咬着牙道。
咸平帝一皱眉,道:“若他当真糊涂……”
“大郎膝下如今就这么两个儿子,那珍奴能成?”皇后反问,真定郡王是皇后一手扶持出来的,连咸平帝的态度也受了皇后很大的影响,淳于皇后对这个自己花费了很大心血的孙儿很有感情是一个,此外皇后对真定郡王的支持一直都近乎公开,假如真定郡王从一代贤王、俨然太孙被定成了弑兄之徒,那样的话等于是彻底的否定了淳于皇后的眼力,也否定了皇后的心血。
这对于多年干政、年岁已晚的皇后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简单来说,皇后丢不起这个脸。
咸平帝虽然对唐缘的感情更深些——到底是长子长孙,但被皇后一问也有点无言以对,心头就涌出一分对太子的不满来:若不是太子偏宠着绿姬,居然除了她之外不肯要旁的女子不说,要不是皇后拿储君之位威胁,甚至连真定郡王都不会出生!而定成郡主的生母更是因为一次偶然侍寝就被绿姬迫着太子杀了……
虽然咸平帝比起太子来还要彻底,索性连妃嫔都没有的,但咸平帝并不认为自己是惧怕皇后、或者皇后自恃宠爱干涉了自己在妃嫔上的册立,咸平帝觉得自己是出于和皇后共患难的感情才不立妃嫔的。
不管这种认为是淳于皇后的手段高明还是事实,反正咸平帝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咸平帝很是厌恶绿姬,圣人总觉得这妇人恃宠生骄得太过了。
帝后膝下一共有三子二女,太子虽然也是三子一女,表面看起来只比帝后少了个女儿。然而不说子女们与父母的亲近程度和嫡出的比例了,就说诸子女的才华品行——不算宠爱绿姬和对庶子的偏心,太子本身是个合格的储君。
另外两位皇子,晋王孝顺又谦和,处处帮衬着太子,朝野上下谁都对这位贤王说不出个不字来;光王年轻些,才干和平庸,但也不是惹事的人,总归还是能够和贤沾边的。
两位公主性情强势些,却也没有干过被朝官弹劾的事情。
再看太子膝下,唐缘虽然才干本身还是有点的,他庶出的身份却让帝后都认为心太大了;真定郡王是帝后都喜欢且满意的;但唐澄……
提到这个孙儿,帝后怎么都高兴不起来。这个孙儿实在太丢皇家脸了,什么龌龊腌臜的都捞上身!若非怕留下来杀害子孙的恶名,帝后有时候都巴不得他去死了的好!尤其是极为厌恶男风的咸平帝。
所以太子虽然有三子,但在帝后眼里其实也就真定郡王能得用而已。至于女儿上头,唯一的定成郡主见到太子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帝后心里都认为,定成郡主若不是由太子妃养大的,一定也没什么出息!
这样凋零的子嗣,太孙的人选根本就是别无选择。别说淳于皇后,咸平帝也决计不允许自己苦心经营如锦绣花阵的江山落到唐澄那样的子孙手里——这不是嫌大凉国祚太长吗?!
可太子对唐缘的偏爱和所寄托的希望,帝后心里也清楚……
“若不把小四郎摘干净了,大郎万一犯了糊涂……”淳于皇后见咸平帝沉吟不语,提醒道,“总不能把太子和太孙都换了吧?”
这话让咸平帝一惊!
其实按着太子这几年的偏心,帝后也不是没烦过这个长子。问题是储君乃是国之重本,作为合格的君上,是不该随着喜好任意废立的。既然立了唐昂,除了偏心绿姬和庶子外,太子其他地方也没有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咸平帝和淳于皇后年纪都大了。
年老的君上都喜欢安定,没有大事儿,都不愿意大动了。
咸平帝和淳于皇后都这么想着——到此刻发现长子和嫡孙之间难以和睦,再议易储,这一步真的很难踏出去了。
这一点淳于皇后也清楚,她说出来无非还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果然咸平帝思索半晌,叹了口气:“这怎么成?的确,小四郎得护着,这样,派人往西域去迎一迎……先把真相问出来,咱们再看看要怎么办。”
“朝上也要交代。”淳于皇后得了咸平帝之话,心头略松,跟着又道,“之前的消息太过顺利,如今朝中都等着回来议功,结果如今光鲜的事儿都没有了,倒是咱们搭了个孙儿进去……这……”
咸平帝的脸色很不好看,道:“是这样没错,但咱们还没想到如何劝说大郎,就这么把风声放出去,恐怕大郎一个糊涂……”
淳于皇后道:“这事情总归要和大郎说的,我倒是担心等戡郎回来之后再叫他知道,别对戡郎做出什么来!二姐……而且这次据说戡郎受伤也不轻!不过,事情还是要戡郎回来了才能明白,九郎那儿,什么都问不出来。”
“也不能就听他们的。”咸平帝嘿然道,“既然他们才动身没多久,怕是机会不好寻,毕竟猎隼就那么几只,有猎隼在,信鸽可不好走!过些日子上路久了松散了,咱们再看看真相罢。”
帝后不可能不在西去的人手里安插亲信的,只是西域离长安实在是远,靠人力回来报信可不容易,路上也容易因种种缘故出事。御赐的猎隼那是明着由雍城侯做主的,当初苏史那封锁消息的迅速而残酷干脆,除了宁摇碧,长安谁家都没能收到飞禽携带的消息。
而雍城侯现在已经带伤上路,路上自然不可能像在东夷山那样看得紧密,实在不成,那许多士卒,总有人可以直接快马赶到长安来报信的。
淳于皇后叹了口气:“这次咱们居然被瞒了这么久!”
皇后的话虽然没说全,但内中意思和提醒咸平帝都明白,不过咸平帝却冷静得很,淡淡的道:“小孩子们不去说了,戡郎没有这个能耐的,必是苏史那!此人到底是一族柱石,关键时候就是镇得住场面。当然这也是这次东夷山那里没有足够分量的人来辖制他……但不管怎么说,他终究只是个下仆,又是月氏人,在我大凉不足为惧。”
淳于皇后听出咸平帝是为了纪阳长公主,不同意打压或防范宁家——至少此刻不同意这么做,这也是她意料之中的结果,便也不再试探下去,道:“这次倒是幸亏他去了。”
咸平帝道:“嗯,这次人选我也是糊涂了,没有多加几个老成持重之人进去。”
“唉,十三郎本不该在里头的,这事儿怨我,想着他不是嫡长子,承不了爵,能有个立功的机会也好,不想戡郎和小三郎一起出事,就他和唐慎之哪儿撑得住这样的局势?”淳于皇后叹了口气,道,“好在仲崇圣身死之后,其子孙有畏惧被顶罪的勾结旧部作乱……这些人都被苏史那抓住了,既然如此,索性就说他们谋害了小三郎、伏击了戡郎罢!”
咸平帝点头:“只能如此了——但要叫大郎相信,还是要费许多手脚。”他皱着眉,道,“更怕大郎认为虽然小三郎是仲家子孙所害,但戡郎也在其中推波助澜甚至是借刀杀人!”
他缓缓道,“你莫忘记戡郎当时去月氏……”
“那不是你叫他去的吗?”淳于皇后随口道,跟着就明白了,叹道,“唉,当时这么吩咐戡郎是想看看小三郎会不会犯糊涂、不惜引起西域烽火也要争这储君之位!若是如此,咱们废弃他也不会觉得愧疚了,不想却……”
她说到这儿,帝后同时一震:“难道是……苦肉计却为人所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