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兵贵精不贵多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而就在陈旭回乡探亲之时,西域同样有一支庞大的队伍,从三月初便启程,一路穿玉门关,过敦煌,经凉国两郡数县,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已经到达大秦边境。
这群人为首一员大将,乃是狄道侯李信,除开押送的两千精锐马卒之外,剩下万余月氏男女都是上次与图南王一战俘获的俘虏。
那一场战争虽然在李信眼中不过尔尔,但出现的时机却恰如其分,一场追逐绞杀之后,大月氏惨败逃过解冻的大河西去,丢下了近五万族人和数十万头牛羊马驼和无数当家财货。
这批俘虏和财货一分为二,一半归了参加战斗的西域诸国,另一半归大秦所有,经过一番挑选之后,李信将其中身体还算强壮的男女都押送至咸阳献给始皇帝,以此消弭西军盗卖搪瓷装备的事情,至于剩下的年老体衰和行动不便的妇孺,皆都放在敦煌附近交给凉王安置,帮忙开荒种地和放牧牛羊马匹,反正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当初的月氏人甚至就是敦煌附近的部族。
在陇西大营附近停留修整数日,李信与蒙恬经过一番诚恳的交谈之后脸红耳赤的出来,然后带领属下将士押送俘虏继续往咸阳而去,而蒙恬也写下书信安排信使快马加鞭送往咸阳给蒙毅。
这件事要彻底按下去,必须要有朝廷里面的人支持。
而且蒙恬也早已收到蒙毅的书信,提到清河侯因为这件事会提请始皇帝进行军事制度改革,因此需要军队体系的将领大力支持。
对于军改蒙恬是支持的,早在他执掌西北抵抗匈胡之时便已经发现,统一后的大秦一直采用轮流戍边的传统兵役法非常麻烦,而且兵卒的战斗力良莠不齐,已经不太适合大秦的发展和需要,但因为要修建长城和直道,还要镇压监视六国百万降卒,也必须要这么多的军队才能维持西北的安定,直到陈旭出现打造出马镫马鞍和锋利的马刀之后建议裁撤西北大军和百万降卒,一下就让整个西北的防御变的轻松流畅起来,那时蒙毅才终于明白军改的重点了,那就是精简和培养精锐,数量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过很快他也被调离西北大营,再后来他奉命坐镇陇西执掌西军攻略西域诸地,精简之后的精锐马卒的战斗力再一次让他明白,陈旭的确是抓住了大秦军队的体制弊端和命脉。
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蒙恬有想法,但他只是执行者,没有必要给自己惹麻烦。
征召军队和轮流戍边不是他这个军事统帅的事情,那是朝廷的事,他只负责打仗,甚至粮草军械都不用操心,一但不够只需要写奏书请求拨付进行了,朝廷忙死都和他无关,他只关心能不能按时运送来,送不来就写奏书向皇帝告状。
至于大秦能不能养活这么多军队更不是他的事了,筹集粮草是丞相的事,该焦头烂额的应该是当时的左相李斯和右相冯去疾。
因此以前蒙恬蒙毅兄弟俩通家书之时,也偶尔会谈到到很多朝廷动向和军队等方面的问题,但蒙毅都会提醒自己的兄长勿要妄议军队改革之事,因为这太敏感了。
但时至今日,蒙恬在知道陈旭的打算之后,也终于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感觉到了一种无比的轻松。
陈旭改革军队的详情在蒙毅的来信中已经写的非常清楚,而蒙恬在看过之后,除开敬佩之外就是无限的迷茫。
他怎么都想不清楚,这种几乎是一切推倒重来的兵役制度和军队结构体系陈旭到底是如何想出来的,而且条理清晰,从征兵到服役,从地方尉卒到戍边大军,从入伍的兵卒到最高将领,从军队结构到爵位的确认,都有一整套几乎不需要任何修改就能开始推行的改革计划。
特别是废止二十级军爵制度,采用全新的立功评选和奖赏制度,从入伍开始的义务兵役制到正规作战部队的志愿兵役制度相结合的军制结构,将会打造一个全新的大秦军事体系。
而这整个体系在蒙恬看来简直天衣无缝完美至极。
因此当两个月前蒙毅来信言说自己要在朝堂支持陈旭的改革计划之时,蒙恬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犹豫就认同了。
首先是蒙氏和陈旭在很多朝政上没有分歧,而且还是一体的,以前蒙氏就明确表明会大力支持陈旭,在这种节骨眼儿上不可能不出手。
还有就是陈旭如今的身份地位已经远远超越了蒙氏,因此蒙氏必须要用确切的行动站队摇旗呐喊,到了如今的家族和身份地位,支持并非就是口头说说而已,必须要有真刀实枪的表现,不然很容易造成这种良好的政治联姻的关系破裂。
最重要的是,经过蒙恬的调查,这次西军因为盗卖搪瓷装备的数量太大,涉及将士太多,他这个统帅西军的主帅罪责难逃。
当时在拿到敦煌和疏勒两支大军盗卖装备的调查报告的时候,蒙毅惊呆了,虽然只是派出监吏和长史简单的询问调查,但从得到的结果来看,两路大军盗卖的搪瓷装备超过一万余件,实际上还有许多都以丢失破碎被盗等借口搪塞,因此根据回来的监吏和长史汇报,两路大军最后损失的搪瓷装备数量接近一万五千件套。
也就是说西域总共两万兵马,被盗卖的搪瓷装备达到六成,如果这些搪瓷装备是军械武器,蒙恬简直不敢想象后果。
一群没有武器装备的士兵就有若一头没有牙的老虎,一旦爆发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在蒙毅看来,大秦的军事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然军队绝对会慢慢涣散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而陈旭的这个全盘的军事改革一下让蒙恬有若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激动。
军队结构和各级将卒的称呼和军衔都还无所谓,这只是表象,师团营连排和眼下的帅将部曲屯等并无太大的区别,各级军官的配置也相仿,最大的区别却是对于军爵的重新设定。
完全推倒旧的二十级军爵制度,不再以死板的斩杀敌军首级为唯一的军功记录,而是扩展到入伍时间,训练考核,比武成绩,兵法素养和战场表现等等,用各种日常和战斗中的综合考核来评议军功。
虽然这种军功评议方法蒙毅并未在书信中详说,但通过这些综合考评方法来纪录军功,不光会刺激将卒努力训练,还会极大提升军队的凝聚力。
只要在郡县两年的服役中表现优良或者军事技术过硬,可以推荐或者自愿参加更高一级的作战部队,称之为国防军。
国防军是不同于役卒的体系,因为国防军是有俸禄的,由此也将管理的更加严格规范,各种训练和考核贯穿始终,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军纪规范,国防军将成为一支令行禁止作战勇敢的队伍,只要在部队表现的好,哪怕是没有任何战争,也能凭借平日的军功考核逐步提升军爵,从最底层的兵卒进阶到将校也并非不可能,而且随着军爵的提高也会得到更高的俸禄,钱财田产房产都有,最主要的是退役的时候会根据军爵和军功推荐到地方任职,担任尉官和警官成为维持地方安全的一方朝廷大员。
而且为了提升大秦军队的战斗力,这次的兵役制度对年龄和身体素质都做了很多的要求,比如地方役卒要求在十七到二十五岁之间,身高必须达到七尺,国防军的退役年龄为三十岁,普通军官的退役年龄推迟到三十五岁,营级以上军官的退役年龄推迟到四十五岁,师旅军官的年龄则推迟到六十岁,高级将帅无退役年限等等。
虽然在来信中蒙毅讲的并非面面俱到,但透过这些完全崭新的军事制度,蒙恬已经看到了未来大秦军队的模样甚至是狂暴的战斗力。
因此蒙恬不光同意蒙毅在朝堂支持陈旭军队改革的同时,自己也准备进京一趟,亲自向皇帝请罪并且还要以此次盗卖搪瓷装备事件为案例,深刻的检讨剖析大秦军制的各种弊端,以助力陈旭军队改革能够快速完成。
蒙恬和蒙毅都知道,军队改革的阻力有多大,从皇帝到文武百官,都认为军队越多越好,但在蒙恬这种统兵将帅看来,军队其实是越精越好。
原先西北三十万大军,远不如现在的六万精骑。
虽然朝廷开销差不多,但无论从管理还是战斗力来说都已经完全不同。
决定一场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除开兵法日常所言的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在具体的战场之上,一支充满斗志而且威武严整悍不畏死的军队,才是获胜的关键,有时候甚至人数多寡、粮草兵刃都并非一定要压过敌人,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就是勇气,而勇气的来源就是自信,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有战无不胜的信心和勇气,而这种自信则来源于大秦对于将士的严格训练和丰厚而公平的奖赏。
这次李信在西域怼翻了图南王创建的大月氏,俘虏五万余众和数十万头牛羊马匹,算得上是这三年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蒙恬也早已在李信送来的书信中获悉了李信和江琥的请求,西军要用这次难得的大胜彻底将盗卖搪瓷装备的事件压下去,不然的话他们三位主将都会受到惩处。
因此蒙恬在军营狠狠将李信斥责一顿之后送走,然后自己也开始把这次事件的详情写清楚,准备回京向始皇帝负荆请罪。
蒙恬相信陈旭不会在这件事上见死不救。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他出发的时候,陈旭已经屁颠儿屁颠儿的带着一群老婆孩子回乡探亲去了。
而就在陈旭回乡探亲之时,西域同样有一支庞大的队伍,从三月初便启程,一路穿玉门关,过敦煌,经凉国两郡数县,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已经到达大秦边境。
这群人为首一员大将,乃是狄道侯李信,除开押送的两千精锐马卒之外,剩下万余月氏男女都是上次与图南王一战俘获的俘虏。
那一场战争虽然在李信眼中不过尔尔,但出现的时机却恰如其分,一场追逐绞杀之后,大月氏惨败逃过解冻的大河西去,丢下了近五万族人和数十万头牛羊马驼和无数当家财货。
这批俘虏和财货一分为二,一半归了参加战斗的西域诸国,另一半归大秦所有,经过一番挑选之后,李信将其中身体还算强壮的男女都押送至咸阳献给始皇帝,以此消弭西军盗卖搪瓷装备的事情,至于剩下的年老体衰和行动不便的妇孺,皆都放在敦煌附近交给凉王安置,帮忙开荒种地和放牧牛羊马匹,反正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当初的月氏人甚至就是敦煌附近的部族。
在陇西大营附近停留修整数日,李信与蒙恬经过一番诚恳的交谈之后脸红耳赤的出来,然后带领属下将士押送俘虏继续往咸阳而去,而蒙恬也写下书信安排信使快马加鞭送往咸阳给蒙毅。
这件事要彻底按下去,必须要有朝廷里面的人支持。
而且蒙恬也早已收到蒙毅的书信,提到清河侯因为这件事会提请始皇帝进行军事制度改革,因此需要军队体系的将领大力支持。
对于军改蒙恬是支持的,早在他执掌西北抵抗匈胡之时便已经发现,统一后的大秦一直采用轮流戍边的传统兵役法非常麻烦,而且兵卒的战斗力良莠不齐,已经不太适合大秦的发展和需要,但因为要修建长城和直道,还要镇压监视六国百万降卒,也必须要这么多的军队才能维持西北的安定,直到陈旭出现打造出马镫马鞍和锋利的马刀之后建议裁撤西北大军和百万降卒,一下就让整个西北的防御变的轻松流畅起来,那时蒙毅才终于明白军改的重点了,那就是精简和培养精锐,数量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过很快他也被调离西北大营,再后来他奉命坐镇陇西执掌西军攻略西域诸地,精简之后的精锐马卒的战斗力再一次让他明白,陈旭的确是抓住了大秦军队的体制弊端和命脉。
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蒙恬有想法,但他只是执行者,没有必要给自己惹麻烦。
征召军队和轮流戍边不是他这个军事统帅的事情,那是朝廷的事,他只负责打仗,甚至粮草军械都不用操心,一但不够只需要写奏书请求拨付进行了,朝廷忙死都和他无关,他只关心能不能按时运送来,送不来就写奏书向皇帝告状。
至于大秦能不能养活这么多军队更不是他的事了,筹集粮草是丞相的事,该焦头烂额的应该是当时的左相李斯和右相冯去疾。
因此以前蒙恬蒙毅兄弟俩通家书之时,也偶尔会谈到到很多朝廷动向和军队等方面的问题,但蒙毅都会提醒自己的兄长勿要妄议军队改革之事,因为这太敏感了。
但时至今日,蒙恬在知道陈旭的打算之后,也终于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感觉到了一种无比的轻松。
陈旭改革军队的详情在蒙毅的来信中已经写的非常清楚,而蒙恬在看过之后,除开敬佩之外就是无限的迷茫。
他怎么都想不清楚,这种几乎是一切推倒重来的兵役制度和军队结构体系陈旭到底是如何想出来的,而且条理清晰,从征兵到服役,从地方尉卒到戍边大军,从入伍的兵卒到最高将领,从军队结构到爵位的确认,都有一整套几乎不需要任何修改就能开始推行的改革计划。
特别是废止二十级军爵制度,采用全新的立功评选和奖赏制度,从入伍开始的义务兵役制到正规作战部队的志愿兵役制度相结合的军制结构,将会打造一个全新的大秦军事体系。
而这整个体系在蒙恬看来简直天衣无缝完美至极。
因此当两个月前蒙毅来信言说自己要在朝堂支持陈旭的改革计划之时,蒙恬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犹豫就认同了。
首先是蒙氏和陈旭在很多朝政上没有分歧,而且还是一体的,以前蒙氏就明确表明会大力支持陈旭,在这种节骨眼儿上不可能不出手。
还有就是陈旭如今的身份地位已经远远超越了蒙氏,因此蒙氏必须要用确切的行动站队摇旗呐喊,到了如今的家族和身份地位,支持并非就是口头说说而已,必须要有真刀实枪的表现,不然很容易造成这种良好的政治联姻的关系破裂。
最重要的是,经过蒙恬的调查,这次西军因为盗卖搪瓷装备的数量太大,涉及将士太多,他这个统帅西军的主帅罪责难逃。
当时在拿到敦煌和疏勒两支大军盗卖装备的调查报告的时候,蒙毅惊呆了,虽然只是派出监吏和长史简单的询问调查,但从得到的结果来看,两路大军盗卖的搪瓷装备超过一万余件,实际上还有许多都以丢失破碎被盗等借口搪塞,因此根据回来的监吏和长史汇报,两路大军最后损失的搪瓷装备数量接近一万五千件套。
也就是说西域总共两万兵马,被盗卖的搪瓷装备达到六成,如果这些搪瓷装备是军械武器,蒙恬简直不敢想象后果。
一群没有武器装备的士兵就有若一头没有牙的老虎,一旦爆发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在蒙毅看来,大秦的军事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然军队绝对会慢慢涣散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而陈旭的这个全盘的军事改革一下让蒙恬有若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激动。
军队结构和各级将卒的称呼和军衔都还无所谓,这只是表象,师团营连排和眼下的帅将部曲屯等并无太大的区别,各级军官的配置也相仿,最大的区别却是对于军爵的重新设定。
完全推倒旧的二十级军爵制度,不再以死板的斩杀敌军首级为唯一的军功记录,而是扩展到入伍时间,训练考核,比武成绩,兵法素养和战场表现等等,用各种日常和战斗中的综合考核来评议军功。
虽然这种军功评议方法蒙毅并未在书信中详说,但通过这些综合考评方法来纪录军功,不光会刺激将卒努力训练,还会极大提升军队的凝聚力。
只要在郡县两年的服役中表现优良或者军事技术过硬,可以推荐或者自愿参加更高一级的作战部队,称之为国防军。
国防军是不同于役卒的体系,因为国防军是有俸禄的,由此也将管理的更加严格规范,各种训练和考核贯穿始终,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军纪规范,国防军将成为一支令行禁止作战勇敢的队伍,只要在部队表现的好,哪怕是没有任何战争,也能凭借平日的军功考核逐步提升军爵,从最底层的兵卒进阶到将校也并非不可能,而且随着军爵的提高也会得到更高的俸禄,钱财田产房产都有,最主要的是退役的时候会根据军爵和军功推荐到地方任职,担任尉官和警官成为维持地方安全的一方朝廷大员。
而且为了提升大秦军队的战斗力,这次的兵役制度对年龄和身体素质都做了很多的要求,比如地方役卒要求在十七到二十五岁之间,身高必须达到七尺,国防军的退役年龄为三十岁,普通军官的退役年龄推迟到三十五岁,营级以上军官的退役年龄推迟到四十五岁,师旅军官的年龄则推迟到六十岁,高级将帅无退役年限等等。
虽然在来信中蒙毅讲的并非面面俱到,但透过这些完全崭新的军事制度,蒙恬已经看到了未来大秦军队的模样甚至是狂暴的战斗力。
因此蒙恬不光同意蒙毅在朝堂支持陈旭军队改革的同时,自己也准备进京一趟,亲自向皇帝请罪并且还要以此次盗卖搪瓷装备事件为案例,深刻的检讨剖析大秦军制的各种弊端,以助力陈旭军队改革能够快速完成。
蒙恬和蒙毅都知道,军队改革的阻力有多大,从皇帝到文武百官,都认为军队越多越好,但在蒙恬这种统兵将帅看来,军队其实是越精越好。
原先西北三十万大军,远不如现在的六万精骑。
虽然朝廷开销差不多,但无论从管理还是战斗力来说都已经完全不同。
决定一场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除开兵法日常所言的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在具体的战场之上,一支充满斗志而且威武严整悍不畏死的军队,才是获胜的关键,有时候甚至人数多寡、粮草兵刃都并非一定要压过敌人,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就是勇气,而勇气的来源就是自信,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有战无不胜的信心和勇气,而这种自信则来源于大秦对于将士的严格训练和丰厚而公平的奖赏。
这次李信在西域怼翻了图南王创建的大月氏,俘虏五万余众和数十万头牛羊马匹,算得上是这三年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蒙恬也早已在李信送来的书信中获悉了李信和江琥的请求,西军要用这次难得的大胜彻底将盗卖搪瓷装备的事件压下去,不然的话他们三位主将都会受到惩处。
因此蒙恬在军营狠狠将李信斥责一顿之后送走,然后自己也开始把这次事件的详情写清楚,准备回京向始皇帝负荆请罪。
蒙恬相信陈旭不会在这件事上见死不救。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他出发的时候,陈旭已经屁颠儿屁颠儿的带着一群老婆孩子回乡探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