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真·“嘉谷”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嘉籼1号的优势,大概也就是口感和产量了!”齐政在嘉谷位于琼省的“水稻育种基地”里,对陈建章说道。
琼省的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又因为坐拥得天独厚的“光、温、水”资源,农业品种在琼省南繁基地通过加代繁殖,选育周期能够缩短二分之一,全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约有七成经由南繁基地培育,被科研人员誉为“育种天堂”。
从两年前开始,陈建章就建议嘉谷也到琼省开展育种工作,目前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嘉籼1号”——一种常规的优质籼米品种,也就是这次嘉谷主要推广的水稻品种。
不同于仙茗大米这种灵植,全程生长都需要灵阵的“呵护”,“嘉籼1号”是能在各地推广种植的。
齐政这次只是在育种基地布置了“青竹百灵阵”,优化育种的品质,但不妨碍育种基地里推出的良种的大规模推广。
说到底,“嘉籼1号”就是一种“凡种”而已,脱离灵阵对其影响不大。不过这也正是嘉谷需要的品种——不能大规模推广的品种,如仙茗大米,终究只能占据一隅之地,无法影响大局。
而对于齐政的评价,陈建章表示不服:“不至于吧,‘嘉籼1号’在品质上虽然跟仙茗大米没法比,但跟常规品种比起来绝对算得上是优异了。再说了,其他性状表现也不算差吧?”
严格说起来,“嘉籼1号”不完全是嘉谷自己培育的品种,是嘉谷实验室与琼省其他实验基地合作,在其提供的优良水稻品种中,进一步改良所得。
不过正如陈建章所说,“嘉籼1号”表现还是不差的。
“嘉籼1号”全生育期130天,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分蘖力较强,叶片淡绿色,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好,成熟期转色好,米质较优,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0公斤;通过了琼省的品种审定。
“嘉籼1号”是早熟籼稻品种,适宜于国内南方稻瘟病轻发区作早、晚稻种植。
“当然,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陈建章倒也坦诚。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嘉籼1号”最大的不足就是,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只有5,也即病抗性相对不强,同时耐低温能力只是中等。
对此,陈建章表示不慌:“嘉籼1号下一步的改良,就要靠野生稻了。”
水稻品种的培育,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驯化”过程。
水稻的基因组,是禾谷类作物中最小的,因此非常容易进行杂交和转化等遗传操作。
水稻的进化离不开基因驯化,正是由于基因驯化,才能将不符合我们“审美”的野生稻,驯化为“人见人爱”的优质栽培稻。
就拿水稻的“进化标志”来说,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水稻也是如此。
在大家眼里,水稻植株都是直立生长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就如琼省的普通野生稻,其实是匍匐生长的。这些野生稻非常矮小并且分蘖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分蘖的角度非常大,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光合利用效率低,从而降低产量。
除了产量低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审美”以外,匍匐生长的水稻更难进行收获,所以人类才会慢慢将它们驯化为直立生长、株型挺拔的普通栽培稻,这也是水稻驯化最直接的标志。
一代代的水稻,通过人类的驯化,才能表现出一些我们需要的“美丽性状”,比如产量提高、容易收获、抗倒伏等等。
“嘉籼1号”的这些性状表现就相当的“美丽”。
但是像陈建章这样的科学家,还是要呕心沥血地去研究“矮穷矬”的野生稻。
这是因为,驯化其实是会导致大量优良基因丢失——不管是对于哪一种作物来说。
就拿水稻做例子,野生稻既然能在某种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稻坚强”,其中必定含有大量抗病抗逆的优良基因。
然而人类过分追求产量的驯化稻已缺失了抗病的优良基因。
现在陈建章想要既抗病又高产的水稻,也只能想方设法地从野生稻种质资源上寻找答案——这些野生稻含有非常多优良的基因,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从中可以找到人类需要的基因,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增强驯化稻的抗病抗逆能力。
灵阵能加速这一进程,但其实并不起决定作用。
因此齐政对陈建章他们的育种工作还是很认可的,他对自己的挑剔表示歉意:“你们实验室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是我太挑剔了。”
陈建章摆手表示不在意:“我们育种研究的意义不就在这体现吗?水稻的进化时刻不停。我们人类的驯化活动其实是一双有形的手,而大自然的驯化则是无形的手,水稻最终进化的趋势,也必将是既满足人类需求又适应环境的新平衡。”
齐政默默点头,这注定是一个长期的不能停止的征程。
因为水稻也爱“复古”——如果细心留意一下田里,就会发现,非常整齐一致的水稻里,会突然冒出那么几株长相迥异、“特立独行”的水稻。这些突然冒出的水稻叫“鬼稻”。
“鬼稻”像野草一样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更适合当地环境,也非常接近野生稻的性状,大有返祖趋势。这就是水稻的“去驯化”现象。
人类的驯化和大自然的驯化总是在来回拉锯!
而正是这些默默耕耘的育种科学家,在与大自然那双无形之手的拉锯中,铸就伟大!如袁老先生,即使八九十岁的高龄了,依然面朝土地,播种梦想。
……
“虽然,以袁老先生为代表的科学家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很高,解决了我国人民吃饱肚子的问题,但杂交水稻由于经过多代选育,米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感,比不上其他一些纯种的水稻。”
齐政说道:“过去的作物研究,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如何培育更为高产的品种,以产出更多的粮食,以让民众吃饱肚子。”
“但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消费升级是大趋势,这就对粮食的品种改良,以及附加值的增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嘉谷肯定是要跟着这个趋势走的。嘉籼1号虽然有缺点,但还是蛮符合这个趋势的。实验室的目标,就是继续选育口感更好,附加值更高的嘉籼2号、3号……我们的公司名叫嘉谷,如果有一天,你们培育出了既满足人类需求又适应环境的新平衡的水稻品种,我会建议以‘嘉谷1号’为名……”
“嘉籼1号的优势,大概也就是口感和产量了!”齐政在嘉谷位于琼省的“水稻育种基地”里,对陈建章说道。
琼省的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又因为坐拥得天独厚的“光、温、水”资源,农业品种在琼省南繁基地通过加代繁殖,选育周期能够缩短二分之一,全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约有七成经由南繁基地培育,被科研人员誉为“育种天堂”。
从两年前开始,陈建章就建议嘉谷也到琼省开展育种工作,目前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嘉籼1号”——一种常规的优质籼米品种,也就是这次嘉谷主要推广的水稻品种。
不同于仙茗大米这种灵植,全程生长都需要灵阵的“呵护”,“嘉籼1号”是能在各地推广种植的。
齐政这次只是在育种基地布置了“青竹百灵阵”,优化育种的品质,但不妨碍育种基地里推出的良种的大规模推广。
说到底,“嘉籼1号”就是一种“凡种”而已,脱离灵阵对其影响不大。不过这也正是嘉谷需要的品种——不能大规模推广的品种,如仙茗大米,终究只能占据一隅之地,无法影响大局。
而对于齐政的评价,陈建章表示不服:“不至于吧,‘嘉籼1号’在品质上虽然跟仙茗大米没法比,但跟常规品种比起来绝对算得上是优异了。再说了,其他性状表现也不算差吧?”
严格说起来,“嘉籼1号”不完全是嘉谷自己培育的品种,是嘉谷实验室与琼省其他实验基地合作,在其提供的优良水稻品种中,进一步改良所得。
不过正如陈建章所说,“嘉籼1号”表现还是不差的。
“嘉籼1号”全生育期130天,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分蘖力较强,叶片淡绿色,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好,成熟期转色好,米质较优,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0公斤;通过了琼省的品种审定。
“嘉籼1号”是早熟籼稻品种,适宜于国内南方稻瘟病轻发区作早、晚稻种植。
“当然,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陈建章倒也坦诚。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嘉籼1号”最大的不足就是,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只有5,也即病抗性相对不强,同时耐低温能力只是中等。
对此,陈建章表示不慌:“嘉籼1号下一步的改良,就要靠野生稻了。”
水稻品种的培育,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驯化”过程。
水稻的基因组,是禾谷类作物中最小的,因此非常容易进行杂交和转化等遗传操作。
水稻的进化离不开基因驯化,正是由于基因驯化,才能将不符合我们“审美”的野生稻,驯化为“人见人爱”的优质栽培稻。
就拿水稻的“进化标志”来说,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水稻也是如此。
在大家眼里,水稻植株都是直立生长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就如琼省的普通野生稻,其实是匍匐生长的。这些野生稻非常矮小并且分蘖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分蘖的角度非常大,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光合利用效率低,从而降低产量。
除了产量低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审美”以外,匍匐生长的水稻更难进行收获,所以人类才会慢慢将它们驯化为直立生长、株型挺拔的普通栽培稻,这也是水稻驯化最直接的标志。
一代代的水稻,通过人类的驯化,才能表现出一些我们需要的“美丽性状”,比如产量提高、容易收获、抗倒伏等等。
“嘉籼1号”的这些性状表现就相当的“美丽”。
但是像陈建章这样的科学家,还是要呕心沥血地去研究“矮穷矬”的野生稻。
这是因为,驯化其实是会导致大量优良基因丢失——不管是对于哪一种作物来说。
就拿水稻做例子,野生稻既然能在某种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稻坚强”,其中必定含有大量抗病抗逆的优良基因。
然而人类过分追求产量的驯化稻已缺失了抗病的优良基因。
现在陈建章想要既抗病又高产的水稻,也只能想方设法地从野生稻种质资源上寻找答案——这些野生稻含有非常多优良的基因,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从中可以找到人类需要的基因,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增强驯化稻的抗病抗逆能力。
灵阵能加速这一进程,但其实并不起决定作用。
因此齐政对陈建章他们的育种工作还是很认可的,他对自己的挑剔表示歉意:“你们实验室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是我太挑剔了。”
陈建章摆手表示不在意:“我们育种研究的意义不就在这体现吗?水稻的进化时刻不停。我们人类的驯化活动其实是一双有形的手,而大自然的驯化则是无形的手,水稻最终进化的趋势,也必将是既满足人类需求又适应环境的新平衡。”
齐政默默点头,这注定是一个长期的不能停止的征程。
因为水稻也爱“复古”——如果细心留意一下田里,就会发现,非常整齐一致的水稻里,会突然冒出那么几株长相迥异、“特立独行”的水稻。这些突然冒出的水稻叫“鬼稻”。
“鬼稻”像野草一样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更适合当地环境,也非常接近野生稻的性状,大有返祖趋势。这就是水稻的“去驯化”现象。
人类的驯化和大自然的驯化总是在来回拉锯!
而正是这些默默耕耘的育种科学家,在与大自然那双无形之手的拉锯中,铸就伟大!如袁老先生,即使八九十岁的高龄了,依然面朝土地,播种梦想。
……
“虽然,以袁老先生为代表的科学家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很高,解决了我国人民吃饱肚子的问题,但杂交水稻由于经过多代选育,米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感,比不上其他一些纯种的水稻。”
齐政说道:“过去的作物研究,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如何培育更为高产的品种,以产出更多的粮食,以让民众吃饱肚子。”
“但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消费升级是大趋势,这就对粮食的品种改良,以及附加值的增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嘉谷肯定是要跟着这个趋势走的。嘉籼1号虽然有缺点,但还是蛮符合这个趋势的。实验室的目标,就是继续选育口感更好,附加值更高的嘉籼2号、3号……我们的公司名叫嘉谷,如果有一天,你们培育出了既满足人类需求又适应环境的新平衡的水稻品种,我会建议以‘嘉谷1号’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