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分歧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1月,钟华志赶回公司,向齐政汇报嘉谷意欲入股永惠超市陷入的僵局。
应该说,嘉谷选择入股永惠超市的时机刚刚好,因为永惠超市董事会的“三驾马车”,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超市形态在九十年代初期在我国出现,以普通超市和大卖场为主;中期,以家乐福等外资超市为代表的部分超市开始设立了生鲜区,涉足生鲜经营。
两年前,为了对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现象进行整改,并进一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开始试行“农改超”政策——“农改超”即将农贸市场改为生鲜超市,是指以超市形式来经营生鲜农副食品。
生鲜是指未经烹调、制作等深加工过程,只做必要保鲜等初加工而出售的初级农产品(主要包括果蔬、肉类、水产,被称为“生鲜三品”),以及面包、熟食等现场加工品类的商品的统称。
永惠超市是国内首批“农改超”的标杆企业之一。
“农改超”起初的多数试点都以失败告终,能撑到现在的,基本都摸索到了自己的道路。而永惠超市管理层的分歧点,主要就是集中在道路的选择上。
永惠超市已经在岷省本土稳住了阵脚,现在面临着外延式的扩张问题,对此,董事会的“三驾马车”,永惠超市的联合创始人,张宣淞和张宣宁兄弟,以及潘华,分别持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观点。
“我还是觉得永惠超市应该将日用百货、服装等常规超市品类彻底摒弃,我们以‘农改超’起家,对经营生鲜的理解最深刻。如今那些外资零售巨头步步紧逼,我们不如彻底转型。”
“虽然农贸市场是居民购买生鲜的主要渠道,但仍有很多居民小区地理位置距其较远,周边缺乏便利的生鲜购买渠道,我们转型为社区生鲜超市,能填补这一空白。门店就位于居民社区内,经营面积也不需要太大,六七十平米就行了,经营策略相对灵活……”
潘华的面孔上略略浮起一抹红潮,董事会上争论异常激烈,张氏兄弟依然控制着局面,不过潘华并不打算妥协,在这个决定着永惠超市今后五年乃至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方向问题上,作为第二大股东,他不打算退让。
以家乐福为首的外资零售巨头气势汹汹地在全国扩张,既然定下了避其锋芒的策略,不如干脆来个彻彻底底的“大转身”,专注于生鲜销售。
“我觉得老潘你的观点有待商榷。要知道,生鲜具有较强的引流效应,对其他品类销售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60%的消费者都会在购买生鲜产品时也购买其他零售产品,这种协同效应对包装食品饮料、日用杂品、个护家清等品类尤其显著……”
潘华面无表情地听着自己对面的张宣宁侃侃而谈,他是两兄弟中的弟弟,永惠超市的第三大股东。
潘华心中有些腻烦这种已经带有一种拖延化的争论了,在这个问题上三人已经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这样只会让永惠超市的发展陷入摇摆不定的局面当中。
他在心里暗下决定,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和张氏兄弟当面开诚布公地摊开来说,如果还不能达成共识,自己退出貌似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看来,我们实行生鲜领先的差异化经营策略已经卓有成效,目前的模式已经成熟,下一步的重点,不是继续转型,而是要整合上游资源,将‘超市+基地+农户’的模式复制到外省区域,进行扩张。”张宣宁态度鲜明地反对潘华的观点。
潘华一阵烦躁,这又是他和张氏兄弟的另外一个分歧点。
“超市+基地+农户”的模式,就是由连锁超市直接投资,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农产品实施产销直挂或由超市掌握优先采购权。
谁都知道这是确保公司农产品货源稳定和品质可控的最好办法,但是前期投入太大了,永惠超市的资本实力有限,在他看来,就不应该将有限的资本消耗在前端的农产品基地建设上。
潘华摇头不已:“我们是超市,就应该专注零售业务,专业的事情就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做。我一直都认为,‘超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才是最适合永惠超市的,在区域内寻找农产品生产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进行深入合作,实施点对点配送,同时对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培训使农产品的品质达到相关标准……”
双方依然僵持不下,但张氏兄弟的大哥张宣淞表情从容,不慌不忙,饶有兴致地玩弄着手中的签字笔。
实际上这个董事会上出席的这种争论也在他预料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他刻意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的对决。
他也不想让这种僵持局面再继续下去,原本他是希望说服潘华;但是现在看来,潘华的态度依然坚决,丝毫没有妥协的意向,那么就要有所决断了。
在他看来,潘华的观点不能说落后或者不对,相反,其实很有操作性,只能说不适合现阶段的永惠超市。
永惠超市毕竟实力单薄,注定了只能选择一条路发展;潘华的社区生鲜超市计划,如果再过几年,自己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投赞成票,即使不全面推广,也可以做个试点,但现阶段没有这个精力。
张氏兄弟的目光在空中碰了一碰,心里都有了成算。
两兄弟联合占据了永惠超市70%的股份,因此当张宣淞态度明朗地反对潘华的观点后,潘华的意见已经毫无意义了。
潘华目光深沉,站在窗前凝视场外,久久不语。
说实话,他早有心理准备,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张氏兄弟是控股股东,先天就占据着优势,何况他们的观点想法并非凭空妄想,已经得到了实践。
但是这一切对于自己来说还有多大意义呢?
潘华有些说不出的疲惫,他能看到社区生鲜市场就如同一张白纸,任由挥洒,但无人支持,永惠超市也不允许双线并行。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自己应该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希望能贯彻执行自己的观点,也许分手的时候真的到了。
将手中的永惠超市股份出让,获取一笔资金,自己从头再来,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永惠超市就像自己的孩子,想到要放弃,心中也不免抑郁烦闷,尽管有两个买家对自己手中的股份极其感兴趣,但他还要好好想一想。
……
齐政听完钟华志转述的永惠超市管理层的分歧后,沉吟了一下问道:“张氏兄弟对引入战略投资者持什么态度?”
钟华志笑了笑:“总体而言是持欢迎态度。三大股东的争执已经影响了永惠超市下一步的扩张,而永惠超市的发展也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张氏兄弟拥有绝对的控股权,根本不担心投资者接手潘华的股份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齐政不置可否:“那跟我们争抢股份的另一方是什么来头?”
钟华志神情略显凝重:“是众盛资本!”
“‘众盛系’的投资公司?”齐政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语气却相当肯定。
11月,钟华志赶回公司,向齐政汇报嘉谷意欲入股永惠超市陷入的僵局。
应该说,嘉谷选择入股永惠超市的时机刚刚好,因为永惠超市董事会的“三驾马车”,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超市形态在九十年代初期在我国出现,以普通超市和大卖场为主;中期,以家乐福等外资超市为代表的部分超市开始设立了生鲜区,涉足生鲜经营。
两年前,为了对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现象进行整改,并进一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开始试行“农改超”政策——“农改超”即将农贸市场改为生鲜超市,是指以超市形式来经营生鲜农副食品。
生鲜是指未经烹调、制作等深加工过程,只做必要保鲜等初加工而出售的初级农产品(主要包括果蔬、肉类、水产,被称为“生鲜三品”),以及面包、熟食等现场加工品类的商品的统称。
永惠超市是国内首批“农改超”的标杆企业之一。
“农改超”起初的多数试点都以失败告终,能撑到现在的,基本都摸索到了自己的道路。而永惠超市管理层的分歧点,主要就是集中在道路的选择上。
永惠超市已经在岷省本土稳住了阵脚,现在面临着外延式的扩张问题,对此,董事会的“三驾马车”,永惠超市的联合创始人,张宣淞和张宣宁兄弟,以及潘华,分别持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观点。
“我还是觉得永惠超市应该将日用百货、服装等常规超市品类彻底摒弃,我们以‘农改超’起家,对经营生鲜的理解最深刻。如今那些外资零售巨头步步紧逼,我们不如彻底转型。”
“虽然农贸市场是居民购买生鲜的主要渠道,但仍有很多居民小区地理位置距其较远,周边缺乏便利的生鲜购买渠道,我们转型为社区生鲜超市,能填补这一空白。门店就位于居民社区内,经营面积也不需要太大,六七十平米就行了,经营策略相对灵活……”
潘华的面孔上略略浮起一抹红潮,董事会上争论异常激烈,张氏兄弟依然控制着局面,不过潘华并不打算妥协,在这个决定着永惠超市今后五年乃至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方向问题上,作为第二大股东,他不打算退让。
以家乐福为首的外资零售巨头气势汹汹地在全国扩张,既然定下了避其锋芒的策略,不如干脆来个彻彻底底的“大转身”,专注于生鲜销售。
“我觉得老潘你的观点有待商榷。要知道,生鲜具有较强的引流效应,对其他品类销售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60%的消费者都会在购买生鲜产品时也购买其他零售产品,这种协同效应对包装食品饮料、日用杂品、个护家清等品类尤其显著……”
潘华面无表情地听着自己对面的张宣宁侃侃而谈,他是两兄弟中的弟弟,永惠超市的第三大股东。
潘华心中有些腻烦这种已经带有一种拖延化的争论了,在这个问题上三人已经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这样只会让永惠超市的发展陷入摇摆不定的局面当中。
他在心里暗下决定,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和张氏兄弟当面开诚布公地摊开来说,如果还不能达成共识,自己退出貌似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看来,我们实行生鲜领先的差异化经营策略已经卓有成效,目前的模式已经成熟,下一步的重点,不是继续转型,而是要整合上游资源,将‘超市+基地+农户’的模式复制到外省区域,进行扩张。”张宣宁态度鲜明地反对潘华的观点。
潘华一阵烦躁,这又是他和张氏兄弟的另外一个分歧点。
“超市+基地+农户”的模式,就是由连锁超市直接投资,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农产品实施产销直挂或由超市掌握优先采购权。
谁都知道这是确保公司农产品货源稳定和品质可控的最好办法,但是前期投入太大了,永惠超市的资本实力有限,在他看来,就不应该将有限的资本消耗在前端的农产品基地建设上。
潘华摇头不已:“我们是超市,就应该专注零售业务,专业的事情就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做。我一直都认为,‘超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才是最适合永惠超市的,在区域内寻找农产品生产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进行深入合作,实施点对点配送,同时对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培训使农产品的品质达到相关标准……”
双方依然僵持不下,但张氏兄弟的大哥张宣淞表情从容,不慌不忙,饶有兴致地玩弄着手中的签字笔。
实际上这个董事会上出席的这种争论也在他预料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他刻意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的对决。
他也不想让这种僵持局面再继续下去,原本他是希望说服潘华;但是现在看来,潘华的态度依然坚决,丝毫没有妥协的意向,那么就要有所决断了。
在他看来,潘华的观点不能说落后或者不对,相反,其实很有操作性,只能说不适合现阶段的永惠超市。
永惠超市毕竟实力单薄,注定了只能选择一条路发展;潘华的社区生鲜超市计划,如果再过几年,自己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投赞成票,即使不全面推广,也可以做个试点,但现阶段没有这个精力。
张氏兄弟的目光在空中碰了一碰,心里都有了成算。
两兄弟联合占据了永惠超市70%的股份,因此当张宣淞态度明朗地反对潘华的观点后,潘华的意见已经毫无意义了。
潘华目光深沉,站在窗前凝视场外,久久不语。
说实话,他早有心理准备,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张氏兄弟是控股股东,先天就占据着优势,何况他们的观点想法并非凭空妄想,已经得到了实践。
但是这一切对于自己来说还有多大意义呢?
潘华有些说不出的疲惫,他能看到社区生鲜市场就如同一张白纸,任由挥洒,但无人支持,永惠超市也不允许双线并行。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自己应该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希望能贯彻执行自己的观点,也许分手的时候真的到了。
将手中的永惠超市股份出让,获取一笔资金,自己从头再来,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永惠超市就像自己的孩子,想到要放弃,心中也不免抑郁烦闷,尽管有两个买家对自己手中的股份极其感兴趣,但他还要好好想一想。
……
齐政听完钟华志转述的永惠超市管理层的分歧后,沉吟了一下问道:“张氏兄弟对引入战略投资者持什么态度?”
钟华志笑了笑:“总体而言是持欢迎态度。三大股东的争执已经影响了永惠超市下一步的扩张,而永惠超市的发展也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张氏兄弟拥有绝对的控股权,根本不担心投资者接手潘华的股份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齐政不置可否:“那跟我们争抢股份的另一方是什么来头?”
钟华志神情略显凝重:“是众盛资本!”
“‘众盛系’的投资公司?”齐政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语气却相当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