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影响力的溢出(4200字)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的成员再次碰头的时候,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中国人培育出了一个优良的高产大豆品种。
但是对于400公斤的亩产数据,联盟内依然分化出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中国人在高产大豆品种的新发现,可能是世界大豆种植史上又一次新的突破,意义不亚于转基因大豆的出现……其中的代表就是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理事。
另一种却是怀疑中国人消息的真实性。毕竟,在他们国家个别经营较好、地力较好的地区,亩产也有可能达到300公斤;而以中国人精耕细作的“天赋”,能在个别地块实现400公斤/亩的突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一派的成员主要是阿根廷大豆产业协会主席、巴西大豆种植者协会执行理事等人,他们的特征也很明显——都不具有转基因大豆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所有的种子和技术均来自美国,也即“拿来主义”。
毕竟无法拿到第一手数据,众说纷纭之下,难免真假难辨。
不过,400公斤/亩的产量,可能是夸大其词;但比中国人现在种植的大部分品种高产,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否则,中国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会这么强硬。
而中国人只要能将本土的大豆平均亩产提升至美国平均水平,都会让他们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产生变数,且肯定是不太好的变数。
值得庆幸的是,从推广到普及,还要相当长的时间,起码可以让他们慢慢研究出真相,并想出应对之法。
这样一来,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此次对中国的游说变得虎头蛇尾,他们纷纷将消息传回国内,或者是相关部门,或者是本土粮商和种子公司,都因此对中国的大豆产业投以关注的目光。
而在嘉谷,齐政也很快知道了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的动作。
但齐政只是简单浏览了一下情况,并吩咐信息部保持关注后,就将相关情报放到一边去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嘉豆13号”能够完全保密,也没有必要。
“嘉豆13号”的高产特性,肯定会让其他大豆主产国垂涎三尺,对此齐政并不怀疑。但他们会不会一窝蜂地引进该品种?
齐政也可以肯定地回答,不会!
很简单,南北美洲的成熟的大豆生产体系,是建立在转基因大豆上的。且不说换种“嘉豆13号”后整个生产体系要做多大的改变,单单是以四大粮商和孟山都为代表的美国利益集团,就不会让“嘉豆13号”横行。
这个利益集团,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对转基因大豆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完善了转基因品种的生产体系,并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完成了全球转基因技术输出,根本无法轻易割肉离场。
在确认“嘉豆13号”的真实性之后,他们只会有一个动作——强自硬撑,并以“嘉豆13号”为亲本,想办法培育新的既高产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
但是……
如果他们检索了嘉谷的专利结构,就会发现,嘉谷为了“嘉豆13号”向全球上百个国家申请了育种及其栽培、检测的国际专利。
其中的必要专利,源自嘉谷实验室在“嘉豆13号”这个品种中发现的控制大豆与特种根瘤菌深度结合性状相关的基因“标记”,并提出了90多项专利保护请求。
嘉谷还学习了孟山都的“流氓”打法——围绕“嘉豆13号”大肆注册垃圾专利,譬如凡是可能被植入这些“标记”的转基因植物,诸如花生、苜蓿等,也列入专利保护范围,总之,让所有涉及到该基因“标记”的商业化应用都避不开嘉谷的专利池。
有通过的,有没通过的,但必要专利在手的嘉谷,无论是自己输出“嘉豆13号”,还是授权生产,都是进退自如。
齐政现在关心的,不在外,而在内。
……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对中国大豆市场的野心,也坚定了中国必须为国产大豆打一场“自卫反击战”的决心。
在此前“大豆危机”中被批“行动迟缓,力度不够”的发改委,这次展现了雷厉风行的态度,在过年前就制定了《大豆复兴计划实施方案》。
方案有两份——一份是以嘉谷为实施主体的方案,一份是以农业部为实施主体的方案。
在最后的讨论会上,齐政受邀出席,同时与会的还有发改委主任、胡其远等发改委官员,卢副部长等农业部官员,以及国粮集团、三九油脂等大豆产业企业代表。
齐政刚一坐下,上首坐着的卢副部长,炯炯有神地看着齐政,问道:“嗯,你就是嘉谷集团的齐董吧?”
齐政稍欠身回答:“是的。”
卢副部长就点头,道:“看起来真年轻,年轻好啊,闯劲十足,嘉谷培育出的‘嘉豆13号’,令人印象深刻。你们做的,比多少科研机构做的都要好。”
齐政一愣,他不知道卢副部长说这话的真实意图,但这一竿子打下去,嘉谷肯定会得罪不少人,遂道:“嘉谷不敢担此言,‘嘉豆13号’的成功,也离不开农科所和农大等科研单位的帮助……”
卢副部长似乎是性情中人,说得兴起,他声若洪钟地道:“不用谦虚!谁都知道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作物增产起着关键作用,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见谁能培育出革命性的大豆新品种,嘉谷却做到了,这就是你们的本事,谁也否认不了……”
在场不少人纷纷点头。
等卢副部长说完后,发改委主任才轻咳一声,打开面前的文件,道:“好了,我们今天讨论国产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主要是‘嘉豆13号’的推广工作。对大家来说,这大概是个新鲜事……”
新鲜的,当然不是“嘉豆13号”的推广本身,而是一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与农业部“争夺”主导权。
更新鲜的是,企业还占据了上风。
但这对于农业部来说,不服气的大有人在。
因此,讨论会刚一开始,农业部就有一位副司长向齐政发难了:“我看到嘉谷提交的计划,全面推广‘嘉豆13号’后,你们能保证大豆自给40%的红线?”
齐政淡定道:“按照我们的计划来,可以。”
当“嘉豆13号”被纳入政府视野后,保证大豆自给40%红线的说法自然而然就提出来了。
从数据来看,现有的大豆种植产量只需翻一倍,就能轻易达到大豆自给40%的红线,刚好“嘉豆13号”能符合这个条件。
但现实不能这么算的。且不说同步增长的市场需求;即使产量达到了要求,大豆加工商也未必会选择国产大豆。
因为成本。
当进口大豆的价格比国产大豆低廉得多的时候,即使是政府,也无法硬性要求大豆加工商采购国产大豆。所以,要真正让国产大豆达到40%的自给率,不仅要能生产得出来,还有保证在价格上有竞争力。
但要知道,美国大豆的廉价,不仅仅是生产力先进的原因,还与美国政府的高额补贴是分不开的。
——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五花八门的补贴,使美国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十足;而我国前几年才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但针对大豆的补贴极其不足。
毕竟,我们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与狗大户的“全球粮食战略”是完全不同的。农业部官员也算是暗暗表态了,要政策有,要人有,要钱是没有的。
但齐政依然毫不犹豫地对此打了包票。
开什么玩笑?“嘉豆13号”在产量上翻了一倍都不止,但生产成本不会因此翻一倍,如果按照嘉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齐政还不能保证价格比进口大豆低的话,他还谈个屁的“振兴国产大豆”?
说到底,农业部对“嘉豆13号”的产量还是下意识地打了个折扣,他们大概也不觉得超过400公斤/亩的产量是常态。
齐政懒得强调这一点,反正,事实胜于雄辩。
密切关注齐政的人们也发现,他是真的没有指望国家的高额补贴。
那位站出来发难的副司长滞了一下,马上道:“空口无凭的,嘉谷怎么保证?”
“就凭嘉谷拥有超过一万人的农艺师,其中有不少于2000名的大豆种植农艺师。”齐政昂首挺胸,睥睨四方道。
有些人被惊住了,有些人则不理解这个数字,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在场的,无论是发改委成员,还是农业部成员,都能够看到嘉谷的营业数据。但是,仅凭营业数据,还不足以看清楚嘉谷的力量。
齐政需要让更多的人明白嘉谷的实力。
农艺师是农业系统职称的一个级别,其职称从低到高分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副教授)、研究员(教授),类似于中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我国迄今为止注册农艺师大140万左右,全国农民按照6亿来算的话,平均420多个农民才享受到1个农艺师的技术指导,即使加上非注册的农技师,农技服务缺口仍然相当大。
嘉谷体系中,平均每38个农民即有1位农艺师进行技术指导;嘉谷一万多名的农艺师,是拿到证书的人数,而且还在以每年1000到2000人的规模在增长。
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它的背后,含有大量的汗水,代表着一束束的企业的肌肉纤维。
嘉谷持续投入了十年,才形成了比较有规模和严谨的农技培训体系,在实践中将一代又一代的农艺师培养成才,他们同时也成为了嘉谷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中坚力量。
就拿大豆种植农艺师来说,他们在种子精选、根瘤菌拌种、播量与密度、科学配方、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上,说“无所不精”夸张了点,但得心应手基本没问题。
齐政和嘉谷管理层始终谨慎地控制着嘉谷集团的员工规模,但在嘉谷实验室以及农艺师队伍的积累上从不吝啬。同时,嘉谷的薪酬水平超过国内水平很多,而且有令人眼红的分红体系,旗下的员工为此也会非常积极的提高自己,考取农艺师证书,或者进修学历,亦是嘉谷人才库自我更新的一部分。
正是拥有这支庞大的农艺师队伍,齐政才敢保证在一两年内完成“嘉豆13号”的推广,才敢保证充分发挥“嘉豆13号”的高产潜力。
今天的齐政,注定不会谦让。
他的声音继续在会场内回荡:“还凭嘉谷在东北春播区的合作社,能继续巩固高油大豆优势区的生产结构;在黄淮海夏播区的合作社,能在玉米低质低效区改种耐贫瘠的高产高油大豆品种,扩大大豆生产;在西南间套作区的合作社,能推广玉米大豆轮作或甘蔗大豆间套作,发展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
“还凭嘉谷合作组建的大豆产业联盟内,增长到79家的大豆深加工企业,增长到四百万吨的大豆深加工能力……”
齐政几乎是一口气数了嘉谷的七八项优势,惊得众人合不拢嘴。
不期然间,会场内的气氛也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就连发改委主任,都悄然地点了两三次头。
农业部的卢副部长,微抬眼皮看了一眼齐政,也发出了微不可闻的叹息。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国产大豆的复兴,不过是三句话——人要出来,钱要进去,货要上架。
只有农民出来了,耕地才能集中,规模经营才有可能;只有钱进去了,规模化经营才有资本;只有农产品标准化和上档次从而可以上架,资本化经营才有利可图。
齐政给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嘉谷的新品种能重拾豆农种豆信心;嘉谷的合作社能集中耕地;嘉谷雄厚的资本能吸引企业组成联盟;嘉谷的农艺师队伍能保证大豆的质量和产量……
足足沉默了三分钟,发改委主任才站起来道:“就这样吧,由嘉谷集团作为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主体,农业部成立辅助小组,规划司、计财司、市场司、科教司、种植业司、种业司、农机化司、农田建设司、全国农技中心为成员单位,每个成员单位确定1名司局级干部为成员,并确定1名联络员。辅助小组要协助嘉谷将‘嘉豆13号’的推广任务分解到县、落实到田,帮助嘉谷解决地方上实施的困难和问题……”
三言两语间,嘉谷的主导地位就确定了。
没有人再反对。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齐政也舒了一口气。
这是嘉谷第一次,实现影响力在中央部委的溢出。
……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的成员再次碰头的时候,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中国人培育出了一个优良的高产大豆品种。
但是对于400公斤的亩产数据,联盟内依然分化出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中国人在高产大豆品种的新发现,可能是世界大豆种植史上又一次新的突破,意义不亚于转基因大豆的出现……其中的代表就是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理事。
另一种却是怀疑中国人消息的真实性。毕竟,在他们国家个别经营较好、地力较好的地区,亩产也有可能达到300公斤;而以中国人精耕细作的“天赋”,能在个别地块实现400公斤/亩的突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一派的成员主要是阿根廷大豆产业协会主席、巴西大豆种植者协会执行理事等人,他们的特征也很明显——都不具有转基因大豆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所有的种子和技术均来自美国,也即“拿来主义”。
毕竟无法拿到第一手数据,众说纷纭之下,难免真假难辨。
不过,400公斤/亩的产量,可能是夸大其词;但比中国人现在种植的大部分品种高产,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否则,中国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会这么强硬。
而中国人只要能将本土的大豆平均亩产提升至美国平均水平,都会让他们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产生变数,且肯定是不太好的变数。
值得庆幸的是,从推广到普及,还要相当长的时间,起码可以让他们慢慢研究出真相,并想出应对之法。
这样一来,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此次对中国的游说变得虎头蛇尾,他们纷纷将消息传回国内,或者是相关部门,或者是本土粮商和种子公司,都因此对中国的大豆产业投以关注的目光。
而在嘉谷,齐政也很快知道了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的动作。
但齐政只是简单浏览了一下情况,并吩咐信息部保持关注后,就将相关情报放到一边去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嘉豆13号”能够完全保密,也没有必要。
“嘉豆13号”的高产特性,肯定会让其他大豆主产国垂涎三尺,对此齐政并不怀疑。但他们会不会一窝蜂地引进该品种?
齐政也可以肯定地回答,不会!
很简单,南北美洲的成熟的大豆生产体系,是建立在转基因大豆上的。且不说换种“嘉豆13号”后整个生产体系要做多大的改变,单单是以四大粮商和孟山都为代表的美国利益集团,就不会让“嘉豆13号”横行。
这个利益集团,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对转基因大豆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完善了转基因品种的生产体系,并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完成了全球转基因技术输出,根本无法轻易割肉离场。
在确认“嘉豆13号”的真实性之后,他们只会有一个动作——强自硬撑,并以“嘉豆13号”为亲本,想办法培育新的既高产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
但是……
如果他们检索了嘉谷的专利结构,就会发现,嘉谷为了“嘉豆13号”向全球上百个国家申请了育种及其栽培、检测的国际专利。
其中的必要专利,源自嘉谷实验室在“嘉豆13号”这个品种中发现的控制大豆与特种根瘤菌深度结合性状相关的基因“标记”,并提出了90多项专利保护请求。
嘉谷还学习了孟山都的“流氓”打法——围绕“嘉豆13号”大肆注册垃圾专利,譬如凡是可能被植入这些“标记”的转基因植物,诸如花生、苜蓿等,也列入专利保护范围,总之,让所有涉及到该基因“标记”的商业化应用都避不开嘉谷的专利池。
有通过的,有没通过的,但必要专利在手的嘉谷,无论是自己输出“嘉豆13号”,还是授权生产,都是进退自如。
齐政现在关心的,不在外,而在内。
……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对中国大豆市场的野心,也坚定了中国必须为国产大豆打一场“自卫反击战”的决心。
在此前“大豆危机”中被批“行动迟缓,力度不够”的发改委,这次展现了雷厉风行的态度,在过年前就制定了《大豆复兴计划实施方案》。
方案有两份——一份是以嘉谷为实施主体的方案,一份是以农业部为实施主体的方案。
在最后的讨论会上,齐政受邀出席,同时与会的还有发改委主任、胡其远等发改委官员,卢副部长等农业部官员,以及国粮集团、三九油脂等大豆产业企业代表。
齐政刚一坐下,上首坐着的卢副部长,炯炯有神地看着齐政,问道:“嗯,你就是嘉谷集团的齐董吧?”
齐政稍欠身回答:“是的。”
卢副部长就点头,道:“看起来真年轻,年轻好啊,闯劲十足,嘉谷培育出的‘嘉豆13号’,令人印象深刻。你们做的,比多少科研机构做的都要好。”
齐政一愣,他不知道卢副部长说这话的真实意图,但这一竿子打下去,嘉谷肯定会得罪不少人,遂道:“嘉谷不敢担此言,‘嘉豆13号’的成功,也离不开农科所和农大等科研单位的帮助……”
卢副部长似乎是性情中人,说得兴起,他声若洪钟地道:“不用谦虚!谁都知道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作物增产起着关键作用,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见谁能培育出革命性的大豆新品种,嘉谷却做到了,这就是你们的本事,谁也否认不了……”
在场不少人纷纷点头。
等卢副部长说完后,发改委主任才轻咳一声,打开面前的文件,道:“好了,我们今天讨论国产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主要是‘嘉豆13号’的推广工作。对大家来说,这大概是个新鲜事……”
新鲜的,当然不是“嘉豆13号”的推广本身,而是一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与农业部“争夺”主导权。
更新鲜的是,企业还占据了上风。
但这对于农业部来说,不服气的大有人在。
因此,讨论会刚一开始,农业部就有一位副司长向齐政发难了:“我看到嘉谷提交的计划,全面推广‘嘉豆13号’后,你们能保证大豆自给40%的红线?”
齐政淡定道:“按照我们的计划来,可以。”
当“嘉豆13号”被纳入政府视野后,保证大豆自给40%红线的说法自然而然就提出来了。
从数据来看,现有的大豆种植产量只需翻一倍,就能轻易达到大豆自给40%的红线,刚好“嘉豆13号”能符合这个条件。
但现实不能这么算的。且不说同步增长的市场需求;即使产量达到了要求,大豆加工商也未必会选择国产大豆。
因为成本。
当进口大豆的价格比国产大豆低廉得多的时候,即使是政府,也无法硬性要求大豆加工商采购国产大豆。所以,要真正让国产大豆达到40%的自给率,不仅要能生产得出来,还有保证在价格上有竞争力。
但要知道,美国大豆的廉价,不仅仅是生产力先进的原因,还与美国政府的高额补贴是分不开的。
——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五花八门的补贴,使美国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十足;而我国前几年才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但针对大豆的补贴极其不足。
毕竟,我们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与狗大户的“全球粮食战略”是完全不同的。农业部官员也算是暗暗表态了,要政策有,要人有,要钱是没有的。
但齐政依然毫不犹豫地对此打了包票。
开什么玩笑?“嘉豆13号”在产量上翻了一倍都不止,但生产成本不会因此翻一倍,如果按照嘉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齐政还不能保证价格比进口大豆低的话,他还谈个屁的“振兴国产大豆”?
说到底,农业部对“嘉豆13号”的产量还是下意识地打了个折扣,他们大概也不觉得超过400公斤/亩的产量是常态。
齐政懒得强调这一点,反正,事实胜于雄辩。
密切关注齐政的人们也发现,他是真的没有指望国家的高额补贴。
那位站出来发难的副司长滞了一下,马上道:“空口无凭的,嘉谷怎么保证?”
“就凭嘉谷拥有超过一万人的农艺师,其中有不少于2000名的大豆种植农艺师。”齐政昂首挺胸,睥睨四方道。
有些人被惊住了,有些人则不理解这个数字,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在场的,无论是发改委成员,还是农业部成员,都能够看到嘉谷的营业数据。但是,仅凭营业数据,还不足以看清楚嘉谷的力量。
齐政需要让更多的人明白嘉谷的实力。
农艺师是农业系统职称的一个级别,其职称从低到高分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副教授)、研究员(教授),类似于中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我国迄今为止注册农艺师大140万左右,全国农民按照6亿来算的话,平均420多个农民才享受到1个农艺师的技术指导,即使加上非注册的农技师,农技服务缺口仍然相当大。
嘉谷体系中,平均每38个农民即有1位农艺师进行技术指导;嘉谷一万多名的农艺师,是拿到证书的人数,而且还在以每年1000到2000人的规模在增长。
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它的背后,含有大量的汗水,代表着一束束的企业的肌肉纤维。
嘉谷持续投入了十年,才形成了比较有规模和严谨的农技培训体系,在实践中将一代又一代的农艺师培养成才,他们同时也成为了嘉谷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中坚力量。
就拿大豆种植农艺师来说,他们在种子精选、根瘤菌拌种、播量与密度、科学配方、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上,说“无所不精”夸张了点,但得心应手基本没问题。
齐政和嘉谷管理层始终谨慎地控制着嘉谷集团的员工规模,但在嘉谷实验室以及农艺师队伍的积累上从不吝啬。同时,嘉谷的薪酬水平超过国内水平很多,而且有令人眼红的分红体系,旗下的员工为此也会非常积极的提高自己,考取农艺师证书,或者进修学历,亦是嘉谷人才库自我更新的一部分。
正是拥有这支庞大的农艺师队伍,齐政才敢保证在一两年内完成“嘉豆13号”的推广,才敢保证充分发挥“嘉豆13号”的高产潜力。
今天的齐政,注定不会谦让。
他的声音继续在会场内回荡:“还凭嘉谷在东北春播区的合作社,能继续巩固高油大豆优势区的生产结构;在黄淮海夏播区的合作社,能在玉米低质低效区改种耐贫瘠的高产高油大豆品种,扩大大豆生产;在西南间套作区的合作社,能推广玉米大豆轮作或甘蔗大豆间套作,发展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
“还凭嘉谷合作组建的大豆产业联盟内,增长到79家的大豆深加工企业,增长到四百万吨的大豆深加工能力……”
齐政几乎是一口气数了嘉谷的七八项优势,惊得众人合不拢嘴。
不期然间,会场内的气氛也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就连发改委主任,都悄然地点了两三次头。
农业部的卢副部长,微抬眼皮看了一眼齐政,也发出了微不可闻的叹息。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国产大豆的复兴,不过是三句话——人要出来,钱要进去,货要上架。
只有农民出来了,耕地才能集中,规模经营才有可能;只有钱进去了,规模化经营才有资本;只有农产品标准化和上档次从而可以上架,资本化经营才有利可图。
齐政给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嘉谷的新品种能重拾豆农种豆信心;嘉谷的合作社能集中耕地;嘉谷雄厚的资本能吸引企业组成联盟;嘉谷的农艺师队伍能保证大豆的质量和产量……
足足沉默了三分钟,发改委主任才站起来道:“就这样吧,由嘉谷集团作为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主体,农业部成立辅助小组,规划司、计财司、市场司、科教司、种植业司、种业司、农机化司、农田建设司、全国农技中心为成员单位,每个成员单位确定1名司局级干部为成员,并确定1名联络员。辅助小组要协助嘉谷将‘嘉豆13号’的推广任务分解到县、落实到田,帮助嘉谷解决地方上实施的困难和问题……”
三言两语间,嘉谷的主导地位就确定了。
没有人再反对。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齐政也舒了一口气。
这是嘉谷第一次,实现影响力在中央部委的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