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向草原过渡地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长期积贫积弱。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从2007年发起以来,在塞内加尔等国取得成效。目前这一计划进入2016—2020年第二个规划期,将在萨赫勒地区的11个国家推广,人们期待“绿色长城”计划能够实现生态和社会治理“双重功效”。
塞内加尔为生态治理开了好头
塞内加尔北部的维杜镇是该国“绿色长城”计划的第一个试验田。现在,这里的生活因“绿色长城”而悄然改变,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产地,甚至有人从40多公里外来到这里购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得益于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一条郁郁葱葱的林带已经初具规模,在林子旁边的土地上,村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还种上了土豆、茄子等蔬菜,不但增加了收入来源,也让附近老百姓吃饱了饭。而30多年前,这片靠近沙漠的土地还常有饥荒发生。
非洲“绿色长城”计划2007年由非盟发起,计划从西非到东非种植一道宽15公里、长7600多公里的树林带,从而防止撒哈拉沙漠进一步扩大。据悉,这一计划大部分资金由世界银行、非盟、欧盟提供。
总部位于毛里塔尼亚的泛非“绿色长城”组织执行秘书长阿卜杜拉耶·迪亚向本报记者表示,最初非洲“绿色长城”主要是阻止撒哈拉沙漠向南侵袭。该计划在2011—2015年第一个规划期内,就适宜品种、民众需求、经济活动、土壤修复、增加收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验。其中在为当地民众增收方面,提供包括蔬菜种植、畜牧经济、家庭农产、养蜂等指导。
塞内加尔、乍得、尼日尔等国于2008年开始着手实施“绿色长城”项目。“多年不见的候鸟又回来了。”美国《纽约时报》在感叹这一区域的变化时如此说道。位于非洲大陆西端的塞内加尔参与“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并取得初步成果,被认为为这一宏伟计划开了一个好头。
将发挥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向草原过渡地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包括布基纳法索、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和乍得等11个国家。目前除塞内加尔、乍得、尼日尔等国,其他一些国家在“绿色长城”建设方面的进展比较缓慢。
今年,非洲“绿色长城”计划进入2016—2020年第二个规划期,以上11个国家都被纳入到计划中来,人们期待这一计划能够实现生态和经济社会治理“双重功效”。泛非“绿色长城”组织官员迪亚贾娜·瓦格向本报记者表示,该项目第二阶段2016—2020年预计投资25亿美元,并计划到2025年,恢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产系统活力。
塞内加尔“绿色长城”组织技术负责人帕普·萨勒称,从2008年起的8年时间里,塞内加尔种植了5万英亩的树林。在树木的选择上遵循两个标准,一是耐干旱,二是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特别是食用和医用方面。因此,种植的树木通常是猴面包树、枣树、乳油木以及塞内加尔刺槐。这些树木的种植又可盘活当地经济。
从短期来看,这些树木可以保持土地湿度,降低昼间土地温度。随着生态环境的一点点恢复,候鸟、昆虫甚至老鼠等动物又在这一地区重新出现。当地牧民表示,有了树林后,牲畜可以在树荫下躲避强烈的日照,牲畜数量更是翻了一番,因此没有人再愿意回到过去的“苦日子”。目前,塞内加尔已有30万民众从这一项目中受益,非洲大陆最为雄心勃勃的生态项目有了初步进展。
有助于消除恐怖主义的滋生
经过过去数十年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萨赫勒地区的农业、牧业等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快速下降,成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地区。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干旱和半干旱的土地占到非洲面积的1/3,在大部分萨赫勒地区国家甚至占到2/3的国土面积。这些土地恶化严重,生产力低下,逐渐难以利用。这导致了贫穷和饥饿。而贫穷又导致该地区甚至成为不稳定因素和极端主义的沃土。
部分归因于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地区积贫积弱,“基地”组织北非分支、“博科圣地”等极端组织在这片土地上肆虐。国际危机组织前官员吉勒·亚比表示,反复的干旱和自然环境恶化破坏了萨赫勒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很多当地青年不堪忍受艰难的生活,被诱骗成为极端组织成员。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许多年轻人不是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地区,就是可能参与偷渡或被极端组织所蒙蔽。
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因此也被认为是一个“有利于消除恐怖主义”的项目,良性的生态循环可以消除极端思想传播的经济社会土壤。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非洲“绿色长城”致力于恢复和改变这一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阻止这些负面的影响。
除此之外,沙漠化导致土地治理恶化,粮食减产甚至不再适宜耕种,这对萨赫勒地区本身就脆弱的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影响,老百姓失去粮食保障。
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萨赫勒地区受沙漠化和气候变化持续影响,加上当地牧民过度放牧、对土地的无序开垦,造成本身就贫瘠的土地被过度开发。他认为,萨赫勒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系统急剧恶化,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和人口带来重要影响。
在此背景下,“绿色长城”应运而生,有人称之为“非洲准备面对未来的象征”。非洲“绿色长城”既有生态目的,在广义上也是一条非洲经济社会的“绿色屏障”。联合国粮农组织主管该项目负责人诺拉·贝拉穆尼表示,“这一项目不单单是一个植树造林的项目,这是一个事关发展的全面项目。”
“我们对中国的经验非常有需求”,迪亚认为,中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已经取得许多成就,并希望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也可以推广应用于非洲“绿色长城”中来。
“中方将在土壤修复升级、农林牧系统的发展强化、地理信息和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可持续土地管理和绿色经济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推动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和‘绿色长城’地方化管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非洲“绿色长城”组织方近日签订协议,未来五年,中方将参与非洲“绿色长城”建设。
“非洲绿色长城”计划由非洲联盟主导,旨在积极应对萨赫勒和撒哈拉地区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力图在沙漠南缘的萨赫勒地区种植跨越非洲大陆的“树墙”,从而使林地、牧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使用,以应对当地贫困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缘向草原的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长期积贫积弱。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从2007年发起以来,在塞内加尔等国取得成效,人们期待该计划能够实现生态和社会治理“双重功效”。
非洲“绿色长城”组织执行秘书长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新疆与非洲干旱区具有相同的环境背景和生态问题,拥有相似的荒漠生物物种与资源,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多年来承担了一系列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丰富,这些为“非洲绿色长城”计划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雷加强说,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拥有成熟经验,形成了成套技术体系与模式,让中国生态建设技术“走出去”,提升非洲国家荒漠化防治能力,不仅是中国履行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的需要,也是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干旱区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的机构,主要开展荒漠环境与荒漠化防治、绿洲生态过程、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等的研究。目前,研究所的流沙治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等一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向草原过渡地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长期积贫积弱。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从2007年发起以来,在塞内加尔等国取得成效。目前这一计划进入2016—2020年第二个规划期,将在萨赫勒地区的11个国家推广,人们期待“绿色长城”计划能够实现生态和社会治理“双重功效”。
塞内加尔为生态治理开了好头
塞内加尔北部的维杜镇是该国“绿色长城”计划的第一个试验田。现在,这里的生活因“绿色长城”而悄然改变,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产地,甚至有人从40多公里外来到这里购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得益于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一条郁郁葱葱的林带已经初具规模,在林子旁边的土地上,村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还种上了土豆、茄子等蔬菜,不但增加了收入来源,也让附近老百姓吃饱了饭。而30多年前,这片靠近沙漠的土地还常有饥荒发生。
非洲“绿色长城”计划2007年由非盟发起,计划从西非到东非种植一道宽15公里、长7600多公里的树林带,从而防止撒哈拉沙漠进一步扩大。据悉,这一计划大部分资金由世界银行、非盟、欧盟提供。
总部位于毛里塔尼亚的泛非“绿色长城”组织执行秘书长阿卜杜拉耶·迪亚向本报记者表示,最初非洲“绿色长城”主要是阻止撒哈拉沙漠向南侵袭。该计划在2011—2015年第一个规划期内,就适宜品种、民众需求、经济活动、土壤修复、增加收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验。其中在为当地民众增收方面,提供包括蔬菜种植、畜牧经济、家庭农产、养蜂等指导。
塞内加尔、乍得、尼日尔等国于2008年开始着手实施“绿色长城”项目。“多年不见的候鸟又回来了。”美国《纽约时报》在感叹这一区域的变化时如此说道。位于非洲大陆西端的塞内加尔参与“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并取得初步成果,被认为为这一宏伟计划开了一个好头。
将发挥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向草原过渡地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包括布基纳法索、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和乍得等11个国家。目前除塞内加尔、乍得、尼日尔等国,其他一些国家在“绿色长城”建设方面的进展比较缓慢。
今年,非洲“绿色长城”计划进入2016—2020年第二个规划期,以上11个国家都被纳入到计划中来,人们期待这一计划能够实现生态和经济社会治理“双重功效”。泛非“绿色长城”组织官员迪亚贾娜·瓦格向本报记者表示,该项目第二阶段2016—2020年预计投资25亿美元,并计划到2025年,恢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产系统活力。
塞内加尔“绿色长城”组织技术负责人帕普·萨勒称,从2008年起的8年时间里,塞内加尔种植了5万英亩的树林。在树木的选择上遵循两个标准,一是耐干旱,二是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特别是食用和医用方面。因此,种植的树木通常是猴面包树、枣树、乳油木以及塞内加尔刺槐。这些树木的种植又可盘活当地经济。
从短期来看,这些树木可以保持土地湿度,降低昼间土地温度。随着生态环境的一点点恢复,候鸟、昆虫甚至老鼠等动物又在这一地区重新出现。当地牧民表示,有了树林后,牲畜可以在树荫下躲避强烈的日照,牲畜数量更是翻了一番,因此没有人再愿意回到过去的“苦日子”。目前,塞内加尔已有30万民众从这一项目中受益,非洲大陆最为雄心勃勃的生态项目有了初步进展。
有助于消除恐怖主义的滋生
经过过去数十年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萨赫勒地区的农业、牧业等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快速下降,成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地区。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干旱和半干旱的土地占到非洲面积的1/3,在大部分萨赫勒地区国家甚至占到2/3的国土面积。这些土地恶化严重,生产力低下,逐渐难以利用。这导致了贫穷和饥饿。而贫穷又导致该地区甚至成为不稳定因素和极端主义的沃土。
部分归因于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地区积贫积弱,“基地”组织北非分支、“博科圣地”等极端组织在这片土地上肆虐。国际危机组织前官员吉勒·亚比表示,反复的干旱和自然环境恶化破坏了萨赫勒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很多当地青年不堪忍受艰难的生活,被诱骗成为极端组织成员。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许多年轻人不是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地区,就是可能参与偷渡或被极端组织所蒙蔽。
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因此也被认为是一个“有利于消除恐怖主义”的项目,良性的生态循环可以消除极端思想传播的经济社会土壤。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非洲“绿色长城”致力于恢复和改变这一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阻止这些负面的影响。
除此之外,沙漠化导致土地治理恶化,粮食减产甚至不再适宜耕种,这对萨赫勒地区本身就脆弱的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影响,老百姓失去粮食保障。
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萨赫勒地区受沙漠化和气候变化持续影响,加上当地牧民过度放牧、对土地的无序开垦,造成本身就贫瘠的土地被过度开发。他认为,萨赫勒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系统急剧恶化,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和人口带来重要影响。
在此背景下,“绿色长城”应运而生,有人称之为“非洲准备面对未来的象征”。非洲“绿色长城”既有生态目的,在广义上也是一条非洲经济社会的“绿色屏障”。联合国粮农组织主管该项目负责人诺拉·贝拉穆尼表示,“这一项目不单单是一个植树造林的项目,这是一个事关发展的全面项目。”
“我们对中国的经验非常有需求”,迪亚认为,中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已经取得许多成就,并希望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也可以推广应用于非洲“绿色长城”中来。
“中方将在土壤修复升级、农林牧系统的发展强化、地理信息和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可持续土地管理和绿色经济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推动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和‘绿色长城’地方化管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非洲“绿色长城”组织方近日签订协议,未来五年,中方将参与非洲“绿色长城”建设。
“非洲绿色长城”计划由非洲联盟主导,旨在积极应对萨赫勒和撒哈拉地区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力图在沙漠南缘的萨赫勒地区种植跨越非洲大陆的“树墙”,从而使林地、牧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使用,以应对当地贫困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缘向草原的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长期积贫积弱。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从2007年发起以来,在塞内加尔等国取得成效,人们期待该计划能够实现生态和社会治理“双重功效”。
非洲“绿色长城”组织执行秘书长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新疆与非洲干旱区具有相同的环境背景和生态问题,拥有相似的荒漠生物物种与资源,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多年来承担了一系列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丰富,这些为“非洲绿色长城”计划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雷加强说,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拥有成熟经验,形成了成套技术体系与模式,让中国生态建设技术“走出去”,提升非洲国家荒漠化防治能力,不仅是中国履行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的需要,也是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干旱区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的机构,主要开展荒漠环境与荒漠化防治、绿洲生态过程、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等的研究。目前,研究所的流沙治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等一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