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养胎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谢良辰看着外祖母,脸上满是笑容。
“外祖母,”谢良辰道,“我听说,男孩肖母,女孩肖父,若是反过来要怎么办?”
陈老太太没想过这个,男孩不拿针线容易,女孩若是不进灶房?
陈老太太道:“那曾孙女就不学女红,也不学烧火做饭。。。”
谢良辰仿佛能想到外祖母拦着女儿,不让她碰针线的模样。
高氏刚好进门,听到这话道:“这也不学,那也不学,那还能学些什么?”
陈老太太道:“那可多了去了,跟许先生学药理,还能读书、写字,为何非要学那些?我外孙女……”
“良辰做的饭食可好吃了,”高氏笑道,“这也不往下传?”
陈老太太道:“不传,辰丫头就好好养着,日后也不用进灶房。”
高氏又向陈老太太那边凑了凑:“您到底是心疼良辰和曾孙女,还是心疼灶房里的米、油?”
外孙女进一次灶房,能把十里八村的孩子都招过来,一个个站在院外吞口水,镇州的村子明明都能吃饱饭了,可这些孩子还跟从前一样,就似饿了八顿似的,若让外人看了,还当镇州的人喜欢饿着自家孩子。
她是心疼吃食的人吗?她是心疼外孙女,一下子要做那么多。
再说,也不止是米和油啊,她攒了半个月的东西,外孙女一顿饭就全都用光了,家里有一个就行了,现在外孙女婿还动辄来这么一趟,她的灶房惹着谁了?里面还住着灶王爷呢!
家里绝对不能再多一个人去祸祸灶王爷了,陈老太太下定决心,不管好曾孙是男是女,她都要严防死守,不放人进去。
“别的不好说,”高氏道,“这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之后八成就会算账。”
良辰整日里看账目,一整日算筹就不离手,那些墨块卖的价钱都是良辰和做墨块的几个先生一起商量出来的。
高氏一开始还不太能看得上那黑漆漆的东西,看不明白有什么好处,总觉得那墨块卖不过他们的线穗和毛毡。
第一个月卖下来,墨坊那边每个人分了三两银子。
银钱是不少,但高氏还是觉得她们更胜一筹,一群大老爷们儿,整日里造的黑漆漆的,身上还一股子味儿……哪里比得上她们的大纺车。
结果第三个月开始,墨块突然之间卖的特别好,越州那边又有人来学制墨。
高氏听越州的人和他们制墨的先生们说话,要知道这种墨不用祸祸松树,若是能代替松烟墨,对日后必然有好处。
高氏虽然觉得好,依旧不服气,总不能让做墨块的人给比了下去,她可是记得每月分银钱的时候,那些男人羡慕的眼神。
从前在他们眼里,妇人们做不得什么大事,织房领银钱的时候,男人们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那种滋味儿别提多舒坦了。
织房里有几个妇人,平日里都被夫家打骂惯了,握着自己赚的银钱,眼泪掉个不停,这些事一直都是高氏挂在嘴边上的,也是最让她骄傲的地方。
织房只是赚几个银钱吗?不是,银钱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人有了信心,东篱先生说过,这东西是最难得的。
既然有了信心,她们怎么能轻易认输。
高氏这才想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她向门外看了看,常悦和常同守在门口,两个活门神,眼观六路,但凡不是特别重要的事,都不能来麻烦良辰。
好在她是良辰的舅母,有金光傍身,这才能随意出入。
“良辰啊,”高氏道,“我们的纺车要改进,这是作坊画出的图,你瞧瞧可不可行?”
谢良辰将图接到手中仔细地看。
陈老太太埋怨地看了一眼高氏:“咏义不是在家中吗?”
高氏笑道:“那怎么比得上良辰,有些东西四弟也拿不准,这纺车不改也不行,大纺车是我们镇州先做出来的,总不能让别人比下去。”
陈老太太还不知晓高氏的心思,一准儿是因为现在墨块卖的好,心中不服气。
“月份这么大了,”陈老太太劝说道,“这样盯着瞧,小心坏了眼睛,看一会儿就行了。”
陈老太太劝说,谢良辰应声,不过目光却没有离开那图纸。
“新纺车准备什么时候做?”谢良辰道,“我早就琢磨着,用手摇太费力,不如好好改一改。”
高氏欣喜:“你觉得这新纺车可行?”
“行不行做出来看看就知晓了,”谢良辰道,“若是怕做大纺车太费功夫,先让作坊做几个小的,若是小的能用,大的自然也就没有问题。”
高氏眼睛一亮,良辰看了都说可以,那就是真的可行,这些东西从前都是出自良辰的手,如今作坊的工匠第一次做,他们总是心里没底,非得良辰看过之后才能踏实。
“那我这就去作坊,”高氏从谢良辰手中将图接下来,“做完了如何,再来与你说。”
谢良辰点点头:“好。”
高氏笑着拿着图走了。
谢良辰看着高氏的背影。
陈老太太道:“如今可是不得了,一个个忙得很,你追我赶的,生怕被落下。”不止是陈家村,整个镇州,乃至北方都如此。
熟药所那边,陈玉儿她们除了熟药之外,还在育苗,想要在春耕的时候,种一些别的药材。
如今镇州算是药材聚集之地,前来北方购药的商贾,都会前来镇州,城内的西市现在全都成了药材铺子,隔得远远的都能闻到一股药香味儿。
陈老太太道:“苏家那后生,还让管事给许先生送来一些药方,都是从民间来的古药方,要请许先生帮忙看看能不能用处。”
谢良辰道:“是豕膏的药方?”
陈老太太疑惑:“你怎么知晓?”
谢良辰道:“太医院允许药铺卖做好的豕膏,我和许先生一直在改进豕膏,苏怀清是听说了这桩事,才会送药方前来。”
不过,苏怀清怎么会让管事来给许先生?而不是给她?那药方许先生也会拿来与她一起参详。
这样做岂非绕了一大圈?
之前秦茂行与她说要在沧州建熟药所,她答应好了会帮忙的。
谢良辰看着外祖母,脸上满是笑容。
“外祖母,”谢良辰道,“我听说,男孩肖母,女孩肖父,若是反过来要怎么办?”
陈老太太没想过这个,男孩不拿针线容易,女孩若是不进灶房?
陈老太太道:“那曾孙女就不学女红,也不学烧火做饭。。。”
谢良辰仿佛能想到外祖母拦着女儿,不让她碰针线的模样。
高氏刚好进门,听到这话道:“这也不学,那也不学,那还能学些什么?”
陈老太太道:“那可多了去了,跟许先生学药理,还能读书、写字,为何非要学那些?我外孙女……”
“良辰做的饭食可好吃了,”高氏笑道,“这也不往下传?”
陈老太太道:“不传,辰丫头就好好养着,日后也不用进灶房。”
高氏又向陈老太太那边凑了凑:“您到底是心疼良辰和曾孙女,还是心疼灶房里的米、油?”
外孙女进一次灶房,能把十里八村的孩子都招过来,一个个站在院外吞口水,镇州的村子明明都能吃饱饭了,可这些孩子还跟从前一样,就似饿了八顿似的,若让外人看了,还当镇州的人喜欢饿着自家孩子。
她是心疼吃食的人吗?她是心疼外孙女,一下子要做那么多。
再说,也不止是米和油啊,她攒了半个月的东西,外孙女一顿饭就全都用光了,家里有一个就行了,现在外孙女婿还动辄来这么一趟,她的灶房惹着谁了?里面还住着灶王爷呢!
家里绝对不能再多一个人去祸祸灶王爷了,陈老太太下定决心,不管好曾孙是男是女,她都要严防死守,不放人进去。
“别的不好说,”高氏道,“这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之后八成就会算账。”
良辰整日里看账目,一整日算筹就不离手,那些墨块卖的价钱都是良辰和做墨块的几个先生一起商量出来的。
高氏一开始还不太能看得上那黑漆漆的东西,看不明白有什么好处,总觉得那墨块卖不过他们的线穗和毛毡。
第一个月卖下来,墨坊那边每个人分了三两银子。
银钱是不少,但高氏还是觉得她们更胜一筹,一群大老爷们儿,整日里造的黑漆漆的,身上还一股子味儿……哪里比得上她们的大纺车。
结果第三个月开始,墨块突然之间卖的特别好,越州那边又有人来学制墨。
高氏听越州的人和他们制墨的先生们说话,要知道这种墨不用祸祸松树,若是能代替松烟墨,对日后必然有好处。
高氏虽然觉得好,依旧不服气,总不能让做墨块的人给比了下去,她可是记得每月分银钱的时候,那些男人羡慕的眼神。
从前在他们眼里,妇人们做不得什么大事,织房领银钱的时候,男人们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那种滋味儿别提多舒坦了。
织房里有几个妇人,平日里都被夫家打骂惯了,握着自己赚的银钱,眼泪掉个不停,这些事一直都是高氏挂在嘴边上的,也是最让她骄傲的地方。
织房只是赚几个银钱吗?不是,银钱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人有了信心,东篱先生说过,这东西是最难得的。
既然有了信心,她们怎么能轻易认输。
高氏这才想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她向门外看了看,常悦和常同守在门口,两个活门神,眼观六路,但凡不是特别重要的事,都不能来麻烦良辰。
好在她是良辰的舅母,有金光傍身,这才能随意出入。
“良辰啊,”高氏道,“我们的纺车要改进,这是作坊画出的图,你瞧瞧可不可行?”
谢良辰将图接到手中仔细地看。
陈老太太埋怨地看了一眼高氏:“咏义不是在家中吗?”
高氏笑道:“那怎么比得上良辰,有些东西四弟也拿不准,这纺车不改也不行,大纺车是我们镇州先做出来的,总不能让别人比下去。”
陈老太太还不知晓高氏的心思,一准儿是因为现在墨块卖的好,心中不服气。
“月份这么大了,”陈老太太劝说道,“这样盯着瞧,小心坏了眼睛,看一会儿就行了。”
陈老太太劝说,谢良辰应声,不过目光却没有离开那图纸。
“新纺车准备什么时候做?”谢良辰道,“我早就琢磨着,用手摇太费力,不如好好改一改。”
高氏欣喜:“你觉得这新纺车可行?”
“行不行做出来看看就知晓了,”谢良辰道,“若是怕做大纺车太费功夫,先让作坊做几个小的,若是小的能用,大的自然也就没有问题。”
高氏眼睛一亮,良辰看了都说可以,那就是真的可行,这些东西从前都是出自良辰的手,如今作坊的工匠第一次做,他们总是心里没底,非得良辰看过之后才能踏实。
“那我这就去作坊,”高氏从谢良辰手中将图接下来,“做完了如何,再来与你说。”
谢良辰点点头:“好。”
高氏笑着拿着图走了。
谢良辰看着高氏的背影。
陈老太太道:“如今可是不得了,一个个忙得很,你追我赶的,生怕被落下。”不止是陈家村,整个镇州,乃至北方都如此。
熟药所那边,陈玉儿她们除了熟药之外,还在育苗,想要在春耕的时候,种一些别的药材。
如今镇州算是药材聚集之地,前来北方购药的商贾,都会前来镇州,城内的西市现在全都成了药材铺子,隔得远远的都能闻到一股药香味儿。
陈老太太道:“苏家那后生,还让管事给许先生送来一些药方,都是从民间来的古药方,要请许先生帮忙看看能不能用处。”
谢良辰道:“是豕膏的药方?”
陈老太太疑惑:“你怎么知晓?”
谢良辰道:“太医院允许药铺卖做好的豕膏,我和许先生一直在改进豕膏,苏怀清是听说了这桩事,才会送药方前来。”
不过,苏怀清怎么会让管事来给许先生?而不是给她?那药方许先生也会拿来与她一起参详。
这样做岂非绕了一大圈?
之前秦茂行与她说要在沧州建熟药所,她答应好了会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