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邀请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月十一日,李谦启程前往美国。
而且计划中,他今年会至少往美国跑三到四次,而这么多趟行程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跟美国院线联盟举行会谈,希望对方能在明年五六月份之前,尽可能的增加3D和3D-IMAX影厅的改造。
说白了,李谦是作为商人,去向美国院线联盟推广自己的技术的。
论影响力么,就凭一部《黑客帝国》,李谦在美国院线联盟那边,就已经是多少有些面子的了,更何况他还是哥伦比亚的幕后老板,所以,这边提出会谈的要求,美国院线联盟那边很快就回话同意了。
但是,也仅此而已了。
不用别人说,李谦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己要去见的这些人,都是纯粹的商人,他们跟艺术是一点边都不沾的,他们只是负责卖电影的商人罢了。
如果自己拿着一部新电影去希望他们放映,他们肯定会热情洋溢地跟自己聊开画规模,聊排片,等等,但是,当自己拿着一个新技术跑过去,希望他们能采用自己这边开发出来的3D技术来装备旗下的院线的时候,自己是不会有任何面子的——哪怕是明确告诉他们,自己那部投资高达两亿五千万美元的3D电影已经完成了拍摄,并会在2007年6月全球上映,而那部电影的上映,将会为每一座拥有3D放映能力的影厅,带来很多额外的利润,也没用。
事实上,3D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技术,好莱坞也不是没拍过3D电影,但过去的几部实验作品,无一例外赔得很惨。
所以,李谦知道,哪怕自己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效果大概也会有限。只有当他们看到了真正的利益,才会争先恐后的扑上来。
然而,为了能在电影上映之前为这部电影尽可能地铺垫好市场环境和放映条件,以求让这部电影尽可能释放出更多的票房收割能力,李谦又希望他们能在上映前就做好更多的准备。
这个矛盾,简直不可调和。
可即便如此,李谦还是要跑这几趟。
虽然可能成效不会太大,至少绝对不会像自己对明湖院线那样,直接下命令、投入改造就可以了,但是,能多争取一个放映厅,《阿凡达》的影响力就会扩大一分——如果李谦没有记错的话,另外那个时空里的詹姆斯·卡梅隆也是这么弄的。原来作为旁观者,讲起这件事来,是当笑话的,觉得卡车司机不务正业,居然跑去做业务推销员,但真的轮到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李谦才明白,别管是那个时空的詹姆斯·卡梅隆,还是这个时空的自己,在电影真的大火起来,和3D技术真的被认可和接受之前,心里其实都是忐忑着的。
即便自己明知道3D技术在另外那个时空的发展前景,但是在这个时空,自己的3D技术行不行?即便3D技术将来会火,可自己这部《阿凡达》能不能顺利打响,成为3D技术的启航者?
太多未知了。
即便是李谦,也只能说自己去尽量努力罢了!
因为除此之外,他完全没有另外的办法。
既然明湖文化已经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那么按照美国的反垄断法案,李谦就不可能在美国再拥有自己的院线了。
电影制作和电影院线,必须分离,任何一家电影公司都不允许对院线持股或开设院线,反过来,也照样不行。
甚至于,就算是明湖文化是中国公司,如果敢在美国建电影院,也会立刻面临美国相关反垄断部门的起诉。
所以,美国的院线商,是很独特的存在。
或许等到《阿凡达》大红大紫了,追上门来要明湖研究院的技术授权的美国院线商,会把明湖文化的门槛踏破,但至少是现在,李谦只能化身推销员,跑去美国跟那帮人谈生意。
当然,既然去美国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同时处理。
于是,跟他同机去美国的,不光有已经计划要结束休假的廖辽,还有要赶过去跟哥伦比亚方面进行全面接触的孙玉婷一行人。
当然,还有要出席哥伦比亚一次内部高层会议的齐洁。
然而,当飞机刚刚在洛杉矶落地,李谦就从特意赶来接机的杜艺华口中,得知了一条让他都愕然半天没能回过神来的消息。
他们还在半空中飞着的时候,戛纳电影节正式向李谦的邮箱发来了一封邀请函,邀请他担任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
听杜艺华在接到他们的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这个消息,齐洁是先惊讶后惊喜,孙玉婷是先惊讶后狂喜,然后面露崇拜地看着李谦。
廖辽更是忍不住搂住他,直接亲了一口,说:“不错,好消息!”
然而李谦是懵逼的。
他忍不住问:“怎么可能?为什么会是我?”
杜艺华耸肩,“我怎么知道!”
等到大家都上了车,一行人往廖辽的别墅去,慢慢的,李谦大概就寻思明白戛纳电影节主办方的意思了。
世界上的注册在册的电影节,多达几百个,欧洲三大电影节虽然一直以来都因为其高举艺术电影的大旗,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三大电影节与其它电影节之间的竞争,乃至于三大电影节之间的相互竞争,却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综合的竞争。
对新锐导演的争夺,对好电影的争夺,乃至于对明星的争夺,对宣传和曝光度的各自发力,等等。
而这一切,到最后都归结为一点,那就是电影节的影响力。
在美国的奥斯卡电影奖的影响力在全球扩张的越来越厉害的今天,怎么生存下去,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哪怕是对于欧洲三大电影节来说,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远了不说,搁在十年前,他们就绝对不会考虑邀请自己这样一个电影人去做他们的评审团主席。
这跟年龄倒不是绝对相关的,甚至跟资历也无关,跟能力才华什么的,就更是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自己尽管也拍过一部《红高粱》,还在柏林拿了个大满贯,但归根到底,其实自己是一直都坚持走商业电影路线的。
然而,对于当时当下途穷日暮、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的欧洲三大电影节来说,自己因为商业电影而获得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恰恰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而且自己够年轻,资历够浅,让自己去做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这件事本身就将会充满争议!
不夸张的说,消息一旦公布出去,立刻就会吸引全球无数的关注目光。
而且戛纳方面还能为此给出理直气壮的理由,因为《红高粱》曾经在柏林拿了大满贯,且在欧洲拥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说自己不够资格去评审艺术电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比起来,欧洲三大电影节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的权变,就比国内要来得痛快得多——哪怕是到了今天,李谦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证明了自己,但在国内拿到的奖项认可,却仍旧有限。
2004年年初的时候,李谦和鹿灵犀、秦晶晶、朱强、韩顺章他们约好了一起去老校长家里拜年,老校长就说,羊城电影节今年又邀请了他担任评委会主席,但他推辞了,并大力推荐李谦,说应该让这帮年轻锐气又有才华的年轻人去主导国内电影节的审美趣味了,但是最终,这个提议被否定了。
倒没说不够水平,理由是,李谦还太年轻了,再晚几年再说。
说起这事儿,老爷子一脸惋惜和无奈。
当然,李谦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羊城电影节那里,李谦自己的电影都懒得送过去参加,这个评委会主席,做不做的,都没多大意思。
而事实上,除了当初《红高粱》去柏林参展,而金汉也曾一度执着地追求艺术电影的奖项认可之外,包括李谦,也包括整个明湖文化,从影视部的创业之初,就一直都是坚定地走在商业电影的路子上的。
因为在李谦看来,衣食足始知荣辱,国内那么大一个电影市场,要是拍不出观众们喜欢的电影,反而放开大市场让好莱坞的占领,自己只是去埋头追求什么所谓的电影艺术,那才真的是舍本逐末了。
先把电影市场占住,把电影市场培育起来,把华语电影培育起来,等到市场大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已经开始脱离了单纯的就喜欢看商业大制作的那份热闹,愿意掏钱去欣赏和支持某些具备独特审美的小众电影了,国产文艺电影真正的发展机会,才算是到来了。
在此之前说别的,都没用。
哪怕是《红高粱》横扫了柏林,回国后又票房很高,也仅仅只是个例而已,不足参考,也不足效法。
所以一直以来,从李谦,到明湖文化的一众导演,乃至于演员,其实都不像国内的大氛围那样看重电影的奖项。
别说国内的,事实上连奥斯卡给《黑客帝国》的六项提名,以及最后拿到手的最佳剪辑和最佳配乐,李谦也不甚在意。
当然,自己去拿奖、追逐奖项,和到戛纳电影节这样全球知名的电影盛事去做评审团主席,负责评定奖项、给别人颁奖,这意义和概念,显然都不是一码事。
如果李谦没记错的话,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电影人里,目前最厉害的秦渭,曾经担任过一次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成员,一次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成员,另外担任过一次东京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这是中国电影人公认的电影大师截至到现在的段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旦李谦成为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的主席,他的全球电影界的地位、在国内电影圈的地位,他接下来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都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质变级别的拔高。
从此之后,哪怕是在再怎么讲究论资排辈的国内,也什么人够资格在舆论又或奖项上给他设置什么障碍了。
这对李谦自己,对明湖文化未来在国内的发展,显然都是益处极大的。
于是,齐洁忍不住说:“去吧!反正公司这边你不用担心,《阿凡达》的后期的话,你离开一个月,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然而李谦却有些犹豫。
倒不是担心这一答应就会把自己放到争议的中心去,他也压根儿就不在乎别人再质疑自己什么,但问题是——他特别不乐意去看那些貌似深奥但拍得云里雾里的电影,但作为评审团主席的话,却必须每天看很多部那种片子!
好的艺术电影当然是会有的,而好的艺术电影给人的也的确是一种很高级的艺术享受,李谦很希望看到那些特别棒、特别有想法的好片子。
但是,他更希望去看那些被遴选出来的好片子,而不是去做那个负责遴选的人——尤其是,戛纳电影节的规矩他大概知道,据说评审团会在电影节开幕之前一个多月就开始闭关看片子,看全世界各地送过去参展的各种各样或优美的或惨烈的或奇葩的电影。
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什么都不干,只翻来覆去的看片子,李谦觉得自己现在的定力和忍耐程度,还达不到那个程度。
于是,面对齐洁和孙玉婷他们期待的目光,李谦犹豫再三,还是说:“回头我亲自给那边回封信吧!我还是不去了!”
大家纷纷露出失望的神色。
但李谦却只是笑了笑,说:“去做评审团主席,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我还不到时候。”
这一次是孙玉婷忍不住说:“人家都觉得你可以了,你自己谦虚什么?这不像是你啊!怕什么,上!这是整个中国文艺电影的荣誉啊!欧洲三大电影节,咱们中国的电影人还没做过一次评审团主席呢!”
李谦却说:“再等等吧,我还有两部片子没拍,等我把它们拍出来,争取分别去戛纳和威尼斯两个电影节都转转,把该拿的奖都拿了,再去考虑这个也不迟!”
大家齐齐讶然。
齐洁很快就若有所思,只是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
孙玉婷在惊讶过后,却是忍不住带着些兴奋地又追问了一句,“你将来还是会拍文艺类的电影的对吗?像《红高粱》那样的?”
李谦笑了笑,说:“肯定跟《红高粱》不一样啊,要是一样我还拍它做什么?要拍就拍点不一样的!”
于是孙玉婷当时就说:“那提前说下,副导演,我预定了!”
李谦闻言不由失笑,却还是点了点头,说:“好!”
…………
第二天的时候,李谦亲自给戛纳电影节主办方回复邮件,婉拒了对方的邀请,用的理由,正是他跟齐洁和孙玉婷他们说起的那一点——
“我还没有拿过戛纳的大奖,而我未来一定会去拿的!所以我现在还不想出任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这个职务!”
这个回复,有点霸气。
但戛纳电影节的主办方那边在收到回复邮件之后,虽然还是表示了惋惜,却没有坚持邀请。他们反倒是在回信里一再表示,“非常期待你的新电影来戛纳参展的那一天!”
还是那句话,电影节固然是很多导演的成名证道之地,但好的导演和好的作品,反过来也是可以为电影节加分的。
对于像李谦这样在艺术上有《红高粱》,而商业上又有《黑客帝国》这种级别的作品的导演,戛纳电影节当然是非常乐意拉拢的。
…………
倒一下时差,处理一下戛纳电影节的邀请这些事情,当齐洁去参加完了哥伦比亚内部的一次高层会议之后,李谦很快就又带着孙玉婷赶到了哥伦比亚的办公大厦,在这里,哥伦比亚方面派出的三位制片人和财务人员,跟孙玉婷进行了初步接洽——因为杜艺华也是哥伦比亚派出的两位制片人之中的一个,而她的出现,也能很好的沟通东西,所以参加完这次会议之后,李谦又放心了不少。
《变形金刚》这部电影,因为投资浩大,且是哥伦比亚第一次参与到一部3D电影的投资,而且导演又是一个并不能再哥伦比亚内部获得认可的导演,所以,格伦夏尔代表哥伦比亚的表态,也是相当的谨慎。
李谦,和作为李谦代表的约翰·戴斯,也都成为剧组的制片人之一,并和哥伦比亚方面以杜艺华为首的三位制片人一起,构成《变形金刚》剧组的制片人会议,也是这个剧组真正有最终决定权的存在。
而孙玉婷这个导演,就真的只是一个拿工资的导演。
没能力决定剧本,没能力决定演员,更不可能拿到终剪权。
不过,她倒是一副很振奋的样子。
事实上,剧组从开始组织剧本编写开始,就是以李谦为主,而在李谦的力推之下,整个剧组的工作进度向前推进的相当快。
于是,当李谦在结束了一轮对美国院线联盟的游说,并只得到了几句空口承诺,基本上可以宣告这一次的游说没什么结果的时候,《变形金刚》这边的筹备和推进,却是令人欣喜的。
剧本率先通过了制片人会议的认可,随后李谦决定回国。
孙玉婷则会留下,作为他的代表,去参加随后的拍摄筹备,以及演员的试镜。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孙玉婷勉强获得了一点制片人的权力——事实上从去年十月开始,哥伦比亚这边包括杜艺华在内的几位制片人,就已经开始为这部电影做前期的筹备了,甚至在李谦他们过来的时候,连拍摄需要的一些基础的机器人模型,都已经制作了好几版供未来的导演选择。所以孙玉婷这个导演兼代理制片人能参与进去的,除了剧本编写之外,主要就是根据剧本所进行的场景搭设,以及电影演员的选择了。
而回到国内之后,李谦同样也不轻松。
因为刘承章的《画皮》已经完成了剧本,甚至都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前期的筹备了。这部电影,他计划在五月份就正式开拍。
若无意外,电影将会在十月份完成拍摄,并随后转入后期。
而这个时候,距离明湖文化与周宝山的合约到期,已经越来越近了。
毫不夸张地说,周宝山接下来的去留,以及可能的去向,绝对是业界内部所有人都在盯着的一件事。
而业界各大公司对于未来几乎必然会出现的“周宝山工作室”的争夺,也已经完全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但是在参加完了《西游·白骨夫人》的开拍仪式之后,李谦却只是一边盯着《阿凡达》的后期,一边冷眼地看着这一切。
四月末的时候,他甚至忽然决定要去录几首歌。
就是忽然来的那么一个想法。
然后,他就去录了。
结果听到消息之后,除了廖辽远在美国回不来之外,周嫫、何润卿、谢冰,乃至于公司里上上下下的音乐人和歌手们,都跑过来“探班”,人人都是一脸好奇和满怀期待的样子。
因为李谦已经好久都没录过新歌了。
写歌倒是还陆续的在写,但他自己,甚至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没开嗓了。
所以大家都好奇他准备录一首什么样的歌。
当然,他们没有失望。
在做好编曲之后,乐手们经过排练,他在一周的时间内断断续续的跑到公司的录音棚,先后录了三首歌出来。
听到这三首歌,很多人的表情,都先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然后纷纷的摇头、叹息、感慨、膜拜。
而半个月之后,当这首歌被李谦陆续地上传到网络上,也很快就引起了整个中国流行乐坛的一次大地震。
第一首歌,叫《青花瓷》。
第二首歌,叫《Locked-Out-Of-Heaven》,一首英文歌。
第三首歌,叫《Thinking-Out-Loud》,还是一首英文歌。
三首歌后面,附了一句话:先不出专辑了,下载了听吧!
三天之后,当这三首歌在中国爆红的时候,它也被转载到欧美的很多音乐网站上,并随后被很多的欧美音乐电台频繁播放。
一周之内,通过网络,也通过全球各地的音乐电台。
这三首歌红遍了中国。
其中两首英文歌则开始红遍全球。
***
这一章有点长,估计又有不少人会吐槽太贵了。
追看的朋友也应该能感觉的出来,剧情是在加速了的。没错,是真的要收尾了,还剩下最后一个大桥段。
恋恋不舍啊我!
三月十一日,李谦启程前往美国。
而且计划中,他今年会至少往美国跑三到四次,而这么多趟行程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跟美国院线联盟举行会谈,希望对方能在明年五六月份之前,尽可能的增加3D和3D-IMAX影厅的改造。
说白了,李谦是作为商人,去向美国院线联盟推广自己的技术的。
论影响力么,就凭一部《黑客帝国》,李谦在美国院线联盟那边,就已经是多少有些面子的了,更何况他还是哥伦比亚的幕后老板,所以,这边提出会谈的要求,美国院线联盟那边很快就回话同意了。
但是,也仅此而已了。
不用别人说,李谦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己要去见的这些人,都是纯粹的商人,他们跟艺术是一点边都不沾的,他们只是负责卖电影的商人罢了。
如果自己拿着一部新电影去希望他们放映,他们肯定会热情洋溢地跟自己聊开画规模,聊排片,等等,但是,当自己拿着一个新技术跑过去,希望他们能采用自己这边开发出来的3D技术来装备旗下的院线的时候,自己是不会有任何面子的——哪怕是明确告诉他们,自己那部投资高达两亿五千万美元的3D电影已经完成了拍摄,并会在2007年6月全球上映,而那部电影的上映,将会为每一座拥有3D放映能力的影厅,带来很多额外的利润,也没用。
事实上,3D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技术,好莱坞也不是没拍过3D电影,但过去的几部实验作品,无一例外赔得很惨。
所以,李谦知道,哪怕自己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效果大概也会有限。只有当他们看到了真正的利益,才会争先恐后的扑上来。
然而,为了能在电影上映之前为这部电影尽可能地铺垫好市场环境和放映条件,以求让这部电影尽可能释放出更多的票房收割能力,李谦又希望他们能在上映前就做好更多的准备。
这个矛盾,简直不可调和。
可即便如此,李谦还是要跑这几趟。
虽然可能成效不会太大,至少绝对不会像自己对明湖院线那样,直接下命令、投入改造就可以了,但是,能多争取一个放映厅,《阿凡达》的影响力就会扩大一分——如果李谦没有记错的话,另外那个时空里的詹姆斯·卡梅隆也是这么弄的。原来作为旁观者,讲起这件事来,是当笑话的,觉得卡车司机不务正业,居然跑去做业务推销员,但真的轮到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李谦才明白,别管是那个时空的詹姆斯·卡梅隆,还是这个时空的自己,在电影真的大火起来,和3D技术真的被认可和接受之前,心里其实都是忐忑着的。
即便自己明知道3D技术在另外那个时空的发展前景,但是在这个时空,自己的3D技术行不行?即便3D技术将来会火,可自己这部《阿凡达》能不能顺利打响,成为3D技术的启航者?
太多未知了。
即便是李谦,也只能说自己去尽量努力罢了!
因为除此之外,他完全没有另外的办法。
既然明湖文化已经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那么按照美国的反垄断法案,李谦就不可能在美国再拥有自己的院线了。
电影制作和电影院线,必须分离,任何一家电影公司都不允许对院线持股或开设院线,反过来,也照样不行。
甚至于,就算是明湖文化是中国公司,如果敢在美国建电影院,也会立刻面临美国相关反垄断部门的起诉。
所以,美国的院线商,是很独特的存在。
或许等到《阿凡达》大红大紫了,追上门来要明湖研究院的技术授权的美国院线商,会把明湖文化的门槛踏破,但至少是现在,李谦只能化身推销员,跑去美国跟那帮人谈生意。
当然,既然去美国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同时处理。
于是,跟他同机去美国的,不光有已经计划要结束休假的廖辽,还有要赶过去跟哥伦比亚方面进行全面接触的孙玉婷一行人。
当然,还有要出席哥伦比亚一次内部高层会议的齐洁。
然而,当飞机刚刚在洛杉矶落地,李谦就从特意赶来接机的杜艺华口中,得知了一条让他都愕然半天没能回过神来的消息。
他们还在半空中飞着的时候,戛纳电影节正式向李谦的邮箱发来了一封邀请函,邀请他担任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
听杜艺华在接到他们的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这个消息,齐洁是先惊讶后惊喜,孙玉婷是先惊讶后狂喜,然后面露崇拜地看着李谦。
廖辽更是忍不住搂住他,直接亲了一口,说:“不错,好消息!”
然而李谦是懵逼的。
他忍不住问:“怎么可能?为什么会是我?”
杜艺华耸肩,“我怎么知道!”
等到大家都上了车,一行人往廖辽的别墅去,慢慢的,李谦大概就寻思明白戛纳电影节主办方的意思了。
世界上的注册在册的电影节,多达几百个,欧洲三大电影节虽然一直以来都因为其高举艺术电影的大旗,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三大电影节与其它电影节之间的竞争,乃至于三大电影节之间的相互竞争,却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综合的竞争。
对新锐导演的争夺,对好电影的争夺,乃至于对明星的争夺,对宣传和曝光度的各自发力,等等。
而这一切,到最后都归结为一点,那就是电影节的影响力。
在美国的奥斯卡电影奖的影响力在全球扩张的越来越厉害的今天,怎么生存下去,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哪怕是对于欧洲三大电影节来说,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远了不说,搁在十年前,他们就绝对不会考虑邀请自己这样一个电影人去做他们的评审团主席。
这跟年龄倒不是绝对相关的,甚至跟资历也无关,跟能力才华什么的,就更是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自己尽管也拍过一部《红高粱》,还在柏林拿了个大满贯,但归根到底,其实自己是一直都坚持走商业电影路线的。
然而,对于当时当下途穷日暮、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的欧洲三大电影节来说,自己因为商业电影而获得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恰恰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而且自己够年轻,资历够浅,让自己去做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这件事本身就将会充满争议!
不夸张的说,消息一旦公布出去,立刻就会吸引全球无数的关注目光。
而且戛纳方面还能为此给出理直气壮的理由,因为《红高粱》曾经在柏林拿了大满贯,且在欧洲拥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说自己不够资格去评审艺术电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比起来,欧洲三大电影节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的权变,就比国内要来得痛快得多——哪怕是到了今天,李谦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证明了自己,但在国内拿到的奖项认可,却仍旧有限。
2004年年初的时候,李谦和鹿灵犀、秦晶晶、朱强、韩顺章他们约好了一起去老校长家里拜年,老校长就说,羊城电影节今年又邀请了他担任评委会主席,但他推辞了,并大力推荐李谦,说应该让这帮年轻锐气又有才华的年轻人去主导国内电影节的审美趣味了,但是最终,这个提议被否定了。
倒没说不够水平,理由是,李谦还太年轻了,再晚几年再说。
说起这事儿,老爷子一脸惋惜和无奈。
当然,李谦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羊城电影节那里,李谦自己的电影都懒得送过去参加,这个评委会主席,做不做的,都没多大意思。
而事实上,除了当初《红高粱》去柏林参展,而金汉也曾一度执着地追求艺术电影的奖项认可之外,包括李谦,也包括整个明湖文化,从影视部的创业之初,就一直都是坚定地走在商业电影的路子上的。
因为在李谦看来,衣食足始知荣辱,国内那么大一个电影市场,要是拍不出观众们喜欢的电影,反而放开大市场让好莱坞的占领,自己只是去埋头追求什么所谓的电影艺术,那才真的是舍本逐末了。
先把电影市场占住,把电影市场培育起来,把华语电影培育起来,等到市场大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已经开始脱离了单纯的就喜欢看商业大制作的那份热闹,愿意掏钱去欣赏和支持某些具备独特审美的小众电影了,国产文艺电影真正的发展机会,才算是到来了。
在此之前说别的,都没用。
哪怕是《红高粱》横扫了柏林,回国后又票房很高,也仅仅只是个例而已,不足参考,也不足效法。
所以一直以来,从李谦,到明湖文化的一众导演,乃至于演员,其实都不像国内的大氛围那样看重电影的奖项。
别说国内的,事实上连奥斯卡给《黑客帝国》的六项提名,以及最后拿到手的最佳剪辑和最佳配乐,李谦也不甚在意。
当然,自己去拿奖、追逐奖项,和到戛纳电影节这样全球知名的电影盛事去做评审团主席,负责评定奖项、给别人颁奖,这意义和概念,显然都不是一码事。
如果李谦没记错的话,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电影人里,目前最厉害的秦渭,曾经担任过一次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成员,一次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成员,另外担任过一次东京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这是中国电影人公认的电影大师截至到现在的段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旦李谦成为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的主席,他的全球电影界的地位、在国内电影圈的地位,他接下来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都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质变级别的拔高。
从此之后,哪怕是在再怎么讲究论资排辈的国内,也什么人够资格在舆论又或奖项上给他设置什么障碍了。
这对李谦自己,对明湖文化未来在国内的发展,显然都是益处极大的。
于是,齐洁忍不住说:“去吧!反正公司这边你不用担心,《阿凡达》的后期的话,你离开一个月,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然而李谦却有些犹豫。
倒不是担心这一答应就会把自己放到争议的中心去,他也压根儿就不在乎别人再质疑自己什么,但问题是——他特别不乐意去看那些貌似深奥但拍得云里雾里的电影,但作为评审团主席的话,却必须每天看很多部那种片子!
好的艺术电影当然是会有的,而好的艺术电影给人的也的确是一种很高级的艺术享受,李谦很希望看到那些特别棒、特别有想法的好片子。
但是,他更希望去看那些被遴选出来的好片子,而不是去做那个负责遴选的人——尤其是,戛纳电影节的规矩他大概知道,据说评审团会在电影节开幕之前一个多月就开始闭关看片子,看全世界各地送过去参展的各种各样或优美的或惨烈的或奇葩的电影。
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什么都不干,只翻来覆去的看片子,李谦觉得自己现在的定力和忍耐程度,还达不到那个程度。
于是,面对齐洁和孙玉婷他们期待的目光,李谦犹豫再三,还是说:“回头我亲自给那边回封信吧!我还是不去了!”
大家纷纷露出失望的神色。
但李谦却只是笑了笑,说:“去做评审团主席,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我还不到时候。”
这一次是孙玉婷忍不住说:“人家都觉得你可以了,你自己谦虚什么?这不像是你啊!怕什么,上!这是整个中国文艺电影的荣誉啊!欧洲三大电影节,咱们中国的电影人还没做过一次评审团主席呢!”
李谦却说:“再等等吧,我还有两部片子没拍,等我把它们拍出来,争取分别去戛纳和威尼斯两个电影节都转转,把该拿的奖都拿了,再去考虑这个也不迟!”
大家齐齐讶然。
齐洁很快就若有所思,只是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
孙玉婷在惊讶过后,却是忍不住带着些兴奋地又追问了一句,“你将来还是会拍文艺类的电影的对吗?像《红高粱》那样的?”
李谦笑了笑,说:“肯定跟《红高粱》不一样啊,要是一样我还拍它做什么?要拍就拍点不一样的!”
于是孙玉婷当时就说:“那提前说下,副导演,我预定了!”
李谦闻言不由失笑,却还是点了点头,说:“好!”
…………
第二天的时候,李谦亲自给戛纳电影节主办方回复邮件,婉拒了对方的邀请,用的理由,正是他跟齐洁和孙玉婷他们说起的那一点——
“我还没有拿过戛纳的大奖,而我未来一定会去拿的!所以我现在还不想出任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这个职务!”
这个回复,有点霸气。
但戛纳电影节的主办方那边在收到回复邮件之后,虽然还是表示了惋惜,却没有坚持邀请。他们反倒是在回信里一再表示,“非常期待你的新电影来戛纳参展的那一天!”
还是那句话,电影节固然是很多导演的成名证道之地,但好的导演和好的作品,反过来也是可以为电影节加分的。
对于像李谦这样在艺术上有《红高粱》,而商业上又有《黑客帝国》这种级别的作品的导演,戛纳电影节当然是非常乐意拉拢的。
…………
倒一下时差,处理一下戛纳电影节的邀请这些事情,当齐洁去参加完了哥伦比亚内部的一次高层会议之后,李谦很快就又带着孙玉婷赶到了哥伦比亚的办公大厦,在这里,哥伦比亚方面派出的三位制片人和财务人员,跟孙玉婷进行了初步接洽——因为杜艺华也是哥伦比亚派出的两位制片人之中的一个,而她的出现,也能很好的沟通东西,所以参加完这次会议之后,李谦又放心了不少。
《变形金刚》这部电影,因为投资浩大,且是哥伦比亚第一次参与到一部3D电影的投资,而且导演又是一个并不能再哥伦比亚内部获得认可的导演,所以,格伦夏尔代表哥伦比亚的表态,也是相当的谨慎。
李谦,和作为李谦代表的约翰·戴斯,也都成为剧组的制片人之一,并和哥伦比亚方面以杜艺华为首的三位制片人一起,构成《变形金刚》剧组的制片人会议,也是这个剧组真正有最终决定权的存在。
而孙玉婷这个导演,就真的只是一个拿工资的导演。
没能力决定剧本,没能力决定演员,更不可能拿到终剪权。
不过,她倒是一副很振奋的样子。
事实上,剧组从开始组织剧本编写开始,就是以李谦为主,而在李谦的力推之下,整个剧组的工作进度向前推进的相当快。
于是,当李谦在结束了一轮对美国院线联盟的游说,并只得到了几句空口承诺,基本上可以宣告这一次的游说没什么结果的时候,《变形金刚》这边的筹备和推进,却是令人欣喜的。
剧本率先通过了制片人会议的认可,随后李谦决定回国。
孙玉婷则会留下,作为他的代表,去参加随后的拍摄筹备,以及演员的试镜。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孙玉婷勉强获得了一点制片人的权力——事实上从去年十月开始,哥伦比亚这边包括杜艺华在内的几位制片人,就已经开始为这部电影做前期的筹备了,甚至在李谦他们过来的时候,连拍摄需要的一些基础的机器人模型,都已经制作了好几版供未来的导演选择。所以孙玉婷这个导演兼代理制片人能参与进去的,除了剧本编写之外,主要就是根据剧本所进行的场景搭设,以及电影演员的选择了。
而回到国内之后,李谦同样也不轻松。
因为刘承章的《画皮》已经完成了剧本,甚至都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前期的筹备了。这部电影,他计划在五月份就正式开拍。
若无意外,电影将会在十月份完成拍摄,并随后转入后期。
而这个时候,距离明湖文化与周宝山的合约到期,已经越来越近了。
毫不夸张地说,周宝山接下来的去留,以及可能的去向,绝对是业界内部所有人都在盯着的一件事。
而业界各大公司对于未来几乎必然会出现的“周宝山工作室”的争夺,也已经完全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但是在参加完了《西游·白骨夫人》的开拍仪式之后,李谦却只是一边盯着《阿凡达》的后期,一边冷眼地看着这一切。
四月末的时候,他甚至忽然决定要去录几首歌。
就是忽然来的那么一个想法。
然后,他就去录了。
结果听到消息之后,除了廖辽远在美国回不来之外,周嫫、何润卿、谢冰,乃至于公司里上上下下的音乐人和歌手们,都跑过来“探班”,人人都是一脸好奇和满怀期待的样子。
因为李谦已经好久都没录过新歌了。
写歌倒是还陆续的在写,但他自己,甚至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没开嗓了。
所以大家都好奇他准备录一首什么样的歌。
当然,他们没有失望。
在做好编曲之后,乐手们经过排练,他在一周的时间内断断续续的跑到公司的录音棚,先后录了三首歌出来。
听到这三首歌,很多人的表情,都先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然后纷纷的摇头、叹息、感慨、膜拜。
而半个月之后,当这首歌被李谦陆续地上传到网络上,也很快就引起了整个中国流行乐坛的一次大地震。
第一首歌,叫《青花瓷》。
第二首歌,叫《Locked-Out-Of-Heaven》,一首英文歌。
第三首歌,叫《Thinking-Out-Loud》,还是一首英文歌。
三首歌后面,附了一句话:先不出专辑了,下载了听吧!
三天之后,当这三首歌在中国爆红的时候,它也被转载到欧美的很多音乐网站上,并随后被很多的欧美音乐电台频繁播放。
一周之内,通过网络,也通过全球各地的音乐电台。
这三首歌红遍了中国。
其中两首英文歌则开始红遍全球。
***
这一章有点长,估计又有不少人会吐槽太贵了。
追看的朋友也应该能感觉的出来,剧情是在加速了的。没错,是真的要收尾了,还剩下最后一个大桥段。
恋恋不舍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