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隐龙惊唐 > 第六章 飞来横祸

第六章 飞来横祸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氏的笑容僵硬了,李沐兄弟的心又提了起来。

    都在心中默默向上天祈求,让李英节平安回来。

    杨氏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李英节在受伤的五十余之中,她也能接受,只要丈夫能活着……活着比什么都强。

    李沐见杨氏担心,赶紧劝道:“娘别担心,爹爹是队率,辖下有一百五十人呢,不会有事的。”

    杨氏闻言点点头,吸了口气,却不说话,眼睛直直地往城门处看去。

    这一等,等了整整一个时辰。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出战的府兵还没回来,等候的家眷们都不肯回家,都席地而坐,盯着城门看着,生怕错过了什么。

    这时,突然前面的百姓骚动起来,有许多声音在喊,“回来了、回来了。”

    杨氏三人赶紧往前挤去,可惜人潮汹涌,都塞满了,哪挤得过去。

    这时,一队府兵从城内跑来,驱赶人群,迅速插向城门口,然后分为左右两列,将百姓赶到队列后面。

    稍息之后,一队骑兵出现了,慢慢地进入城门,后面跟着步兵。

    他们脸上都带着自豪的笑容,确实,大胜回城,不说立了功的,就算是没立功的,只要上了战场的,都会有赏赐,茶余饭后更是吹牛的好题材,更重要的是,活着回来了,能和亲人团聚。

    士兵脸上的笑脸给了家眷们莫大的安慰,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杨氏脸上也重新有了一丝笑意。

    突然,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个骑士抬起手中马槊,左右一荡,吓得百姓赶紧左右分开。

    这骑士铠甲与众不同,加上气势逼人,谁都能猜到此人肯定是个官,于是都自觉地往后退去,不敢造次。

    只见那骑士大喝道:“可有李英节家眷在?”

    杨氏三人一惊,杨氏抬起手大声应道:“有。”

    挡在杨氏三人前的百姓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不约而同的让出一条通道来。

    杨氏脸色已经苍白了,她沉默地向前走去。

    李沐也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拉着李沂跟在后面。

    来到那骑兵马前,那骑兵开口问道:“你是李英节妻子?”

    “将军,我是李英节妻子杨氏,这是李英节的两个儿子。”

    “某乃凉州都督李大亮,你夫此次随我出战吐谷浑,甘为先锋,作战勇猛,斩首九级,论为此战首功……只是被一流矢射中,伤重不治。望你等节哀,不日便有赏赐下来,绝不会亏待了你等。”

    杨氏闻言,突然晕厥倒地。

    “娘。”李沐、李沂连忙上前左右扶住杨氏。

    马上的李大亮见此叹了口气,向队伍后面喊道:“来两人,送李英节妻、子回家。”

    然后对李沐道:“好生带你母亲回去休息,你爹的遗体我一会派人送去你家里。”

    李沐点点头。

    队伍后面跑来两个士兵,从李沐、李沂手中接过杨氏,一起搀扶住。

    这时,有好心的百姓拉来一辆板车,将杨氏置于车上,拉了回去。

    当两个士兵将杨氏搀扶进家门时,杨氏自己已经醒过来了。

    她问两个士兵李英节怎么死的。

    其中一个士兵道:“大战起时,李都督命萧校尉营为先锋,萧校尉令李队率为先锋之前锋,共一千骑兵迎战吐谷浑,李队率杀敌勇猛,吐谷浑军触之即溃,不想大战都快结束时,不知道从哪射来一箭……。”

    杨氏无声地流泪,两士兵见状不知如何安慰,只得与李沐兄弟打了声招呼,转身离去。

    李沐上前轻声道:“娘,一会爹爹的……就要送来,家里还得先准备一番。”

    杨氏抹了一把眼泪,眼神空洞地看着李沐道:“沐儿啊,沂儿啊,天要塌了啊……。”

    李沐心中一阵悲切,眼泪婆娑起来。

    一边李沂睁着红眼道:“大哥,我要去从军,我要为爹爹报仇。”

    杨氏听闻,突然抬手巴掌扇了过去,哭骂道:“你这个不晓事的畜生,你要让娘没了丈夫,再没个儿子?”

    李沐连忙抚慰李沂道:“二弟,你还小,一切等料理了爹爹的后事再说,听娘的安排。”

    李沂见杨氏生气,虽然心中不忿,但终究不再吵嚷。

    这时,门外来了四名府兵,将李英节的尸体运了来。

    杨氏坐在那一动不动,李沐只好带着李沂迎出去,李英节身中的箭已经被拔了去,除了胸口的血渍,别的地方并无伤痕。

    李沐和李沂跪下冲李英节磕了三个头之后,恳求府兵一起帮忙,将尸体抬进家门,又卸了门板,将李英节停在门板上。

    幸亏边上高邻一起买了些香烛纸钱,才算是将后事办了起来。

    只一宿之隔,让一个本是安乐的人家从此失去了顶梁柱。

    所谓世间沧桑、福祸难测,莫过于此。

    当日,常掌柜和梁仲业闻讯前来吊唁,送了厚礼,并招呼来几个伙计来帮忙。

    李家在姑臧没有什么亲戚,所以,尸体停了三日,便在邻居们的帮忙下,将李英节葬在了城外一个丘陵上。

    葬礼之后,杨氏变得沉默寡言,更加憔悴起来。

    一家人沉浸在哀伤中,李沂也不再提从军之事,也不再跟随李沐去梁仲业处读书,只是每天练武不止。

    大约过了十来天,有都督府的府兵前来通知,李英节的抚恤赏赐下来了,让李家派人去领。

    杨氏让李沐带李沂去。

    李沐二人到了军营,得知赏赐是六十贯铜钱,五十匹绢,还有二十亩地,另有抚恤金二十贯。

    这封赏对于这样一场中小型战斗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丰厚了。

    也许这就是李大亮所说的首功之故。

    可对于爹爹一条命来说,李沐也宁可多付出十倍、百倍,也希望他能活着。

    办好交割之后,李沐借了辆马车,准备离开。

    这时,一个府兵过来告知李都督要见他们,于是李沐让李沂将马车赶回家去,打算自己去见李大亮。

    不想,李沂不肯,坚持要同去。

    没有办法,李沐只好和李沂先把东西运回家,与杨氏打了个招呼,然后再去都督府。

    到都督府时,已经过了午时。

    好在李大亮没有怪罪李沐兄弟的延误。

    李沐二人等待通报之后,跟随一个府兵进了都督府。

    在内院见到了李大亮。

    当日李大亮在马背上全身铠甲,戴着头盔,看不清楚容貌。

    今天才看是看清楚了。

    李大亮已年近五十,国字脸,两道浓黑的三角眉毛,挺直的鼻梁,络腮胡,标准的武将形象。

    只是可能是年龄的缘故,眼睛下两个眼袋比较突出,让人觉得有些力不从心的沧桑感。

    “李沐、李沂见过李都督。”李沐李沂各自施礼道。

    “功赏、抚恤都取了吗?”李大亮微笑着,和善地如同隔壁家的长辈,让人如沐春风。

    “回都督,来之前便已经取了。”

    李大亮点点头问道:“你二人多大了?有十三了吧?”

    “九岁。”、“九岁。”

    “咦……。”李大亮诧异道,“你二人可是亲兄弟?”

    “回禀都督,我二人是同父异母兄弟,家母生我时去世了,后家父续了弦。”

    “哦……原来如此。”李大亮心领神会,“才九岁啊,看起来个子高大,我以为有十二、三岁了呢。”

    李沐躬身道:“家父从小督促我兄弟二人习武强身,故看起来高大一些。”

    其实虽说李沐是兄,可实际上李沂比李沐还高出不少,可能是象李英节的缘故。

    李大亮脸带遗憾道:“原以为你兄弟年十二、三了,可以接替你父亲从军,不想才九岁,不过也没关系,过几年等长大些再来找我,某保你们进军就任伙长。如此也好告慰你父亲在天之灵。”

    原来李大亮是为此事见他们,此人倒是有心了。李沐心中想着。

    李沐躬身道:“谢都督美意。”

    李大亮道:“见你兄弟礼数周全,倒象是个读书人?”

    李沐答道:“回都督,我兄弟二人自幼边读书、边习武。”

    李大亮满意地点点头道:“好,很好。回去之后还要勤练武。”

    这是逐客令了,李沐赶紧躬身道:“喏,我等告退。”

    李沐一拉李沂袖子,打算带他出去。

    不想,李沂突然跪下,磕头道:“禀都督,李沂要从军。”

    李沐一惊,喝斥道:“二弟,你疯了,忘记娘的话了?”

    李大亮也摇摇头不允:“李沂你太小了,过几年再来吧。”

    李沂却混不吝地说道:“都督,我年龄虽小,但我有力气杀敌,都督若不信,可使身边亲卫与我比试。”

    李沐一时无法劝阻,只能求助地看向李大亮,希望他拒绝李沂。

    可李大亮眼中闪过一丝激赏之意,说道:“比试就不必了,你去门前,可看到我练弓的靶,如果三箭皆中,我破格让你从军。”

    李沂道:“喏。”

    李大亮大声喊道:“来人,取我弓箭。”

    一个亲兵随即取来一张漆黑大弓,递于李沂。

    李沂毫不犹豫,上前接过,但觉得手中一沉,原来是张铁胎弓。

    这时,李大亮道:“这是我平常所用之一石弓,你可能拉开?若不能,则回去过几年再来。”

    李沂道:“无妨。”

    说罢,上前一步,从亲兵手里接过羽箭,搭在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