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贞观帝师 > 第884章 分专业的设想

第884章 分专业的设想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归宁之后,夏鸿升的婚事就算是全部礼毕了。

    日子重新步入正规32,终于闲了下来。因为李世民要夏鸿升编纂商法和税法的初本,所以其他的事情一概不须夏鸿升去负责了。只要隔三差五的去军校及军机坊转一圈看看,也就是了。

    鬼千秋得皇帝暗授金鱼袋,然后佩戴着金鱼袋去见了鬼朝宗,二人抱头痛哭,当即便要回琼州去认祖归宗,重返家门。

    在鬼千秋的劝说之下,鬼朝宗亦在泾阳书院留居多日,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答应了率领家门重新出世之事,然后留下了鬼厚诚,自己带着鬼千秋回琼州去了。

    鬼厚诚同计润泽留了下来,尚在泾阳书院之中。

    夏鸿升暂时也并未给他们安排甚子课程,只因还有一件事情,该是做的时候了。

    分科。

    泾阳书院到如今已经四年,这四年时间里,课程许多,排得也很满,盖因这些没有基础的学子,须在四年时间里面,完成相当于后世从初等教育到初步的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即在现下的泾阳书院进学四年之后,出来的人略高于后世里的高中毕业阶段,却又不足于专、本科阶段。

    而到如今,四年已满,第一批进入泾阳书院的学子,该到了他们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了。

    分科的打算,在当初建立泾阳书院的时候就有。确切来说,是分专业。更深层的含义,是社会分工。

    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更行各业各个方面的人才共同的努力。而如今大唐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却极度单一。人人都想做“士”,地位极高,占据了极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而其他的行业则被看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于无人问津。然而须知,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所以,分专业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终有一日,随着普及教育的推开,泾阳书院中的一大部分本属于初等教育阶段的知识,会下放到普及教育的阶段中进行学习,而使得泾阳书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机构,即后世里面的大学,从而实现在进入泾阳书院的时候,及可以直接划分专业。

    可眼下,也就只能将其混入其中了。

    “山长划分专业之举,老夫自然赞成。外面墙上那篇山长所作《师说》之中,有言道:术业有专攻。划分专业,可使学子专心于一道,方能得以精研。”颜相时对夏鸿升说道:“不过,照山上所划分之专业,恐怕会出现有些专业人满为患,而有些专业却无人问津之局面,山长可曾有过考量?”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自然。书院会出台一些举措,来鼓励和吸引学子投身那些遇冷之专业。比方说这医学,可给报名该专业之学子进行钱财上的补助,免去一切费用,同时承诺学子卒业之后,可由书院推荐其进入军校进行军训,然后进入大唐军伍之中,成为医兵。亦或推荐进入太医院……诸如此类。当然,也须我去同陛下协商,使朝廷对于这些遇冷之专业所出之学子提供便利。”

    众人思索了一会儿,盖文达点点头道:“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引导学子的法子。只是,书院,乃至于朝廷,该如何给出优厚之条件,吸引这些学子,却是值得考究的地方。另外,如何劝动陛下给予这些遇冷之专业学子有所便利,只怕也不会太容易。”

    “另外,山长所列之专业,老夫觉得还有待商榷。”于志宁也说道:“比方说这农、矿、医等等,老夫倒不是看不起这些学问,毕竟,山长常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老夫在泾阳书院做教席四年,已然不会只以为儒学为先。只是,不拘是老夫,还是诸位夫子,可曾有谁能教得下来这些学问?山长若是在书院之中开设此科,从何处找来精通这些学识之人为教席,却又是个问题。”

    “不错,不错!”听闻此言,亦有几位先生点头附和。

    夏鸿升想了想,叹了口气,说道:“这却也是我最担心之问题。如今也没有多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若真是哪一样实在找不来人,也只好暂且搁下,日后若找来能教授的人了,再行开设。农、医之类还好说,匠一类的最难,它欠缺理论啊!”

    顿了顿,夏鸿升又说道:“不过,分设专业之举,却是势在必行。现如今,因学子们之前没有地方能学来这些东西,咱们也只能都让他们进了书院之后统一从头学起。而日后若是普及教育之事真能推开,那书院之中有一半的东西都可以放在学子们进入泾阳书院之前学完。届时,其进入书院的时候,就应挑选专业,专精其一。”

    “山长的意思是,普及教育,教授的就是现如今书院中之根基部分,而后其若是能考入书院,再学那些更深刻之学问。”乐台说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又道:“还不止于此。到了那是,在书院进学四年之后,书院再行一次大考试,若是考上,便继续得以再在书院之中更深一步的精进专业,期限两到三年。若是考不过,便从书院卒业,进入各行各业。届时,人才便可成三层台阶。”

    众人听之,都有些惊讶,颜相时问道:“哪三层台阶?”

    “第一层者,乃为普及教育所学之后,不曾考上书院者。这部分人应是最多。其虽不曾进入书院,然其在普及教育之年岁中所学,亦足够其在日常之用,不为愚者。往上第二层者,乃于书院之中进学四年者,其远少于第一层者,然却在各行各业中为之中流砥柱,运用书院之所学,指导第一层者,共同使得各行各业运转。第三层者,乃为拔尖,最为少数。其则精研其专业,不断深化精进,推陈出新。做个比方,就那一门技术来说,第三层者使这技术更为进步,第二层便学这更为进步之技术,懂得其道理,第三层者便在第二次者之引导下,去实际应用这门技术。如此一来,才算是完整之教育体系。”

    众人闻之,俱都大吃一惊。

    却又听夏鸿升忽而笑道:“此举甚远,只是在下之于长远构想。区区此生能否实现,还不可知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