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宋好官人 > 第四章:任务

第四章:任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种田术是什么鬼?张正书都要哭了,这算什么事啊!要是武术还好,起码能强身健体,毕竟张正书这身体比普通人都不如。能抽到骑术就更厉害了,鲜衣怒马的,在北宋就相当于后世开着一辆拉风的跑车,绝对是装13的典范。哪怕是厨艺也好,会做饭也是不错的,起码能满足口舌之欲。可是这种田术是什么鬼?让张正书去种田吗?

    好在张正书这一声叫,没有把那两个婢女模样的女子惊醒。毕竟她们也是很累的了,照顾了张正书一整天。此刻,除非有人推搡,她们才可能醒来。

    狠狠吐槽了一番的张正书,无奈地在系统中调出了【物品栏】,那本好像书籍一样的“种田术”,静静地躺在格子里。这也是【物品栏】里唯一的物品。

    “看来,还是要学习那种田术么?”

    “已经确认信息,学习种田术。”

    就在张正书的念头刚刚落下的时候,那电脑合成的声音突然就响了起来,给了张正书一个闷声暴击。

    “喂,我什么时候确定要学‘种田术’了?你搞清楚状况好不好,你到底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啊?”

    张正书气得破口大骂,结果那系统鸟都不鸟。又是一阵金光闪烁之后,系统再次提示:“已经学习了一级种田术,上限十级。种田术获得的经验,也将变成人物经验。同时,自动触发任务:升级到十级种田术。奖励:消耗品*1,额外抽奖机会*1。同时更新下一次抽奖经验值:10000。”

    “嗯,还有任务?”

    张正书有点无语了,这简直是不给活路啊!从已知的情况来看,他要想身体变壮,就必须提升人物等级。可提升人物等级呢,就必须锤炼技能才行。技能获得的经验,等同人物经验,这是最关键的。经验值达到一万以后,就有一次抽奖机会了。再加上完成任务奖励的抽奖机会,就是两次抽奖机会,还有一个额外的消耗品。

    要是这样看的话,也还是不错的嘛!

    这时候,张正书再打开了自身属性界面看了看。

    【人物】:张正书,别名(轩奴),曾用名(张振凡)

    【状态】:健康

    【等级】:0

    【生命】:30/30

    【体能】:10/10

    【经验值】:0

    【轮盘抽奖】:无

    【技能】:种田术1级

    【基本属性】:力量(1),敏捷(3),体质(1),精神(21)

    【特殊属性】:悟性(5),根骨(0),洞察(21/21)

    【物品栏】:无

    【任务】:种田术升级到十级。任务奖励:消耗品*1,额外抽奖机会*1

    【商场】:尚未开启

    ……

    “嗯,我的脑子里好像突然多了很多东西啊?”

    稍稍一思索的张正书就发现了,他的脑子里突然多了很多关于农事方面的知识,从《汜胜之书》到《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再到后世的无土培养,杂交水稻,甚至农药、化肥的合成,耕作农具的制作,全都应有尽有。

    “哇,要是这个年代把杂交水稻弄出来,岂不是不愁没饭吃了?”

    张正书突然来了兴致,说到底,中国之所以频繁改朝换代,不过是因为中国人……太能生了。根据张正书所知,唐代最鼎盛的时候,也不过区区五千万人而已。到了宋代,人口几近倍增。现在元符年间的人口,已经突破一个亿了,也就是宋朝人说的一万万人。

    这么多的人口,还能保持稳定的粮价,除了宋朝官府鼓励耕织,不抑兼并以外,就是耕作技术的提高了。精耕细作,已经深入人心。而且人口逐渐南移,开始初步开发了江南。有了这个基础,宋朝才能养得活这么多人口。

    但是……想到宋徽宗自己找死,为了个人信道,开始盘剥百姓,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为了个人欣赏奇石,不远万里从江南拉来的太湖石,还大肆修建园林,建立了延福宫和艮岳;为了个人花销,任用蔡京等奸臣宦官,巧立名目,增税加赋,苛捐杂税,搜刮民财……

    本来北宋好端端的,被宋徽宗这么一闹,得,闹没了。

    中国历史上,还真的就找不到一个还出于繁盛时期的朝代被北方游牧民族所灭的,独宋一家。如果宋徽宗不是这么作死,宋朝因为还是有救的,因为北宋灭亡只是一个意外而已。但意外有时候又往往是注定了的,谁叫宋朝摊上了宋徽宗这样一个皇帝呢?

    张正书想起来了,虽然北宋末年宰相都很渣,但这是一个比渣的年代。虽然章家和张正书有旧怨了,但章惇这人的能力不是盖的。可是宋徽宗上台后罢了章惇的相,又罢了韩琦长子韩忠彦的相,结果蔡京独相长达三年之久,北宋的祸根就此埋下了。蔡京是谁?他只是一个政治投机者,做开封府府尹的时候,他能做到铁面无私,做宰相的时候,他也能做到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弄得天下怨恨纷起,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臭名昭著的“稻田务”,强征暴敛,农民大量逃荒,粮食生产难以为继,北方便起义不断了。

    中国历史的怪圈,大抵都是这样的。粮食跟不上人口的发展,就必定会发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起义。农民就活不下去了,哪里会跟你再做什么顺民?所以你看,粮食问题重不重要?

    虽然,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会减税减赋,与民休息。但人啊,总是记吃不记打,往往生活一好起来,就忘乎所以了。宋徽宗就是这么个典型,怪不得后世评论他说,“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不知道民众劳苦的皇帝,他还会考虑泥腿子的死活吗?所以,北宋的悲剧,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要是种好田了,这靖康耻能不能避免了?”

    张正书想了想,好像有这么点关联。

    宋江、方腊的起义,让朝廷的部分禁军死在了内讧中,导致在抵挡金国兵锋时,根本没有足够的士卒。别看北宋号称有军队百万,但其实真正能作战的,却仅仅只有十几万。为什么呢?原来啊,北宋士兵的组成,北宋招士兵都是招募一些流民和贫农,哪里有天灾人祸,朝廷就去哪里招募士兵,这样一来,士兵素质低下,当兵只是混口饭吃,哪里有什么战斗力?不过就是拿起了枪杆的泥腿子罢了。要府兵制,或者是屯田制,这样的农民兵也是有战斗力的。可惜,宋朝的兵制是募兵制,这就悲剧了。

    本来就不多的主力军,在北方不断的起义中消耗了这么多,新的军队又没有训练好,战力下降太多了。以至于靖康之耻时,北宋明明有五十万大军,却被区区七万金兵杀得丢盔弃甲,连徽钦二帝都被掳了去!

    好在,如今为时未晚。努力种田,或许能阻止悲剧的产生。

    只是现在都快秋天了,种什么好呢?

    作为一个之前两眼一抹黑,只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家子弟,让张正书脑补出汴梁附近的农作物种植情况,还是有点难为他了。

    “算了算了,明天再说吧!”

    也许是刚刚伤愈,张正书觉得精神很是疲累,此刻眼皮都在打架了。

    月色如水,银光泄下一地。照在粉墙黛瓦之上,颇具韵味,犹如一幅水墨画。

    一夜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