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宋好官人 > 第四十四章:成就感

第四十四章:成就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官人,甚么事笑得这般开心啊?”

    来财见张正书笑得合不拢嘴,忍不住问了一句。

    “小孩子,不该问的别问!”张正书随口说道,“对了,你去找找通叔,就说我还要找几个木匠过来。大概要二十多人才行,不然千亩田地,建造茅草大棚也是够呛的。还有,木料和茅草不够,要继续购买才是。嗯,不要再运回这里了,直接运到李家村那边,先建一间屋子堆放起来。”

    虽然张正书一高兴,话语里就带上了前一世的语气,但来财也听明白了。听是听明白了,但他还是有点不明白,一边走一边嘀咕道:“小官人耗费这般大,就为了冬日种菜,这划得来吗?”

    好在张正书没听到,听到了之后,张正书肯定会对他说,绝对划得来。

    如果能升级,增加自身的基本属性,那就是值得的。别说花这么点钱了,就算再多钱,张正书也觉得值。再说了,“大桶张家”那么多钱,大部分还是不义之财,张正书帮忙消化一点,帮助该帮助的人,那也是算帮张家积阴德了。

    管家张通听了张正书的打算,幽幽长叹一声:“知道了……”

    既然张根富都决意让张正书去胡闹了,他作为一个管家,能说什么?只能尽力去配合了,好在木匠比营造匠容易找,汴梁城中的木匠不下千人,随便找找都能找出几十个来,这倒是不怕。只是这木料,一时间难以找齐。毕竟这不是几根木料的事情,而是几百根木料了,花费还是很大的。再加上要建一间屋子,这花费也小不到哪里去。幸好,管家张通得知,这茅草大棚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如果顺利的话,两三年时间就能勉强回本了。

    “小官人做事,还是太不考虑前因后果了……”

    管家张通也是无奈啊,拍一下脑袋就是一个主意,这钱花得像流水一样,让他胆战心惊的。自张通做了这管家以来,还从未见过张家在农事方面投入这么大,最多就是买一些牲畜,交由佃客去圈养而已。水利设施,还是官府修建的,不用百姓出一分钱。

    “这样做,真的能赚钱吗?”

    管家张通,很无奈地坐上了马车,往汴梁城去了。

    张家的小院内,已经成了一个临时的木具制作场所。刨出来的木花,那些家仆过来拾了好几箩筐。几个营造匠紧赶慢赶,也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张正书设计的图纸。没办法,水车也好,翻车、筒车也罢,甚至三用磨坊,都是精细的木匠活。营造匠虽然也懂木匠活,但始终在这方面不够精细,做起来也很吃力。

    不过,张正书也看不出其中的差别。他看着水车、翻车和筒车,被一点点造了出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水车、翻车和筒车,在张正书设想中,就是用来灌溉棉花的。

    至于灌溉蔬菜,甚至灌溉小麦和水稻,那也只是顺带的事。

    只要这个灌溉系统完成了,顺着官府修筑的灌渠,滋养千亩田地根本不是问题。甚至还有余力把李家村的其余田地都灌溉一遍,也算是帮张家积点阴德吧!当然了,也免得李家村的人眼红,毕竟张正书是知道的,这大棚蔬菜一旦种植成功,那绝对能引起汴梁城的轰动。

    百文钱一斤的蔬菜,汴梁城的百姓都能接受,还被抢购一空,那八十文一斤的蔬菜,甚至五十文一斤的蔬菜,又会怎么样呢?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张正书是不会降价的,因为他可以接受亏损,但其他菜农接受不了亏损啊!这汴梁城的菜农,冬日种菜本就成本极高,如果降价至五十文,说不定他们就要亏很多了。本着利人利己的想法,张正书决定黑心一点,如果销售得好,那就坚决不降价!

    烈日当空,夏末的汴梁城,还是热浪逼人。

    汴梁城中,一辆马车缓缓进城了。管家张通掀开了车窗上的帘子,看了看繁华的汴梁城周遭景致,然后又放下了帘子。

    “去桥市街巷口,寻些木竹匠人、杂货匠人……”

    管家张通对车夫如是说道,那车夫应了一声,扬鞭喝了一声,车马便轱辘轱辘往前走去了。这时候的汴梁城,工匠确实很多。不仅有木竹匠人,还有砖瓦泥匠等营造匠,铁匠、车马船匠……应有尽有,各凭本事吃饭。

    只是那城防松懈,国门洞开,但宋人也视若无睹。

    这时候又没有什么城管,偌大的街巷,已经被商贩占领了一半去,马车通行都有点困难。酒楼瓦舍遍地,甚至专门观测火警的望火楼下的兵营,都改成了“脚店”,也就是饭馆。望火楼上,也是没有一个“潜火兵”驻守。这“潜火兵”是宋朝的灭火队,都开始玩忽职守了。更别说那守城的士兵,外扩的土墙上,连个防御工事都见不到,更别说什么射箭的城垛了,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懒散的兵卒把长枪倚放在墙上,全都坐在了地上,聊着闲话。

    管家张通摇了摇头,好在只是汴梁,若是雁门关都是这样,北宋就真的危急了。

    马车经过闹市后,缓缓地往桥市街巷而去。

    这时候,一栋酒楼之上,一个鬼机灵般的脑袋探了出来。这酒楼的门口,悬挂着用竹叶编成的灯罩罩着的红栀子灯,一看就知道是“红灯区”,也就是俗称的“青楼”了。

    “姊姊,我看到张家的马车了!”

    一个还算稚嫩的声音,自香闺处传来。

    “甚么张家?”

    一个略带高冷的声音,慵懒地反问道。

    “‘大桶张家’啊,你之前还念念不忘的张小官人的张家!”

    “呸,小丫头口无遮拦,甚么叫我念念不忘,真是讨打!”

    “啊,姊姊,莫要打,莫要挠,若桃知错了,不是你念念不忘,而是你根本不想忘……”

    “看我不好好教训教训你,叫你再胡说!”

    一时间,春闺处春光乍泄,春色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