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宋好官人 > 第四百六十五章:走私猖獗

第四百六十五章:走私猖獗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宋朝的臣僚章疏,及士子策论,言朝廷得失,军国利害,甚至市井之事,都通过书籍传到了辽国。于是,泄密就难免了。怪不得宋朝一举一动都在辽国的掌控之中,单单是这种走私,就足够要了宋朝的命。

    奈何宋朝的文人还特自恋,喜欢自费出版书籍,往往把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都印了出来,辽国哪里有不欢迎的道理?

    甚至张正书还听闻了,在私榷上,他的《京华报》已经让辽国贵族竞相争看了。想到《京华报》上的各种科学推测,宋人却不为所动,再看看辽国的如饥似渴,张正书觉得这事荒诞到不行。要是长久以往,辽国反倒学会了科学一道,反过来打宋朝,这就搞笑了。

    好在,张正书说的那些,都是很平常的常识。比如三棱镜的色散,大地是圆的,孔子与两小儿辩日等等问题,也没造成了多少祸患。然而,历史会不会因为这样而改变走势,张正书心中也没底。

    宋人太自大了,对自己的文化太自信了。

    也是,瞧瞧宋朝周围的国家,哪一个不是以汉文化为基础发展的?甚至像交趾、大理、西夏等国,全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而辽国虽然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可贵族必须学习汉字汉语,上层都基本汉化了。有这个底气在,宋人自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用来形容大宋文化,再也合适不过。瞧瞧北宋这些年来,已经有点盛极而衰的味道了。文化进展,也出现了停滞。虽然势头不明显,可有心人已经察觉到了。准确来说,儒家学说发展到大宋,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了。瞧瞧,宋朝的经济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繁荣,可儒家呢?还是在维护地主利益。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宋朝没有靖康耻,一直发展下去,儒家还能适应社会吗?

    张正书认为是不可能的,除非儒家继续进化,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只是那些儒士,愿意吗?

    他们瞧得起商贾吗?瞧得起工匠吗?

    就算这些儒士知道商贾也好,工匠也罢,国家离开了他们就运转不了。可这些儒士还是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生怕他们坐大了。为何呢?因为儒家不会忘记,吕不韦是支持商贾的。吕不韦是谁?那可是“杂家”,算是儒家的一个劲敌!还有工匠,那是墨家,也是儒家的死对头!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不仅是政权,学派也一样,失去了地位,那绝对是一件悲惨的事。

    更为讥讽的是,宋朝这边的文化有停滞发展的意思,辽国那边却蓬勃发展。因为这样,边境走私就更加猖獗了。原本很多在观望的商贾,都纷纷参与了进来。甚至一些朝中官员,也眼红走私的利润,指使族人进行走私。

    特别到了元符年间,走私更是猖獗成风。

    张根富也是在三年前,才下定决心参与走私的。而他选择的人,就是张家一直养着的周铭。

    周铭也确实是个人才,仅仅三年时间,他的商队已经在宋夏辽边境闯出了名声。单单是茶马贸易,已经冠绝大宋。可以说,甚至都能赶上官方榷场的交易量了。因为是走私,周铭不知道养了多少个商业间谍,也在官府里打点了不少人,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也是最快知道消息的。

    “周哥,你现在可是大商贾了,不必如此的……”

    张正书见他还是习惯性以主仆之礼相待,开个玩笑说道。

    周铭认真地说道:“张家养育之恩,我终身难忘。更何况,小官人把最为重要的‘黑客’交与我,小官人就是我一生的主人!”

    “我们只是上下属关系而已……”张正书感觉在这个问题上没办法沟通,宋人之中,讲义气的还是不少的。比如周铭,就是一个极重义气之人。“好吧,不说这个了。周哥此次来,是得到什么消息了吗?”

    “不错,有关宋夏平夏城之战的消息……”

    周铭压低了声音说道。

    张正书一凛,端正了态度,低声问道:“两军还在僵持吗?”

    “差不多要分出胜负了……”

    周铭低声说道,神色中居然有点得色。

    “是要下大雪了吗?”

    张正书要松一口气了,预料之中的事,总算是来了。

    “不错,小官人你果真料事如神!”周铭露出佩服的神色,差点顶礼膜拜了,“你是如何知晓,西北一定会下大雪的?”

    “因为今年汴京城下雪迟了好多。”张正书胡乱扯道,“这说明了气候肯定反常了,再看看前几年,西北都是下小雪,不痛不痒的。开春之后,连冰雪融水都不能满足灌溉要求。要不然你以为夏国愿意和宋朝打仗?他们是没有余粮了啊!”

    周铭若有所思地说道:“不错,今年党项人都不愿出售牛羊了,连马匹都不大愿意出售。甚至卖青、白盐的时候,连钱都不要,宁愿换粮食。前段时间,我还派人运了几十车粮食过去,换了不少马回来,还有几百袋盐。”

    “以后莫做这等事了,这算是资敌!”张正书略微带着严肃的语气说道,“不过,换马倒是可以,你把把关,非骏马不要。要是用驽马来糊弄,你直截了当就走人。”

    周铭不明白,为什么有利润的事张正书都不做。张正书很难跟他解释,盐什么的,他一点都不稀罕。因为他有最先进,最能批量生产的晒盐法。盐在张正书看来,真的是一件很廉价的商品,不值得大老远用驮马运了粮食去换几袋盐,太亏了。

    如果未来他真的当一个岛主,拥有海岸线的地方,还会缺盐吗?想想都不可能!

    周铭虽然不太明白张正书的意思,但他也没什么抵触的。运盐回来还需要运力,可马匹就不一样了,它们会自己走啊!这样一来,不知道省了多少运力。更何况,宋朝的马匹价格极高,虽然党项人开价也高,可握住了他们的命脉,就能尽力压低价格了,这样一来,不知道能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