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策马战秦川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雪掩沙场,故地重游

第一百九十二章 雪掩沙场,故地重游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秦桑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午后了。

    秋戈敲开了她的屋门,将午膳端进了屋内,开门的时候,秦桑看见外面的雪已经停了,似乎太阳已经升起,照射在门前积雪上,发出刺眼的光芒。

    她眯了眯眼,有些出神。

    “多久了?”

    她的声音还是沙哑的,愣愣的看着门外,像是再问秋戈,也像是在自言自语。

    秋戈放下手中盘碟,走到榻边轻轻坐下:“姐姐是问从那日至今么?”

    秦桑缓缓点了点头,仿佛出神了一般。

    “从姐姐昏迷至昨夜醒来,已经七日了。”

    秦桑又点了点头,却没有再继续问什么。

    秋戈搀扶她到案边坐下,她看着满桌的食物,却丝毫没有胃口。

    “师兄呢?”秦桑抬起头来,淡淡问着。

    “他出城了,说是要去山中探望师父。”

    秦桑这才想起,凤岐山临近潼关,就在城外几里处。十年前两位哥哥正是驾着马车奔往潼关的途中,在凤岐山下遭遇的埋伏。

    秦桑低头沉默了片刻,心中有些失落。

    按理说,自己身在潼关城中,理应去看看师父,可想起师父知道她所有的身世,想起师父曾见过萧何,心中本能的有些抗拒与师父相见。

    师父,徒儿不孝。

    她微微吸了口气,在心中默默念道。

    “我……想去城上看看。”

    过了许久,她抬起头,面色十分平静的看向秋戈,眼中却是无比的坚持。

    秋戈低头看了看满桌的菜,本想再劝她吃一些,却也知道可能根本无法说动她,只好微微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她将一套崭新的衣服拿给秦桑换上,秦桑换好衣服,却转身看向秋戈问道:“扇子呢?”

    秋戈的眼神明显有些躲闪,垂下眼帘答道:“丢了。”

    秦桑一看便知,这丫头一定是怕她睹物思人,将扇子藏了起来,心中有些动容,却还是轻声道:“给我吧,我知道在你那。”

    秋戈抿了抿嘴,迟疑了片刻,转身出了屋子,不一会儿就将那凤尾扇拿来,交到了秦桑手中。

    秦桑低头看了看,那扇子显然已经被清洗过了,铁质的扇柄上没有一丝血迹,但架在扇骨缝隙中的兽皮上,却还是能看出被血液浸染过的痕迹。

    秦桑没有说话,沉默的将扇子像往常一样系在了腰间,便抬腿出门,向城楼行去。

    从长长的阶梯上到城楼顶端的每一步,秦桑都走得极为缓慢,她不知道她会看到怎样的画面,也不知自己会是怎样的心情。

    终于到了城楼之上,守军见她便依矩行礼,她垂眼点了点头,向城墙边缘一步步走去。

    终于,她看到了城下之景。

    那一夜的大雪持续了整整两天,将整个战场牢牢覆盖在了积雪之下。

    白茫茫的一片,城下的尸身和废墟显然已经被清理干净,加上白雪的覆盖掩埋,整个潼关城下,渭水之滨,没有留下丝毫战火的痕迹。

    那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夜晚,就这样被大雪掩藏在了天地间,她所经历的绝望和痛苦,仿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明媚的阳光洒在悠悠流淌的渭河之上,洒在静静沉睡的原野之上,洒在城楼每一位将士的铠甲之上,静谧而温暖,显得那样不真实。

    战报传达入京之后,京中传回恒王旨意,令大军整顿,班师回朝。

    潼关一战,南渊与秦川双双元气大伤。  秦川虽然损失惨重,但至少军中将领都还尚存,秦桑,应清,倪镜,朱奉安,都只是受了些轻伤。相比而言,南渊的结果更加惨烈,他们不仅折损了数万兵马,也折损了军中主将,十年之内,他们可

    能都再无实力进犯秦川。

    萧何之死,对于恒王,对于百官,对于整个秦川,都像是出了一口恶气。

    南渊安插在秦川的细作,最后死在了南渊自己人的手里,朝中但凡知情的人都不禁耻笑,这样作法自毙的戏码,简直堪称千古奇谈。

    但是,除了直接听到战报的恒王与重臣之外,没有人知道萧何是死在木十六手中的。

    因恒王下令对外宣称,萧何是被秦桑亲手斩杀。

    秦桑知道,恒王这样做不过是在彰显秦川军威。那一战中,本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萧何究竟是怎么死的,恒王只要封了朝臣的口,便不会有外泄的可能。

    就连南渊也不会出言否认,若是天下皆知南渊主将竟是被南渊自己人误杀,齐王恐怕是要成为天下笑柄,颜面尽失了。

    所以,这一段历史的原貌,萧何真正的死因,或许永远都不会重见天日了。

    小九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不吃不喝数日,说什么也不肯离开潼关,秋戈只好陪他留下,说是等他好些了,再带他回京。

    回京的路上,大军路过了骊遥与祁水之间的一处山林。

    那是当日小九摆设九霄盛宴的地方。

    秦桑坐在马上,遥望着不远处的山林,并未勒停身下的战马,只是坐在缓步而行的马上,静静的望着。

    思绪像是回到了那一夜,密林之中,月色之下,萧何对卸甲归田后的生活有无数畅想,他侃侃而谈,那些话语,第一次勾起了秦桑对未来的期待。

    往事历历在目,故人音容未散,却又仿佛只是黄粱一梦,梦醒时,山峦未转,草木依旧。

    应清在她身旁,看着她平静却又仿佛出神的模样。

    长久以来的一路上,秦桑几乎未发一言,应清也就任由她沉默着,不去打破。

    他知道,很多心结是无法开导和规劝的,就如当初他选择陪伴秦桑走上复仇之路一般,如今,他也选择继续陪伴她,慢慢走出伤痛的泥沼。

    时间会冲淡一切,他知道,就算最终无法治愈,伤口也会因为反复的疼痛而变得麻木。

    回到京中后,他们几人先是入宫面见了恒王。恒王对秦桑大加赞许,欲年后再行封赏。秦桑只依礼谢恩,并未多言。

    在一众朝臣眼里,她这般宠辱不惊称得上大气,而一边的应清却很明白,她本就不曾将那些放在眼里,更谈不上有何欣喜。

    年关将至,天气渐渐回暖了起来。

    自秦桑回朝,百官接连不断的前往松雀府道贺,府外的门槛似乎都要被他们踏破。

    应清将那些道贺之人一一拦下,草草应付过去,他知道此时的秦桑,没有虚与委蛇的心情。

    她常常呆立于院中,看着一株海棠,一站就是一天,又或是坐在长廊里,看着廊下池中的鲤鱼,静静出神。

    这些天里,无数的过往一点点清晰的浮现出来。

    她看见海棠,便想起了萧何劝她服下樝子汤时的那些小伎俩,看见池鱼,便想起了小九第一次跟随萧何来府中的情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触景生情,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自古以来,人们从来不惧怕尽情沉浸在悲伤的泥沼里哭天喊地,鬼泣神号。人们往往最惧怕的是,明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却忽然在某个瞬间涌现出一段清晰可辨的过往,在平静的水面激起一丝涟

    漪,圈圈蔓延舒展,继而寸断肝肠。

    斯人已逝,留下的,不过只有漫长的回忆。  应清从不打破这样的寂静,只远远看着她,等着她,等她终有一天,走出心中那片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