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零章 真正吕布可怜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但是,事实上,既然史书上能出现这么一句话,那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很明白的事实,即:
吕布没有曾经,为什么没有曾经,在史书上,凡是没有曾经的人,那就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出身相当低贱的人。而史书上后面的一句,吕布是凭着个人的勇武,才被当地官府所录取,这就更说明了吕布的出身,很不好。
要知道,在汉代去往仕途的方式方法上,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举孝廉,而在整部《三国志》里,出现“以骁武给并州”这样独特的单凭武勇进入仕途的方法,则惟有吕布等少数的几人罢了,而那几个人中,自然也包括汉末一代名将孙坚了。
须知,孙坚当年便是单凭武勇建功才得以进入当地政府就职的。故而,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究竟吕布当年是有多么的武勇,才会直接被当地政府所录。
但至少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吕布的出身很贫贱,然吕布其人却又是极其有能力的,否则,但凡有点背景的人,就都会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而走入仕途。
客观上讲,这样举孝廉而走入仕途的方式更好,而吕布的那种方式,则基本上已经限死了其以后的未来,毕竟,重文轻武在汉代虽然不太严重,但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单纯的武人想要参与政治,则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了.
而事实上,吕布就是这样一个完全的武人,和孙坚一样。
吕布的出身问题,则印证了在之后他的种种行为,也和后来出现的那些诸侯形成对比,无论是先前的董卓还是曹操,或者是有着父兄背景的孙权,哪怕是曾经低贱的刘备到后来也是要扯一下皇室宗亲的身份背景。
但,唯有吕布,作为那个时代少数能够登上历史中央舞台的一位领袖级别的人物,却始终是那个时代的诸多枭雄中唯一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且真正出身贫寒的人。
当然,或许这点被很多人所忽视,但,如果要真正解读吕布,那就不能不说这点。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知道更关键的一点,即,纵然吕布英武冠世,但吕布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根据我们现今从史书中的资料来看,确实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吕布亲属的资料了。
而再从吕布是出身边地这方面考虑,以及后来成为丁原、董卓的“义子”,这时候的义子一般都是孤儿,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推断出,吕布的父母应该在吕布很小的时候便死去的,吕布其实真的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在古代,义子、养子、继子的身份待遇是不一样的,要区分好。义子仅仅只是个名分,大部分的时候就和师徒差不多。
养子就要比义子更进一步,和养父关系更加密切,顾名思义,与之有养育之恩,情同父子。姓氏可改可不改。
继子就等同于儿子,在过继于人的时候是要举行仪式,家族中重要人物要出席,从法律意义上给与很定,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改姓、进宗庙。
由于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所以就必然要继承继父的财产地位,为了防止家族财产落于外人之手,大部分时候继子都是自己的族人。
比如刘封就是刘备的继子,很多书上只是笼统地说养子,是不正确的,养子可没继承权,有对刘备王位的继承权,所以才对在继承问题上否定自己的关羽深怀怨恨,以致关羽身死麦城。
刘封最后被刘备刺死,主要并不是因为关羽之死,以当时形势来看刘封去了也很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只是怕他死后刘封威胁刘禅的王位,因为刘封是继子而不仅仅是养子,有继承权。
还有个有名的是末代皇帝溥仪,他就是以光绪和同治的继子的身份继承了皇位。
而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吕布在日后具有那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怎么来的了,当然,或许这在某些人的眼里,吕布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成了一种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了。
作为当地政府官员的丁原首先发现了吕布的才能,于是任命吕布为自己的主簿,虽然史书上形容丁原对于吕布是“大见亲待”,然而,我们却要仔细进行分析丁原和吕布的关系。
要知道,当时吕布能够进入政府的条件是,自身武勇非凡,这就说明了,当时政府给予吕布的基本定位就是武官,而偏偏丁原却给予吕布的官职是文职,并且是身边的主簿,什么是主簿,就是文书。
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其实丁原并不是如何信任吕布的,丁原应该很清楚吕布的军事能力,所以在不能给予其军职的情况下,那就只能利用给予其文职的方式,将其留在身边。
当然,并不是说,丁原就不是为了吕布,丁原的意思可能是将吕布留在身边,慢慢培养感情,待其彻底成为心腹以后,再委以重任。
但是,这不代表吕布就是愿意的,每天待在丁原身边,表面上的确可以培养与丁原之间的关系,但也让骁勇给并州的吕布英雄无用武之地,郁郁寡欢!
吕布本就非善于谋略之人,所以,丁原如此对待吕布,就必然会与吕布形成隔阂。
为后来吕布背叛丁原,打下了基础,当然更重要的前提是:光明正大的理由!史书上便用了“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的语句,完整的记录了吕布是如何杀掉丁原的。
丁原紧跟董卓之后,率军入长安,试图与董卓争夺权利。吕布得丁原信任,并且武勇惊艳一时,这便是前半句“卓以布见信于原”,董卓认为吕布受到丁原信任,言下之意丁原对他缺少防备。
后半句是“诱布令杀原”,翻译过来就是循循善诱吕布听令杀了丁原,怎么会是“听令”呢!因为董卓本身就是作为丁原的名义上的领导,也就是说,吕布在间接上也是董卓的下属,而董卓又以其长官的身份命令吕布,故而,吕布无论是在情理上还是在法理上,都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执行命令了。
但是,事实上,既然史书上能出现这么一句话,那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很明白的事实,即:
吕布没有曾经,为什么没有曾经,在史书上,凡是没有曾经的人,那就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出身相当低贱的人。而史书上后面的一句,吕布是凭着个人的勇武,才被当地官府所录取,这就更说明了吕布的出身,很不好。
要知道,在汉代去往仕途的方式方法上,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举孝廉,而在整部《三国志》里,出现“以骁武给并州”这样独特的单凭武勇进入仕途的方法,则惟有吕布等少数的几人罢了,而那几个人中,自然也包括汉末一代名将孙坚了。
须知,孙坚当年便是单凭武勇建功才得以进入当地政府就职的。故而,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究竟吕布当年是有多么的武勇,才会直接被当地政府所录。
但至少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吕布的出身很贫贱,然吕布其人却又是极其有能力的,否则,但凡有点背景的人,就都会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而走入仕途。
客观上讲,这样举孝廉而走入仕途的方式更好,而吕布的那种方式,则基本上已经限死了其以后的未来,毕竟,重文轻武在汉代虽然不太严重,但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单纯的武人想要参与政治,则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了.
而事实上,吕布就是这样一个完全的武人,和孙坚一样。
吕布的出身问题,则印证了在之后他的种种行为,也和后来出现的那些诸侯形成对比,无论是先前的董卓还是曹操,或者是有着父兄背景的孙权,哪怕是曾经低贱的刘备到后来也是要扯一下皇室宗亲的身份背景。
但,唯有吕布,作为那个时代少数能够登上历史中央舞台的一位领袖级别的人物,却始终是那个时代的诸多枭雄中唯一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且真正出身贫寒的人。
当然,或许这点被很多人所忽视,但,如果要真正解读吕布,那就不能不说这点。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知道更关键的一点,即,纵然吕布英武冠世,但吕布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根据我们现今从史书中的资料来看,确实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吕布亲属的资料了。
而再从吕布是出身边地这方面考虑,以及后来成为丁原、董卓的“义子”,这时候的义子一般都是孤儿,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推断出,吕布的父母应该在吕布很小的时候便死去的,吕布其实真的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在古代,义子、养子、继子的身份待遇是不一样的,要区分好。义子仅仅只是个名分,大部分的时候就和师徒差不多。
养子就要比义子更进一步,和养父关系更加密切,顾名思义,与之有养育之恩,情同父子。姓氏可改可不改。
继子就等同于儿子,在过继于人的时候是要举行仪式,家族中重要人物要出席,从法律意义上给与很定,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改姓、进宗庙。
由于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所以就必然要继承继父的财产地位,为了防止家族财产落于外人之手,大部分时候继子都是自己的族人。
比如刘封就是刘备的继子,很多书上只是笼统地说养子,是不正确的,养子可没继承权,有对刘备王位的继承权,所以才对在继承问题上否定自己的关羽深怀怨恨,以致关羽身死麦城。
刘封最后被刘备刺死,主要并不是因为关羽之死,以当时形势来看刘封去了也很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只是怕他死后刘封威胁刘禅的王位,因为刘封是继子而不仅仅是养子,有继承权。
还有个有名的是末代皇帝溥仪,他就是以光绪和同治的继子的身份继承了皇位。
而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吕布在日后具有那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怎么来的了,当然,或许这在某些人的眼里,吕布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成了一种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了。
作为当地政府官员的丁原首先发现了吕布的才能,于是任命吕布为自己的主簿,虽然史书上形容丁原对于吕布是“大见亲待”,然而,我们却要仔细进行分析丁原和吕布的关系。
要知道,当时吕布能够进入政府的条件是,自身武勇非凡,这就说明了,当时政府给予吕布的基本定位就是武官,而偏偏丁原却给予吕布的官职是文职,并且是身边的主簿,什么是主簿,就是文书。
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其实丁原并不是如何信任吕布的,丁原应该很清楚吕布的军事能力,所以在不能给予其军职的情况下,那就只能利用给予其文职的方式,将其留在身边。
当然,并不是说,丁原就不是为了吕布,丁原的意思可能是将吕布留在身边,慢慢培养感情,待其彻底成为心腹以后,再委以重任。
但是,这不代表吕布就是愿意的,每天待在丁原身边,表面上的确可以培养与丁原之间的关系,但也让骁勇给并州的吕布英雄无用武之地,郁郁寡欢!
吕布本就非善于谋略之人,所以,丁原如此对待吕布,就必然会与吕布形成隔阂。
为后来吕布背叛丁原,打下了基础,当然更重要的前提是:光明正大的理由!史书上便用了“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的语句,完整的记录了吕布是如何杀掉丁原的。
丁原紧跟董卓之后,率军入长安,试图与董卓争夺权利。吕布得丁原信任,并且武勇惊艳一时,这便是前半句“卓以布见信于原”,董卓认为吕布受到丁原信任,言下之意丁原对他缺少防备。
后半句是“诱布令杀原”,翻译过来就是循循善诱吕布听令杀了丁原,怎么会是“听令”呢!因为董卓本身就是作为丁原的名义上的领导,也就是说,吕布在间接上也是董卓的下属,而董卓又以其长官的身份命令吕布,故而,吕布无论是在情理上还是在法理上,都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执行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