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水浒有天庭 > 第四八八章 欲正朝纲先杀董卓

第四八八章 欲正朝纲先杀董卓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并不在于各方势力本身,其关键还是在于皇帝,或者说是皇权,自孝武以后,皇权得到了很大的强化,原来臣相负责的事情很大一部分转到了皇帝手中。

    如果是圣明君主,自然能把握,但汉末尽是未成年皇帝,皇权被外戚、宦官等势力轮流控制,几方势力誓死拼杀的目标也就在于控制皇权,以达到挟天子以令州郡的目的。

    另外,说起汉朝覆灭的原因,还得提到汉朝的另一个基本国策,那就“重农抑商”。

    汉朝自孝武帝以后就开始抑制商人势力,这个国策也被后世的封建王朝所继承,毕竟历史上吕不韦的例子让很多君主望而生悸。

    但是汉朝过度抑商导致了农业人口过剩,不能向工商行业转化,而且商人势力在汉末的式微,也导致了商业赋税大量减少。

    但是一个朝代不可能缺乏商业,汉朝的商业状况到底如何呢?汉朝的商业依然存在,但也跟土地一样被豪强地主所掠夺。

    尤其是盐铁,自孝武帝采纳桑弘羊之策将盐铁收归官营后,在汉武时期确实缓解过国家财政的压力,但这只是饮鸩止渴。

    到了汉末,盐铁两项官营产业,每年的收入已经大幅缩水,大量的钱财纳入了各地豪强的手中,像河东的卫阀,就一直暗中控制着河东地区的盐产业,像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存在,这也间接促使豪强势力的崛起。

    说个有名的历史典故,卫阀中的卫仲道便是著名的才女蔡文姬的第一人丈夫,那个嫁过去一年就死翘翘的病鬼。

    言归正传,汉朝覆灭的原因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也因为有汉以来一些国策的原因而导致,但无疑,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能笼统的解析为政治腐败。

    综合起来看,其实有很多祸根都是孝武皇帝弄出来的,例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例如重农抑商盐铁官营,例如剥夺相权加强皇权啦,例如向各郡县派出刺史,原来只有郡县没有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形成了州,加大了地方势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这些,才是汉朝覆灭的因,而到了汉末,只是咽下这枚苦果的时候!

    弄明白这些原因,李陵便可以大刀阔斧的施为了,首先最需要快到斩乱麻的就是杀董卓以正朝纲。然后以强力手腕,收服近在眼前的十八路诸侯。

    当然,这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武力保证,而对于李陵来说,手握一百零八神将的他,自然无所畏惧。就连董卓本人、汉献帝刘协、人中吕布等等,都是李陵的傀儡而已,李陵要他们三更死,他们就活不过天明。

    李陵要杀董卓,说起来简单,但是具体施行起来,却要慎重再慎重,尤其是要防止董卓的部下四分五裂,李陵可不想像笨蛋王允一样,弄到最后还被董卓麾下反攻倒算,最终身死道消。当然,王允那厮不值得同情。你不知道王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让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王允成功策反吕布,为朝廷除去大害,确实立了大功。但是,王允对于吕布,从来都只当其为工具。

    《后汉书》记载“允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剑客类似于“轻侠”,是“游侠”里层次最低的。

    《资治通鉴》记载“初,吕布劝王允尽杀董卓部曲,允曰:“此辈无罪,不可。”布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

    尽管吕布刺董之后想与王允一同辅政,提出杀掉董卓部曲并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可王允根本没有理他,后来董卓余部果然反扑,王允死于城破之时。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件事,此事从侧面看出了,王允到底怎么看待吕布的。

    《资治通鉴》记载“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

    吕布只身刺董的时候,王允和蔡邕在一起。

    蔡邕是谁?蔡邕是董卓信任的人。

    王允是行刺的主要策划者,而吕布刺杀董卓的时候,王允却和董卓这一阵营的蔡邕一起喝茶。

    是因为王允和蔡邕交情好吗?不可能!蔡邕听到董卓死了的消息而叹了一口气,王允因为这个理由处死了蔡邕。

    那么原因只有:万一刺杀行动失败,自己可以因为和董卓信任的蔡邕在一起而得到保护!吕布在王允心中,只是工具罢了,连同蔡邕也一样。

    说了这么多,王允不过是一条摇尾乞怜的狗而已,之所以是狗,因为他弱小。而李陵则与之相反,他强大,非常强大,杀董卓反手之间,完全不需要王允一般那么复杂。

    王允一面在表面上和董卓交好,一面暗中积极组织与筹备反董卓的力量。

    首先,王允积极联络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与他们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策略。

    为了掌握一定的武装力量,王允极力向汉献帝推荐并保举杨瓒行使左将军的权力;同时还推举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掌握一定的地方势力,之后又命令他以讨伐袁术为名,率领兵马出道武关,实际上是为多路攻击董卓作准备。

    士孙瑞的行动使董卓起了疑心,他想要把士孙瑞留在都城。王允听说此事之后,顺从了董卓的意思,提升士孙瑞为仆射。另外,他又将杨瓒提拔为尚书,为最后反击董卓作充分的准备。

    当然,王允本身没有这么大的权利,做这些之前,需要取得董卓的信任,并获取权利。而董卓进入洛阳后,为了能够站稳脚跟并扩大自己的势力,也需要拉拢朝廷上有影响力的官员,王允隐忍不发,尽量迎合董卓,便做到了这一切。

    有的时候,王允为了换取董卓的信任,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董卓见王允不但有才有识,而且对自己忠心不二,便将王允当作自己的亲信看待,对王允不再有丝毫的疑心,朝政无论巨细,都交给王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