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三章 谜之刘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后来曹操以“酒可亡国”为名颁布了一道禁酒令,嗜酒如命的孔融立马不干了,大发牢骚后专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来怼曹操,列数圣哲先贤因酒而建功立业的史事和传说,并且盛赞“酒之为德久矣!”。
尧不喝千钟酒,就不会建立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上百觚,就不会成为大圣人...总之吧,酒就是好的不得了,你不能禁!说完就回家和一群狐朋狗友饮酒作乐了,全然不把禁令放在眼里。
可是曹操哪里是因为“酒可亡国”的原因禁酒呢?写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对酒得到痴迷又怎会比孔融少呢?
东汉末年连年征战,岁俭民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粮食都快没了,酒这种奢侈品不如省省吧。可以说,曹操是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做出的利国利民的决策,可孔融却偏要摆出一副名士书生的做派来发表高论。
孔融作为当时的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相当于今天的媒体大V,一言一行足以影响舆论走向。
曹操即便宰相肚里能撑船,但也经不起孔融三番五次的无礼挑衅,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喽。后来曹操授意郗虑,表奏孔融罪状,终于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诛杀孔融一家。
曹操给他定的第二个罪名是败伦乱礼,这败伦乱礼的罪名是怎么来的?孔融说过的话里最惊世骇俗的当属“亲子无亲论”。
他原话是这么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父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自己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又有什么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跟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
这番言论就是放到今天意识也是够大逆不道的的,更何况在以孝治天下的东汉?
不仅如此,孔融还藐视圣人,有天,祢衡艾特孔融,“你是仲尼不死”,孔融随手转发了一句“你是颜回复生。”
很不巧,这波商业互吹被视奸的郗虑听到了,于是被列为五大罪状之一,孔融则被视为大逆不道。
然而孔融真的是不忠不孝吗?肯定不会。
他自小接受儒家教育,是正统知识分子的代表,而忠孝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后汉书》也有记载孔融十三岁丧父时哀悴过毁,要别人扶着才能起来,父老乡亲们都认为他孝顺得很。
因此,不忠不孝只是曹操除掉孔融的一个借口罢了,曹操非杀孔融不可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两人政治目标的对立。
孔融“旗帜鲜明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形同傀儡的汉献帝联在一起,处处时时与权倾朝野的曹操作对,由此铸成了合家死灭的悲剧。”
其实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起初还是不错的,这是基于他们匡扶汉室的共同政治立场,但没多久曹操就“挟天子以令天下”,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而孔融始终是汉室王权的坚定维护者,两人政治关系自此分道扬镳。
因此真正触到曹操的逆鳞,让他不得不痛下杀手的是两件事。
其一,“请准古王畿制”。曹魏政治所要经营的第一步就是以魏郡为中心,以冀州为依托,谋求封国建制。
而孔融偏偏上奏说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颍川、南阳、陈留、上党三海近郡,不封爵诸侯。
“请准古王畿制”的意图就是为了抑制曹操扩大地盘,防止曹操自立为王,曹操要想完成伟业就必须出去孔融这块绊脚石。
其二,“崇国防疏”。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朝中有人主张讨伐,孔融却抛出“崇国防”的论调,说刘表虽然昏僭恶极罪不容诛,但考虑到国体和国防力量,还是应当隐瞒刘表祭祀天地这件事。
然而老奸巨猾的曹操又怎会看不出孔融这是在为刘表开脱,为的是保留汉室宗亲的诸侯力量来牵制他呢?
曹操要开王霸之基就必须扫除豪族政治的障碍,偏偏孔融不改名士派头,阿党比周,拥刘贬曹,四方信服,在舆论上对曹操的王霸之业形成了巨大威胁,终于在又一次口无遮拦后予人口舌,落了个全家被诛的下场!
再说说第四路诸侯刘岱的结局,这位字公山,兖州刺史,汉室宗亲之一。跟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后,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桥瑁不借,刘岱于是杀了桥瑁,吞并了他的势力。
一说这位是刘繇之兄,曾任扬州刺史,后被孙策打败。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军数十万人攻入兖州,他不自量力,出兵迎战,结果被黄巾军杀死。
《后汉书·献帝纪》:“青州黄巾击杀兖州刺史刘岱于东平。”。
当时,曹操正在当东郡太守,东郡系兖州所辖的一郡,便在济北相鲍信等人拥戴下领兖州牧,击败青州黄巾军。从此,曹操有了一大块地盘,实力大大增强,为其一生功业打下了根基。
又一说其后跟随了曹操,曹操自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后,多年任司空,行车骑将军,执掌朝政。这位刘岱官任司空长史,自然是曹操的心腹了。
他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因功而封列侯。建安四年(199),曹操命他与中郎将王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蜀书·先主传》均有记载),引兵五万,虚打丞相旗号,进攻徐州。
这时候的徐州是刘备的,结果可想而知,他被张飞生擒,后为刘备释放,回到许都被曹操贬官撤职。
倘若这位刘岱就是兖州刺史,是个“不自量力”的人,那么李陵不会放在眼里,如果是后来做到曹操的多年司空,那么李陵倒是不能小觑,或许到时候可以引为己用也说不定。
第五位诸侯王匡,字公节,河内太守。这位便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期间,打到虎牢关时,派其部下河内名将方悦出战吕布,被吕布所首杀,妥妥的垫脚石一个。
后来曹操以“酒可亡国”为名颁布了一道禁酒令,嗜酒如命的孔融立马不干了,大发牢骚后专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来怼曹操,列数圣哲先贤因酒而建功立业的史事和传说,并且盛赞“酒之为德久矣!”。
尧不喝千钟酒,就不会建立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上百觚,就不会成为大圣人...总之吧,酒就是好的不得了,你不能禁!说完就回家和一群狐朋狗友饮酒作乐了,全然不把禁令放在眼里。
可是曹操哪里是因为“酒可亡国”的原因禁酒呢?写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对酒得到痴迷又怎会比孔融少呢?
东汉末年连年征战,岁俭民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粮食都快没了,酒这种奢侈品不如省省吧。可以说,曹操是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做出的利国利民的决策,可孔融却偏要摆出一副名士书生的做派来发表高论。
孔融作为当时的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相当于今天的媒体大V,一言一行足以影响舆论走向。
曹操即便宰相肚里能撑船,但也经不起孔融三番五次的无礼挑衅,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喽。后来曹操授意郗虑,表奏孔融罪状,终于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诛杀孔融一家。
曹操给他定的第二个罪名是败伦乱礼,这败伦乱礼的罪名是怎么来的?孔融说过的话里最惊世骇俗的当属“亲子无亲论”。
他原话是这么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父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自己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又有什么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跟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
这番言论就是放到今天意识也是够大逆不道的的,更何况在以孝治天下的东汉?
不仅如此,孔融还藐视圣人,有天,祢衡艾特孔融,“你是仲尼不死”,孔融随手转发了一句“你是颜回复生。”
很不巧,这波商业互吹被视奸的郗虑听到了,于是被列为五大罪状之一,孔融则被视为大逆不道。
然而孔融真的是不忠不孝吗?肯定不会。
他自小接受儒家教育,是正统知识分子的代表,而忠孝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后汉书》也有记载孔融十三岁丧父时哀悴过毁,要别人扶着才能起来,父老乡亲们都认为他孝顺得很。
因此,不忠不孝只是曹操除掉孔融的一个借口罢了,曹操非杀孔融不可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两人政治目标的对立。
孔融“旗帜鲜明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形同傀儡的汉献帝联在一起,处处时时与权倾朝野的曹操作对,由此铸成了合家死灭的悲剧。”
其实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起初还是不错的,这是基于他们匡扶汉室的共同政治立场,但没多久曹操就“挟天子以令天下”,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而孔融始终是汉室王权的坚定维护者,两人政治关系自此分道扬镳。
因此真正触到曹操的逆鳞,让他不得不痛下杀手的是两件事。
其一,“请准古王畿制”。曹魏政治所要经营的第一步就是以魏郡为中心,以冀州为依托,谋求封国建制。
而孔融偏偏上奏说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颍川、南阳、陈留、上党三海近郡,不封爵诸侯。
“请准古王畿制”的意图就是为了抑制曹操扩大地盘,防止曹操自立为王,曹操要想完成伟业就必须出去孔融这块绊脚石。
其二,“崇国防疏”。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朝中有人主张讨伐,孔融却抛出“崇国防”的论调,说刘表虽然昏僭恶极罪不容诛,但考虑到国体和国防力量,还是应当隐瞒刘表祭祀天地这件事。
然而老奸巨猾的曹操又怎会看不出孔融这是在为刘表开脱,为的是保留汉室宗亲的诸侯力量来牵制他呢?
曹操要开王霸之基就必须扫除豪族政治的障碍,偏偏孔融不改名士派头,阿党比周,拥刘贬曹,四方信服,在舆论上对曹操的王霸之业形成了巨大威胁,终于在又一次口无遮拦后予人口舌,落了个全家被诛的下场!
再说说第四路诸侯刘岱的结局,这位字公山,兖州刺史,汉室宗亲之一。跟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后,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桥瑁不借,刘岱于是杀了桥瑁,吞并了他的势力。
一说这位是刘繇之兄,曾任扬州刺史,后被孙策打败。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军数十万人攻入兖州,他不自量力,出兵迎战,结果被黄巾军杀死。
《后汉书·献帝纪》:“青州黄巾击杀兖州刺史刘岱于东平。”。
当时,曹操正在当东郡太守,东郡系兖州所辖的一郡,便在济北相鲍信等人拥戴下领兖州牧,击败青州黄巾军。从此,曹操有了一大块地盘,实力大大增强,为其一生功业打下了根基。
又一说其后跟随了曹操,曹操自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后,多年任司空,行车骑将军,执掌朝政。这位刘岱官任司空长史,自然是曹操的心腹了。
他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因功而封列侯。建安四年(199),曹操命他与中郎将王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蜀书·先主传》均有记载),引兵五万,虚打丞相旗号,进攻徐州。
这时候的徐州是刘备的,结果可想而知,他被张飞生擒,后为刘备释放,回到许都被曹操贬官撤职。
倘若这位刘岱就是兖州刺史,是个“不自量力”的人,那么李陵不会放在眼里,如果是后来做到曹操的多年司空,那么李陵倒是不能小觑,或许到时候可以引为己用也说不定。
第五位诸侯王匡,字公节,河内太守。这位便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期间,打到虎牢关时,派其部下河内名将方悦出战吕布,被吕布所首杀,妥妥的垫脚石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