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了不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是七百九十万斤?”
弘治皇帝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这个数目有些骇人。
这才多少天功夫啊。
“陛下,奴婢,当时听着,是这个数目……”宦官显然对于这个数目,没有太深的理解。
可对于弘治皇帝而言,这个数目,却是太吓人了。
湖广一省,不过九百万斤而已,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历来就是这个数目,不曾变化过。
朝廷对于铁器的需求,说多也多,说少也少。
就现在的产量而言,倒也确实能维持。
可谁不希望多多益善呢。
这生铁,可是国家最重要的物资啊。
有时若是铜的产量不足,甚至还需用铁来制铁钱。
这正是因为,铁本身就有其价值,它可以锻造兵器,可以成为五花八门的农具,可以成为炊具,这几乎是天下臣民,广泛运用的东西。
只不过,因为生铁的产量不高,是以,往往朝廷对于铁器的生产,或多或少,是有一些顾忌的,该节省的地方,自会节省。
而百姓就更不同了,一口锅坏了,不会想着换新的,往往修修补补,一个农具坏了,明明已经千疮百孔,却又舍不得更换,依旧还是修修补补。
这遍布天下的铁匠铺子,他们最大的生意,并非是生产,而是修补。
而在军中,大明广泛运用了火器,譬如火炮,可一门火炮,所需的用铁量就是数千斤,因而,朝廷对于火炮的铸造,一直是谨慎的,说穿了,玩不起。
且又因为需要节省铁,火炮之中,往往不会使用铁制的炮弹,用什么呢,很多火炮,直接塞上石头,或是一些铁屑和碎石。
这就使得,与炮筒无法丝丝合缝的碎石以及铁屑,无法提高射程和精度。
可现在……在那遥远的河西,居然短短时间,就送来了这么多的生铁。
弘治皇帝皱眉:“那些生铁,有人亲眼看到运来?”
“是,那车马,络绎不绝,许多货栈和仓库,都在入库呢,货栈那里,招募了很多人手,这偏不了人的。”
“而且……而且……”
弘治皇帝厉声道:“而且什么。”
宦官道:“而且,据说,后头还有车队,陆续正在运来……河西那儿,产铁量惊人,而四轮的马车,被商贾们广泛采购,他们一听闻铁价有上涨的趋势,行动便极为快捷,立即征募人手,三个月前,就马不停蹄的出发,奴婢以为……奴婢以为,这七百九十万斤……还不只呢。”
弘治皇帝:“……”
他算是见识到这些商贾的威力了。
这是一群疯子啊。
一瞬间,无数的词汇,冒了出来。
弘治皇帝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萧敬。
萧敬后退一步,嘴巴没合拢。
这做得什么孽啊这是……
招谁惹谁了。
萧敬战战兢兢的看着弘治皇帝,其实他是没有羞愧之心的人。
一个人做了太监,若有羞愧之心,还怎么活得下去。
所以萧敬的心里,只有畏惧。
弘治皇帝咬牙切齿:“朕真是愚钝……”
“不不不,陛下,您不愚钝,您圣明。”萧敬下意识的回答。
弘治皇帝道:“朕不愚钝,为何来问你这国富论的好坏?”
“……”
这就有点扎心了。
这是侮辱啊。
萧敬木着脸,却是顺势拜倒:“奴婢万死,这一切都是奴婢愚钝,脑子不开窍,和陛下一点关系都没有,陛下圣明的很……”
“够了!”弘治皇帝觉得,怎么方继藩说话就这么好听呢,可这话在萧敬口里说出来,同样是说圣明,却总有那么点儿,讽刺的意味。
这是讽刺朕吗?
萧敬吓得面如土色。
“你胡说什么?”弘治皇帝厉声道。
“这……这……”萧敬差点脱口而出,那么陛下愚钝好了。
好在他是一个老机灵鬼,倒也不至于,说这等作死的话。
弘治皇帝咬牙切齿的道:“你还愣着做什么,去拿书来。”
“书,什么书?”萧敬心乱如麻。
弘治皇帝道:“国富论!”
萧敬哪里还敢怠慢,乖乖的取了书来。
弘治皇帝对于这一切,都是有印象的。
正是因为有印象,所以方才那宦官一口气说的话,才让他清醒的认识到,宦官所说的经过,竟是和国富论中的某些原理,竟是不谋而合。
他低头,极速的翻开了熟悉的几个篇章,低头看去,看不见的手……这看不见的手,岂不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然,并没有这样的简单……还有……供大于求,生产和供需的关系,还有……
此时再来读,和从前读起来,竟是两种境界。
前者是一头雾水,觉得言过其实,现在读来,对照着现实所发生的事,仿佛每一处,都有对应……
他时而沉默,时而皱眉,时而低声诵读。
良久,弘治皇帝醍醐灌顶一般,喃喃道:“朕明白了,其根本,就在于市场的供需……商贾的可怕之处,在于其为了牟利,而囤货居奇;可其最大的益处,却在于他们被利益驱使,产生的惊人行动力。”
想想天下各处镇守太监,还有地方官府的铁矿,所产的生铁几何,还有他们沿途运输的时间,花费几何;甚至……他们所产的生铁品质……还有产量…更不必说,其中的损耗了……
弘治皇帝似乎开始看出了一些端倪,可脑海里,还有太多太多……无法解释的东西。
他蓦然之间,突然道:“召刘文善!”
“刘文善此人,不啻为朕之子房啊!”
子房,乃是汉初三杰的张良。
后世之人,统统都认为此人有奇谋和韬略,是个战略家。
这刘文善,单单这一篇国富论,岂不成了富国强兵之道?
在汉朝的时候,生铁和战马以及粮食,乃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弘治皇帝不得不上心了。
弘治皇帝背着手,来回的踱步,激动莫名的样子。
国富论,是一个蓝图。
这个蓝图之中,既有对商贾的分析,对市场的分析,还有君主关于赋税以及国家治理方面的新观点。
假若,刘文善在这一点上是对的,那么其他地方呢?
弘治皇帝抬眸:“还有那个人间渣滓……”
“不,不对,召王不仕,以后谁再和朕提人间渣滓,朕不饶他。”
萧敬道:“陛下,是不是,连带着那人间渣滓王不仕号,也改名了?”
弘治皇帝沉默了。
这似乎是棘手的事。
棘手之处就在于,这不是自己能改名就改名的。
这人间渣滓王不仕号,可是完成了伟大的壮举,一艘破船,抵达了极西,且还返航,从此之后,开创了弘治朝下西洋的新篇章。
这艘船,注定要载入史册,哪怕是改了船名,朕还要专门为了王不仕,篡改历史吗?
大明这么多天子,在明实录之中,照样隐晦的有斑斑劣迹呢,这都没有对实录进行重修,为一个王不仕,将史册改的面目全非,人家认吗?
而且据说,此后出海的那些人,都将这人间渣滓王不仕号,当做了精神上的图腾,这海中何其的凶险,无数的将士离开了家乡,迈入未知的前程,心里,又何尝不忐忑,人们心灵上没有寄托,自是将这数次平安返航的人间渣滓王不仕号当做了吉祥物。
若是贸然改名……
弘治皇帝叹了口气:“不改!”
“去请人吧。”
“奴婢遵旨。”
“回来!”弘治皇帝瞪了萧敬一眼。
萧敬忙是回过身,看着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道:“就你话多。”
萧敬:“……”
……………………
第四章送到,家里的电闸老是短路,打开了电闸,隔一会儿就断一下,不知道咋回事,来晚了,抱歉。
“是七百九十万斤?”
弘治皇帝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这个数目有些骇人。
这才多少天功夫啊。
“陛下,奴婢,当时听着,是这个数目……”宦官显然对于这个数目,没有太深的理解。
可对于弘治皇帝而言,这个数目,却是太吓人了。
湖广一省,不过九百万斤而已,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历来就是这个数目,不曾变化过。
朝廷对于铁器的需求,说多也多,说少也少。
就现在的产量而言,倒也确实能维持。
可谁不希望多多益善呢。
这生铁,可是国家最重要的物资啊。
有时若是铜的产量不足,甚至还需用铁来制铁钱。
这正是因为,铁本身就有其价值,它可以锻造兵器,可以成为五花八门的农具,可以成为炊具,这几乎是天下臣民,广泛运用的东西。
只不过,因为生铁的产量不高,是以,往往朝廷对于铁器的生产,或多或少,是有一些顾忌的,该节省的地方,自会节省。
而百姓就更不同了,一口锅坏了,不会想着换新的,往往修修补补,一个农具坏了,明明已经千疮百孔,却又舍不得更换,依旧还是修修补补。
这遍布天下的铁匠铺子,他们最大的生意,并非是生产,而是修补。
而在军中,大明广泛运用了火器,譬如火炮,可一门火炮,所需的用铁量就是数千斤,因而,朝廷对于火炮的铸造,一直是谨慎的,说穿了,玩不起。
且又因为需要节省铁,火炮之中,往往不会使用铁制的炮弹,用什么呢,很多火炮,直接塞上石头,或是一些铁屑和碎石。
这就使得,与炮筒无法丝丝合缝的碎石以及铁屑,无法提高射程和精度。
可现在……在那遥远的河西,居然短短时间,就送来了这么多的生铁。
弘治皇帝皱眉:“那些生铁,有人亲眼看到运来?”
“是,那车马,络绎不绝,许多货栈和仓库,都在入库呢,货栈那里,招募了很多人手,这偏不了人的。”
“而且……而且……”
弘治皇帝厉声道:“而且什么。”
宦官道:“而且,据说,后头还有车队,陆续正在运来……河西那儿,产铁量惊人,而四轮的马车,被商贾们广泛采购,他们一听闻铁价有上涨的趋势,行动便极为快捷,立即征募人手,三个月前,就马不停蹄的出发,奴婢以为……奴婢以为,这七百九十万斤……还不只呢。”
弘治皇帝:“……”
他算是见识到这些商贾的威力了。
这是一群疯子啊。
一瞬间,无数的词汇,冒了出来。
弘治皇帝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萧敬。
萧敬后退一步,嘴巴没合拢。
这做得什么孽啊这是……
招谁惹谁了。
萧敬战战兢兢的看着弘治皇帝,其实他是没有羞愧之心的人。
一个人做了太监,若有羞愧之心,还怎么活得下去。
所以萧敬的心里,只有畏惧。
弘治皇帝咬牙切齿:“朕真是愚钝……”
“不不不,陛下,您不愚钝,您圣明。”萧敬下意识的回答。
弘治皇帝道:“朕不愚钝,为何来问你这国富论的好坏?”
“……”
这就有点扎心了。
这是侮辱啊。
萧敬木着脸,却是顺势拜倒:“奴婢万死,这一切都是奴婢愚钝,脑子不开窍,和陛下一点关系都没有,陛下圣明的很……”
“够了!”弘治皇帝觉得,怎么方继藩说话就这么好听呢,可这话在萧敬口里说出来,同样是说圣明,却总有那么点儿,讽刺的意味。
这是讽刺朕吗?
萧敬吓得面如土色。
“你胡说什么?”弘治皇帝厉声道。
“这……这……”萧敬差点脱口而出,那么陛下愚钝好了。
好在他是一个老机灵鬼,倒也不至于,说这等作死的话。
弘治皇帝咬牙切齿的道:“你还愣着做什么,去拿书来。”
“书,什么书?”萧敬心乱如麻。
弘治皇帝道:“国富论!”
萧敬哪里还敢怠慢,乖乖的取了书来。
弘治皇帝对于这一切,都是有印象的。
正是因为有印象,所以方才那宦官一口气说的话,才让他清醒的认识到,宦官所说的经过,竟是和国富论中的某些原理,竟是不谋而合。
他低头,极速的翻开了熟悉的几个篇章,低头看去,看不见的手……这看不见的手,岂不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然,并没有这样的简单……还有……供大于求,生产和供需的关系,还有……
此时再来读,和从前读起来,竟是两种境界。
前者是一头雾水,觉得言过其实,现在读来,对照着现实所发生的事,仿佛每一处,都有对应……
他时而沉默,时而皱眉,时而低声诵读。
良久,弘治皇帝醍醐灌顶一般,喃喃道:“朕明白了,其根本,就在于市场的供需……商贾的可怕之处,在于其为了牟利,而囤货居奇;可其最大的益处,却在于他们被利益驱使,产生的惊人行动力。”
想想天下各处镇守太监,还有地方官府的铁矿,所产的生铁几何,还有他们沿途运输的时间,花费几何;甚至……他们所产的生铁品质……还有产量…更不必说,其中的损耗了……
弘治皇帝似乎开始看出了一些端倪,可脑海里,还有太多太多……无法解释的东西。
他蓦然之间,突然道:“召刘文善!”
“刘文善此人,不啻为朕之子房啊!”
子房,乃是汉初三杰的张良。
后世之人,统统都认为此人有奇谋和韬略,是个战略家。
这刘文善,单单这一篇国富论,岂不成了富国强兵之道?
在汉朝的时候,生铁和战马以及粮食,乃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弘治皇帝不得不上心了。
弘治皇帝背着手,来回的踱步,激动莫名的样子。
国富论,是一个蓝图。
这个蓝图之中,既有对商贾的分析,对市场的分析,还有君主关于赋税以及国家治理方面的新观点。
假若,刘文善在这一点上是对的,那么其他地方呢?
弘治皇帝抬眸:“还有那个人间渣滓……”
“不,不对,召王不仕,以后谁再和朕提人间渣滓,朕不饶他。”
萧敬道:“陛下,是不是,连带着那人间渣滓王不仕号,也改名了?”
弘治皇帝沉默了。
这似乎是棘手的事。
棘手之处就在于,这不是自己能改名就改名的。
这人间渣滓王不仕号,可是完成了伟大的壮举,一艘破船,抵达了极西,且还返航,从此之后,开创了弘治朝下西洋的新篇章。
这艘船,注定要载入史册,哪怕是改了船名,朕还要专门为了王不仕,篡改历史吗?
大明这么多天子,在明实录之中,照样隐晦的有斑斑劣迹呢,这都没有对实录进行重修,为一个王不仕,将史册改的面目全非,人家认吗?
而且据说,此后出海的那些人,都将这人间渣滓王不仕号,当做了精神上的图腾,这海中何其的凶险,无数的将士离开了家乡,迈入未知的前程,心里,又何尝不忐忑,人们心灵上没有寄托,自是将这数次平安返航的人间渣滓王不仕号当做了吉祥物。
若是贸然改名……
弘治皇帝叹了口气:“不改!”
“去请人吧。”
“奴婢遵旨。”
“回来!”弘治皇帝瞪了萧敬一眼。
萧敬忙是回过身,看着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道:“就你话多。”
萧敬:“……”
……………………
第四章送到,家里的电闸老是短路,打开了电闸,隔一会儿就断一下,不知道咋回事,来晚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