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洪福齐天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弘治皇帝说罢,却是抿了口茶:“不过……时候还早,那些诸部的首领,还不懂规矩,朕会下旨礼部,先派礼官,让他们学一学。”
弘治皇帝说罢,像是办完了一桩大事,轻松起来。
不得不说,大漠诸部的马屁,算是拍对了地方。
“等朕回京之后,也该告祭一下列祖列宗了,朕总算没有辱没了他们。不过……英国公近来身体有所不适,哎……”
说着,弘治皇帝叹了口气。
刘健跪坐在一旁,心念一动:“陛下……陛下……此番前去大同,老臣以为,还是不得不有所防备,那些蛮人,若是有人包藏祸心,只怕万劫不复。”
弘治皇帝笑了:“他们此时,哪里敢有什么祸心。朕与他们歃血为盟、折箭为誓,他们心存感激都来不及。”
方继藩却是心念一动。
他很清楚。
这一次,既是被尊为天可汗,对于弘治皇帝而言,是极荣耀的时刻。
那么……按照规矩,大明所采取的盟誓之礼,势必要借鉴当时唐朝的经验。
这陛下,可能要孤身面对那些各部的首领,至少,禁卫需在数十丈开外,倘若当真有什么问题,那可就糟糕了。
可是……若大明天子不与各部的首领亲近,那么……难免被人耻笑。
方继藩皱着眉,他这个人,有些杞人忧天,对于异族,他历来是有所防范的。
倒不是方继藩有什么坏心肠,只是……方继藩有时候连自己都害怕自己,怎么还敢相信那千里之外的异族人呢?
可是,怎么安排,这一场大礼呢。
出了差错,自己可就完蛋了,还卖个啥房子,断头饭倒是有的。
方继藩道:“陛下,前去大同之后的礼节,都是礼部负责吧?儿臣希望礼部,将大礼的全过程,写一份章程,送到儿臣这里。”
殿中张升道:“这没有问题,现在礼部还在查看古籍,想来,三五日之内,会有草拟的章程。”
这殿中群臣,显然也为之兴奋。
陛下是天可汗,那么,自己这些陛下的肱骨之臣,未来也将名垂青史,成为‘魏征’、‘长孙无忌’。
当然,他们也有所疑虑。
现在陛下将此事交给方继藩来办,那么,大家还是极力配合才是。
方继藩心里舒服了一些。
过了几日,果然礼部送了章程来。
方继藩不敢怠慢,躲在家里,将章程摆在自己的面前,细细的研读。
每一个过程,他都专门请人进行预演,王守仁等人,全部被抓了壮丁。
他们不厌其烦的,替代每一个角色,包括了如何行礼,皇帝站在哪里,侍卫应该站在哪里,各部的首领又在何处。
这俱都是唐朝时传下来的礼仪,弘治皇帝安排这个礼仪,显然,是为了想要证明,大明的功绩,已直追汉唐。
任何一个皇帝,都有好大喜功的一面,这一点,自不必待言,自己这老丈人,当然也不能免俗,别看他啥事都风淡云轻,方继藩还能不知道他心里想着什么?
几次预演下来,方继藩不禁皱眉。
因为有好几处礼仪,这些部族的首领,都靠陛下太近了。
王守仁看出了方继藩的心事:“恩师,莫非是怕有人对陛下不利。”
方继藩乖乖道:“陛下将这个差事交给为师,为师就要承担这个干系,这不是闹着玩的,不出事就一切太平,出事,就完蛋了。”
王守仁低头,看了看章程道:“几次预演下来,陛下有三次,都可能遇到危险。这些部族首领,固然不能携带兵刃,可是陛下毕竟年纪大了,哪怕是有人赤手空拳,也可能使陛下陷入绝境。”
“是啊。”方继藩在王守仁面前,总还算规矩的,至少不会随时爆出他的三字经,王圣人嘛,总要给点面子,不然挨揍了怎么办,这个家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啊。
方继藩顿了顿,道:“得跟礼部去说一说,这几处地方,要改一改,让这些狗东西离陛下远一点。”
王守仁想了想,摇头:“哪怕是礼部愿意更改,只怕陛下,也未必愿意,恩师,陛下极看重此事,他要展现我大明的威严,也要展现我大明也有如盛唐时的胸襟,有怀柔的手段,若是将这些部族的首领,隔绝开,陛下只怕心中不喜。”
方继藩不禁道:“嘿,说的有道理,陛下若当真怀柔远人,靠着礼有个什么用,有本事,他从内帑里,拿出百八十万两银子,赏给诸部啊。”
王守仁:“……”
改又不能改,想要如何预知危险呢?
方继藩越想,越是头疼。
倒是此时,外语书院,成立了。
一百九十多个少年,统统进入了书院。
他们是第一批学习语言的人,朱厚照亲任院长,方继藩乖乖去观了礼,热热闹闹的到了正午,朱厚照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见方继藩魂不守舍的样子,道:“怎么,见本宫做了院长,你不高兴?”
方继藩道:“殿下,你太冤枉臣了,臣现在担心的,乃是陛下会盟的事。”
说着,他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一提到这个,朱厚照眼睛就放光,他一直都希望,自己成为天可汗,光耀万世,可谁晓得,这个彩头,竟让父皇夺去了,他不禁道:“这个好办,那就让本宫去代替父皇和各部盟誓就好了,本宫来做这个天可汗。若是有人敢图谋不轨,他还未靠近,本宫就一拳,打断他的骨头。”
方继藩:“……”
果然,太子殿下是怎么死怎么来啊。
陛下拍不死你。
方继藩道:“陛下乃是九五之尊,这些事,自当是陛下来的。”
朱厚照背着手,踢着自己的靴子,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既如此,那么我便爱莫能助了。”
正说着,王金元匆匆而来:“太子殿下,齐国公……有个鞑靼人求见。”
鞑靼人……
一般的鞑靼人,是不得入关的,必须得有凭引。
方继藩道:“叫进来。”
说着,方继藩从袖里掏出了一个蛤蟆镜,搭在眼睛上,面对鞑靼人,自己还是保持一些神秘为好。
朱厚照看到方继藩的蛤蟆镜,激动的不得了,在方继藩面前晃晃手:“呀,本宫也要一个。”
方继藩又掏出一个小圆镜,朱厚照戴着,忍不住道:“本宫这些日子,都在忙着书院和蒸汽研究所的事,没想到,你小子,竟还鼓捣出了这么有趣的东西。”
方继藩没理他。
片刻之后,鞑靼人进来,却是一副商贾打扮,和寻常的汉人,没什么分别。
这鞑靼人拜下,勉强用汉话道:“小人鞑靼部皮货商人祝人杰,见过齐国公。”
现在但凡是鞑靼人,都爱自称姓祝了。
方继藩道:“你有何事?”
“小人,是来预警,此次,各部汇聚于大同城外,这牵涉的部族极多,小人听说,这各部之中,有人想要图谋不轨。”
方继藩打起精神:“是吗?可有确切的消息?”
“并没有……这只是在关外,道听途说得来的,小人思来想去,觉得不妙,特地想办法入关,前来禀告。”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问题在于,现在牵涉的部族如此之多,到底是谁,想要图谋不轨呢。
方继藩随即冷笑:“呵……你一个鞑靼人,竟口口声声跑来和我说这些,我看你才是包藏祸心,来人啊,将这狗东西……”
这祝人杰吓着了,慌忙道:“小人确实是觉得事有蹊跷,特来禀告,绝没有其他心思。”说着,他激动的道:“小人从前,是部族中的牧人,后来托了齐国公的洪福,才经了商,做的是皮货买卖,日子过的一日比一日好,小人的族人,这日子也是蒸蒸日上,从前的日子,太苦了啊……小人害怕,若是大明皇帝出了关,出了什么事,咱们鞑靼人的好日子,便到头了,接着,又是无休止的征战。”
说到此处,他两眼泪水汪汪,磕头道:“还请齐国公明鉴。”
方继藩方才心里信了几分,他道:“还有什么蛛丝马迹吗?”
“小人做皮货,主要是去各部收购羊皮和牛皮,经常在各部之中逗留,和牧人们,也都交好,因而,各部之中,有什么流言,小人或多或少是略知一些的。咱们这些鞑靼部的升斗小民,自是得了齐国公的恩惠,对齐国公,死心塌地,可是难保,会有一些从前的首领,他们此前,就不受约束,自称自己是某某的后裔,满脑子想着的都是,要恢复祖先的荣光,虽是表面顺从,可是心底深处,却不肯臣服,齐国公不得不防啊。”
他这番话,倒是有一些道理。
鞑靼人内附之后,绝大多数的牧人,日子过的确实比之从前,好了不少,他们不愿再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不愿意去劫掠,也不愿再苦哈哈的过着日子,可总会有一些,从前的旧贵,当初的时候,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却处处受大明钳制,心有不甘,怀着不满。
…………
求月票。
弘治皇帝说罢,却是抿了口茶:“不过……时候还早,那些诸部的首领,还不懂规矩,朕会下旨礼部,先派礼官,让他们学一学。”
弘治皇帝说罢,像是办完了一桩大事,轻松起来。
不得不说,大漠诸部的马屁,算是拍对了地方。
“等朕回京之后,也该告祭一下列祖列宗了,朕总算没有辱没了他们。不过……英国公近来身体有所不适,哎……”
说着,弘治皇帝叹了口气。
刘健跪坐在一旁,心念一动:“陛下……陛下……此番前去大同,老臣以为,还是不得不有所防备,那些蛮人,若是有人包藏祸心,只怕万劫不复。”
弘治皇帝笑了:“他们此时,哪里敢有什么祸心。朕与他们歃血为盟、折箭为誓,他们心存感激都来不及。”
方继藩却是心念一动。
他很清楚。
这一次,既是被尊为天可汗,对于弘治皇帝而言,是极荣耀的时刻。
那么……按照规矩,大明所采取的盟誓之礼,势必要借鉴当时唐朝的经验。
这陛下,可能要孤身面对那些各部的首领,至少,禁卫需在数十丈开外,倘若当真有什么问题,那可就糟糕了。
可是……若大明天子不与各部的首领亲近,那么……难免被人耻笑。
方继藩皱着眉,他这个人,有些杞人忧天,对于异族,他历来是有所防范的。
倒不是方继藩有什么坏心肠,只是……方继藩有时候连自己都害怕自己,怎么还敢相信那千里之外的异族人呢?
可是,怎么安排,这一场大礼呢。
出了差错,自己可就完蛋了,还卖个啥房子,断头饭倒是有的。
方继藩道:“陛下,前去大同之后的礼节,都是礼部负责吧?儿臣希望礼部,将大礼的全过程,写一份章程,送到儿臣这里。”
殿中张升道:“这没有问题,现在礼部还在查看古籍,想来,三五日之内,会有草拟的章程。”
这殿中群臣,显然也为之兴奋。
陛下是天可汗,那么,自己这些陛下的肱骨之臣,未来也将名垂青史,成为‘魏征’、‘长孙无忌’。
当然,他们也有所疑虑。
现在陛下将此事交给方继藩来办,那么,大家还是极力配合才是。
方继藩心里舒服了一些。
过了几日,果然礼部送了章程来。
方继藩不敢怠慢,躲在家里,将章程摆在自己的面前,细细的研读。
每一个过程,他都专门请人进行预演,王守仁等人,全部被抓了壮丁。
他们不厌其烦的,替代每一个角色,包括了如何行礼,皇帝站在哪里,侍卫应该站在哪里,各部的首领又在何处。
这俱都是唐朝时传下来的礼仪,弘治皇帝安排这个礼仪,显然,是为了想要证明,大明的功绩,已直追汉唐。
任何一个皇帝,都有好大喜功的一面,这一点,自不必待言,自己这老丈人,当然也不能免俗,别看他啥事都风淡云轻,方继藩还能不知道他心里想着什么?
几次预演下来,方继藩不禁皱眉。
因为有好几处礼仪,这些部族的首领,都靠陛下太近了。
王守仁看出了方继藩的心事:“恩师,莫非是怕有人对陛下不利。”
方继藩乖乖道:“陛下将这个差事交给为师,为师就要承担这个干系,这不是闹着玩的,不出事就一切太平,出事,就完蛋了。”
王守仁低头,看了看章程道:“几次预演下来,陛下有三次,都可能遇到危险。这些部族首领,固然不能携带兵刃,可是陛下毕竟年纪大了,哪怕是有人赤手空拳,也可能使陛下陷入绝境。”
“是啊。”方继藩在王守仁面前,总还算规矩的,至少不会随时爆出他的三字经,王圣人嘛,总要给点面子,不然挨揍了怎么办,这个家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啊。
方继藩顿了顿,道:“得跟礼部去说一说,这几处地方,要改一改,让这些狗东西离陛下远一点。”
王守仁想了想,摇头:“哪怕是礼部愿意更改,只怕陛下,也未必愿意,恩师,陛下极看重此事,他要展现我大明的威严,也要展现我大明也有如盛唐时的胸襟,有怀柔的手段,若是将这些部族的首领,隔绝开,陛下只怕心中不喜。”
方继藩不禁道:“嘿,说的有道理,陛下若当真怀柔远人,靠着礼有个什么用,有本事,他从内帑里,拿出百八十万两银子,赏给诸部啊。”
王守仁:“……”
改又不能改,想要如何预知危险呢?
方继藩越想,越是头疼。
倒是此时,外语书院,成立了。
一百九十多个少年,统统进入了书院。
他们是第一批学习语言的人,朱厚照亲任院长,方继藩乖乖去观了礼,热热闹闹的到了正午,朱厚照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见方继藩魂不守舍的样子,道:“怎么,见本宫做了院长,你不高兴?”
方继藩道:“殿下,你太冤枉臣了,臣现在担心的,乃是陛下会盟的事。”
说着,他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一提到这个,朱厚照眼睛就放光,他一直都希望,自己成为天可汗,光耀万世,可谁晓得,这个彩头,竟让父皇夺去了,他不禁道:“这个好办,那就让本宫去代替父皇和各部盟誓就好了,本宫来做这个天可汗。若是有人敢图谋不轨,他还未靠近,本宫就一拳,打断他的骨头。”
方继藩:“……”
果然,太子殿下是怎么死怎么来啊。
陛下拍不死你。
方继藩道:“陛下乃是九五之尊,这些事,自当是陛下来的。”
朱厚照背着手,踢着自己的靴子,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既如此,那么我便爱莫能助了。”
正说着,王金元匆匆而来:“太子殿下,齐国公……有个鞑靼人求见。”
鞑靼人……
一般的鞑靼人,是不得入关的,必须得有凭引。
方继藩道:“叫进来。”
说着,方继藩从袖里掏出了一个蛤蟆镜,搭在眼睛上,面对鞑靼人,自己还是保持一些神秘为好。
朱厚照看到方继藩的蛤蟆镜,激动的不得了,在方继藩面前晃晃手:“呀,本宫也要一个。”
方继藩又掏出一个小圆镜,朱厚照戴着,忍不住道:“本宫这些日子,都在忙着书院和蒸汽研究所的事,没想到,你小子,竟还鼓捣出了这么有趣的东西。”
方继藩没理他。
片刻之后,鞑靼人进来,却是一副商贾打扮,和寻常的汉人,没什么分别。
这鞑靼人拜下,勉强用汉话道:“小人鞑靼部皮货商人祝人杰,见过齐国公。”
现在但凡是鞑靼人,都爱自称姓祝了。
方继藩道:“你有何事?”
“小人,是来预警,此次,各部汇聚于大同城外,这牵涉的部族极多,小人听说,这各部之中,有人想要图谋不轨。”
方继藩打起精神:“是吗?可有确切的消息?”
“并没有……这只是在关外,道听途说得来的,小人思来想去,觉得不妙,特地想办法入关,前来禀告。”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问题在于,现在牵涉的部族如此之多,到底是谁,想要图谋不轨呢。
方继藩随即冷笑:“呵……你一个鞑靼人,竟口口声声跑来和我说这些,我看你才是包藏祸心,来人啊,将这狗东西……”
这祝人杰吓着了,慌忙道:“小人确实是觉得事有蹊跷,特来禀告,绝没有其他心思。”说着,他激动的道:“小人从前,是部族中的牧人,后来托了齐国公的洪福,才经了商,做的是皮货买卖,日子过的一日比一日好,小人的族人,这日子也是蒸蒸日上,从前的日子,太苦了啊……小人害怕,若是大明皇帝出了关,出了什么事,咱们鞑靼人的好日子,便到头了,接着,又是无休止的征战。”
说到此处,他两眼泪水汪汪,磕头道:“还请齐国公明鉴。”
方继藩方才心里信了几分,他道:“还有什么蛛丝马迹吗?”
“小人做皮货,主要是去各部收购羊皮和牛皮,经常在各部之中逗留,和牧人们,也都交好,因而,各部之中,有什么流言,小人或多或少是略知一些的。咱们这些鞑靼部的升斗小民,自是得了齐国公的恩惠,对齐国公,死心塌地,可是难保,会有一些从前的首领,他们此前,就不受约束,自称自己是某某的后裔,满脑子想着的都是,要恢复祖先的荣光,虽是表面顺从,可是心底深处,却不肯臣服,齐国公不得不防啊。”
他这番话,倒是有一些道理。
鞑靼人内附之后,绝大多数的牧人,日子过的确实比之从前,好了不少,他们不愿再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不愿意去劫掠,也不愿再苦哈哈的过着日子,可总会有一些,从前的旧贵,当初的时候,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却处处受大明钳制,心有不甘,怀着不满。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