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三国最强主宰 > 第234章 公孙瓒(5更)

第234章 公孙瓒(5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0234、公孙瓒

    话分两头。

    清早,刘辩醒来得知典韦并未归来。

    于是在高顺的护送下,带着夏侯渊以及其麾下,前往三十里外曹操的驻地。

    ……

    午时将尽。

    刘辩一行抵达曹营五里外,由于夏侯渊的麾下汇报,曹操、曹仁、夏侯惇等人,火速前来迎接。

    在此期间,夏侯渊的麾下将已知事件,悉数告知曹操。

    曹操大怒之余,不敢怠慢洛阳王。

    毕竟,若不是刘辩出手相救,夏侯渊等人已经冻死,他曹操还浑然不知。

    此时,刘辩眼看着远处奔来一支队伍,便减缓脚步,等候对方的到来。

    很快,曹操一行纷纷下马,跪在足有一米深的积雪之上,“东郡曹操,拜见洛阳王!”

    虽然曹操一直在青州对抗黄巾军,但他对司州情况,多有耳闻,除去先前刘辩疾病缠身,便是数月前除掉董卓,名震天下一事。

    曹操本以为刘辩必死无疑,结果竟是刻意散布的虚假消息,若不是有青州黄巾军阻拦,他定会前往司州,相助刘辩攻打董卓。

    实际呢,曹操心里更多的是有愧,毕竟当初接受济北相鲍信的请求,出任兖州牧,没有请示‘弘农王’。

    再有就是对战青州黄巾军,即使刘辩知道实际情况不会怪他,可曹操依旧会觉得心里有愧,毕竟当初答应大王招兵买卖,对战董卓。

    此时,曹操自称东郡,显然因为有愧,不敢自称兖州牧,也算是侧面向刘辩请罪。

    最初,刘辩在诸侯、州牧眼中是懦弱无能之人,可经历弘农事件、讨董事件、把持洛阳以及除掉董卓等等,均能看出这位王侯的真正实力。

    甚至有人认为,刘辩一直在掩藏其内在实力。

    同样,却又搞不懂为何隐藏,毕竟如今已经不是皇帝,即使除掉董卓也不能重坐帝位,无疑是徒劳无功。

    那么,他做这么多,究竟是为了什么?

    真心守护汉室江山?

    还是,谋求不可告人的目的?

    若是‘董卓第二’,对皇帝陛下而言,无疑是最危险的人物!

    “孟德无需多礼,解除青州黄巾之患,本就有功,快快请起。”刘辩骑在马上,伸手虚扶。

    然,曹操听到这话,心底更加感到有愧。

    “大王谬赞,曹操自知有罪,请大王降罪!”曹操话音落下,深深的叩首作揖。

    “哦?”刘辩故作不解,“孟德解除黄巾之患,本就有功,何罪之有?”

    刘辩没有继续听,而是策马入城。

    夏侯渊见状,连忙翻身下马,扶起曹操道:“曹公,眼下事态紧急,大王不会真的降罪。”

    即使夏侯渊不提示,曹操也清楚眼下局势,方才的举动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只会彰显诚意。

    只不过,随着曹操被夏侯渊扶起,反倒面色铁青,冷眼看向对方。

    刹那间,夏侯渊立时意识到原因,不等屈膝请罪,反被怒气满满的曹操飞起一脚,踹在他的胸口,而后翻身上马,追上离去的刘辩。

    纵使夏侯渊是曹操的堂弟,可面对弄丢十万大军,曹操真心忍不了。

    不过,夏侯渊明知有罪,没被曹操杀了已属万幸,并没有因为这一脚而怀恨在心,反倒认为惩罚的太轻。

    ……

    三刻钟后,曹营。

    刘辩居中而坐,众人于帐内分列两侧。

    这时,曹操出列,躬身作揖,回答刘辩先前的追问。

    曹操心中有愧,将所有愧疚之事以及心情,尽数道出。

    片刻后,曹操陈述完毕。

    “孟德有此想法,本王很是欣慰。”刘辩道:“但,事出从权,救出无辜百姓、平消叛乱刻不容缓,何况最终战胜黄巾贼,本王岂会怪罪?即便陛下亲临,不仅不会怪罪,还会对你进行嘉奖!”

    “曹操不敢!”曹操再度躬身作揖。

    “你倒是谦虚!”刘辩话音微转,道:“好了,说正事。”

    刘辩再次说道:“先前济北之事,妙才(夏侯渊)已对本王言明,他们被丢在冰天雪地中,无疑是刘备巧夺兵权,趁机劫走十万大军!但,本王虽对刘玄德不甚了解,可他的为人还是略知一二,劫走十万大军,并非出自他的本意;将妙才一干人丢在雪地中,反倒像是有意为之。”

    殊不知,曹操等人得知夏侯渊率领的十万大军,被刘备悄无声息的夺走,也有短暂的交流。

    曹仁、夏侯惇等人认为,刘备此人虽然虚伪,但却做不出劫走大军的勇气,至少他没有那个胆量!

    另外,为何只是将夏侯渊的人丢在雪地中,而不是趁机杀掉?

    当然,刘备等人帮助曹操御敌,是由督运粮草的夏侯渊举荐,这份情义不能不报。

    但是,既然刘备已经夺走十万大军的兵权,绝不会因为‘情义’而放过夏侯渊,难道他不怕曹操率军追杀吗?

    别忘了!

    即使刘备拥有兵权,却不见得麾下听他的话,毕竟那十万大军是由青州黄巾军组成,本就军心不稳,就不怕临阵倒戈吗?

    然,曹操虽未表明态度,但他却心如明镜,十分清楚刘备的为人。

    至少,在济北时,刘备在被逼-迫的情况下,才会向曹操催促发兵一事。

    显然,问题出现在麾下士卒身上。

    眼下,经过洛阳王刘辩的提点,曹操不由得想到,定是有人逼-迫刘备,而那个人绝对不会士卒,而是士卒们惧怕之人,从了那人的话,才会向刘备发难,否则刘备宁愿避而不见。

    由此看来,刘备真不像劫走十万大军的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能让士卒惧怕,导致刘备不得已而为之?

    忽然,曹操的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一个人。

    “公孙瓒!”曹操道。

    公孙瓒?

    众人不解。

    刘辩早已料中是公孙瓒,却没有直说,所以才会旁敲侧击。

    原因无他,即使刘辩不喜欢刘备,可他终究是汉室宗亲,公孙瓒一样在‘讨董’期间立功,故而不便言明。

    旋即,曹操将近期与刘备所发生的种种,尽数道出。

    众人听后,认为能有道理,至少刘备当真不敢劫走十万大军!

    再有,夏侯渊极有可能被杀死,结果是刘备不忍,才会放在冰雪中,任其自生自灭。

    ……

    就在这时,营外士卒前来禀报,一位自称典韦的人,要求面见洛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