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石堡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手的警惕心,比董一元想象中要低得多。
天气越来越冷,董一元不愿跟随库楚汗的脚步,等待战力好似民团的西伯利亚大部队在明年春季发动围城。
西伯利亚汗国的风言风语与他自己的判断产生严重偏差。
促使他决定趁明军甲胄还能扛住十一月的寒冷前率先动手,试着逼近伊斯凯尔城南方额尔齐斯河岸,向敌军发动一场有准备的野外遭遇战,以亲自衡量这伙占据城池的哥萨克有何等的作战能力。
万历十一年的十月初六,借助旷野的严寒,董一元所部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额尔齐斯河,他的斥候甚至能在吹起的雪雾中隐约看见河对岸残破的伊斯凯尔城。
在距离伊斯凯尔城仅有十里的大河南岸,董一元麾下十三名百户清点人数,共一百二十三名蒙古轻骑、两名浙军炮手因冻伤在行军中掉队,还有一名蒙古重骑兵的战马因冻土上摔断腿,备用马匹不能承担冲击任务,因而退出战斗。
他们将在南面的村庄废墟搭设营寨中捱过整个冬季,最近的驿站离那有七十里远,董一元已经从后方为他们调来军医,不过善治外伤的军医对他们遭遇的情况效果有限。
来自漠北的蒙古轻骑在额尔齐斯河南岸游曳了整整三天。
这三天里就算过去在漠北的冬季里羊丢了都不会出去找的他们,冒着滴水成冰的气温与穿过旷野的透骨寒风,超水平发挥,只为探查敌军斥候的踪迹。
过去,他们是草原上无依无靠、无甚价值的部众勇士。
而在三天里,他们人均堪称被赶出部落流浪草原的九岁铁木真,有无与伦比的坚韧和斗志。
塑造他们斗志的不是成吉思汗,恰恰是他们的敌人,似乎‘躲在暗处’的哥萨克。
明军以进入敌国领土的态度行军四百七十里,他们以最认真的态度完成沿途的斥候任务,结果却令披着羊皮袄子的猛男羞愧得想拿脑袋撞墙——他们连一个人影儿的没看见!
这怎么可能呢?在距离一座被占据的都城距离越来越近,从百里缩短至四十里、甚至二十里,他们怎么会看不见一个敌人呢?
敌人一定躲在暗处,必须找到他们。
正是坚持着这样的信念,才让他们在少有疏忽就能冻死人的天气里,向坐镇中军的董一元、率领士卒挖掘战壕的朱钰回报,他们在右岸的楚瓦什堡垒,捉住了三个落单的哥萨克。
楚瓦什堡垒是过去西伯利亚汗国修建的堡垒,居高临下,扼守着伊斯凯尔城方圆四百里额尔齐斯河上唯一一条通道——不是桥,是船。
宽一里有余的额尔齐斯河上,没有任何像样的桥,要想去过伊斯凯尔城只很多方法。
撑船摆渡、冬季封冻、搭建浮桥、游泳泅渡,怎么样都行……就是没有现成的桥。
令人恐惧之人,也必将无时无刻不生存于恐惧之中。
而身处恐惧之人,则会暴露出自身的弱点。
哥萨克是一支恶名千里的民间武装集团,但当他们从武装集团中被单拎出来,被束缚着跪在董一元面前,只是一个被死亡吓尿裤子的可怜渔民。
之所以是一个渔民而不是三个,是因为朱钰对类似倭寇的武装团伙没好脸色。
另外两个人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畏惧死亡,所以朱钰让他们试试,下辈子托生再遇上这种难题也好有个合适的回答。
第一个无畏无惧,第二个视死如归,第三个发现兄弟们都死了没人再能嘲笑他胆小,利利索索的投了,竹筒倒豆子般一切全招。
蒙古轻骑三天苦楚算是白吃了,根本不存在明军斥候想象中的哥萨克哨卡。
哥萨克没有任何情报人员,唯一知道布置侦查兵的人是叶尔马克,这个经验还是他在过去数千人的大哥萨克团伙被沙皇的正规军击溃后学到的教训。
但如今叶尔马克并不在伊斯凯尔城,他趁着额尔齐斯河还没封冻,北上扫荡河边所有汗国村镇,为他困在城中的部队筹集过冬的粮草。
叶尔马克不在,这伙哥萨克就是一盘散沙,三个被捉住的哥萨克出现在楚瓦什堡垒并非作为斥候,而是饿的没力气,想在摧毁的堡垒地窖里找找有什么能吃的东西被遗落了。
地窖自然干干净净,倒是挺暖和,反正他们仨也没力气往回走,干脆就想在地窖里睡一觉再走,在睡梦里连兵器都没端起来就被抓了。
这意味着伊斯凯尔城几乎是没有防御的,但这条宽阔的额尔齐斯河却挡住了董一元的去路。
物资短缺让他别无办法,明军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修建浮桥,但他有看上去更不错的计划——依托废弃的楚瓦什堡垒挖掘战壕,设立大型军寨,以此来避寒、屯兵,直至河流封冻。
“他们对西伯利亚汗国的一贯作为,证明其有莽夫的习惯,看见汗国军队就会立即发少兵攻打。”
哪怕董一元已通过双方装备的了解对战果有了些许猜测,还是感到讽刺:“他们还都赢了,他们是一支骄兵,我想他们发现我们后,也会立刻发兵来攻打。”
明军确实没有船,但哥萨克人有啊,董一元抱的就是这个想法,只要叶尔马克的哥萨克把船送过来,明军不久能渡河了么?
“他们若固城死守,拒不出战,我等也能在这石堡子屯驻粮草辎重,待到河流封冻,试着打他一打,可陷城则陷,不可陷城就退回来,区区十余里,进可攻退可守。”
抱着这种想法,轻兵将士们提着经历过麻家港冻土层考验的工兵铲在过去的楚瓦什堡,如今董一元口中的插着明旗的石堡子开始大规模战壕作业,进境缓慢,却干得热火朝天。
而河流沿线情报责任,则交由经验更加丰富、防寒装备更好的万岁军斥候来进行。
事实上哥萨克的反应比董一元想象中慢得多。
石堡子每日夜里灯火通明,他们能瞧见伊斯凯尔城的夜晚的些许光亮,则城上同样能瞧见他们的点点灯火,但始终未能引起哥萨克的注意。
直至同年十月二十三,刚下过一场大雪,整个世界变为一片银白。
额尔齐斯河南岸的斥候才终于回报,伊斯凯尔城有动静了,借着夜色掩护,一支二百人规模的部队用战马在雪地上拖着单桅桨帆船,向河岸走来。
对等待已久的万岁军来说,这意味着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弟兄们来活儿啦!
对手的警惕心,比董一元想象中要低得多。
天气越来越冷,董一元不愿跟随库楚汗的脚步,等待战力好似民团的西伯利亚大部队在明年春季发动围城。
西伯利亚汗国的风言风语与他自己的判断产生严重偏差。
促使他决定趁明军甲胄还能扛住十一月的寒冷前率先动手,试着逼近伊斯凯尔城南方额尔齐斯河岸,向敌军发动一场有准备的野外遭遇战,以亲自衡量这伙占据城池的哥萨克有何等的作战能力。
万历十一年的十月初六,借助旷野的严寒,董一元所部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额尔齐斯河,他的斥候甚至能在吹起的雪雾中隐约看见河对岸残破的伊斯凯尔城。
在距离伊斯凯尔城仅有十里的大河南岸,董一元麾下十三名百户清点人数,共一百二十三名蒙古轻骑、两名浙军炮手因冻伤在行军中掉队,还有一名蒙古重骑兵的战马因冻土上摔断腿,备用马匹不能承担冲击任务,因而退出战斗。
他们将在南面的村庄废墟搭设营寨中捱过整个冬季,最近的驿站离那有七十里远,董一元已经从后方为他们调来军医,不过善治外伤的军医对他们遭遇的情况效果有限。
来自漠北的蒙古轻骑在额尔齐斯河南岸游曳了整整三天。
这三天里就算过去在漠北的冬季里羊丢了都不会出去找的他们,冒着滴水成冰的气温与穿过旷野的透骨寒风,超水平发挥,只为探查敌军斥候的踪迹。
过去,他们是草原上无依无靠、无甚价值的部众勇士。
而在三天里,他们人均堪称被赶出部落流浪草原的九岁铁木真,有无与伦比的坚韧和斗志。
塑造他们斗志的不是成吉思汗,恰恰是他们的敌人,似乎‘躲在暗处’的哥萨克。
明军以进入敌国领土的态度行军四百七十里,他们以最认真的态度完成沿途的斥候任务,结果却令披着羊皮袄子的猛男羞愧得想拿脑袋撞墙——他们连一个人影儿的没看见!
这怎么可能呢?在距离一座被占据的都城距离越来越近,从百里缩短至四十里、甚至二十里,他们怎么会看不见一个敌人呢?
敌人一定躲在暗处,必须找到他们。
正是坚持着这样的信念,才让他们在少有疏忽就能冻死人的天气里,向坐镇中军的董一元、率领士卒挖掘战壕的朱钰回报,他们在右岸的楚瓦什堡垒,捉住了三个落单的哥萨克。
楚瓦什堡垒是过去西伯利亚汗国修建的堡垒,居高临下,扼守着伊斯凯尔城方圆四百里额尔齐斯河上唯一一条通道——不是桥,是船。
宽一里有余的额尔齐斯河上,没有任何像样的桥,要想去过伊斯凯尔城只很多方法。
撑船摆渡、冬季封冻、搭建浮桥、游泳泅渡,怎么样都行……就是没有现成的桥。
令人恐惧之人,也必将无时无刻不生存于恐惧之中。
而身处恐惧之人,则会暴露出自身的弱点。
哥萨克是一支恶名千里的民间武装集团,但当他们从武装集团中被单拎出来,被束缚着跪在董一元面前,只是一个被死亡吓尿裤子的可怜渔民。
之所以是一个渔民而不是三个,是因为朱钰对类似倭寇的武装团伙没好脸色。
另外两个人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畏惧死亡,所以朱钰让他们试试,下辈子托生再遇上这种难题也好有个合适的回答。
第一个无畏无惧,第二个视死如归,第三个发现兄弟们都死了没人再能嘲笑他胆小,利利索索的投了,竹筒倒豆子般一切全招。
蒙古轻骑三天苦楚算是白吃了,根本不存在明军斥候想象中的哥萨克哨卡。
哥萨克没有任何情报人员,唯一知道布置侦查兵的人是叶尔马克,这个经验还是他在过去数千人的大哥萨克团伙被沙皇的正规军击溃后学到的教训。
但如今叶尔马克并不在伊斯凯尔城,他趁着额尔齐斯河还没封冻,北上扫荡河边所有汗国村镇,为他困在城中的部队筹集过冬的粮草。
叶尔马克不在,这伙哥萨克就是一盘散沙,三个被捉住的哥萨克出现在楚瓦什堡垒并非作为斥候,而是饿的没力气,想在摧毁的堡垒地窖里找找有什么能吃的东西被遗落了。
地窖自然干干净净,倒是挺暖和,反正他们仨也没力气往回走,干脆就想在地窖里睡一觉再走,在睡梦里连兵器都没端起来就被抓了。
这意味着伊斯凯尔城几乎是没有防御的,但这条宽阔的额尔齐斯河却挡住了董一元的去路。
物资短缺让他别无办法,明军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修建浮桥,但他有看上去更不错的计划——依托废弃的楚瓦什堡垒挖掘战壕,设立大型军寨,以此来避寒、屯兵,直至河流封冻。
“他们对西伯利亚汗国的一贯作为,证明其有莽夫的习惯,看见汗国军队就会立即发少兵攻打。”
哪怕董一元已通过双方装备的了解对战果有了些许猜测,还是感到讽刺:“他们还都赢了,他们是一支骄兵,我想他们发现我们后,也会立刻发兵来攻打。”
明军确实没有船,但哥萨克人有啊,董一元抱的就是这个想法,只要叶尔马克的哥萨克把船送过来,明军不久能渡河了么?
“他们若固城死守,拒不出战,我等也能在这石堡子屯驻粮草辎重,待到河流封冻,试着打他一打,可陷城则陷,不可陷城就退回来,区区十余里,进可攻退可守。”
抱着这种想法,轻兵将士们提着经历过麻家港冻土层考验的工兵铲在过去的楚瓦什堡,如今董一元口中的插着明旗的石堡子开始大规模战壕作业,进境缓慢,却干得热火朝天。
而河流沿线情报责任,则交由经验更加丰富、防寒装备更好的万岁军斥候来进行。
事实上哥萨克的反应比董一元想象中慢得多。
石堡子每日夜里灯火通明,他们能瞧见伊斯凯尔城的夜晚的些许光亮,则城上同样能瞧见他们的点点灯火,但始终未能引起哥萨克的注意。
直至同年十月二十三,刚下过一场大雪,整个世界变为一片银白。
额尔齐斯河南岸的斥候才终于回报,伊斯凯尔城有动静了,借着夜色掩护,一支二百人规模的部队用战马在雪地上拖着单桅桨帆船,向河岸走来。
对等待已久的万岁军来说,这意味着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弟兄们来活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