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节: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汶江地震所引起的社会关注度,在月余之后才慢慢地降低下去。而在这个6月中,围绕着汶江地震,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大事件。
一位在汶江地震中抛下学生独自逃生的韩姓老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大讨论,该韩姓老师也被网友们讥讽为“韩跑跑”,韩跑跑一词,也成为了当月的热词;一位张姓女孩在网上发布了庆贺汶江发生地震的新闻,并声称“死的人还不够多”,激起了网友们的愤怒,将其人肉了出来;全球多国向中国派遣救援部队,加入到救援行动中来;救援行动中,空降兵十五勇士为打开空中救援通道,冒死惊天一跃,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无畏勇气……
而在6月中,华语乐坛发出的声音也是响亮的。
华语群星推出了赈灾歌曲《明天会更好》的实体单曲碟,截止到6月底,已经售卖出了680多万张的惊人数字,而按照该张单曲碟的定价18元来计算,这首歌曲的推出总共为灾区筹集了1.2亿的惊人善款。当然,实际上是没这么多的,因为从词曲到歌手虽然都是义务工作,但是印制、运输、发售等都是需要付费的。
这些歌手们可以自愿工作,却没有义务要求别人也像他们一样免费工作。毕竟他们有钱,出的力说大也不大,只不过是少赚一点钱,但是中间渠道的很多人却是指着这些钱养家糊口呢。你不能让他们为了灾区人民,而丢掉了自己的生活,大家都只是平头老百姓而已。
所以综合计算下来之后,实体碟的发售大概能够为灾区筹集到7000万左右的善款——这还是建立在此次商业行为是公益性质的基础上。国家对于这方面有特殊的规定,对于这种慈善性质的商业行为,在国家相关机关监督的前提下,对于各项税收可以减免甚至不收。
680万张……
纵观整个华语乐坛历史,680万张的销售纪录,已经是三甲了,放到单曲碟上,则是第一。而要是从2000年后开始算起,不管是算专辑还是单曲碟,这都是绝对的第一,给近几年越来越是萎靡不振的实体唱片业打了一剂强力兴奋剂。
光看这销量的话,华语乐坛愈演愈烈的“实体末日”言论似乎不攻自破了,不过对比一下网络销量方面,“实体末日”的言论似乎又更加坐实了。
《明天会更好》在各大网络音乐平台的销售上,截止到6月底,一共创造了1.8亿的销售额。按照统一定价3元来算,相当于总共有6000万人购买了这首歌,而根据最新的《中国网络状况审查报告》显示,如今中国网民的总数量在2.3亿左右。也就是说,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首歌曲。当然,实际上是没有这么多的,因为换账号重复购买的情况还是存在的,6000万只是一个人次,而不是人数。
从整体销售规模情况对比来看,虽然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实体末日”似乎确实正在逐渐地到来……
在这样的几个刻板数字下面,还隐藏着很多信息,其一,便是沈欢的社会声誉通过这次事件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华语群星为什么会推出这样一首歌曲?是谁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来的?其中具体的操作又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媒体们在看到《明天会更好》这样一首公益歌曲推出之后的疑问。
了解事件的真相,本来就是新闻工作从业者的基本素质。
他们也是为此采访了许多参与了这首歌曲录制的歌手,最后得到了一个统一的事实:这个想法是沈欢率先提出来的,他在那个晚上知道地震发生之后,感触很深,只是用十分钟的时间就写出了这首温情的歌曲来,随后在罗羡阳的帮助下,联络到了参与录制的那些歌手们。大家也纷纷表示对这样有意义的事情义不容辞,都推掉了各项工作、自费从各地前来参与了这首公益歌曲的录制。
这样的新闻报道一出来,华语群星们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上去了,看到报道的群众们纷纷为他们点赞。而至于事件的中心人物沈欢和罗羡阳,人们对于他们所产生的好感那就更加多了,毕竟他们俩可是发起者,尤其是沈欢。
在不少新闻报道里,都还顺便提到了沈欢的过往——他曾经将《鬼吹灯》的所有收入捐献给教育基金。
前后一结合之下,沈欢“慈善急先锋”的形象一下子就在很多人的心中竖立起来了。
除此之外,很多新闻报道中都提到的“十分钟”也激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令他们很是惊讶。
这些人着实没有想到,《明天会更好》这首温情优秀的歌曲竟然是沈欢只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就写出来的,这在这些普遍不懂行的外人看来,简直就是宛若神迹一般!已经能够和沈欢之前震惊全国的“杯酒诗百篇”相媲美了。
在这家伙身上所发生的这些事情,似乎总是这么不可思议……
惊世之才,慈善先锋,这就是群众们在这次事件大规模的报道之后,对于沈欢所落下的两个印象,许多人也因此路转粉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沈欢的微博关注量又再次有了一个快速的提升,已经突破了1500万关注量。
就在这样的一系列事件中,这个6月,就这样过去了。
7月已悄然到来,并很快也走到了月末。
……
在布置成病房的拍摄场地中,放置着一张病床,沈欢正盘腿坐在病床上,一女坐在床榻一侧,一男正背对着他,面朝窗户。
窗外有光照进来,打在床上,房内其他地方却显得阴沉,甚至有一种可以看到的寒冷。
他们正在拍摄。
在地震发生后放了一个礼拜的假后,大家就已重新回到了剧组里,回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到现在,算上放假之前的那些拍摄时间,已经拍了两月有余,现在正在拍最后的戏份,也就是所谓的杀青戏。
窗外照进来的并不是阳光,七月的阳光太猛烈灿烂,照不出这样的效果来,那是剧组在棚内自己打的光。
这也是很多影视剧中拍摄中经常做的,而普通观众可能又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什么明明有大好的自然光线不利用,非得先把自然光给隔绝了,再自己打光呢?这不是纯粹浪费钱吗?其实全部都是为了营造导演想要的光影效果,而不同的光影效果,是有着不同的镜头语言的。即使很多观众们可能不理解其中的玄妙,但是这种效果是会直接对他们的观影感受产生影响的,并不需要他们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就像你尝到甜的东西,自然就会觉得甜一样,道理是一样的。
“妈,儿子不孝,不能给你养老送终了……”
沈欢坐在床上,身穿病号服,低头哽咽抽泣道:“趁年轻……”
他说到这里似乎哽住了,过了两三秒,才把下面的话说了出来,“再找一个吧……”
坐在床边的那位女演员正是在剧中饰演他母亲的邹文琴,这也算是戏份拍摄时间在剧组中跨度最长的一位女演员了,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都是她的戏。毕竟她的咖位还是比较小的,不可能像罗羡阳那样,让剧组专门把她的戏排在一起集中拍摄,总体原则上还是她来迁就剧组的进度安排。
现在这位女演员听到沈欢的话之后,也是低着头,用力吸了一下鼻子,然后哈了一口气,似乎是在忍泪,随后抬头,强颜欢笑了一下,道:“妈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这悲戚的场面,这肃杀冰冷的光影效果,两人这番悲伤的表演,着实不像是喜剧片。
邹文琴说完之后,扭头,看向那个正背对着他们的男人,接着刚才的话说道:“张洋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沈欢正悲伤到无声嚎啕,听到邹文琴这话,他抬起头来,看向那男人的方向,悲伤到无声嚎啕的那个悲戚表情凝固在脸上。
面朝窗户的那位男演员到这里终于转过身来,脸上的表情很奇怪,既像是伤心,又似乎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洛儿,我都想好了,打今儿起,咱们各论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
正坐在监视器后看着的俞清泉,嘴角已经扬了起来。
虽然明确地知道剧本,知道所有的戏会怎么走,但是当他亲眼看到画面效果出来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感到一丝滑稽和喜感。而这种感觉,他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中经常出现。
这可能将会是一部优秀的喜剧,如果后期制作能够保持他们拍摄中的这种水准的话。
俞清泉已经在心中给出了这样的一个评价。
只是商业上能不能成功,他就不太敢确定了,毕竟他虽然很喜欢自己这两个月所拍的这些素材,可是他自己的口味并不能够代表市场,而市场这种东西,又是最难琢磨的。
汶江地震所引起的社会关注度,在月余之后才慢慢地降低下去。而在这个6月中,围绕着汶江地震,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大事件。
一位在汶江地震中抛下学生独自逃生的韩姓老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大讨论,该韩姓老师也被网友们讥讽为“韩跑跑”,韩跑跑一词,也成为了当月的热词;一位张姓女孩在网上发布了庆贺汶江发生地震的新闻,并声称“死的人还不够多”,激起了网友们的愤怒,将其人肉了出来;全球多国向中国派遣救援部队,加入到救援行动中来;救援行动中,空降兵十五勇士为打开空中救援通道,冒死惊天一跃,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无畏勇气……
而在6月中,华语乐坛发出的声音也是响亮的。
华语群星推出了赈灾歌曲《明天会更好》的实体单曲碟,截止到6月底,已经售卖出了680多万张的惊人数字,而按照该张单曲碟的定价18元来计算,这首歌曲的推出总共为灾区筹集了1.2亿的惊人善款。当然,实际上是没这么多的,因为从词曲到歌手虽然都是义务工作,但是印制、运输、发售等都是需要付费的。
这些歌手们可以自愿工作,却没有义务要求别人也像他们一样免费工作。毕竟他们有钱,出的力说大也不大,只不过是少赚一点钱,但是中间渠道的很多人却是指着这些钱养家糊口呢。你不能让他们为了灾区人民,而丢掉了自己的生活,大家都只是平头老百姓而已。
所以综合计算下来之后,实体碟的发售大概能够为灾区筹集到7000万左右的善款——这还是建立在此次商业行为是公益性质的基础上。国家对于这方面有特殊的规定,对于这种慈善性质的商业行为,在国家相关机关监督的前提下,对于各项税收可以减免甚至不收。
680万张……
纵观整个华语乐坛历史,680万张的销售纪录,已经是三甲了,放到单曲碟上,则是第一。而要是从2000年后开始算起,不管是算专辑还是单曲碟,这都是绝对的第一,给近几年越来越是萎靡不振的实体唱片业打了一剂强力兴奋剂。
光看这销量的话,华语乐坛愈演愈烈的“实体末日”言论似乎不攻自破了,不过对比一下网络销量方面,“实体末日”的言论似乎又更加坐实了。
《明天会更好》在各大网络音乐平台的销售上,截止到6月底,一共创造了1.8亿的销售额。按照统一定价3元来算,相当于总共有6000万人购买了这首歌,而根据最新的《中国网络状况审查报告》显示,如今中国网民的总数量在2.3亿左右。也就是说,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首歌曲。当然,实际上是没有这么多的,因为换账号重复购买的情况还是存在的,6000万只是一个人次,而不是人数。
从整体销售规模情况对比来看,虽然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实体末日”似乎确实正在逐渐地到来……
在这样的几个刻板数字下面,还隐藏着很多信息,其一,便是沈欢的社会声誉通过这次事件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华语群星为什么会推出这样一首歌曲?是谁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来的?其中具体的操作又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媒体们在看到《明天会更好》这样一首公益歌曲推出之后的疑问。
了解事件的真相,本来就是新闻工作从业者的基本素质。
他们也是为此采访了许多参与了这首歌曲录制的歌手,最后得到了一个统一的事实:这个想法是沈欢率先提出来的,他在那个晚上知道地震发生之后,感触很深,只是用十分钟的时间就写出了这首温情的歌曲来,随后在罗羡阳的帮助下,联络到了参与录制的那些歌手们。大家也纷纷表示对这样有意义的事情义不容辞,都推掉了各项工作、自费从各地前来参与了这首公益歌曲的录制。
这样的新闻报道一出来,华语群星们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上去了,看到报道的群众们纷纷为他们点赞。而至于事件的中心人物沈欢和罗羡阳,人们对于他们所产生的好感那就更加多了,毕竟他们俩可是发起者,尤其是沈欢。
在不少新闻报道里,都还顺便提到了沈欢的过往——他曾经将《鬼吹灯》的所有收入捐献给教育基金。
前后一结合之下,沈欢“慈善急先锋”的形象一下子就在很多人的心中竖立起来了。
除此之外,很多新闻报道中都提到的“十分钟”也激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令他们很是惊讶。
这些人着实没有想到,《明天会更好》这首温情优秀的歌曲竟然是沈欢只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就写出来的,这在这些普遍不懂行的外人看来,简直就是宛若神迹一般!已经能够和沈欢之前震惊全国的“杯酒诗百篇”相媲美了。
在这家伙身上所发生的这些事情,似乎总是这么不可思议……
惊世之才,慈善先锋,这就是群众们在这次事件大规模的报道之后,对于沈欢所落下的两个印象,许多人也因此路转粉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沈欢的微博关注量又再次有了一个快速的提升,已经突破了1500万关注量。
就在这样的一系列事件中,这个6月,就这样过去了。
7月已悄然到来,并很快也走到了月末。
……
在布置成病房的拍摄场地中,放置着一张病床,沈欢正盘腿坐在病床上,一女坐在床榻一侧,一男正背对着他,面朝窗户。
窗外有光照进来,打在床上,房内其他地方却显得阴沉,甚至有一种可以看到的寒冷。
他们正在拍摄。
在地震发生后放了一个礼拜的假后,大家就已重新回到了剧组里,回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到现在,算上放假之前的那些拍摄时间,已经拍了两月有余,现在正在拍最后的戏份,也就是所谓的杀青戏。
窗外照进来的并不是阳光,七月的阳光太猛烈灿烂,照不出这样的效果来,那是剧组在棚内自己打的光。
这也是很多影视剧中拍摄中经常做的,而普通观众可能又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什么明明有大好的自然光线不利用,非得先把自然光给隔绝了,再自己打光呢?这不是纯粹浪费钱吗?其实全部都是为了营造导演想要的光影效果,而不同的光影效果,是有着不同的镜头语言的。即使很多观众们可能不理解其中的玄妙,但是这种效果是会直接对他们的观影感受产生影响的,并不需要他们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就像你尝到甜的东西,自然就会觉得甜一样,道理是一样的。
“妈,儿子不孝,不能给你养老送终了……”
沈欢坐在床上,身穿病号服,低头哽咽抽泣道:“趁年轻……”
他说到这里似乎哽住了,过了两三秒,才把下面的话说了出来,“再找一个吧……”
坐在床边的那位女演员正是在剧中饰演他母亲的邹文琴,这也算是戏份拍摄时间在剧组中跨度最长的一位女演员了,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都是她的戏。毕竟她的咖位还是比较小的,不可能像罗羡阳那样,让剧组专门把她的戏排在一起集中拍摄,总体原则上还是她来迁就剧组的进度安排。
现在这位女演员听到沈欢的话之后,也是低着头,用力吸了一下鼻子,然后哈了一口气,似乎是在忍泪,随后抬头,强颜欢笑了一下,道:“妈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这悲戚的场面,这肃杀冰冷的光影效果,两人这番悲伤的表演,着实不像是喜剧片。
邹文琴说完之后,扭头,看向那个正背对着他们的男人,接着刚才的话说道:“张洋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沈欢正悲伤到无声嚎啕,听到邹文琴这话,他抬起头来,看向那男人的方向,悲伤到无声嚎啕的那个悲戚表情凝固在脸上。
面朝窗户的那位男演员到这里终于转过身来,脸上的表情很奇怪,既像是伤心,又似乎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洛儿,我都想好了,打今儿起,咱们各论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
正坐在监视器后看着的俞清泉,嘴角已经扬了起来。
虽然明确地知道剧本,知道所有的戏会怎么走,但是当他亲眼看到画面效果出来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感到一丝滑稽和喜感。而这种感觉,他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中经常出现。
这可能将会是一部优秀的喜剧,如果后期制作能够保持他们拍摄中的这种水准的话。
俞清泉已经在心中给出了这样的一个评价。
只是商业上能不能成功,他就不太敢确定了,毕竟他虽然很喜欢自己这两个月所拍的这些素材,可是他自己的口味并不能够代表市场,而市场这种东西,又是最难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