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战国大司马 > 第285章:楚臣庄辛【二合一】

第285章:楚臣庄辛【二合一】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昨天那章,脑袋混了,秦楚弄错了几个,实在抱歉。现已修改。』

    ————以下正文————

    三月初,庄辛告别了昭雎,踏上了前往方城找寻屈原的旅程。

    鉴于樊城、邓县、鄀县皆已被秦军攻占,恐途中遭遇到秦国的军队,庄辛与两名仆从只能绕路到竟陵,然后径直往北前往方城。

    这一番绕路,使得他多花了将近十日光景,直到三月十六日时,这才抵达了宛、方之地。

    沿途,庄辛亦碰到了方城的魏军,大多数是步卒,一队约十人左右,有时会简单地盘问几句,然后为庄辛指明方城的方向。

    偶尔也能遇到骑在战马上的士卒,这些人大多三五成群地掠过,除非庄主动辛朝这些骑兵打招呼,寻求帮助,否则,这些骑战马的魏卒大多数情况下会疾驰而过,对路上的行人视若无睹。

    总之几番试探之后,庄辛心中对方城的魏军有了一个大概,即这支魏军,与曾经攻入楚国的那些魏军不同,对待楚国的平民较为和善——当然,不是指说话有多少客气,而是指对方并不会做出谋财害命的事。

    庄辛将这个改变归于那位新任的方城令身上。

    在途中经过方城时,庄辛瞧见方城城外有许多魏卒正在建造营寨,原来,此时郑奭、蔡午两名军司马已各率领约八千左右的魏军抵达了方城,正准备与方城的军队以及宛城的韩军一起联合训练,作为对秦军的威慑。

    庄辛本想靠近窥视一番,但很可惜,在方城四周巡逻的卫士警告其不得靠近,也亏得庄辛穿着打扮好似逃亡的楚国小贵族,否则说不定会被魏军当做秦军奸细抓起来——这段时间,白起确实派了不少细作来打探方城、叶邑的虚实。

    既然方城无法靠近,庄辛只好投奔叶邑,寻找好友屈原。

    自方城往东北方向,庄辛碰到了一座关隘,确切地说,是一座刚刚在兴修的关城,他询问了在附近巡逻的魏卒,得知这座兴修的关城叫做「阳关(堵阳)」,一旦这座关城建造完毕,就可以彻底隔断叶邑、舞阳,使外敌无法袭击到两邑。

    顺着大道继续往前,不多时庄辛便看到了一块告示路牌,上面标注着叶邑、舞阳两地的方向,并且还刻着两句话:叶邑欢迎迁户,无论出身;舞阳拒绝外人,非蒙(邑)人免入。

    庄辛朝着舞阳邑张望了几眼,最终还是决定老老实实按照告示牌上所写,前往叶邑。

    前些日子,叶邑吸收了楚国郦县、穰县、皋浒、邓县、樊城、鄀县等六座城邑的十余万流亡楚民,邑内人口究竟暴增到什么程度,在接近叶邑后,庄辛终于有了一个直面的认识。

    这不,在临近叶邑后,他在叶邑的西郊看到了不计其数的人,这些人皆在荒地挥舞锄头,只因赶在今年春耕之前,多开垦几亩农田,那仿佛人山人海般的规模,让庄辛不禁为之心惊。

    要知道他在楚郢,亦不见得能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

    『十年之后,这叶邑怕不是会成为魏国的边塞重城?』

    庄辛暗暗想道。

    继而来到叶邑城内,果然,城内的人流更多,街道上密密麻麻到处都人,比肩继踵,让庄辛仿佛到了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显得非常热闹。

    反正也不着急去见屈原,庄辛索性在叶邑转悠着,想看看这座朝气蓬勃的城邑。

    忽然,他肩膀上被人群撞了一下,让他身形一个跄踉,好在他身边两名家仆立刻扶住了他。

    他皱着眉头看向撞了他的人,却见对方似乎是一对兄弟,正满脸歉意地看着他:“抱歉,老先生,这里人多……冲撞了您实在是很抱歉。”

    见对方是楚国口音,又向自己道了歉,庄辛皱起的眉头便舒展开来,上下打量着那对兄弟俩。

    让他颇感惊讶的是,这对兄弟俩年纪较大的那个,竟然穿着他楚国式样的甲胄——虽说天下各国士卒的甲胄粗看都差不多,但庄辛绝对不会认错,那就是他楚国军队的甲胄。

    于是他吃惊地问道:“你是哪里的兵卒?”

    兄弟俩中年纪较大的那人抱拳回答道:“老先生,在下邓戍,此前乃是郦县的兵卒,这是我弟邓典,方才不慎撞到老先生,实在过意不去。”

    “无妨无妨。”

    庄辛摆了摆手,随即指着邓戍身上的甲胄,问道:“年轻人,你身上穿着我楚国的甲胄,难道城内的魏卒不管么?”

    邓戍回答道:“我带着母亲与舍弟投奔叶邑时,曾被魏军喊住盘问,不过对方见我拖家带口,便给予放行,不曾为难……其实不止在下,这座叶邑内,其实有不少从各地投奔而来的楚卒,其中大部分都投奔了方城的军队,在下也正准备去投军……”

    听了这话,庄辛微微皱了皱眉,说道:“投奔魏军?你是楚人,竟要成为一名魏卒,为魏国效力么?”

    邓戍显然从庄辛的口中听出了些什么,语气亦变得较为冷淡了些,淡淡说道:“至少我全家遭秦军胁迫时,是方城的军队救下了我等……我并非欲为魏国效力,我只是希望与方城令,一同保护我等新的故乡。至少方城令不会像析君那般,抛下邑民顾自逃亡……”

    “兄长。”邓典见兄长语气不对,连忙向庄辛告罪。

    庄辛摆了摆手,心中则暗暗叹息。

    他知道邓戍说得没错,在郦县、穰县等汉水北面的诸城邑遭到秦军攻击时,他楚国确实没有派援助保护这些子民,而当地的邑君,即析君景皓,亦因为畏惧秦军而惶惶逃亡,若非魏军出面,郦县、穰县、皋浒等六座城邑的楚民,真不知会在秦军屠戳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似邓戍等楚民承情于魏军,在迁居至叶邑后,欲加入方城军保护自己新的故乡,庄辛实在也不好指责什么——终归是他楚国失义在先。

    想了想,庄辛向邓氏兄弟俩道了一声歉意。

    见此,邓戍脸上的神色亦缓和了许多,还主动告诉了庄辛不少事。

    比如说,叶邑城内建有不少义舍,新投奔而来、且暂时还未分到房屋的楚民,可以到城内的义舍暂时居住,叶邑会发放米粥,虽然每个人分到的并不多,但也不至于被饿死。

    听到这里,庄辛心下暗暗吃惊:哪怕叶邑是为了收拢民心,义舍这个举措也称得上是大手笔了。

    想了想,他又问道:“叶邑的房屋,是当地的县府分配的么?”

    “是的。”邓典解释道:“只要到县府登记户籍,就能分到屋宅,不过并非无偿,日后需要向县府缴纳一笔租金,除非攒一笔钱将这间屋宅买下来,日后每年就无需再缴纳租金……哦,也有例外,比如我兄长,他正准备投奔方城军,一旦他被方城军招入,咱家也不必再缴纳租金,除此之外,像石匠、铁匠、木匠等匠人,只要愿意成为叶邑的匠工,也可以无偿分到屋宅……可假如既没有被方城军招入,又不曾被叶邑县府聘为匠工,想要屋宅就得等一段时间,老先生也知道,如今叶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说着,他上下打量了几眼庄辛,又补充了一句:“因此,有不少人都跑到城外开垦荒地去了,据叶邑的政令,这几年开垦的荒地可以任由各人耕种,因此有不少没有分到屋宅的人都跑到城外,开垦个十几亩荒地,然后在田边自己盖一座茅屋暂时住着,虽然叶邑并不提倡,但暂时也没有精力去管,好歹能住一段时间,总好过在义舍跟他人挤在一起。”

    『……怪不得城外有那么多人。』

    庄辛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此时,邓戍对弟弟邓典说道:“时候不早了,我该去方城了,阿弟你就不必相送了,我观这位老先生初来乍到,对叶邑并不熟悉,你不如帮帮他。”

    “这……”邓典犹豫了一下,旋即说道:“那兄长小心。”

    “哈。”邓戍笑着说道:“阳关那边有一支魏军驻守,秦军还能打到这里来不成?我先走了,若我有幸被方城选中,我会立刻回来告知喜讯。”

    “兄长定能被方城选中。”

    “哈哈,走了。”

    于是,邓戍自顾自走了,留下弟弟邓典,带着庄辛前往城内的义舍。

    庄辛不想拂了这兄弟俩的好意,便索性跟着邓典前去。

    沿途,庄辛亦从邓典口中得知了不少,比如邓典告诉他,他们兄弟俩是比较走运的,因为他们一家在叶邑入籍的时候,县府的官员见他兄长邓戍穿着楚国的甲胄,猜到邓戍肯定是当做兵卒的,因此在得知邓戍有意投奔方城军后,便优先为他们家分配了屋宅,否则,他们恐怕也得带着家人暂住于城内的义舍。

    听到这里,庄辛心中忍不住暗想:那方城令蒙仲,竟不排斥征募楚人为麾下士卒,这意味着他有自信能笼络这些楚卒,还是说他并无对楚国不利的心思?

    『应该是后者,否则屈原不会留在此人身边担任门客。』

    庄辛心下暗暗想道。

    走着走着,一行人路过一条街道,庄辛惊讶地发现,街道两旁全是店铺,从酒肆、客栈、米铺、布铺、油铺,简直一应俱全,这让他愣了愣。

    要知道天下各地的县城,城中的主要街道一般都是官衙或者当地世家贵族的府邸,平民的住处一般都在南城的东西两侧,因此逐渐会形成东市、西市两个主要为平民所设的市集。

    但叶邑不同,据邓典所说,叶邑的市集都集中在东南西北四条主街,以至于庄辛此刻走在这条主街上时,来来往往都是行人,纵使这条街道在经过扩建后颇为宽敞,但仍然有种迈不开腿的拥挤。

    而对此,庄辛隐隐琢磨出了一些:那位方城令,似乎很注重商市。

    不得不说,这在当代确实是一件非常新奇的是,毕竟天下各国无不「重农抑商」,对待世人眼中「为利所驱」的商贾颇有偏见,觉得这些商贾不事生产,单靠走访各地倒卖货物便能轻松得到常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金钱,因此感到颇为不满。

    这导致商贾在这个时代的地位非常低下,别说跟“士”比较,在许多君主眼中他们连农民都不如。

    但这位方城令,却将商市设在叶邑的四条主街,这是否意味着,他对商市并无成见,甚至于,还抱着希望吸引各地商贾、使货物得以流通的念头。

    摇了摇头,庄辛愈发迫切希望见到那位方城令。

    因为据他暗访,这位方城令的心真的很大,无论是他吸收十几万楚民,征募楚民扩充方城军,还是将商市设在叶邑四条主要街道上,这都足以证明这位方城令有着很大的野心与抱负。

    想到这里,庄辛问邓典道:“小伙子,老夫欲求见方城令,具体所谓何事不便细说,且不知方城令可在叶邑?”

    邓典愣了愣,旋即摇头说道:“方城令很少来叶邑,据说他大多数时候都在方城,老先生若想请见方城令,可以先去拜访叶邑的邑丞……”

    “这样……”

    庄辛皱着眉头想了想,旋即又问道:“老夫听说前三闾大夫屈原屈大夫如今身在叶邑,老夫与他有些交情,不知何处可以找到屈大夫?”

    “屈大夫?老先生竟是屈大夫的旧友?”

    一听这话,邓典脸上更加尊敬,连忙说道:“屈大夫如今就在叶邑的县府,昨日我到街上购米时,还瞧见屈大夫带着一干工匠、役卒在增筑屋宅……我领老先生去。”

    说着,邓典便将庄辛领到了他昨日碰到屈原的地方。

    果不其然,在离那边不远的地方,庄辛便看到屈原正捧着一本账簿,正指挥着手底下的工匠、役卒建造屋宅。

    远远瞧见屈原指挥若定,态度认真,庄辛心中颇为感慨。

    因为曾几何时,在屈原受楚怀王托付改革变法的时候,亦曾如此认真,比如庄辛曾经就看到过,看到屈原带着手底下的士卒出城丈量城外的田地,将贵族藏匿的私田通通记录在案,并要求他们上缴相应的田税。

    但自屈原被贬为三闾大夫后,庄辛从这位大贤脸上就再也瞧不见这种严肃认真的模样了,那时的屈原,除了利用空闲时间开坛授课,教授昭、景、屈三家子弟,其余大多数时候都无所事事,醉酒吟辞,荒唐度日。

    堂堂左徒,楚国大贤,竟沦落到那种地步,着实是叫人暗自感伤。

    然而今日,庄辛却再次看到了态度认真的屈原,只可惜,屈原却在叶邑为那位方城令做事,而不是在楚郢,为他楚国效力。

    暗暗感慨之余,庄辛迈步走上前去,在屈原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

    正在指挥众人的屈原下意识转头,待看清来人正是庄辛时,他愣了愣,脸上闪过一阵青白之色,似乎还有几分羞惭,嘴唇微动,但却不知该说什么。

    庄辛当然明白屈原此刻的心情,于是他笑着开口道:“哈哈!昭雎说你在叶邑,果然被我逮到!”

    听到这话,屈原如释重负。

    不得不说,他着实很担心遭到老友的斥责,斥责他身为楚国的前重臣、屈氏的子弟,却在魏国方城任职。

    没想到,庄辛见他的第一句话竟是玩笑而并非斥责,这让他着实松了口气。

    他连忙拱手道:“庄大夫,您怎么会来叶邑?”

    庄辛笑着说道:“是昭睢告知我,说你不在江南而在方城、叶邑这边,是故我过来看看,看看你过得如何。”

    说罢,他上下打量了几眼庄辛。

    曾几何时,庄辛眼中的屈原面黄肌瘦、一脸憔悴,仿佛一阵风就能刮跑,实因忧国忧民所致,可今日再见屈原,他却见屈原面色红润,气色极好。

    对此庄辛也不知该说什么。

    想了想,他对屈原说道:“你先忙,我在四周转转,晚上咱俩一起聚聚。”

    “好!”屈原点了点头。

    于是,屈原继续指挥手底下的人增造屋宅,而庄辛则在旁观瞧。

    以往,哪怕太阳彻底下山,屈原也会继续叫人点着火把继续造屋,毕竟城内吸纳了十几万楚民,对于民宅的压力实在太大,怜悯众多楚民此刻仍挤在城内的义舍,屈原便恨不得不眠不休尽快建好足够的屋宅供他们居住。

    但今日,考虑到好友庄辛在旁已站了足足半日,屈原罕见地偷了一次懒,待夕阳下山时便下令工匠、役卒解散,带着庄辛返回县府。

    在返回县府的途中,庄辛笑问屈原道:“听说你如今在那位方城令身边作为门客,难道他就不曾赠你一座府宅么?”

    屈原摇摇头说道:“有,但我推辞了。”

    “哦?为何?”

    “……我仅一人,何须偌大的宅邸呢?”屈原勉强笑了笑。

    “哦……”

    庄辛好似猜到了什么,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回到县府后,沿途皆有楚民、魏卒跟屈原打招呼,尊称屈原为屈先生,这让庄辛暗自点头:看来屈原在叶邑过得确实不错。

    走入县府,庄辛来到了屈原居住的住处,不过就是县府内的一间屋宅而已,大小不过几丈,屈原在楚郢的柴房都比这里宽敞。

    正因为如此,待邀请庄辛进屋时,屈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住处简陋,让庄大夫见笑了。”

    庄辛轻笑着摇了摇头,毕竟他们都不是那种在意权势、钱财的人,否则,他们何必屡屡针对祸国殃民的令尹子兰呢?只要他们肯屈服于子兰,子兰必然会赠予他们荣华富贵。

    走入屋内,庄辛毫不意外地发现屋内的摆设十分简单,但却有不少书籍,他笑着赞许道:“屈大夫始终不忘观阅书籍啊。”

    此时屈原正对一名县府内的值岗魏卒说话,嘱咐他让庖厨送上些酒菜,听到庄辛的感慨,进屋后的他笑着说道:“不看书不行啊,像方城令、叶邑丞等,皆是圣贤高足,在下唯有多看书,才不至于在他们面前闹笑话……”

    “咦?”庄辛闻言惊讶地问道:“圣贤高足?”

    “啊。”屈原点点头说道:“方城令蒙仲,叶邑丞向缭,还有诸如蒙遂、华虎、穆武、武婴、乐进、乐续等方城、叶邑的将领,皆是宋国圣贤庄周庄夫子的得意弟子……”

    一听这话,庄辛吃惊地瞪大眼睛。

    要知道庄周在楚国还是非常有名的,毕竟这是一位曾经拒绝到他楚国出任令尹的大贤,庄辛又岂会不知。

    震惊之余,庄辛恍然说道:“原来是庄夫子的弟子,我说方城的魏军怎得一概旧日的恶习,军纪严明,对我楚民秋毫无犯……”

    屈原微微一笑。

    不得不说,他之所以暂留在蒙仲身边,这跟蒙仲等人是庄周弟子也有很大的关系。

    否则,换做唐直、窦兴那种粗人,屈原又岂会委屈自己?

    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片刻后,酒菜送上,颇为丰盛。

    见此屈原惊讶地问道:“何以送来这么多菜肴?”

    送菜的魏卒说道:“是邑丞得知屈大夫有故友来访,特地命庖厨加了菜。”

    屈原恍然大悟,拱手谢道:“请代我感谢邑丞。”

    “喏。”

    瞧着屈原送走几名送菜的魏卒,庄辛将一颗果脯丢入嘴里,随口问道:“邑丞,就是这叶邑的邑丞向缭吧?为人如何?”

    屈原关上了房门,回到桌前,一边煮酒一边说道:“怎么说呢,有点像子兰,大多数时候都笑眯眯的,不过性格很果断,不过比子兰有才能,也不至于妒忌贤能。”

    “那就谈不上像。”

    庄辛随口说道:“除了妒忌贤能,排挤忠良,咱们的那位令尹大人还能有什么本事?秦军都打到汉水了,他居然还想着割地求和……这好比抱薪救火、割肉退狼,简直是愚蠢之极!”

    显然屈原也没有兴趣聊他楚国的令尹子兰,摇摇头没有搭话,待酒水煮开后,在庄辛与自己的碗里都舀了一勺。

    在抿了一口酒后,屈原问庄辛道:“我听方城的骑兵说,楚郢终于肯派援军增援鄢邑了?”

    庄辛闻言嗤笑道:“子兰那帮人也有些心慌,这帮人虽说亲善秦国,但到底还不至于昏了头,还清楚他们今日的富贵究竟是谁给的。”

    屈原闻言轻笑一声,随口说道:“总之,有昭雎在鄢邑,鄢邑暂时倒也无需担心……”

    听闻此言,庄辛笑着说道:“昭睢跟我说了,说你前段时间派人送了封信给他,告诉昭雎该如何阻挡那白起……这就是你所谓的‘以另外一种方式报效国家’?”

    “不!”屈原摇了摇头:“此举最多只能退秦军,不足以救楚国!”

    “救……楚国?”

    看着屈原那逐渐严肃起来的面色,庄辛亦缓缓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他隐隐感觉,屈原肯定还有什么大行动。

    除了这份猜测之外,屈原的改变亦让庄辛颇感意外。

    他感觉,屈原来了一趟叶邑,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