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生而为女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梁举人依旧连连点头称是。
就在这时,一个丫环从正屋出来,袅袅婷婷走到梁举人面前,柔声说:“少爷,太太请你过去喝碗鸽子汤就赶快休息。太太说少奶奶产后需要静养,还是不要打扰为好。太太吩咐奴婢把西厢房收拾出来了,今晚就请少爷去那边安歇。”
梁举人还是神思不属地点头道:“好好!”
张惟昭到此时已经明白了这家人的格局是什么样子了。梁主事的夫人对儿子有很强的控制欲,视儿媳为竞争对手,对儿媳充满了妒恨。梁主事在家里是甩手掌柜。梁举人试图在老妈和媳妇之间和稀泥。
这实在是传统中国家庭中最典型的问题。
张惟昭可不打算和稀泥,作为医生,她当然站在产妇这一边。
于是她眼神清明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年轻男人,提醒道:“梁举人?”
那丫环也不甘示弱:“少爷,太太还等着呢!”
梁举人低垂着眼睛,低声说:“娇红你去回禀太太,就说我马上就过去。”
娇红应了一声,扭腰走了。
梁举人向张惟昭拱手行礼:“今日若不是……,大恩大德,铭感于心!”说着也不看张惟昭,低头进东厢去了。
坐在回程的马车上,张惟昭一直沉默不语。
尽管是在梁家吃了热饭,喝了热粥才出门的,张惟昭还是觉得五脏六腑冷飕飕的。
今天的事情,让她想起了前世在网上看过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里写道,清末民初,江苏有一位胡姓女子,嫁到夫家十年,有儿有女。她喜欢读书,总想去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她的公婆对她这些行为十分厌恶,尤其是婆婆,觉得她这样做简直带坏了儿女,于是把她关了起来,不给饭吃,只给了一瓶毒药,逼她自尽。
她的女佣,冒险偷偷送信给她哥哥。她哥哥来要人,却被婆婆说这是我家的事,你不要干预。娘家哥哥送信给婆婆的兄弟,请他找个借口支开婆婆,自己好去救人。婆婆却坚决要守在家里,一定要等儿媳死了才去做其他事。
那女子最终无奈服毒自尽。绝命书里写的都是对女儿的担忧。
因为张惟昭主要对妇女儿童进行工作,所以对女性的历史发展问题特别留意,对这篇文章记忆深刻。从事心理治疗越久,她越发现,妇女的心理创伤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女性的沉重历史有着深刻的关联。
现在,她亲眼目睹了这一出历史的活剧。
其实,她一直都在目睹,比如石榴、钱家的儿媳,她们的命运都如草芥一般,脆弱而微不足道。
但是,张惟昭握紧了拳头,草芥的命也是命!她的力量虽然微小,无法影响到更多人,但是,作为一个医生,救得了一个是一个!最起码,今天梁举人的妻子阿梅,因为她的努力,就不用拿自己的命换孩子的命了。
作为医生,她一直都知道“保大人和保孩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直到今天,她才真正意识到,在古代,“保大人和保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她刚刚进入东厢房的时候,那个接生婆的脚边,放着一个打开的箱子。箱子里放着剪刀、夹子和长柄的钩子。有的器具上面还有锈斑。
如果保孩子,这些东西就会被用来豁开产妇的肚子,拉出来孩子。
如果保大人,这些东西就会被用来伸进产道,切碎孩子的身体,一块一块掏出来……
后来见她接生成功,接生婆才默不作声地收起了箱子。趁她给产妇缝合的时候,把孩子打理干净,然后找梁夫人讨赏去了。
她抢占功劳,张惟昭虽然不屑,但并不是那么介意。她真正介意的是,这婆媳两个,清洁工作真是做得不到位!
她们在开关过门,笼过炉火,拎过热水壶之后,居然手都不洗,就想去接触产门和胎儿!
那个年轻的媳妇,无名指和小指还留着好长的指甲!
尽管张惟昭接手之后,尽其所能维持清洁,但是她现在还是很担心产妇会被感染。
她的另外一个担心就是,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下,产妇恐怕很容易得产后抑郁。但是连基本的卫生要求都达不到的环境里,如何能够使人们注意到产妇的心理健康呢?
就算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产后抑郁也被很多家庭忽视,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产妇娇气、矫情。但实际上,这不是产妇自己能够控制的。严重的话,不仅产妇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问题,婴儿的成长和发育也会直接受到影响。
试问一个自己都艰难得活不下去的妈妈?如何养育得出有生命力的孩子?
在这样一个时代,养孩子就是一个和死神角力的过程。疾病、营养不良、天灾人祸,样样都可能要人命。
这时候婴幼儿50%左右的夭折率,产后抑郁症也为拉高数据做了贡献吧?
怎么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展开科普?推广健康产育理念?
想到这里,张惟昭不由自嘲地笑了。这会儿没有出版机构、没有网络;医科都没有纳入正规教育系统,还以拜师学艺的方式承传;心理学就更惨了,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零星的一些心理疾病治疗方法,散布在医学、道学、佛学,以及民间巫术中,根本不成体系。个人的声音很难产生大的影响,从哪儿普起呢?
算了,先不想那么多,回归初心,帮得了一个是一个吧。
张惟昭太累了,靠着车壁睡着了。
第二日上午,吃过早饭,师徒做过早课,来到张荣鲲放书籍和草药的屋子。
所谓做早课就是早起念《道德经》,《南华经》等道家经典。张荣鲲对念这些并不排斥。她觉得这里蕴藏着许多智慧,和中医一脉同源。理解这些经典,有助于她理解当下的医学。
张荣鲲向她问起了昨日的细节。师徒俩都不是拘泥的人,虽然说的是生育这件时人十分讲究避讳的事,但两个人都直来直去,就和说起伤风、心绞痛没差别。
张惟昭事无巨细地向师父描述当时的情形。包括产妇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产道的情况,孩子的具体位置。
张荣鲲一边听,一边低头沉思。听张惟昭讲述接生的过程,似乎很简单。就和她之前处理钱家、鲁家和蔡家的案例一样,用的都不是复杂的法子,但却很有效。
但是张荣鲲知道,能做到以这一点的人,放眼四望在整个京城里都找不到第二个。因为没有眼光、见识和技术作为支撑的话,这些方法就无法施展。
医生也许有这样的眼光,但医生多为男人,不容许进产房,缺乏实证。产婆经常接触产妇,却只凭口耳相传的经验行事,对医理所知有限。
生的时候脚先下来,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所以各类医术上也有讨论,遇到这种情形该如何处理。这些医书都教了什么法子呢?
比如,用尺子轻击婴儿脚底,婴儿怕痛把脚缩回去,就会倒着再用头先出来……
还有教在脚底抹盐的,抹酒的,甚至还有教给产妇喝香灰水的。
要让张荣鲲说,这些法子狗屁都不是!
他知道的唯一可用的法子,就是在婴儿的脚刚刚出来的时候,用大力把脚推回产道,并推动胎儿旋转,最后再头朝下而出。
但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如果胎儿不能顺利转向,留在产妇腹中时间过长,危险自然不言而喻。又或者用力不对,产妇和胎儿都会有损伤。所以,不是非常有经验的产婆,没办法进行这样的操作。
而张惟昭昨天的所作所为,非但下手要稳准狠,而且要对产妇的身体结构有足够多的认识,才能够成功。
张荣鲲不禁感慨到:“时下产妇,就以北京城内而言,死于生产的十有一、二。而在京郊之外的乡间,则十有二、三。其他偏远穷苦之地,更不知凡几。若是……”
若是多一些像张惟昭这样的女子从医,不知能救活多少产妇和婴儿。
张惟昭知道师父想说什么:“师父,要减少产妇生产时候的死亡,这件事说难也不难。”
张荣鲲道:“说来听听。”
张惟昭很直接:“我想把我知道的教给更多人。其实只做好简单的几件事,就能减少很多风险。比如接生婆如何洗手和清洁使用的器具,再比如熟悉产妇的身体结构。”
张惟昭说这些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的。第一,这时候的医生讲究师门传承,自己好用的秘法是轻易不外传的。第二,她知道科普的艰难。
比如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产褥热十分盛行。而且越是由医生或者医学生接生的VIP产妇,产褥热的几率越高,是由助产士接生的平民产妇的八倍。按道理医生或医学生的资历比助产士要高很多,前者接受过当时最好的医学教育,后者只接受过最基础的训练。这个对比太诡异了。
梁举人依旧连连点头称是。
就在这时,一个丫环从正屋出来,袅袅婷婷走到梁举人面前,柔声说:“少爷,太太请你过去喝碗鸽子汤就赶快休息。太太说少奶奶产后需要静养,还是不要打扰为好。太太吩咐奴婢把西厢房收拾出来了,今晚就请少爷去那边安歇。”
梁举人还是神思不属地点头道:“好好!”
张惟昭到此时已经明白了这家人的格局是什么样子了。梁主事的夫人对儿子有很强的控制欲,视儿媳为竞争对手,对儿媳充满了妒恨。梁主事在家里是甩手掌柜。梁举人试图在老妈和媳妇之间和稀泥。
这实在是传统中国家庭中最典型的问题。
张惟昭可不打算和稀泥,作为医生,她当然站在产妇这一边。
于是她眼神清明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年轻男人,提醒道:“梁举人?”
那丫环也不甘示弱:“少爷,太太还等着呢!”
梁举人低垂着眼睛,低声说:“娇红你去回禀太太,就说我马上就过去。”
娇红应了一声,扭腰走了。
梁举人向张惟昭拱手行礼:“今日若不是……,大恩大德,铭感于心!”说着也不看张惟昭,低头进东厢去了。
坐在回程的马车上,张惟昭一直沉默不语。
尽管是在梁家吃了热饭,喝了热粥才出门的,张惟昭还是觉得五脏六腑冷飕飕的。
今天的事情,让她想起了前世在网上看过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里写道,清末民初,江苏有一位胡姓女子,嫁到夫家十年,有儿有女。她喜欢读书,总想去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她的公婆对她这些行为十分厌恶,尤其是婆婆,觉得她这样做简直带坏了儿女,于是把她关了起来,不给饭吃,只给了一瓶毒药,逼她自尽。
她的女佣,冒险偷偷送信给她哥哥。她哥哥来要人,却被婆婆说这是我家的事,你不要干预。娘家哥哥送信给婆婆的兄弟,请他找个借口支开婆婆,自己好去救人。婆婆却坚决要守在家里,一定要等儿媳死了才去做其他事。
那女子最终无奈服毒自尽。绝命书里写的都是对女儿的担忧。
因为张惟昭主要对妇女儿童进行工作,所以对女性的历史发展问题特别留意,对这篇文章记忆深刻。从事心理治疗越久,她越发现,妇女的心理创伤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女性的沉重历史有着深刻的关联。
现在,她亲眼目睹了这一出历史的活剧。
其实,她一直都在目睹,比如石榴、钱家的儿媳,她们的命运都如草芥一般,脆弱而微不足道。
但是,张惟昭握紧了拳头,草芥的命也是命!她的力量虽然微小,无法影响到更多人,但是,作为一个医生,救得了一个是一个!最起码,今天梁举人的妻子阿梅,因为她的努力,就不用拿自己的命换孩子的命了。
作为医生,她一直都知道“保大人和保孩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直到今天,她才真正意识到,在古代,“保大人和保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她刚刚进入东厢房的时候,那个接生婆的脚边,放着一个打开的箱子。箱子里放着剪刀、夹子和长柄的钩子。有的器具上面还有锈斑。
如果保孩子,这些东西就会被用来豁开产妇的肚子,拉出来孩子。
如果保大人,这些东西就会被用来伸进产道,切碎孩子的身体,一块一块掏出来……
后来见她接生成功,接生婆才默不作声地收起了箱子。趁她给产妇缝合的时候,把孩子打理干净,然后找梁夫人讨赏去了。
她抢占功劳,张惟昭虽然不屑,但并不是那么介意。她真正介意的是,这婆媳两个,清洁工作真是做得不到位!
她们在开关过门,笼过炉火,拎过热水壶之后,居然手都不洗,就想去接触产门和胎儿!
那个年轻的媳妇,无名指和小指还留着好长的指甲!
尽管张惟昭接手之后,尽其所能维持清洁,但是她现在还是很担心产妇会被感染。
她的另外一个担心就是,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下,产妇恐怕很容易得产后抑郁。但是连基本的卫生要求都达不到的环境里,如何能够使人们注意到产妇的心理健康呢?
就算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产后抑郁也被很多家庭忽视,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产妇娇气、矫情。但实际上,这不是产妇自己能够控制的。严重的话,不仅产妇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问题,婴儿的成长和发育也会直接受到影响。
试问一个自己都艰难得活不下去的妈妈?如何养育得出有生命力的孩子?
在这样一个时代,养孩子就是一个和死神角力的过程。疾病、营养不良、天灾人祸,样样都可能要人命。
这时候婴幼儿50%左右的夭折率,产后抑郁症也为拉高数据做了贡献吧?
怎么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展开科普?推广健康产育理念?
想到这里,张惟昭不由自嘲地笑了。这会儿没有出版机构、没有网络;医科都没有纳入正规教育系统,还以拜师学艺的方式承传;心理学就更惨了,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零星的一些心理疾病治疗方法,散布在医学、道学、佛学,以及民间巫术中,根本不成体系。个人的声音很难产生大的影响,从哪儿普起呢?
算了,先不想那么多,回归初心,帮得了一个是一个吧。
张惟昭太累了,靠着车壁睡着了。
第二日上午,吃过早饭,师徒做过早课,来到张荣鲲放书籍和草药的屋子。
所谓做早课就是早起念《道德经》,《南华经》等道家经典。张荣鲲对念这些并不排斥。她觉得这里蕴藏着许多智慧,和中医一脉同源。理解这些经典,有助于她理解当下的医学。
张荣鲲向她问起了昨日的细节。师徒俩都不是拘泥的人,虽然说的是生育这件时人十分讲究避讳的事,但两个人都直来直去,就和说起伤风、心绞痛没差别。
张惟昭事无巨细地向师父描述当时的情形。包括产妇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产道的情况,孩子的具体位置。
张荣鲲一边听,一边低头沉思。听张惟昭讲述接生的过程,似乎很简单。就和她之前处理钱家、鲁家和蔡家的案例一样,用的都不是复杂的法子,但却很有效。
但是张荣鲲知道,能做到以这一点的人,放眼四望在整个京城里都找不到第二个。因为没有眼光、见识和技术作为支撑的话,这些方法就无法施展。
医生也许有这样的眼光,但医生多为男人,不容许进产房,缺乏实证。产婆经常接触产妇,却只凭口耳相传的经验行事,对医理所知有限。
生的时候脚先下来,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所以各类医术上也有讨论,遇到这种情形该如何处理。这些医书都教了什么法子呢?
比如,用尺子轻击婴儿脚底,婴儿怕痛把脚缩回去,就会倒着再用头先出来……
还有教在脚底抹盐的,抹酒的,甚至还有教给产妇喝香灰水的。
要让张荣鲲说,这些法子狗屁都不是!
他知道的唯一可用的法子,就是在婴儿的脚刚刚出来的时候,用大力把脚推回产道,并推动胎儿旋转,最后再头朝下而出。
但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如果胎儿不能顺利转向,留在产妇腹中时间过长,危险自然不言而喻。又或者用力不对,产妇和胎儿都会有损伤。所以,不是非常有经验的产婆,没办法进行这样的操作。
而张惟昭昨天的所作所为,非但下手要稳准狠,而且要对产妇的身体结构有足够多的认识,才能够成功。
张荣鲲不禁感慨到:“时下产妇,就以北京城内而言,死于生产的十有一、二。而在京郊之外的乡间,则十有二、三。其他偏远穷苦之地,更不知凡几。若是……”
若是多一些像张惟昭这样的女子从医,不知能救活多少产妇和婴儿。
张惟昭知道师父想说什么:“师父,要减少产妇生产时候的死亡,这件事说难也不难。”
张荣鲲道:“说来听听。”
张惟昭很直接:“我想把我知道的教给更多人。其实只做好简单的几件事,就能减少很多风险。比如接生婆如何洗手和清洁使用的器具,再比如熟悉产妇的身体结构。”
张惟昭说这些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的。第一,这时候的医生讲究师门传承,自己好用的秘法是轻易不外传的。第二,她知道科普的艰难。
比如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产褥热十分盛行。而且越是由医生或者医学生接生的VIP产妇,产褥热的几率越高,是由助产士接生的平民产妇的八倍。按道理医生或医学生的资历比助产士要高很多,前者接受过当时最好的医学教育,后者只接受过最基础的训练。这个对比太诡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