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北宋大丈夫 > 第1020章 是要和平,还是要刀枪?

第1020章 是要和平,还是要刀枪?

作者:迪巴拉爵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聚居地之事,诸卿如何看?”

    赵曙显然还在火气之中,韩琦说道:“陛下,广州和泉州等地,大食人聚居已成惯例。”

    大家都是点头。

    所以萧规曹随,所谓惯例,这些都是施政的关窍。

    为政之道,特别是宰辅,首要便是稳重。

    所以萧规曹随,遵循惯例做事,这是无可厚非的。

    “谁的惯例?”

    苏轼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诸位相公,那些大食人原先垄断了海贸,获利甚丰,于是他们就在各处定居下来。那些小国自然不敢,也不会置喙,可这是大宋!”

    宰辅们都在看着他,觉得有些纳闷。

    这个苏轼外号苏大嘴,往日也没见他对朝政发表什么看法,今日这是怎么了?

    赵曙鼓励道:“你说说,朕听着。”

    他担心苏轼在自己和宰辅们的注视下会紧张,可也不想想苏轼是谁。

    这是苏仙啊!

    能写出大江东去的苏仙,大抵面对神仙也不会紧张。

    他从容的道:“大宋自有律法在,外藩人要想在大宋定居可以,可聚居却不妥……”

    宰辅们都有些不渝,苏轼视若未见,“诸位相公想想,若是到了以后,这些人想做些什么,怎么办?”

    曾公亮还以为他会说出些什么道道来,听到是这个,不禁就松了一口气,笑道:“他们若是要闹腾,要造反,不说汴梁禁军,只需巡检司就能压下去,这个……哈哈哈!”

    他觉得是个笑话,可包拯却肃然道:“陛下,臣想起了安禄山。”

    “前唐对安禄山不可谓不厚,可他造反却毫不犹豫,由此可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臣以为苏轼之言甚好,外藩人要在大宋定居可以,但不得聚居,否则以后一旦有变故……”

    他看了曾公亮一眼,“曾相,居安思危啊!”

    太平鼎盛的时候,宰辅就得为以后的衰弱期做准备,这才是名臣。

    否则就想着大宋以后顺风顺水,那等人在包拯看来,不配为宰辅。

    曾公亮拱手道:“是,老夫却轻浮了。”

    他觉得自己先前的话口快了些,没想透彻。

    赵曙见他认错干脆,就赞许的道:“人孰无过?有过改之就是了。苏轼……你如何看?”

    他问话时看了包拯一眼,显然对包拯的反应极为满意。

    居安思危,这思路和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的思路如出一辙。

    但凡是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他们都不喜欢自己的环境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要马上解决。

    而且他们总是对未来抱着怀疑和焦虑,总是担心未来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儿。

    于是整日焦虑抑郁。

    这种病情很让人头痛,但换个想法,这种病情实际上就是居安思危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这一刻,精神病患者赵曙和大宋名臣包拯惺惺相惜。

    这是赵曙给的考题,苏轼想了想,“陛下,臣以为以后的大宋定然会物华天宝,于是引得外藩人纷至沓来。可他们来了大宋该怎么办?臣以为,大宋该敞开胸怀!”

    苏轼的热情仿佛是天生的,他的大气也是如此。

    “大宋敞开胸怀,可却不能任由他们自作主张,比如说大宋,难道要在汴梁弄一块地盘变成外藩人的聚居地?那是什么?臣以为万万不妥!”

    赵曙突然问道:“前唐呢?”

    前唐当真是敞开了胸怀,广迎各方来客。

    苏轼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可前唐也就兴盛了那些年,正如同烟火和昙花,灿烂却短暂。”

    “臣以为,大宋兴盛时,一切皆不是问题。可大宋未来能保证长久的兴盛吗?”

    苏轼提出了这个问题,然后就退到了边上。

    赵曙微微颔首,“是啊!兴盛兴盛,可纵观史书,从始皇帝开始到汉唐,兴盛的时日越发的短暂了,外敌总是会越发的庞大,自己却越发的孱弱……这是个问题……皇子怎么想的?”

    小透明赵顼被揪了出来。

    他一脸纯良的模样让苏轼不禁低声自语,“怎么和安北那么像呢?”

    “陛下,臣以为世间永无恒强的国家,不可能会有。”

    这个回答让人沮丧,欧阳修说道:“大宋定能兴盛千年万年。”

    包拯干咳一声,“这等话在这里就别说了。”

    什么千年万年,能再兴盛两三百年,估摸着太祖皇帝就能从坟墓里扒拉出来,兴奋的拉着汉唐帝王吹嘘自己的儿孙是多么的牛笔。

    但凡有理智的都认可了赵顼的话,并致以赞许的目光。

    “大王很清醒,陛下,这是大宋之幸事。”

    赵曙点头,很是欣慰。

    什么陛下万岁,什么帝国万年,这些在上位者的眼中都是忽悠。

    当然,帝王老了例外。

    老了的帝王会昏庸,会寻求长生不老,会寻求帝国永存。

    但赵曙还在壮年,所以此刻的他很清醒。

    “至于外敌,臣以为外敌永远都不会断绝,在以后的岁月里,外敌会不断挑衅大宋,而大宋要如何应对?臣以为文武不可偏废,还有耳聪目明。”

    赵顼微微昂首,看着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

    “何为耳聪目明?”赵曙问道。

    “就是去察觉这个世间,看看除去大宋之外的势力,不管大小都要去查明他们的实力,分析他们,若是对大宋有威胁,那么就要提前动手……”

    说到这里,赵顼却反过来,“从汉唐来看,中原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出于自身,自身糜烂了,外敌才能得逞。所以臣以为,自身强大才是道理。至于外敌,去查清他们,然后……派出使者,去问问他们是要和平还是刀枪。”

    赵曙的身体微微后仰,微笑不可抑制的从嘴角洋溢开来。

    这便是我的儿子啊!

    韩琦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他想到了赵祯。

    太宗留下了个烂摊子,真宗接手,这个摊子就被他弄的更烂了。

    赵祯登基,他曾经雄心勃勃想把这个大宋带离衰落的轨道,可惜失败了。

    然后就是赵曙。

    赵曙很强硬,而且极其的不耐烦。

    在对待外部威胁上,赵曙还能保持些沉稳,但却不肯退让。

    太宗和真宗摆烂,仁宗守成,到了赵曙则是开始了进取。

    赵顼呢?

    这位大王的姿态极为积极主动,对内他暗示要积极进取,不能容忍汉唐的内耗发生。对外,他更是亮出了狰狞的一面……

    “查清他们,派出使者,问问他们要和平还是刀枪!”

    包拯赞道:“这才是大宋的皇子,臣为陛下贺。”

    内部保持不内耗,主动出击。

    这便是赵顼的政治宣言。

    “臣等为陛下贺!”

    宰辅们躬身道贺,赵曙微微抬头,微笑道:“朝气蓬勃,这样的皇子让朕心中欢喜,你这段时日的功课不错,也要时常出去走动走动才是。多去看看外面,看看民间。”

    这是给赵顼放假了,而且又开了后门,让他能经常出入宫禁。

    这等待遇,大宋以前的皇子好像没有过吧?

    由此可见赵曙的满意和赞许。

    “多谢陛下。”

    终于又能出去浪了啊!

    赵顼看了苏轼一眼,心想要不要下午就和苏轼比拼一番酒量。

    可他觉得自己的胜算不高。

    要不……下点药?

    他很认真的在考虑这个问题,苏轼莫名其妙的觉得浑身一寒,有些毛骨悚然。

    这是谁在念叨某?

    他看看左右,宰辅们很是正经,赵顼更是正经。

    “苏轼。”

    “臣在。”

    苏轼忘却了刚才的感觉,出班。

    赵曙看着他,笑道:“当初你制科三等,汴梁震动,都说你是大宋难得一见的天才,朕当时也深以为然。后来你在西北也多有立功,更是让朕心中欢喜,想着好生培养一个未来的重臣出来……”

    这个期许颇高,关键是赵曙说一直在关注这苏轼,直接就让他感动了。

    苏轼哽咽落泪,“臣……臣粉身碎骨也难报陛下的厚恩,此后当兢兢业业,为大宋,为陛下效命。”

    “好!”

    赵曙看看群臣,说道:“人说盛世,必然是明君在位,名臣云集,如今看看这朝堂,再看看苏轼这些年轻人,朕觉得……大宋的盛世必然不远,诸卿,努力。”

    “是!”

    宰辅们都很是激奋,韩琦说道:“如今辽人败北,臣看到了恢复幽燕的希望,只等大宋渐渐兵强马壮,渐渐钱粮堆积如山时,就是大宋北上的那一日到了。”

    包拯作为前任三司使,对财政情况了如指掌。

    “目前市舶司的收益不断增长,各地因为金肥丹的缘故增收不少,陛下,三司渐渐有了结余,用不了几年,就会存下一大笔钱粮,到时候……”

    君臣的呼吸就是一紧,只觉得那种期待感猛地从心底冲了上来,让人眼睛发热。

    随后各自散去,苏轼一出去就和赵顼走在了一起,说道:“大王,明日出来喝酒?某最近在汴梁四处寻摸,找到了不少好酒好菜的地方,咱们且去喝半月……”

    边上的内侍听到了,心中不忿,觉得他是带坏了赵顼,就去告状。

    赵曙正在和陈忠珩说话:“那个苏轼最近很是浪荡,我本以为他就这么颓废了,谁知道竟然还知道奋发,可见颓废是假,只是寻摸弹劾官员的证据罢了,是个可造之材。”

    那个内侍急匆匆的过来,被拦住问话,稍后被带了过来。

    “何事?”赵曙心情轻松,准备回去吹一曲。

    内侍说道:“陛下,刚才苏轼怂恿大王……说是能出宫了,他寻摸了许多好酒好菜的地方,先喝半个月……”

    赵曙的身体摇晃了一下,杀人的心都有了。

    朕才将夸赞你是假装到处吃喝,实则是寻找证据,可你马上就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