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一 长期发展规划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招募到了赵云入自己的军中,郭鹏的心情很好,一路带着赵云往军中走,一路便询问他相关的事情。
比如家庭情况,如何来幽州,怎么想到要来加入他的军队之类的消息。
根据赵云所说,他的家庭比较殷实,有八十多亩田地,父母早亡,家中只有他和他哥哥两人,两兄弟相依为命,一起耕田为生,日子倒也过得去。
赵家有祖上从军征战,机缘巧合学了一些枪法刀术,传了下来,所以赵家两兄弟就一起从小习武,他的武艺练的比哥哥好,所以在乡中有更大的名声,加入义军的时候也做过一个小头目。
“那你可识字,可有表字?”
郭鹏见着赵云束起了成年人的发饰,知道他已经加冠成年了。
“云与兄长都是小人,吃饱肚子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情,哪里还有机会拜师读书识字呢?”
赵云一脸的苦笑:“表字也不是我等小人可以拥有的。”
郭鹏一听这话,想起刘备教关羽和张飞读书认字,并且给他们取表字的事情,便猜测赵云的表字也可能是刘备给取的。
这个年代识字真的是一种特权,现代人想象不到的特权,那个时候对平民出身来说识字真的是想都不要想。
很多著名武将的出身都很低,只是因为在乱世之中风云际会,得到了进身之阶,而后才有机会接触书本和识字,方有表字,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现代教育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用钱买,那个年代教育资源是要用命去搏的。
所谓穷文富武,那是科举时代的事情了,科举时代之前,文是特权,是贵族,有钱都买不来。
“我教你识字吧!”
郭鹏转过身子,看向了赵云。
赵云一愣,眨了眨眼睛,然后伸手指了指自己。
“将军是说,要教小人识字?”
“当然啊,你可能不知道,我的亲兵都是识字的,我会选择军中最优秀的壮士进入亲卫营,亲卫营的士兵都可以识字。”
郭鹏笑着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你入我亲卫营,当然会教你识字。”
“这……”
赵云的表情有些错乱:“识字这种事情,我等小人……也……也能识字?”
“何必要自轻自贱自称小人呢?”
郭鹏摇了摇头:“你有勇武,武艺上甚至不输于我,但是不识字,终究只是匹夫之勇,十人敌已是极限,若是识了字,读了书,便能成为万人敌,便是将军,是统帅了。”
赵云完全想象不到这样的未来,只为自己可以识字感到无比的震惊和喜悦。
“多谢将军!小人……云一定努力回报将军的厚待!”
赵云现在只觉得自己过来投靠郭鹏是有生以来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了。
“哈哈哈哈,你要说到做到,不能让我失望啊!”
郭鹏笑着带着赵云继续向前走:“对了,你为何要来投军?是从何处打听到的消息?”
“家乡一带都传遍了,都在传扬将军的勇武和公正贤明,将军杀死了鲜卑首领,我等都很尊崇将军,很多同乡之人都说要来投靠将军,云是赶早出发的,之后一定还有其他的同乡要来投靠将军。”
郭鹏点了点头,明白了赵云前来投靠自己的契机。
传扬自己的名声这种事情郭鹏已经轻车熟路了,在家乡就这样办过。
在雒阳更是精修这门技巧,论及这种技巧,宗员就远不如自己了。
自己可以将一场胜仗的威望散播到三州甚至更远的地方,吸引大量壮士来投靠建立军功,说不定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有名气的比如像赵云这样的人前来。
不过要想吸引到豪强地主这一等级往上的真正精英,包括文人谋士这等顶级人才,需要机遇和实力。
机遇就像是遇到了程立这种身份微寒不得志,感念自己的提携之恩而跟随自己的人。
其他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家资的富裕读书人可不是些许名声就能招募来的。
他们瞄准的是中央职位,是执天下牛耳,是主导国策,自己一个区区校尉他们根本看不上眼。
除非天下大乱,否则真正的人才都是往中央往皇帝身边跑,实现自己的天下理想,谁会跟着一个边疆兵头子呢?
郭鹏自己有名望有战功,这才能吸引一些人来,但是更多的人才绝对是往雒阳跑而不是往边疆来。
著名的文人谋士们几乎个个都是出身高门大户,根本不缺进身之阶,看不看得上自己另说,这种时候他们为什么要来边疆趟浑水呢?
汉庭还没有完全失去权威,天下还没有大乱,想招募这些士族子弟到边疆军中效力,基本不可能。
所幸郭鹏是开了诸如『千里眼』这种技能的,可以从身份微寒的人之中发现人才从而提拔到身边,组成自己的初步班底。
势力足够大了之后,到了乱世,才能在占据的根据地周边招募合适的文人谋士。
很多文人谋士也很看重地理因素,占据家乡的军阀才是他们的首要投靠目标,因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家族的利益,远离家乡的则是广撒网的生存战略或者是无奈之举。
郭鹏丝毫不认为现在的自己可以招募到荀彧荀攸这等颍川系的顶级谋臣,有机会结交一二喝喝酒倒还行。
有一个出身不佳的程立相助,郭鹏真的很幸运。
像刘备虽然得到了关羽张飞这等万人敌的猛将,却一直缺乏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规划大师,所以长期居无定所,一直到得到了徐庶和诸葛亮的效力之后,才有了改观。
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规划,郭鹏就和程立商定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
结合实际发展家兵力量,成为汉帝国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国防力量,利用在雒阳的人际关系,争取长期驻守北方,借助地利发展自己。
郭鹏不会告诉程立再过几年天下就会发生剧变,因为之后所要做的事情,会发生的事情,他自己也不清楚。
这个时期,根据地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朝廷随时都有将自己调往他处的可能。
所以不论以后如何,反正他每到一地的目标绝对不是发展当地,不是让当地政通人和,而是最大限度的压榨当地的经济潜力和战争潜力。
他要做的是想尽一切办法以权谋私,最大限度的巧取豪夺,从中获取好处充实自己的军力,然后拍屁股走人就一点不心疼了。
现在真正可以当作根据地的,是沛国,是谯县,是郭氏庄园。
————————
太祖武皇帝,颍川阳翟人也,姓郭,讳鹏,字子凤,汉廷尉郭躬之后。桓帝世,郭永为五原太守,生子单,官至司徒,单生太祖,时延熹八年九月十五。
太祖有姿貌,少好学,性至孝,早丧母,继母杨氏不慈,父前数谮之,太祖愈恭敬。时单为谯令,杨氏有疾,欲食鲜鱼,天寒冰冻,太祖着单衣,凿冰捕鱼以奉杨氏,乡里惊叹,遂知太祖孝。——《夏书·本纪·武帝纪上》
————————
PS:有朋友建议我这样试试,我也想试试,就献丑了,反正也没有透露什么,书的基本路线是确定的,至于国号,封在阳翟就很明显了,阳翟古时候是夏都,前面没想着写,后面会跟上进程。
招募到了赵云入自己的军中,郭鹏的心情很好,一路带着赵云往军中走,一路便询问他相关的事情。
比如家庭情况,如何来幽州,怎么想到要来加入他的军队之类的消息。
根据赵云所说,他的家庭比较殷实,有八十多亩田地,父母早亡,家中只有他和他哥哥两人,两兄弟相依为命,一起耕田为生,日子倒也过得去。
赵家有祖上从军征战,机缘巧合学了一些枪法刀术,传了下来,所以赵家两兄弟就一起从小习武,他的武艺练的比哥哥好,所以在乡中有更大的名声,加入义军的时候也做过一个小头目。
“那你可识字,可有表字?”
郭鹏见着赵云束起了成年人的发饰,知道他已经加冠成年了。
“云与兄长都是小人,吃饱肚子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情,哪里还有机会拜师读书识字呢?”
赵云一脸的苦笑:“表字也不是我等小人可以拥有的。”
郭鹏一听这话,想起刘备教关羽和张飞读书认字,并且给他们取表字的事情,便猜测赵云的表字也可能是刘备给取的。
这个年代识字真的是一种特权,现代人想象不到的特权,那个时候对平民出身来说识字真的是想都不要想。
很多著名武将的出身都很低,只是因为在乱世之中风云际会,得到了进身之阶,而后才有机会接触书本和识字,方有表字,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现代教育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用钱买,那个年代教育资源是要用命去搏的。
所谓穷文富武,那是科举时代的事情了,科举时代之前,文是特权,是贵族,有钱都买不来。
“我教你识字吧!”
郭鹏转过身子,看向了赵云。
赵云一愣,眨了眨眼睛,然后伸手指了指自己。
“将军是说,要教小人识字?”
“当然啊,你可能不知道,我的亲兵都是识字的,我会选择军中最优秀的壮士进入亲卫营,亲卫营的士兵都可以识字。”
郭鹏笑着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你入我亲卫营,当然会教你识字。”
“这……”
赵云的表情有些错乱:“识字这种事情,我等小人……也……也能识字?”
“何必要自轻自贱自称小人呢?”
郭鹏摇了摇头:“你有勇武,武艺上甚至不输于我,但是不识字,终究只是匹夫之勇,十人敌已是极限,若是识了字,读了书,便能成为万人敌,便是将军,是统帅了。”
赵云完全想象不到这样的未来,只为自己可以识字感到无比的震惊和喜悦。
“多谢将军!小人……云一定努力回报将军的厚待!”
赵云现在只觉得自己过来投靠郭鹏是有生以来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了。
“哈哈哈哈,你要说到做到,不能让我失望啊!”
郭鹏笑着带着赵云继续向前走:“对了,你为何要来投军?是从何处打听到的消息?”
“家乡一带都传遍了,都在传扬将军的勇武和公正贤明,将军杀死了鲜卑首领,我等都很尊崇将军,很多同乡之人都说要来投靠将军,云是赶早出发的,之后一定还有其他的同乡要来投靠将军。”
郭鹏点了点头,明白了赵云前来投靠自己的契机。
传扬自己的名声这种事情郭鹏已经轻车熟路了,在家乡就这样办过。
在雒阳更是精修这门技巧,论及这种技巧,宗员就远不如自己了。
自己可以将一场胜仗的威望散播到三州甚至更远的地方,吸引大量壮士来投靠建立军功,说不定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有名气的比如像赵云这样的人前来。
不过要想吸引到豪强地主这一等级往上的真正精英,包括文人谋士这等顶级人才,需要机遇和实力。
机遇就像是遇到了程立这种身份微寒不得志,感念自己的提携之恩而跟随自己的人。
其他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家资的富裕读书人可不是些许名声就能招募来的。
他们瞄准的是中央职位,是执天下牛耳,是主导国策,自己一个区区校尉他们根本看不上眼。
除非天下大乱,否则真正的人才都是往中央往皇帝身边跑,实现自己的天下理想,谁会跟着一个边疆兵头子呢?
郭鹏自己有名望有战功,这才能吸引一些人来,但是更多的人才绝对是往雒阳跑而不是往边疆来。
著名的文人谋士们几乎个个都是出身高门大户,根本不缺进身之阶,看不看得上自己另说,这种时候他们为什么要来边疆趟浑水呢?
汉庭还没有完全失去权威,天下还没有大乱,想招募这些士族子弟到边疆军中效力,基本不可能。
所幸郭鹏是开了诸如『千里眼』这种技能的,可以从身份微寒的人之中发现人才从而提拔到身边,组成自己的初步班底。
势力足够大了之后,到了乱世,才能在占据的根据地周边招募合适的文人谋士。
很多文人谋士也很看重地理因素,占据家乡的军阀才是他们的首要投靠目标,因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家族的利益,远离家乡的则是广撒网的生存战略或者是无奈之举。
郭鹏丝毫不认为现在的自己可以招募到荀彧荀攸这等颍川系的顶级谋臣,有机会结交一二喝喝酒倒还行。
有一个出身不佳的程立相助,郭鹏真的很幸运。
像刘备虽然得到了关羽张飞这等万人敌的猛将,却一直缺乏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规划大师,所以长期居无定所,一直到得到了徐庶和诸葛亮的效力之后,才有了改观。
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规划,郭鹏就和程立商定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
结合实际发展家兵力量,成为汉帝国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国防力量,利用在雒阳的人际关系,争取长期驻守北方,借助地利发展自己。
郭鹏不会告诉程立再过几年天下就会发生剧变,因为之后所要做的事情,会发生的事情,他自己也不清楚。
这个时期,根据地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朝廷随时都有将自己调往他处的可能。
所以不论以后如何,反正他每到一地的目标绝对不是发展当地,不是让当地政通人和,而是最大限度的压榨当地的经济潜力和战争潜力。
他要做的是想尽一切办法以权谋私,最大限度的巧取豪夺,从中获取好处充实自己的军力,然后拍屁股走人就一点不心疼了。
现在真正可以当作根据地的,是沛国,是谯县,是郭氏庄园。
————————
太祖武皇帝,颍川阳翟人也,姓郭,讳鹏,字子凤,汉廷尉郭躬之后。桓帝世,郭永为五原太守,生子单,官至司徒,单生太祖,时延熹八年九月十五。
太祖有姿貌,少好学,性至孝,早丧母,继母杨氏不慈,父前数谮之,太祖愈恭敬。时单为谯令,杨氏有疾,欲食鲜鱼,天寒冰冻,太祖着单衣,凿冰捕鱼以奉杨氏,乡里惊叹,遂知太祖孝。——《夏书·本纪·武帝纪上》
————————
PS:有朋友建议我这样试试,我也想试试,就献丑了,反正也没有透露什么,书的基本路线是确定的,至于国号,封在阳翟就很明显了,阳翟古时候是夏都,前面没想着写,后面会跟上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