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 他要带领大家学习西周的开拓史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郭鹏为郭珺准备了一万人的兵力。
这是他占据南印度的起家兵力,是郭鹏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的投资。
还有足够这一万人食用半年的粮食、使用半年的军械和军需物资,以及一系列的日用品,耗费巨大,装了二十八艘大海船,后续还有更多。
如此这般规模的开辟海外领地的投资,绝非一般小国可以承担起,开辟海外领地的难度也绝非一两句话、拍一次脑瓜。
真金白银的投入,顶着巨大的压力和质疑,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如潮水一般的质疑绝非普通皇帝所能承受。
他本想给郭珺筹备更多的兵力,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快的开疆拓土,建立西蜀公国,但是很可惜的是,魏帝国承担不起。
或者说,是这个时代落后的运输手段支撑不起。
按照眼下的配置来算,支撑三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才是一万人。
所以郭鹏在办这件事情的时候才意识到搞海外殖民和向外分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某些政权而言,或许就算得到世界地图想要开拓世界,也没有足够的底气和动力。
先期投入太高了,回本周期实在是太长了。
等到海外开拓小分队能站稳脚跟自给自足,起码需要三年时间甚至更长。
就算那里有肥沃的冲积平原,有温暖潮湿的气候,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是从荒地到良田,光是排水工作就要做很久。
所以郭鹏这一波派给郭珺的除了军队,还有一些朝廷里的农业专家,都是在帝国一线的垦荒战场上服务战斗了许久,江南大开发行动中,少不了这些人的辛勤付出。
他们的付出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他们的科学指导,开垦荒地绝对不会那么容易。
有了这些农业专家的帮助和勘探,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垦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开始获取产量,以迎接下一波移民。
这段时间里,一切需求都需要母国给予提供,需要母国持续高强度的输血。
若是海外殖民向外分封那么容易的话,西方人也不会用三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套体系,其中还要经历数次霸主更迭,才最终确立对世界的支配和榨取。
而眼下,饶是郭某人开了上帝视角,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真的要做到这一切也是需要很多时间和很多付出的。
三年的粮食,三年的军需物资,三年的日用生活最低保障,等于一场耗时三年的远征,对于魏帝国本身而言也是一场考验。
这部分费用支出,郭鹏决定皇帝内帑出一半,朝廷国库出一半,等于国库和内库共同出力,协助郭珺完成这一系列的开拓。
之后还有四个儿子的出海,也是按照这个模式执行。
而这一系列的开拓到底能否成功,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就算成功,之后的移民也是难题,让习惯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忽然远离家乡移居异域,真的不会造成动乱吗?
被选中的一千精锐好歹还能在纪律和荣誉的鞭策下跟随郭珺,九千新兵则相对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只是服从命令,未来是否会产生浓重的思乡情绪,那是真的不好说。
没人告诉他们他们需要永久的留在当地,把当地建设成第二个中华。
他们的家眷会在他们成功站稳脚跟之后抵达当地,成为第一批海外移民。
到时候,魏帝国还要给他们一些补偿、福利安排等等,减免赋税,赏赐财物,赏赐身份地位等等,这又是一大笔支出。
而就这几万人显然也没办法更好地占据当地,后续移民肯定还要继续开启。
除了部分可以招募到的亡命徒之外,大部分还是要依靠行政命令,筹措个二三十万人抵达当地,打下郭氏西蜀公国的基础。
让他们在海外繁衍生息。
郭鹏想过前朝的一些政策,比如把犯罪的人贬到边关去填充当地人口什么的。
班超在重开西域的时候就对自己的部下说过,他带领开辟西域的都是一群在内地混不下去的罪犯,没有好的思想觉悟,没有家国情怀,有的只是对利益的追求和渴望。
所以对于这些人,就不能有太高的思想道德要求,也要适当给与好处,关键时刻身先士卒,用勇武和利益驾驭他们,而不能用其他的。
这是班超空手套白狼的胜利。
可是郭鹏不能这样做,他不可能把一群人渣败类交给郭瑾去开疆拓土,他需要的不是一群渣滓,而是一群普通民众。
除了用利益诱惑之外,大部分人,还是要用行政命令。
可以预见的未来之中,魏帝国需要对西蜀公国不断的输血,不断地给与各种帮助,如此,才能让西蜀公国真正建立起来,站稳脚跟,逐步向北吞并印度大陆,并给予母国以回报。
未来对于其他的海外封国也是如此,需要提供大量的帮助,这会很考验魏帝国的财政和郭瑾这位帝王的态度。
郭鹏对外分封的政策虽然成功推行并且执行下去,却给群臣带来了巨大的疑惑。
很多人都在观望,对于一个已经征服偌大疆土却仍旧不满足的皇帝,他们持续观望。
出海的危险那么大,那么难,路途还那么遥远,真的支撑得住吗?
真的要把皇子分封到那么远的地方吗?
不会出事吗?
皇子不会死在那边让皇帝血本无归吗?
没人知道结局,连郭鹏自己都不知道,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继续推动这个政策,并且开始派人在洛阳城引导舆论。
他要带领大家学习历史,学习西周的开拓史。
在他的暗示下,一些脑袋瓜子很灵敏的人在这段时间里就西周王朝的分封开拓史进行了大规模深入研究,然后不断地写各种文章乃至于写书,全方位的研究西周分封开拓史。
了解西周时代的先人是如何通过分封把国土范围从豫州扩张到四面八方的。
史学从来不是大众学问,学术尚未下移的时代,了解历史的人终究是少数。
乃至于直到近现代,了解历史的人也不多,系统的史学教育也没有完全展开。
郭魏建立以前,并没有成体系的历史教育,历史知识局限于治春秋经这一部分人手中,绝大部分读书人只是略微了解一下。
直到郭鹏改革太学教育之后,才引入了历史教育这个概念。
很多没有家族积累和传统的太学生才开始了解魏帝国和东汉帝国之前的历史。
否则他们还以为汉帝国从最开始就存在,直到被魏帝国取代。
然后他们才得知两汉帝国交替和那个新莽王朝存在的故事,以及不久之前大家都经历过的汉魏交替。
他们才开始拥有了一定的历史观念。
并且直到几个月之前,郭鹏才下令才把历史文献编撰成为可以对外售卖的书籍,帮助大众了解历史,读懂历史,知道这个国度的过去。
这才引发了民间学者们的一波研究历史的高峰。
到现在,由郭鹏倡导的对西周分封史的研究让一波西周时代的分封研究的文章、书籍火速面世。
一时间,到处都有人在讨论西周时期的分封历史,了解这个国度的前世今生。
郭鹏亲自指导了部分研究文章的撰写,将他们的研究重点引导向周武王分封之初周王室对封国的帮助和给予。
他试图让大家明白,当初周王室对封国的帮助就如同如今魏帝国对封国的帮助。
当年开拓中原、河北和江南的封国们就是在周王室的资助下一点一点的开疆拓土,把原先被东夷、淮夷、东北夷等夷人部落占据的土地一点一点建设为如今的各大州领土。
让人们意识到如今魏帝国所占据的疆域并非是从一开始就天然属于华夏,而是先人一点一点的武力征服、开拓经营之后才得到的。
这一类文章的发表和这一类书籍的面世,对于整个魏国知识界都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引导一大群一大群的学者开始重新研究西周的分封史和分封对西周以及往后数百年的历史影响。
做到这一步之后,关于郭鹏分封子弟到海外的争论就逐渐平息,而是纷纷转向了对当年西周分封的研究和争论。
舆论逐渐被平息。
郭鹏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为之后的禅让做一些准备工作,
但此时,郭瑾却对郭鹏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他希望得知郭鹏打算把三弟郭琼分封在什么地方,等他登基之后,就会发布圣旨,把郭琼分封出去。
郭鹏就那么默默的看着郭瑾,看了好一会儿。
郭瑾毫不畏惧的与他对视,也看了好一会儿。
“之前你不是还不太想让你的兄弟们离开的吗?”
“那是儿子还不太明白父亲的苦心。”
“现在明白了?”
“明白了,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将来若是儿子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把孩子们分封出去。”
“阿珺对你说了什么吗?”
“一些过去的事情,不值一提。”
“这样啊。”
郭鹏没有反对,默默地点了点头。
“好。”
郭鹏答应了郭瑾的请求,打开了世界地图,把和交州隔海相望的那一大片大大小小的岛屿指给他看。
郭鹏为郭珺准备了一万人的兵力。
这是他占据南印度的起家兵力,是郭鹏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的投资。
还有足够这一万人食用半年的粮食、使用半年的军械和军需物资,以及一系列的日用品,耗费巨大,装了二十八艘大海船,后续还有更多。
如此这般规模的开辟海外领地的投资,绝非一般小国可以承担起,开辟海外领地的难度也绝非一两句话、拍一次脑瓜。
真金白银的投入,顶着巨大的压力和质疑,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如潮水一般的质疑绝非普通皇帝所能承受。
他本想给郭珺筹备更多的兵力,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快的开疆拓土,建立西蜀公国,但是很可惜的是,魏帝国承担不起。
或者说,是这个时代落后的运输手段支撑不起。
按照眼下的配置来算,支撑三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才是一万人。
所以郭鹏在办这件事情的时候才意识到搞海外殖民和向外分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某些政权而言,或许就算得到世界地图想要开拓世界,也没有足够的底气和动力。
先期投入太高了,回本周期实在是太长了。
等到海外开拓小分队能站稳脚跟自给自足,起码需要三年时间甚至更长。
就算那里有肥沃的冲积平原,有温暖潮湿的气候,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是从荒地到良田,光是排水工作就要做很久。
所以郭鹏这一波派给郭珺的除了军队,还有一些朝廷里的农业专家,都是在帝国一线的垦荒战场上服务战斗了许久,江南大开发行动中,少不了这些人的辛勤付出。
他们的付出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他们的科学指导,开垦荒地绝对不会那么容易。
有了这些农业专家的帮助和勘探,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垦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开始获取产量,以迎接下一波移民。
这段时间里,一切需求都需要母国给予提供,需要母国持续高强度的输血。
若是海外殖民向外分封那么容易的话,西方人也不会用三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套体系,其中还要经历数次霸主更迭,才最终确立对世界的支配和榨取。
而眼下,饶是郭某人开了上帝视角,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真的要做到这一切也是需要很多时间和很多付出的。
三年的粮食,三年的军需物资,三年的日用生活最低保障,等于一场耗时三年的远征,对于魏帝国本身而言也是一场考验。
这部分费用支出,郭鹏决定皇帝内帑出一半,朝廷国库出一半,等于国库和内库共同出力,协助郭珺完成这一系列的开拓。
之后还有四个儿子的出海,也是按照这个模式执行。
而这一系列的开拓到底能否成功,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就算成功,之后的移民也是难题,让习惯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忽然远离家乡移居异域,真的不会造成动乱吗?
被选中的一千精锐好歹还能在纪律和荣誉的鞭策下跟随郭珺,九千新兵则相对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只是服从命令,未来是否会产生浓重的思乡情绪,那是真的不好说。
没人告诉他们他们需要永久的留在当地,把当地建设成第二个中华。
他们的家眷会在他们成功站稳脚跟之后抵达当地,成为第一批海外移民。
到时候,魏帝国还要给他们一些补偿、福利安排等等,减免赋税,赏赐财物,赏赐身份地位等等,这又是一大笔支出。
而就这几万人显然也没办法更好地占据当地,后续移民肯定还要继续开启。
除了部分可以招募到的亡命徒之外,大部分还是要依靠行政命令,筹措个二三十万人抵达当地,打下郭氏西蜀公国的基础。
让他们在海外繁衍生息。
郭鹏想过前朝的一些政策,比如把犯罪的人贬到边关去填充当地人口什么的。
班超在重开西域的时候就对自己的部下说过,他带领开辟西域的都是一群在内地混不下去的罪犯,没有好的思想觉悟,没有家国情怀,有的只是对利益的追求和渴望。
所以对于这些人,就不能有太高的思想道德要求,也要适当给与好处,关键时刻身先士卒,用勇武和利益驾驭他们,而不能用其他的。
这是班超空手套白狼的胜利。
可是郭鹏不能这样做,他不可能把一群人渣败类交给郭瑾去开疆拓土,他需要的不是一群渣滓,而是一群普通民众。
除了用利益诱惑之外,大部分人,还是要用行政命令。
可以预见的未来之中,魏帝国需要对西蜀公国不断的输血,不断地给与各种帮助,如此,才能让西蜀公国真正建立起来,站稳脚跟,逐步向北吞并印度大陆,并给予母国以回报。
未来对于其他的海外封国也是如此,需要提供大量的帮助,这会很考验魏帝国的财政和郭瑾这位帝王的态度。
郭鹏对外分封的政策虽然成功推行并且执行下去,却给群臣带来了巨大的疑惑。
很多人都在观望,对于一个已经征服偌大疆土却仍旧不满足的皇帝,他们持续观望。
出海的危险那么大,那么难,路途还那么遥远,真的支撑得住吗?
真的要把皇子分封到那么远的地方吗?
不会出事吗?
皇子不会死在那边让皇帝血本无归吗?
没人知道结局,连郭鹏自己都不知道,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继续推动这个政策,并且开始派人在洛阳城引导舆论。
他要带领大家学习历史,学习西周的开拓史。
在他的暗示下,一些脑袋瓜子很灵敏的人在这段时间里就西周王朝的分封开拓史进行了大规模深入研究,然后不断地写各种文章乃至于写书,全方位的研究西周分封开拓史。
了解西周时代的先人是如何通过分封把国土范围从豫州扩张到四面八方的。
史学从来不是大众学问,学术尚未下移的时代,了解历史的人终究是少数。
乃至于直到近现代,了解历史的人也不多,系统的史学教育也没有完全展开。
郭魏建立以前,并没有成体系的历史教育,历史知识局限于治春秋经这一部分人手中,绝大部分读书人只是略微了解一下。
直到郭鹏改革太学教育之后,才引入了历史教育这个概念。
很多没有家族积累和传统的太学生才开始了解魏帝国和东汉帝国之前的历史。
否则他们还以为汉帝国从最开始就存在,直到被魏帝国取代。
然后他们才得知两汉帝国交替和那个新莽王朝存在的故事,以及不久之前大家都经历过的汉魏交替。
他们才开始拥有了一定的历史观念。
并且直到几个月之前,郭鹏才下令才把历史文献编撰成为可以对外售卖的书籍,帮助大众了解历史,读懂历史,知道这个国度的过去。
这才引发了民间学者们的一波研究历史的高峰。
到现在,由郭鹏倡导的对西周分封史的研究让一波西周时代的分封研究的文章、书籍火速面世。
一时间,到处都有人在讨论西周时期的分封历史,了解这个国度的前世今生。
郭鹏亲自指导了部分研究文章的撰写,将他们的研究重点引导向周武王分封之初周王室对封国的帮助和给予。
他试图让大家明白,当初周王室对封国的帮助就如同如今魏帝国对封国的帮助。
当年开拓中原、河北和江南的封国们就是在周王室的资助下一点一点的开疆拓土,把原先被东夷、淮夷、东北夷等夷人部落占据的土地一点一点建设为如今的各大州领土。
让人们意识到如今魏帝国所占据的疆域并非是从一开始就天然属于华夏,而是先人一点一点的武力征服、开拓经营之后才得到的。
这一类文章的发表和这一类书籍的面世,对于整个魏国知识界都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引导一大群一大群的学者开始重新研究西周的分封史和分封对西周以及往后数百年的历史影响。
做到这一步之后,关于郭鹏分封子弟到海外的争论就逐渐平息,而是纷纷转向了对当年西周分封的研究和争论。
舆论逐渐被平息。
郭鹏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为之后的禅让做一些准备工作,
但此时,郭瑾却对郭鹏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他希望得知郭鹏打算把三弟郭琼分封在什么地方,等他登基之后,就会发布圣旨,把郭琼分封出去。
郭鹏就那么默默的看着郭瑾,看了好一会儿。
郭瑾毫不畏惧的与他对视,也看了好一会儿。
“之前你不是还不太想让你的兄弟们离开的吗?”
“那是儿子还不太明白父亲的苦心。”
“现在明白了?”
“明白了,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将来若是儿子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把孩子们分封出去。”
“阿珺对你说了什么吗?”
“一些过去的事情,不值一提。”
“这样啊。”
郭鹏没有反对,默默地点了点头。
“好。”
郭鹏答应了郭瑾的请求,打开了世界地图,把和交州隔海相望的那一大片大大小小的岛屿指给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