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三百九十三 赵云主动减少了自己出现在军队里的次数

一千三百九十三 赵云主动减少了自己出现在军队里的次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勇敢站出来为张飞说话,关羽被赏赐了很多钱,很多物品。

    他的行为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扬,说他重情重义,勇于担当,面对危局敢于挺身而出,是个好男儿,值得嘉奖。

    皇帝这一波操作就让那些力主严惩张飞的人感到十分疑惑了。

    张飞和关羽的关系,魏国军界没人不知道。

    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所以才对皇帝的操作感到迷惑。

    这两人好的穿一条裤子,关羽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帮张飞说话,帮张飞辩白,就差把整个人砸在里头了。

    大家都对这件事情表示不解。

    诸将不解,群臣也不解。

    然后,皇帝对外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情处理方式的解释。

    皇帝说,这件事情本身的确是张飞犯了错。

    他无视军规军法,侥幸获得胜利,实在不能鼓励,也不能宣扬,必须要予以严惩,否则不能纠正军队里某些人的冒进思想。

    魏军的确强大,但是不能傲慢,觉得老子天下无敌,想打谁就打谁,越是强大,越要谦虚谨慎,人如此,军队也要如此。

    所以他决定严惩张飞,哪怕算上他的功劳在内,都要解除他的职位,把他一撸到底,赶出军队,赶回老家赋闲,以此警示全军。

    但是,他不希望继续对张飞做进一步的惩处了。

    因为张飞不仅是功勋老臣,也是太上皇的旧部,从太上皇起兵早期就跟随太上皇作战,一路浴血拼杀,整整三十年忠心耿耿。

    要是因为这件事情对张飞做出更加严厉的惩处,他觉得很不合适。

    对于老臣老将来说,奋斗一生所追求的,无非是功名利禄。

    张飞却只想打仗。

    他不贪污不作怪,只是行事霸道,喜欢打仗,沉迷于战场。

    这样的人若要进一步严惩,便显得过于严苛,有伤老臣之心,他不愿如此。

    同时,张飞为魏国浴血奋战三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他违反军规军法将要遭到严惩的时候,却没有几个人愿意为他上表辩白。

    反倒有诸多要求进一步严惩他的人上表攻击他。

    这样的事实让郭瑾在愤怒之余也感觉到一丝凄凉。

    浴血奋战三十年的老将,因为一次犯错,就要被攻击到这个地步,实在是有些不必要。

    张飞的确犯了错,触犯了军规,按律的确是要严惩不贷。

    现在剥夺他的职位和权力,把他赶回老家,已经是严惩,更进一步,是真的没有必要了,诸位臣工也千万不要觉得他量刑过轻。

    另外就是关羽。

    在这样的局面下,在没有人愿意为张飞哪怕说一句话的情况下,他站了出来,帮张飞辩白,帮他说话,不说这样做对不对,但是他的忠义却深深地感动了皇帝。

    张飞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人,他可以得到辩白的机会,不至于满朝上下没一个愿意为他说话的人。

    所以皇帝决定嘉奖关羽。

    和张飞无关,而是嘉奖他没有在舆论狂潮之中随波逐流,而是坚守本心的忠义之举。

    简而言之,新皇帝欣赏关羽。

    这一波解释出来,着实让整个洛阳的人都感受颇深。

    郭鹏时代的多次残酷无情的政治风暴让每一个官员都学会了什么叫做明哲保身,学会了只要保住自己就好,其他的都无所谓这样的本领。

    愿意为人不惜一切的辩白这样的事情,是越来越少了。

    进入郭瑾时代之后,很多人来不及转变思维,一旦嗅到政治风暴的味道之后,立刻缩了起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打算什么都不管。

    然而他们似乎忘了郭瑾积累政治资本的高光一战就是【奋不顾身】救下了曹洪。

    立刻就有人明白了,这一波不是单纯的政治斗争,不是那种为了清洗而进行的郭鹏式政治风暴,而是另一种模式的全新的政治动荡。

    人们发现郭瑾似乎并没有郭鹏那种一言不合荡平全族的气魄和手腕。

    这让很多人感到后悔。

    后悔他们没有摸清楚新皇帝的脉搏。

    但是现在也晚了。

    只有关羽一个人出于自己的意愿【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关羽估计会有一次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是哪一次了。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发生又突然结束掉的风波里,除了突然杀出来获得利益的关羽之外,其他人好像都不是什么赢家。

    本性难移的张飞当然不用说了,职位丢掉了,回老家赋闲去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起复的机会。

    赵云等人好像也不是赢家。

    他们对张飞穷追猛打,造成了一阵恐慌,使得整个军队系统人人自危。

    而在郭瑾终结了这一阵恐慌之后,那些因为恐慌而不敢站出来的人们对他们充满了不满。

    不少参谋台和兵部乃至于卫军系统里的人都对这一波赵云等人的做法感到不满。

    觉得他们这样弄实在是不合时宜,就算放倒了张飞,实际上也没有得到什么。

    赵云原本因为成为了卫军大将军,大魏帝国第一军人,声望刚刚攀上顶峰,结果第二天就忍不住的弹劾了张飞。

    好像迫不及待要证明自己的新身份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似的。

    结果张飞是倒了,但是赵云自己好像也什么都没有得到。

    反而还有些失去的东西。

    比如——名望。

    一直以来低调做人做事的赵云,居然弹劾了三十年交情的张飞,这让很多军队里的人感觉赵云是不是膨胀了,是不是忍了很久终于要爆发出自己的本性了。

    赵云的名声受损了。

    大家忽然觉得赵云好像也不是什么圣人,他的人设好像已经崩塌了似的。

    而那一群跟着赵云一起弹劾张飞的军队系统的人也没讨到什么好处,反而惹的一身腥气。

    每个人在军队里的名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受损。

    落井下石这种事情做起来舒服愉快,但是事后的反噬显然也不是随便某个人可以承受的起的。

    张飞去职之后,他的两个职位——西域三府守备军总指挥使和北庭都护府守备军指挥使的职位没有一个落到他们这群人头上。

    他们本来指望着放倒张飞给自己出口气,然后趁机拿到军职更上一层楼,但是他们的想法破灭了。

    郭瑾只是提拔了讲武堂优秀毕业生、在此次西征战中立下功勋的新人军官王仲武接任张飞的北庭都护府守备军指挥使的职务。

    而且并没有重新设立西域三府守备军总指挥使的意思。

    就好像这个职位不曾存在过——仅仅存在了一天,就消失了。

    张飞这个新晋五虎大将之一的身份也就保持了一天,然后就再也不存在了。

    没有新晋的五虎大将。

    而那群人当然什么都没有得到,还是原地踏步走。

    皇帝似乎并不喜欢他们这种墙倒众人推还要落井下石的行为,觉得他们德行有亏。

    有小道消息流传出来,说皇帝亲口说自己不喜欢落井下石的人。

    这一波,是真的亏了。

    无论是张飞,还是弹劾张飞的人,看起来,大家都是输家。

    表面上的赢家关羽被很多人艳羡,觉得他们要是敢于站出来硬怼赵云,说不定也能得到皇帝的欣赏了。

    但是真正的赢家就真的是关羽吗?

    未必。

    真正的赢家,是现任皇帝郭瑾。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真正的赢家已经达成了他的重要目标——还是有的,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说出来。

    打压张飞,打压了军队里的冒进思想和试图挣脱军规束缚的某种趋势,让军队归于平稳、老实,还安插了他名义上的学生进入西域。

    安抚关羽,安抚了军队里老人的心,告诉他们,他不会因为张飞就对军队里的老人展开大清洗。

    打压了赵云刚刚要起来的势头和名望,把赵云有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的可能掐死在了摇篮里,断绝了赵云凭借威望突破规则束缚的可能性。

    三方面被他连推带拉,给他折腾的服服帖帖的。

    有人被打压,心有戚戚,不敢妄动。

    有人感受到了新皇帝的温暖,心中感动,对新皇帝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大大提升。

    有人则失去了很多东西,浑浑噩噩,大有一蹶不振的迹象。

    而忠诚于皇帝的新人正在奋起。

    之后,一应关于军队的政令和人事调动命令轻而易举的就推行下去了,郭瑾对于卫军的掌控程度大大提升。

    这种微妙的权力地位扭转让很多人都没有及时察觉出来。

    郭瑾却十分及时的察觉到了这种趋势。

    赵云因为这件事情名声受损,虽然该得到的一点没少,卫军大将军的地位不可动摇,可是他却因此而决定闭门谢客,不与旁人交通往来,竭尽全力的展示自己的无害化。

    这场变故发生之后,赵云仔细的思考,忽然意识到这是皇帝的连环套,针对的不止是他,目标也不单单是他。

    他意识到自己进一步增长军功会让皇帝猜忌,自己在卫军之中的声望越大,皇帝越会猜忌,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半拉女婿,也没用。

    封建皇帝对于军权的敏感程度不是什么人都能挑战的。

    郭瑾肯定不是郭鹏,退位之前就开始让郭瑾染指军队。

    郭鹏有充分的威望和自信,他不担心。

    但是郭瑾没有,所以郭瑾会担心。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赵云非常主动地接受了皇帝的坑害,自损名望,自污以求安稳,还更加谨慎小心的行使自己做为卫军大将军的权力。

    进一步察觉到了新皇帝的某种政治动向之后,赵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一个重大的阻碍,如果不主动腾出位置,可能就会被动的腾出位置。

    这次风波只是皇帝看在亲人的面子上给的一个机会,根本没有刻意的针对自己。

    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及时领悟皇帝的用意,还要主动彰显卫军大将军的权力和地位,那么皇帝肯定就不会再留手了。

    于是,赵云主动减少了自己出现在军队里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