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大帝的拖鞋!(求订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665年7月初的时候,来自波斯、希瓦、罗刹三国的使臣终于抵达了帖木儿帝国的都城撒马尔罕。在陈旧但依然不失庄重和华丽的宫殿内,三国使臣首先看到了5000名肃立在宫殿广场上的帖木儿新军。这些来自河中的战士身披板链甲(锁子甲上挂铁片),头顶尖铁盔,肩扛火绳枪,腰带上还悬挂着弯刀,队列极为严整。
即便在波斯古拉姆新军(一支由英国冒险家安东尼.雪利帮助训练的西式军队,成员都来自高加索)担任过高官的波斯使臣卡利法看来,这支军队也堪称精锐了。和采用了莫里斯方阵战术的波斯古拉姆新军没得比,但是和波斯军队的红头军还是可以一较高下的。
一个印度斯坦的皇帝可以拿出这样的军队,看来这位奥朗则布并非浪得虚名之辈啊!
希瓦汗国的使臣阿利姆王子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他关注的并不是这些在宫殿广场上列队的皇家卫队,而是入城时看见的骆驼炮兵、骆驼骑兵和普通骑兵。
骆驼炮又称沙纳图尔,是西亚、中亚和南亚军队非常喜欢的武器,介于重型火枪和轻型火炮之间,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抬枪。不过这种武器不是步兵使用的,而是配属给骑兵。标准的战术就是先用骆驼炮轰击,再以骑兵冲锋。
奥朗则布的帝国辽阔而且富庶,手工业极为发达,因此可以大量铸造骆驼炮。为了给自己的河中亲兵装备骆驼炮,奥朗则布从印度本土调集了多达1000门的骆驼炮,现在全都摆在了波斯、希瓦、罗刹三国使臣的眼前。
罗刹使臣是戈洛文侯爵的弟弟列夫.戈洛文,也是一位久经战阵的军人,曾经同波兰、瑞典、土耳其打过仗,而且还参与翻译了《步兵战斗队形的训练和变换》——这是西欧陆军的步兵的作战条列,在1647年时就被引入了罗刹国,用来指导罗刹国射击军的改革。
罗刹国的射击军就是那些打扮的和圣诞老人差不多的火枪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他们也在不断进化——如果不进化,凭什么和波兰、瑞典、土耳其这样的强敌打了七八年还没怎么输?
经过阿列克谢一世的整顿,射击军已经有了大约60个“新制”的团,总兵力达到了将近6万。虽然这些“新制”团依旧比不上欧洲那边的强兵,但是摆在中亚这里却是第一等的劲旅。
另外,罗刹国早就在中亚这里布署了不少哥萨克骑兵,他们可是清朝前锋营骑兵的模仿的对象。
而僧格的准格尔骑兵则借鉴了清朝前锋营骑兵(许多在前锋营当官当兵的八旗蒙古都跑僧格手下)、明朝的黑枪骑兵和罗刹国的哥萨克骑兵,实际上也是一支马上马下通用的“杂活骑兵”,他们和哥萨克骑兵、黑枪骑兵、前锋营骑兵最大的不同就是马多!他们是蒙古人嘛,还能缺少战马?所以准格尔骑兵的机动性是超强的。
不过准格尔却没有装备骆驼炮这样的超轻型火炮,而是配备了大明朝廷赠送的6斤野战炮。这种火炮的威力非常令人满意,比早先的3磅炮可强多了。既可以用来轰击敌人的野战部队,也能用来摧毁中亚这边不算坚固的城墙。唯一的问题就是重了一点——这种火炮是用青铜铸造的,分量十足!所以转运起来不太方便。
因此准格尔的军队在拉上大炮,拥有极强的野战和攻坚能力的时候,机动性就没了。而在不携带火炮的时候,就是一支来去如风的“蒙古铁骑”。
通过和僧格的“友好接触”,足智多谋的奥朗则布已经摸清了准格尔王国的底细。12个准格尔万户理论上都可以提供一万准格尔骑兵,但那是极端情况下进行总动员才能拉出来的兵力。
在通常情况下,准格尔王国的“驻牧六万户”(其实是亦农亦牧)实行的是类似府兵制的轮番服役制,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约两万人在役。
另外,僧格还拥有一支募集来的亲兵,人数只有5000,包括一个明式步兵团(模仿新军编成,装备火绳枪和长枪)、一个胸甲枪骑兵团、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工兵营。
总共25000人的常备军构成了准格尔王国军事力量的核心,而在核心之外还有游牧六万户的游牧骑兵。
这些游牧骑兵是比较传统的蒙古骑兵,但是装备也比较精良,拥有大量的火绳枪和锁子甲。不过由于游牧部落的组织问题和绰罗斯家族内部的矛盾(僧格和几个哥哥不是一母所生),这6个游牧万户的骑兵战斗力是没有办法和僧格的常备军相比的。而且这6个游牧万户需要管控的地盘很大,辖区内还有大量三心二意的哈萨克部落要压制,所以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这6个游牧万户能起到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在掌握了准格尔的底细的同时,奥朗则布也摸清了几个盟友的力量。其中实力最强的当然是罗刹国—哈萨克联军,除了戈洛文侯爵带来的6000射击军之外,罗刹国在中亚这边还有大约4000人的武装(主要是哥萨克)。另外,小玉兹的哈萨克部落也全部站在罗刹国一边。因为哈萨克人和准格尔人又亡国破家的大恨,所以一定会拼命战斗。罗刹人加上哈萨克人,可以出动的兵力大约在三万左右!
光这一路就比僧格的常备军多了!
希瓦汗国的兵力仅次于罗刹—哈萨克联军,在收编了布哈拉的乌兹别克人(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是亲戚)后,阿努沙汗拥有至少5万乌兹别克战士,而且还拥有奥斯曼帝国提供的大量新式火器和军事顾问,实力不容小觑。
波斯—土库曼联军的实力也非常强大,萨菲王朝的阿巴斯二世从波斯本土派出了至少5000红头军,还从土库曼部落中招募了大批战士,总兵力在两万左右。
光是这三家就有十万大军了,而奥朗则布手头则有八万人的军队——包括三万从印度带来的远征军和五万在撒马尔罕、塔吉克招募来的新军。所以反准格尔联盟的总兵力有十八万之多......即使僧格的6个驻牧万户总动员,能够拉出来的兵力也就六万五千。
而这六万五千人也不可能都集中起来进行运动战,因为在僧格统治下的河中天方教徒已经蠢蠢欲动,即将发起大起义。
现在的形势怎么看都对僧格很不利啊!
这也是奥朗则布从一个好丈人转变为大帝的原因。
撒马尔罕的王宫之内,大帝奥朗则布披上了象征开战的锁子甲,高坐在自己宝座之上,周围簇拥着一群在印度凶名赫赫的大将。当着罗刹、波斯、希瓦三国使臣面,大帝冲自己的一个宦官招了下手。
宦官端着个盘子走到了大帝跟前,盘子里面摆着一只脏兮兮的旧拖鞋!
奥朗则布面色阴森,开口说着波斯语:“众所周知,我是一位宽容仁爱的君主,不愿意看见无休止的杀戮和苦难,哪怕被杀死的都异教徒,所以在讨伐准格尔王国的战争开始前,我将给僧格王最后一个机会......”他指着拖鞋,“这是我穿过的拖鞋,我将派遣它代表我去准格尔的王城劝降,如果僧格愿意皈依真神并且向帖木儿帝国臣服,然后再撤出中玉兹、费尔干纳和锡尔河中游之地,他和他的臣所犯下的罪行就应该得到宽恕!”
1665年7月初的时候,来自波斯、希瓦、罗刹三国的使臣终于抵达了帖木儿帝国的都城撒马尔罕。在陈旧但依然不失庄重和华丽的宫殿内,三国使臣首先看到了5000名肃立在宫殿广场上的帖木儿新军。这些来自河中的战士身披板链甲(锁子甲上挂铁片),头顶尖铁盔,肩扛火绳枪,腰带上还悬挂着弯刀,队列极为严整。
即便在波斯古拉姆新军(一支由英国冒险家安东尼.雪利帮助训练的西式军队,成员都来自高加索)担任过高官的波斯使臣卡利法看来,这支军队也堪称精锐了。和采用了莫里斯方阵战术的波斯古拉姆新军没得比,但是和波斯军队的红头军还是可以一较高下的。
一个印度斯坦的皇帝可以拿出这样的军队,看来这位奥朗则布并非浪得虚名之辈啊!
希瓦汗国的使臣阿利姆王子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他关注的并不是这些在宫殿广场上列队的皇家卫队,而是入城时看见的骆驼炮兵、骆驼骑兵和普通骑兵。
骆驼炮又称沙纳图尔,是西亚、中亚和南亚军队非常喜欢的武器,介于重型火枪和轻型火炮之间,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抬枪。不过这种武器不是步兵使用的,而是配属给骑兵。标准的战术就是先用骆驼炮轰击,再以骑兵冲锋。
奥朗则布的帝国辽阔而且富庶,手工业极为发达,因此可以大量铸造骆驼炮。为了给自己的河中亲兵装备骆驼炮,奥朗则布从印度本土调集了多达1000门的骆驼炮,现在全都摆在了波斯、希瓦、罗刹三国使臣的眼前。
罗刹使臣是戈洛文侯爵的弟弟列夫.戈洛文,也是一位久经战阵的军人,曾经同波兰、瑞典、土耳其打过仗,而且还参与翻译了《步兵战斗队形的训练和变换》——这是西欧陆军的步兵的作战条列,在1647年时就被引入了罗刹国,用来指导罗刹国射击军的改革。
罗刹国的射击军就是那些打扮的和圣诞老人差不多的火枪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他们也在不断进化——如果不进化,凭什么和波兰、瑞典、土耳其这样的强敌打了七八年还没怎么输?
经过阿列克谢一世的整顿,射击军已经有了大约60个“新制”的团,总兵力达到了将近6万。虽然这些“新制”团依旧比不上欧洲那边的强兵,但是摆在中亚这里却是第一等的劲旅。
另外,罗刹国早就在中亚这里布署了不少哥萨克骑兵,他们可是清朝前锋营骑兵的模仿的对象。
而僧格的准格尔骑兵则借鉴了清朝前锋营骑兵(许多在前锋营当官当兵的八旗蒙古都跑僧格手下)、明朝的黑枪骑兵和罗刹国的哥萨克骑兵,实际上也是一支马上马下通用的“杂活骑兵”,他们和哥萨克骑兵、黑枪骑兵、前锋营骑兵最大的不同就是马多!他们是蒙古人嘛,还能缺少战马?所以准格尔骑兵的机动性是超强的。
不过准格尔却没有装备骆驼炮这样的超轻型火炮,而是配备了大明朝廷赠送的6斤野战炮。这种火炮的威力非常令人满意,比早先的3磅炮可强多了。既可以用来轰击敌人的野战部队,也能用来摧毁中亚这边不算坚固的城墙。唯一的问题就是重了一点——这种火炮是用青铜铸造的,分量十足!所以转运起来不太方便。
因此准格尔的军队在拉上大炮,拥有极强的野战和攻坚能力的时候,机动性就没了。而在不携带火炮的时候,就是一支来去如风的“蒙古铁骑”。
通过和僧格的“友好接触”,足智多谋的奥朗则布已经摸清了准格尔王国的底细。12个准格尔万户理论上都可以提供一万准格尔骑兵,但那是极端情况下进行总动员才能拉出来的兵力。
在通常情况下,准格尔王国的“驻牧六万户”(其实是亦农亦牧)实行的是类似府兵制的轮番服役制,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约两万人在役。
另外,僧格还拥有一支募集来的亲兵,人数只有5000,包括一个明式步兵团(模仿新军编成,装备火绳枪和长枪)、一个胸甲枪骑兵团、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工兵营。
总共25000人的常备军构成了准格尔王国军事力量的核心,而在核心之外还有游牧六万户的游牧骑兵。
这些游牧骑兵是比较传统的蒙古骑兵,但是装备也比较精良,拥有大量的火绳枪和锁子甲。不过由于游牧部落的组织问题和绰罗斯家族内部的矛盾(僧格和几个哥哥不是一母所生),这6个游牧万户的骑兵战斗力是没有办法和僧格的常备军相比的。而且这6个游牧万户需要管控的地盘很大,辖区内还有大量三心二意的哈萨克部落要压制,所以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这6个游牧万户能起到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在掌握了准格尔的底细的同时,奥朗则布也摸清了几个盟友的力量。其中实力最强的当然是罗刹国—哈萨克联军,除了戈洛文侯爵带来的6000射击军之外,罗刹国在中亚这边还有大约4000人的武装(主要是哥萨克)。另外,小玉兹的哈萨克部落也全部站在罗刹国一边。因为哈萨克人和准格尔人又亡国破家的大恨,所以一定会拼命战斗。罗刹人加上哈萨克人,可以出动的兵力大约在三万左右!
光这一路就比僧格的常备军多了!
希瓦汗国的兵力仅次于罗刹—哈萨克联军,在收编了布哈拉的乌兹别克人(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是亲戚)后,阿努沙汗拥有至少5万乌兹别克战士,而且还拥有奥斯曼帝国提供的大量新式火器和军事顾问,实力不容小觑。
波斯—土库曼联军的实力也非常强大,萨菲王朝的阿巴斯二世从波斯本土派出了至少5000红头军,还从土库曼部落中招募了大批战士,总兵力在两万左右。
光是这三家就有十万大军了,而奥朗则布手头则有八万人的军队——包括三万从印度带来的远征军和五万在撒马尔罕、塔吉克招募来的新军。所以反准格尔联盟的总兵力有十八万之多......即使僧格的6个驻牧万户总动员,能够拉出来的兵力也就六万五千。
而这六万五千人也不可能都集中起来进行运动战,因为在僧格统治下的河中天方教徒已经蠢蠢欲动,即将发起大起义。
现在的形势怎么看都对僧格很不利啊!
这也是奥朗则布从一个好丈人转变为大帝的原因。
撒马尔罕的王宫之内,大帝奥朗则布披上了象征开战的锁子甲,高坐在自己宝座之上,周围簇拥着一群在印度凶名赫赫的大将。当着罗刹、波斯、希瓦三国使臣面,大帝冲自己的一个宦官招了下手。
宦官端着个盘子走到了大帝跟前,盘子里面摆着一只脏兮兮的旧拖鞋!
奥朗则布面色阴森,开口说着波斯语:“众所周知,我是一位宽容仁爱的君主,不愿意看见无休止的杀戮和苦难,哪怕被杀死的都异教徒,所以在讨伐准格尔王国的战争开始前,我将给僧格王最后一个机会......”他指着拖鞋,“这是我穿过的拖鞋,我将派遣它代表我去准格尔的王城劝降,如果僧格愿意皈依真神并且向帖木儿帝国臣服,然后再撤出中玉兹、费尔干纳和锡尔河中游之地,他和他的臣所犯下的罪行就应该得到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