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好在不差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就是神臂弓?”温和失声惊呼。
他是将门出身的,家学渊源,对军事相关的资讯都有了解,而神臂弓在宋朝也是得享大名的武器,他自然不会不知道。
不过,他也就只是知道有这么件利器而已,这武器到底有多大威力,他也只能从前朝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中略窥一斑了。
神臂弓研发于熙宁元年,其后应用于军中,保密程度相当高,宋军若是落败时,会将其破坏,以免让外族窥得玄机,最后随着北宋的灭亡而湮灭。
温和对神臂弓的了解来自于宋史中的兵志,据上面的记载,弓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当初看到的时候,对这等神兵,他也是心驰神往。
远程兵器最重要的就是射程,三百多步的射程足以傲视所有弓弩了,除了将军炮和床弩,或者鞑子曾经用过的回回炮,再没有其他武器能够拥有更大的射程了。
而神臂弓不是大型兵器,而是单兵武器,精准度和射击的密集程度,以及射击频率,都远在那些大型武器之上,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可是……”温和有些迟疑,“侯爷,且不说这弩的射程比传闻中远,威力也更大,单说前宋的军报中,就很少有神臂弓建功的记载,若是此弓的威力真的有如眼下这般,又岂能籍籍无名,攻陷汴京的金人也丝毫不予重视呢?”
五千强弩,在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上,三轮射击,覆灭了三千精骑,毫无疑问,这样的战绩只要发生了。就一定会名震天下。
可宋朝的这件利器虽然得享大名,却只是在纸面上的大名,在战阵上的应用却很少有记载,金人攻入汴京之后,也没对这武器表示出任何兴趣,就算武器被毁了,金人也可以抓工匠啊?他们虽没什么脑子,可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是啊,这弩的威力都快赶上床弩了,宋朝的军事水平那么弱。怎么可能有这种利器呢?大哥,你太谦虚了吧?”正德对这话题也很有兴趣。
他初见神臂弓的时候,还是在去年,当时曾鉴和董平联袂入宫。没见到东西,光是看到这两个人,正德就已经吃了一惊了,自从谢宏去辽东之后,这两人就极少离开军器司,曾鉴甚至连早朝都不怎么去了,这样两个人齐出。任谁看到也是要吃惊的。
随后的展示就更让人震惊了,六百米的射程,强绝的穿透力和恐怖的威力,只要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人。就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压倒性的远程打击力量。
“这可不是我谦虚,其实早在春秋战国的时代,中原各国的制弩技术就已经很强悍了,所以才有楚剑秦弓的说法。汉朝的大黄弩,也是有四百步射程的强弩,而且在汉末的时候,还有更进一步的连弩……”
谢宏没下大力气研发火器,也是有底气在的,自秦汉起。中原的制弩技术就强绝一时,而草原异族却并不以此见长。
汉武帝时期,将军李陵率数千人马深入草原,结果被十倍于己的敌军团团围困。可在他箭矢用光之前,匈奴人却拿几千汉军没有丝毫办法。
原因无他,就是汉军强大的远程力量,远远的超过了匈奴人,让他们在汉弩面前,只能被动挨打。
所谓草原人骑射无敌的说法,不过是在蒙古鞑子入寇中原之后,才开始兴起的。在辫子朝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宣扬,在此之前。是完全没有这种说法的,至少没有后面的那个射字。
想想也是。就凭草原异族的牛角弓,怎么可能比得上中原博大精深的制器工艺呢?技术不但是生产力,同样可以转化成军事力量,汉弩,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谢宏自己是不懂得制弩技术的,不过他身边有这样的人,当年他初遇曾鉴的时候,两人就讨论过神臂弓。等在京城站稳脚之后,谢宏便向曾鉴和董平提出了复现神兵的构想,后者自然也是激动万分。
曾鉴考虑的不单是军事上的应用,更多的,是对祖辈先贤们的缅怀。宋朝的工匠到底有多伟大,或者说华夏的技艺到底有多辉煌,完全不是史书上那寥寥几笔可以道尽的,只有将他们曾经的作品复现于世,让世人清清楚楚的看到,这才算是真正有了追思的凭依。
谢宏考虑要复杂一些,火器的改进不是三五年的事儿,与其推广那种限制多,威力差的火器,莫不如先以强弩代替,等火器完全成熟的时候,再全面推行。
华夏的制弩技术是成熟的,再加上他在细节上的提点,谢宏有这个自信,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比原始的火铳强。事实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火枪的有效射程不过一百多米,可神臂弓的射程却是火枪的四倍,而且在三百米之内,还能做到精准射击。
此外,神臂弓也没有太多天候的限制,就算是在暴雨中作战,只要不心疼武器损耗,一样可以以之作战。因为新的神臂弓完全是用金属制作的,连弓弦都是用钢丝绞成,完全没有普通弓弦那些顾忌。
跟普通的弓不一样的是,神臂弓的弩臂还有望山,可以精准射击,尤其是在三百米之内,堪称指哪儿打哪儿,所以才能两轮齐射,再加一轮自由射击,就全歼了乌苏的三千骑。
毫不夸张的说,军器司复现的新神臂弓,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远程兵器。别说蒙古人那上不得台面的牛角弓,就算是把欧洲的西班牙火枪兵团拉过来,一样把他们打得渣都不剩,单说一个射程,就已经把他们踩的死死的了。
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无敌?骑射无双?只能用热兵器才能克制?扯淡去吧!
别说自己还进行了改进,就算丝毫没有改进,但只要能把华夏失传的那些技术找出来,秦弩、大黄弩、神臂弓,哪个不能把游牧民族克制的死死的?
“其实两个问题的答案都一样,因为千好万好。强弩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尤其是在宋朝,这缺点更是表露无遗……”说了一大堆好处,谢宏最终却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像是与他呼应似的,四周也是一片叹息声。
因为鞑虏受到了震慑,半响没有动作,而这边说的话题又很吸引人,所以,不光是正德和温和。连一边伺候着的两个太监,以及众参谋都是竖起了耳朵在聆听。谢宏叹息不要紧,可却把话题给打断了,在关键时刻卖关子,听众又岂能不恼?
“大哥,你别卖关子,继续说,下面呢?”别人不敢催,正德却没这个顾忌,他就像是在听评书。要听下一回似的,红着小脸,连声催促道。
“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东西太贵了。”谢宏的答案极为简洁。
“太贵了?这算是什么缺点?”正德很疑惑。可温和和参谋们却都若有所思。
“这可是大问题……”谢宏摇摇头,嘴角带着一丝讥嘲的笑容,突然问道:“二弟,你觉得江大哥的武艺如何?”
“当然很好啊,说是百人敌也不为过。”谢宏的问题有些不相干,可正德还是回答了。
“那你知道不知道,按照大明原本的规矩,江大哥一年的俸禄是多少?”谢宏又问。
“……不知道。”正德对数字一向没啥研究,除非这数字跟他的爱好有关,可官员俸禄。无论如何也跟他的爱好扯不上关系。
“江大哥是正三品的将军,一月的俸禄是三十五石,也就是一年一百二十两银子,”谢宏扳着手指数了数。然后点点头,又问:“那你可知道,一架神臂弓的成本是多少?”
不等正德回答,他紧接着说道:“就算把人工也恢复成从前的水准,一架神臂弓也要千两以上,若是按照现在的人工标准,成本就在三千两左右了。”
“咝!”别说旁人了,连正德这个一向不关心财务问题的人都被吓了一跳。确实太贵了,这东西射出去的哪里是箭啊。压根就是用银子砸人呢!
“那这五千架强弩,岂不是说是……要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至少是从前的大明两年的岁入?”温和完全明白了。用这么多钱,就是为了打造一支远程部队,文官们怎么可能舍得?
“嗯,这还不算箭矢和日常保养维修的花费呢。”谢宏点头,强弩的威力,与精钢所制的箭矢也有关系,按照动量原理,撞击的力量等于速度乘质量,速度相近的情况下,箭矢的质量就成为了威力的决定因素。
以旧有官僚系统的观念和习惯,这样的武器是不可能普及应用的,就算用,在很多地方也会被偷工减料,比如箭矢……”谢宏冷笑着。
后世有一种说法,说满清鞑子骑射厉害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用的是重箭。实际上,也就是箭头上用的铁比较多罢了,这种本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却被当做某种优势来宣传,实在是可叹可笑呢。
明军的武器是由兵部提供的,要经过无数士大夫的手,所以,甲片越来越薄,箭矢越来越轻,刀剑越来越脆。而满洲鞑子的武器却是由晋商们提供的,质量过硬,分量十足。鞑虏和明军,到底谁甲坚兵利,还用说吗?
“文臣们的思路很简单,一个兵一年用不到二十两银子,还能克扣,一架神臂弓可以养一百多个兵了,作用么,当然是一百多个兵更大了,试想一下,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可以募多少兵?作用是不是远在五千弩手之上呢?”
众皆默然,正德的参谋都是将门子弟,如何不知道其中的道道?士人误国,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正确的。
没错,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可以募几十万兵了,但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的作用,又怎能和五千强弩相比?那些兵是要吃饭的,如此规模的军队,需要后方运送的补给又将是何等恐怖的数字?而且,大兵团的机动力,又岂能跟现在相比?
“嗯,还好,咱们现在不差钱,所以,这个缺点等于没有。”正德突然神气活现的点了点头,然后振臂高呼道:“鞑虏已经胆寒,全军前进,乘胜击破鞑虏!”
“噢!”众人正士气高昂呢,连最谨慎的温和都没提出反对意见。
旗号招展,大军缓缓前压,攻守之势逆转。
“这就是神臂弓?”温和失声惊呼。
他是将门出身的,家学渊源,对军事相关的资讯都有了解,而神臂弓在宋朝也是得享大名的武器,他自然不会不知道。
不过,他也就只是知道有这么件利器而已,这武器到底有多大威力,他也只能从前朝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中略窥一斑了。
神臂弓研发于熙宁元年,其后应用于军中,保密程度相当高,宋军若是落败时,会将其破坏,以免让外族窥得玄机,最后随着北宋的灭亡而湮灭。
温和对神臂弓的了解来自于宋史中的兵志,据上面的记载,弓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当初看到的时候,对这等神兵,他也是心驰神往。
远程兵器最重要的就是射程,三百多步的射程足以傲视所有弓弩了,除了将军炮和床弩,或者鞑子曾经用过的回回炮,再没有其他武器能够拥有更大的射程了。
而神臂弓不是大型兵器,而是单兵武器,精准度和射击的密集程度,以及射击频率,都远在那些大型武器之上,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可是……”温和有些迟疑,“侯爷,且不说这弩的射程比传闻中远,威力也更大,单说前宋的军报中,就很少有神臂弓建功的记载,若是此弓的威力真的有如眼下这般,又岂能籍籍无名,攻陷汴京的金人也丝毫不予重视呢?”
五千强弩,在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上,三轮射击,覆灭了三千精骑,毫无疑问,这样的战绩只要发生了。就一定会名震天下。
可宋朝的这件利器虽然得享大名,却只是在纸面上的大名,在战阵上的应用却很少有记载,金人攻入汴京之后,也没对这武器表示出任何兴趣,就算武器被毁了,金人也可以抓工匠啊?他们虽没什么脑子,可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是啊,这弩的威力都快赶上床弩了,宋朝的军事水平那么弱。怎么可能有这种利器呢?大哥,你太谦虚了吧?”正德对这话题也很有兴趣。
他初见神臂弓的时候,还是在去年,当时曾鉴和董平联袂入宫。没见到东西,光是看到这两个人,正德就已经吃了一惊了,自从谢宏去辽东之后,这两人就极少离开军器司,曾鉴甚至连早朝都不怎么去了,这样两个人齐出。任谁看到也是要吃惊的。
随后的展示就更让人震惊了,六百米的射程,强绝的穿透力和恐怖的威力,只要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人。就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压倒性的远程打击力量。
“这可不是我谦虚,其实早在春秋战国的时代,中原各国的制弩技术就已经很强悍了,所以才有楚剑秦弓的说法。汉朝的大黄弩,也是有四百步射程的强弩,而且在汉末的时候,还有更进一步的连弩……”
谢宏没下大力气研发火器,也是有底气在的,自秦汉起。中原的制弩技术就强绝一时,而草原异族却并不以此见长。
汉武帝时期,将军李陵率数千人马深入草原,结果被十倍于己的敌军团团围困。可在他箭矢用光之前,匈奴人却拿几千汉军没有丝毫办法。
原因无他,就是汉军强大的远程力量,远远的超过了匈奴人,让他们在汉弩面前,只能被动挨打。
所谓草原人骑射无敌的说法,不过是在蒙古鞑子入寇中原之后,才开始兴起的。在辫子朝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宣扬,在此之前。是完全没有这种说法的,至少没有后面的那个射字。
想想也是。就凭草原异族的牛角弓,怎么可能比得上中原博大精深的制器工艺呢?技术不但是生产力,同样可以转化成军事力量,汉弩,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谢宏自己是不懂得制弩技术的,不过他身边有这样的人,当年他初遇曾鉴的时候,两人就讨论过神臂弓。等在京城站稳脚之后,谢宏便向曾鉴和董平提出了复现神兵的构想,后者自然也是激动万分。
曾鉴考虑的不单是军事上的应用,更多的,是对祖辈先贤们的缅怀。宋朝的工匠到底有多伟大,或者说华夏的技艺到底有多辉煌,完全不是史书上那寥寥几笔可以道尽的,只有将他们曾经的作品复现于世,让世人清清楚楚的看到,这才算是真正有了追思的凭依。
谢宏考虑要复杂一些,火器的改进不是三五年的事儿,与其推广那种限制多,威力差的火器,莫不如先以强弩代替,等火器完全成熟的时候,再全面推行。
华夏的制弩技术是成熟的,再加上他在细节上的提点,谢宏有这个自信,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比原始的火铳强。事实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火枪的有效射程不过一百多米,可神臂弓的射程却是火枪的四倍,而且在三百米之内,还能做到精准射击。
此外,神臂弓也没有太多天候的限制,就算是在暴雨中作战,只要不心疼武器损耗,一样可以以之作战。因为新的神臂弓完全是用金属制作的,连弓弦都是用钢丝绞成,完全没有普通弓弦那些顾忌。
跟普通的弓不一样的是,神臂弓的弩臂还有望山,可以精准射击,尤其是在三百米之内,堪称指哪儿打哪儿,所以才能两轮齐射,再加一轮自由射击,就全歼了乌苏的三千骑。
毫不夸张的说,军器司复现的新神臂弓,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远程兵器。别说蒙古人那上不得台面的牛角弓,就算是把欧洲的西班牙火枪兵团拉过来,一样把他们打得渣都不剩,单说一个射程,就已经把他们踩的死死的了。
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无敌?骑射无双?只能用热兵器才能克制?扯淡去吧!
别说自己还进行了改进,就算丝毫没有改进,但只要能把华夏失传的那些技术找出来,秦弩、大黄弩、神臂弓,哪个不能把游牧民族克制的死死的?
“其实两个问题的答案都一样,因为千好万好。强弩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尤其是在宋朝,这缺点更是表露无遗……”说了一大堆好处,谢宏最终却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像是与他呼应似的,四周也是一片叹息声。
因为鞑虏受到了震慑,半响没有动作,而这边说的话题又很吸引人,所以,不光是正德和温和。连一边伺候着的两个太监,以及众参谋都是竖起了耳朵在聆听。谢宏叹息不要紧,可却把话题给打断了,在关键时刻卖关子,听众又岂能不恼?
“大哥,你别卖关子,继续说,下面呢?”别人不敢催,正德却没这个顾忌,他就像是在听评书。要听下一回似的,红着小脸,连声催促道。
“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东西太贵了。”谢宏的答案极为简洁。
“太贵了?这算是什么缺点?”正德很疑惑。可温和和参谋们却都若有所思。
“这可是大问题……”谢宏摇摇头,嘴角带着一丝讥嘲的笑容,突然问道:“二弟,你觉得江大哥的武艺如何?”
“当然很好啊,说是百人敌也不为过。”谢宏的问题有些不相干,可正德还是回答了。
“那你知道不知道,按照大明原本的规矩,江大哥一年的俸禄是多少?”谢宏又问。
“……不知道。”正德对数字一向没啥研究,除非这数字跟他的爱好有关,可官员俸禄。无论如何也跟他的爱好扯不上关系。
“江大哥是正三品的将军,一月的俸禄是三十五石,也就是一年一百二十两银子,”谢宏扳着手指数了数。然后点点头,又问:“那你可知道,一架神臂弓的成本是多少?”
不等正德回答,他紧接着说道:“就算把人工也恢复成从前的水准,一架神臂弓也要千两以上,若是按照现在的人工标准,成本就在三千两左右了。”
“咝!”别说旁人了,连正德这个一向不关心财务问题的人都被吓了一跳。确实太贵了,这东西射出去的哪里是箭啊。压根就是用银子砸人呢!
“那这五千架强弩,岂不是说是……要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至少是从前的大明两年的岁入?”温和完全明白了。用这么多钱,就是为了打造一支远程部队,文官们怎么可能舍得?
“嗯,这还不算箭矢和日常保养维修的花费呢。”谢宏点头,强弩的威力,与精钢所制的箭矢也有关系,按照动量原理,撞击的力量等于速度乘质量,速度相近的情况下,箭矢的质量就成为了威力的决定因素。
以旧有官僚系统的观念和习惯,这样的武器是不可能普及应用的,就算用,在很多地方也会被偷工减料,比如箭矢……”谢宏冷笑着。
后世有一种说法,说满清鞑子骑射厉害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用的是重箭。实际上,也就是箭头上用的铁比较多罢了,这种本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却被当做某种优势来宣传,实在是可叹可笑呢。
明军的武器是由兵部提供的,要经过无数士大夫的手,所以,甲片越来越薄,箭矢越来越轻,刀剑越来越脆。而满洲鞑子的武器却是由晋商们提供的,质量过硬,分量十足。鞑虏和明军,到底谁甲坚兵利,还用说吗?
“文臣们的思路很简单,一个兵一年用不到二十两银子,还能克扣,一架神臂弓可以养一百多个兵了,作用么,当然是一百多个兵更大了,试想一下,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可以募多少兵?作用是不是远在五千弩手之上呢?”
众皆默然,正德的参谋都是将门子弟,如何不知道其中的道道?士人误国,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正确的。
没错,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可以募几十万兵了,但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的作用,又怎能和五千强弩相比?那些兵是要吃饭的,如此规模的军队,需要后方运送的补给又将是何等恐怖的数字?而且,大兵团的机动力,又岂能跟现在相比?
“嗯,还好,咱们现在不差钱,所以,这个缺点等于没有。”正德突然神气活现的点了点头,然后振臂高呼道:“鞑虏已经胆寒,全军前进,乘胜击破鞑虏!”
“噢!”众人正士气高昂呢,连最谨慎的温和都没提出反对意见。
旗号招展,大军缓缓前压,攻守之势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