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唐天下 > 第十一章 尼泊尔归降

第十一章 尼泊尔归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一章尼泊尔归降“灭天竺!”一片尖叫声响起,出自群臣之口,个个睁大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吐蕃很穷,穷得只剩牦牛粪了,要想在吐蕃推行郡县制,难度不小。之所以难,就难在难以筹到钱粮,这让李隆基还有群臣很是烦恼,无不是在想办法解决此事。

    哪里想得到,李昌国竟然有办法,还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办法,灭天竺就成。

    这事还真是出乎群臣意料,仔细想想,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法子。

    虽然群臣没有去过天竺,对天竺却很了解,这主要来自两个人,一个是唐僧的游记,另一个就是王玄策的讲述。

    唐僧西入天竺取经这事,吴承恩写成了《西游记》,脍炙人口,为后人传颂。不过,唐人却是依据他的《大唐西域记》了解天竺,在书中,唐僧把在天竺的见闻详尽的展现在唐人面前,是唐人了解天竺的主要书籍,唐朝大臣几乎人人都读过。

    王玄策更是有名的使者,对天竺很了解,更差点灭了天竺。他的讲述同样是唐朝了解天竺重要来源。

    有此两人,要唐人对天竺不了解都难。

    他们知道天竺很富饶,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却又四分五裂,并没有统一,其实力有限,若唐朝要灭天竺的话,难度不大。

    灭了天竺,不仅解决了吐蕃所需的钱粮问题,还会有很多节余,也就是说,唐朝又有一个重要的赋税来源,唐朝的财政收入又会大幅增加。

    有了钱粮,唐朝就可以维持更多的军队,可以大举开疆拓土,与大食一战的胜算就更高。

    “妙计!真的是妙计!”群臣齐声赞扬,声震殿顶。

    陈玄礼更是眉头一挑,很是得意的问道:“杨钊,你说李昌国没办法,是欺君,这灭天竺一策如何?是不是欺君?”

    杨国忠中伤李昌国就是在剜陈玄礼的心头肉,要他不记恨都不成。

    “……”杨国忠恼怒,却是无言以答,只能脖子一扭,当作没听见处理。

    “呵呵。”陈玄礼笑得特别欢畅,趁胜追击,道:“杨钊,你无话可说了吧?”

    群臣窃笑,杨国忠仗势欺人,就从来没有象眼前这般吃亏的,偏偏对付他的是陈玄礼,他惹不起的人物。

    “好了。”李隆基挥挥手,阻止陈玄礼,冲群臣笑道:“你们眼下当知,朕为何如此欢喜了吧?李昌国这道上书,就是最美的佳肴,正好下酒。来,干!”端起酒杯,连干三杯,这才满足的放下酒杯。

    李昌国这道上书解决了唐朝最为吃紧的钱粮问题,的确是当浮一大白,群臣端杯相陪。

    “灭天竺的利弊,李昌国的上书中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们可有异议?”李昌国大声问询。

    上书中写得非常明白,谁还能有意见?群臣狠狠摇头。

    “没有就好。”李隆基站起身,双手背在背后,沉吟着道:“王玄策当年能灭天竺而未灭,非为其他,而是因为天竺离大唐太远了,若是灭了天竺,大唐却不能得其疆域口众,只能增强吐蕃和尼泊尔的国力,反倒是给大唐遗患。是以,王玄策放过了天竺。”

    天竺与吐蕃和尼泊尔接壤,离唐朝很远,若是王玄策灭了天竺,这些好处就归了吐蕃和尼泊尔。尼泊尔还好点,毕竟太远,不与唐朝接壤,对唐朝的威胁不算大。若是吐蕃得到这些地域和口众,其实力就会急剧膨胀,对唐朝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王玄策能灭天竺而不灭,放过天竺,实是深远的考虑。

    “如今嘛,吐蕃已灭,天竺一事也该了结了。”李隆基右手高高举起,重重挥下,道:“灭天竺这事,朕准了。要哥舒翰在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出兵天竺。嗯,天竺太热,没有冬天,随时可以出兵,就让哥舒翰择机出兵吧。留十万大军给哥舒翰,足够了。”

    这是给了哥舒翰相当大的选择余地,不限定时间,一切由哥舒翰说了算。

    “至于李昌国,就让他率军撤退,到河湟之地休整,准备进军西域。”李隆基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道:“在进军西域之前,大唐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庆典,庆贺平定吐蕃。要李昌国率领有功将士回长安,参与此庆典。”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声调转高,道:“此次庆典,务必盛大而隆重!”

    xxxxxxxx逻些,哥舒翰的帅帐。

    哥舒翰、李昌国、郭子仪、李白、李光弼、李晟,以及众将聚在一起,正在商议出兵天竺一事,众将心气极高,大声吆喝,出谋划策。

    “呵呵,终于要灭天竺了,灭了好。”

    “天竺疆域广,口众多,很富饶,若是能打下来,对大唐有莫大的好处,千万莫要错过了机会,一定要灭了天竺。”

    “王玄策当年没有灭掉天竺,实是可惜,如今,我们的机会终于来了,一定要灭了。”

    众将听说要出兵灭天竺,无不是大喜若狂,欢天喜地,叫着嚷着要出征天竺。

    王玄策作为一介使者,不动用唐朝一兵一卒,差点灭了天竺一事,是何等的壮勇,是唐朝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众将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如今要出兵灭天竺了,谁能不欢喜?

    “天竺的糖、香料、象牙,都是好东西,我们一定要多弄些。”

    “天竺的糖可是个好东西呢,大唐每年要从天竺买很多,还是不够用。这次,我们灭了天竺,不仅可以从天竺买糖,还可以把制糖的工匠抓到长安去,要他们教我们制糖,我们就有吃不完的糖了。”

    在天竺所有特产中,最为唐人念念不忘的还是糖。

    糖在后世自然不算什么,很普通,只要你喜欢,天天顿顿都可以吃上糖。但在唐朝,比起黄金还要贵。因为那时节,是制糖业刚刚起步之时,当天竺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后,唐人方才知道甜味还可以通过糖来获得,不再仅仅是靠蜂蜜。

    然而,尽管唐太宗两次派人去天竺学习制糖技术,却因为甘蔗的种植还未在中国形成规模,无法大规模制糖,主要还是靠从天竺进口,这让唐人不太可能得到大量的糖,要让他们不怀念都不成。

    听着众将的议论,李昌国微微一笑,调侃道:“天竺还有一个东西,很有特色,你们还没有说呢。”

    “哦。”众将来了兴趣,忙问道:“监军,是何物?”

    不仅众将兴趣大增,就是哥舒翰、郭子仪、李白、李光弼他们也是兴趣不小。

    “天竺的美人啊。”李昌国大声道。

    “天竺能出什么美人。”众将大失所望,狠狠摇头。

    “你们没见识,不知道天竺美人的独到之处。”李昌国扫视众将,以调侃的口吻道:“天竺的美人不仅浑身上下珠光宝气,还要穿鼻孔,在鼻子上戴上金银……”

    “穿鼻孔,那不成了牛马?”李晟狠狠摇头,大是不屑。

    “你没雅骨,真煞风景。”李昌国直翻白眼,印度美女的打扮是一绝,在后世风靡全球,他竟然把美女和牛马相提并论,这个李晟天生就是煞风景的料。

    “呵呵。”众将盯着李晟直偷笑。

    “天竺的美人还能歌善舞,热辣奔放,象李晟这种人最是适合了,李晟,这次灭天竺,就给你多弄几个。”李昌国嘴角掠过一抹坏笑。

    “对。”众将齐声附和,看着李晟那副晦气脸,笑得前仰后合。

    哥舒翰重重点头,在李晟肩头拍拍道:“李晟,这次你随我出征天竺,这天竺美女管够,你要多少有多少。”

    “饶了我吧。”李晟哀嗥一声,逗得众将又是一通大笑。

    “禀大帅、监军,尼泊尔使者求见。”就在这时,亲卫进来,冲哥舒翰和李昌国禀报。

    “尼泊尔使者?”哥舒翰和李昌国快速交换眼色,大是诧异。

    “尼泊尔使者来做什么?”哥舒翰问李昌国。

    李昌国紧拧着眉头,沉吟着道:“应该不是坏事,很可能是前来示好,甚至有可能是求和。我们灭了吐蕃,尼泊尔也会震恐。”

    “叫他进来。”哥舒翰对这判断很是赞成,道:“我们眼下还在处置吐蕃事务,还没有时间处置尼泊尔,尼泊尔使者倒先来了,看来尼泊尔是吓得不轻。”

    “那还用说么?尼泊尔太小,大唐要灭,弹指间事,岂能不惧?”李白重重点头。

    脚步声响,亲卫领着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进来。这个中年男子身着裘衣皮帽,其服饰与吐蕃无异。低垂着头颅,小心翼翼,一副不敢出大气的样儿。

    “见过大帅,见过监军。”这人冲哥舒翰和李昌国见礼,极为恭敬。

    哥舒翰一挥手道:“免了。你此来有何贵干?”

    “小的奉我王之命前来,愿献土于大唐。”使者头颅更低了,更加恭敬,道:“尼泊尔国小力弱,土地不广,还请大唐不要嫌弃。”

    瞧他那样子,生怕唐朝拒绝接受似的。

    “献土?”众将一阵讶然,很是意料。

    就是李昌国也是意外,他以为最多是求和,哪里想得到,尼泊尔竟是投降。他们还没有着手处理尼泊尔,尼泊尔就先投降了,还着实让人意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