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转折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维也纳
霍尔斯达厂的新式步枪实战测试合格后,就进入了奥地利军队列装的备选名单,被命名为施泰伦M1852式步枪。
这似乎是欧洲人的习惯,设计师们总是喜欢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设计出来的武器。
这都是小问题,弗朗茨没有兴趣寻根问底,进入军队的备选装备名单,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大规模装备了。
后膛步枪出现已经三十多年了,最早是美国人的霍尔M1819,可惜这款步枪在45.7米过后子弹就会偏左飞。
然后是普鲁士的德莱赛M1841,普鲁士军队已经开始列装,不过很多将军都持反对意见,显然他的性能还没有征服大众。
这款步枪大放异彩是1864年的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当然对前膛枪的优势,没有后世吹嘘的那么神。
这一点从普鲁士军队没有全面列装就可以看出来。
尽管射速是前膛枪的四五倍,但是他击针容易损坏,最初工业生产的M1841,就有人嘲笑说:没有备用指针,就不要上战场了。
后膛还常常漏气,泄露出来的气体容易干扰射击,严重的可以灼伤皮肤,要是运气不好有可能会弄瞎枪手的眼睛。
后期改进了生产技术,性能逐渐稳定了下来,德莱赛M1841开始大放异彩。
类似的步枪,弗朗茨也接触了不少,很多步枪在实验室中性能优异,一旦大规模工业生产就不行了。
要么成本太高,要么是性能降低。这又不是核武器,弗朗茨自然要考虑成本了;牺牲性能更加不可取,没有性能优势的步枪还有必要列装么?
直到施泰伦M1852问世,从性能上来说,和历史的夏塞波步枪差不多,只不过有效射程近了一点点。
这都是小问题,能够保证650米的有效射程已经够了,最远不是能够打出一千五百多米么,远距离吓人也可以的。
弗朗茨一直都认为,实战中一百五十米内能够准确命中敌人的都是优秀士兵了,更远的地方还是凭感觉打吧!
“元帅阁下,你觉得这款步枪怎么样,我们要不要换装?”弗朗茨问道
拉德斯基元帅笑呵呵的回答道:“陛下,从搜集的数据来看效果还不错,具备大规模的装备价值。
不过这款步枪兵工厂的报价要比普通步枪高出百分之三十,弹药消耗量可能还会高出两三倍。”
显然拉德斯基元帅是有经验的,不指望在战场上这款步枪能够打出理论上的极限15发,不然这个弹药消耗量,增加的就不是这么一点儿了。
弗朗茨淡定的说:“成本增加一部分也是可以接受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后还是会下降的,只要它的威力对得起这个价格就行了。
如果现在立即下令集中全力量产的话,奥地利大小二十多家兵工厂加起来,每个月生产三四万条这种步枪来,没有任何问题。”
这得益于近东战争爆发,奥地利的兵工厂都扩充了产能,较之一年前,奥地利的军工产能猛增了百分之五十。
如果生产前膛步枪的话,现在每月量产十万条根本都没有任何问题,不然俄军也没有办法这么快换装了。
拉德斯基元帅平静的说:“陛下,谨慎一点儿的好,先采购十万支试用。
如果战场上效果不错,再全面换装,现在世界各国都还在使用前膛枪,我们的步枪并不落后。”
弗朗茨点了点头,大规模换装时间也来不及了。除非现在就下令全国动员,那么奥地利的军工能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这和自动步枪出来时一样,大家都知道那是好枪,可是恐怖的弹药消耗量,后勤能够供应的起么?
弹药的消耗极限在哪里,那个要在战场上打起来了才知道。就如同黑山公国军队试枪过后,对这款步枪的性能非常满意,看到恐怖的弹药消耗量后,再没有了采购的意思。
你说命中率高?没错,敌人每分钟最多两三发,你每分钟随便七八发,你击中敌人的几率自然要高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这个命中率增加的不是两三倍,仅仅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这还是刚刚使用敌人不习惯,要是适应了可能还要继续下降。
表面上看起来不算啥,如果考虑一下多少颗子弹,才能杀死一名敌人后,就会发现没钱玩不起。
前膛枪时代,平均每击杀一名敌人,都要消耗两位数的子弹;后膛步枪时代,增长到了四位数。
没有办法排枪时代结束了,大家都爬在地上打,想要命中敌人的难度更大了。后期战壕、机枪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弹药的消耗量。
半自动步枪时代,又上升到了五位数;再往后用发做单位数字太大,直接用吨做单位更加合适。
……
索非亚战区
一名撒丁军官义愤填膺的说:“将军,俄国人还是咬着我们不放,现在怎么办?”
都把英国人所有的军事情报都泄露给了俄国人,他们居然还敢继续进攻这里,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曼图亚咬牙切齿的说:“现在我们不能退,这关系到了我们的荣誉,也关乎到了撒丁王国的荣耀。
你们也不想顶着败军之将的名头回国上军事法庭吧,现在我们绝对不能成为最先丢失阵地的人。
既然俄国人欺人太甚,那就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俄国人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告诉士兵们,我们的薪水还在英国人手中,现在要是跑路这次就白忙活了。谁要是敢逃跑,老子现在就毙了他。”
“是,将军!”青年军官立即回答道
曼图亚不放心的补充道:“等一等,私底下放出消息,就说英国人就要快顶不住了,等他们的防线崩溃,我们就立即撤退。”
事实证明,撒丁军队一旦拼起命来还是有战斗力的,所谓的伤亡惨重,那也要看标准是什么。
出现了几个伤员,他们也可以在后面添上两三个零,往上回报是伤亡惨重。
如果有人注意撒丁军队之前给联军递交的伤亡报告,就会发现他们的伤亡率已经逼近五分之一了。
这个报告英国人是相信的,因为英军的伤亡情况,距离这个数据也不是太远了。以己度人,英国人根本就没有怀疑过。
面对猛然爆发的撒丁军队,俄国人发现这个软柿子也不好捏。
费兹罗伊·萨默塞决定试一试上面的情报是不是真的,毕竟这一路打过来,保加利亚人给他们提供的情报已经太多了,对面的敌军中有保加利亚人并不奇怪。
……
俄国人一动手,蒙特斯快要被刚收到的战报气疯了。突然一阵炮击响起,准确的把炮弹到了他们的炮兵阵地上。
如果只是一处的话那还可能说是运气,偏偏所有的炮兵阵地一个没落下,被给全部光顾了一遍。
这还不算玩,炮兵阵地倒了霉过后,军事物资仓库又被准确的洗礼了一遍。
就算是距离远,俄军的炮兵命中率低,可是这么一番炮轰下来,他们也是损失惨重。
炮击完成了,俄军又准确的找到了他们的兵力薄弱点,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
蒙特斯知道有叛徒泄露了情报,可事已至此,他只能呼叫援兵了。就算要秋后算账,那也要把俄国人挡住了再说。
“奥立弗那个蠢货还有多久抵达前线?”蒙特斯再次问道
侍从官紧张的回答道:“奥立弗少将报告说,他们刚刚从游击队手中收复了普罗夫迪夫,预计一个星期过后就可以抵达索非亚。”
一百二十多公里路,走上一个星期没有毛病。英军的正常行军速度每天也就二三十公里,现在有游击队袭击慢点儿情有可原。
蒙特斯命令道:“命令那个蠢货给我加快速度,三天之内必须要抵达前线,否则军法从事!”
“是,司令官!”侍从军官立即回答道
蒙特斯不放心的嘱咐道:“等一等,告诉那个蠢货,先派一半的部队轻装简行赶过来,把辎重物资放在后面的部队中,这样加快速度。”
俄国人玩梭哈了,这是风险也是机遇,只要援军能够抵达,联军还是可以反败为胜的。
不然蒙特斯早就跑路了。撒丁人不想继续打下去,可以想办法让英国人当替罪羊,蒙特斯又如何不能让撒丁人背黑锅呢?
他可是联军司令官,想要坑人的办法多的去了。
现在是英军和奥斯曼军队联放,承担了战场上的主要压力,只要他让出部分阵地,交给撒丁军队和奥斯曼军队联防,估计一天时间不到,俄国人就可以打穿防线。
蒙特斯还是想要军功的,要是丢了索非亚地区,就算是让盟友帮忙背了黑锅,他这个指挥官也难辞其咎,会留下一个永久的污点。
……
奥立弗还是有能力的,只不过第一次上战场,没有经验才造成了一系列的失败。
蒙特斯的命令抵达前,他就已经加快了行军速度,只不过沿途的道路实在是太坑了。
作为保加利亚游击队的活动区域,怎么可能不破坏交通呢?他们是边修路边行军,顺便还要应付不知道什么地方来的冷枪。
偶尔还有突如其来的地雷,这是弗朗茨友情赞助的,本来担心俄军战败,就给他们提前准备了一批,好用来阻挡追兵。
没有想到联军居然昏招不断,一个个都不想出力让盟友捡便宜,硬是把优势给折腾没了。
俄国人看不上这些土鳖炸弹,就给了保加利亚游击队,现在轮到奥立弗头疼了。
这些地雷都是最简单的埋设,想要排雷非常的简单,唯一需要的只是时间。
好办法没有,笨办法却好想。英国人驱赶着牲口趟地雷阵,行军速度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拖延了。
……
1853年1月2日,保加利亚游击队突然袭击了英军阵地的后背,联军出现了混乱,在这个关键时刻撒丁人撒丫子跑路了,蒙特斯苦心经营的防线告破。
没有办法,兵力实在是不足,蒙特斯没有足够兵力防范背后可能出现的保加利亚游击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最坑的是这个时候,援军距离前线只有不足十五公里的路程。如果撒丁军队不跑路,倾尽全力去帮忙的话,还是可以撑到援军抵达的。
显然,曼图亚没有和俄国人死磕到底的觉悟,能够跑路那就绝不犹豫。反正是英军防线失守,这个责任不能怪他们。
甚至为了避免受谴责,曼图亚还拐带了部分英军士兵一起跑路。
这一跑就坑死了蒙特斯,作为败军之将距离上军事法庭的日子不远了,如果他能够活着回去的话,免不了要走上一遭。
一路急行军赶来的奥立弗成为了第二个倒霉蛋,累死累活、不计损失的赶过来,好不容易在最后的时间抵达,结果马上就和俄国人来了一场遭遇战。
没有意外,战场上人少的总是要吃亏的,奥立弗为了赶时间没有携带大炮,一交手就吃了亏。
经过一番苦战,奥立弗成功的带部队跑路了,顺便还解救了一帮溃散的英军士兵,总算是努力没有白费。
俄国人也是人困马乏,士兵们没有体力继续追击。看到这种情况,费兹罗伊·萨默塞自然选择了见好就收。
死守索非亚不存在的,蒙特斯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可惜这座城市被奥斯曼人折腾的太厉害,城防工事早就没了。
城内的民众对联军恨的咬牙切齿,依托城市和俄国人打巷战,首先陷入人民战争中就是他们。
况且,奥斯曼政府的效率太低,在索非亚囤积的物资还不够联军一个月的消耗,他们要是敢坐困孤城,就等着全军覆没吧!
这次大会战进行到了现在,联军的兵力已经很紧张了,不要指望有人来给他们解围。
那怕是从国内抽调援兵,时间上也来不及。战役失败过后,联军就争先恐后的跑路了。
长达十几公里的战线,全歼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的,俄国也只是撕开了联军的一段防线。
如果不是为了解救更多的士兵离开,奥立弗也用不着赶过来和俄国人打遭遇战,他们掉头就跑俄国人根本就不会追。
历时半年时间,双方投入近二十万兵力的战役,以俄国人的惨胜而告终。
看着伤亡报告,费兹罗伊·萨默塞可以负责任的说:他很好的完成了沙皇政府的任务,真的是不计伤亡的取得了胜利。
前前后后的总伤亡加起来高达6.7万,俄军士兵基本上换了一遍,其中阵亡了2.6万人(包含没救过来的伤员)。
就算是后方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力,到了现在这支俄军部队也打残了,急需修整。最后的攻坚战,明显可以看出来俄军战斗力的下降。
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取得的战绩是:击败了10万联军,干掉了3.4万联军士兵,俘虏联军2.5万人,包括高达1.1万余人的联军伤员。
从双方的伤亡来看,这次战败的是俄国人才对。要不是保加利亚游击队的爆发,这次战役胜负犹未可知。
为了面子上好看,费兹罗伊·萨默塞还是毫不犹豫的吞掉的保加利亚游击队的战绩,又无视了他们付出的伤亡。
当然,为了让保加利亚人继续给他卖命,费兹罗伊·萨默塞还是向国内给他们请了功,重点强调了保加利亚游击队拖延敌人援军,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光这一条就足以让沙皇政府同意他之前许诺的条件。
本来沙皇政府就准备吞并保加利亚地区,圣彼得堡还担心这些游击队会不会成为阻碍,现在能够收编他们,尼古拉一世怎么可能拒绝呢?
不管双方的损失如何,都不能影响这次战役的历史地位,此战被历史学家公认是第二次保加利亚会战的转折点。
维也纳
霍尔斯达厂的新式步枪实战测试合格后,就进入了奥地利军队列装的备选名单,被命名为施泰伦M1852式步枪。
这似乎是欧洲人的习惯,设计师们总是喜欢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设计出来的武器。
这都是小问题,弗朗茨没有兴趣寻根问底,进入军队的备选装备名单,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大规模装备了。
后膛步枪出现已经三十多年了,最早是美国人的霍尔M1819,可惜这款步枪在45.7米过后子弹就会偏左飞。
然后是普鲁士的德莱赛M1841,普鲁士军队已经开始列装,不过很多将军都持反对意见,显然他的性能还没有征服大众。
这款步枪大放异彩是1864年的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当然对前膛枪的优势,没有后世吹嘘的那么神。
这一点从普鲁士军队没有全面列装就可以看出来。
尽管射速是前膛枪的四五倍,但是他击针容易损坏,最初工业生产的M1841,就有人嘲笑说:没有备用指针,就不要上战场了。
后膛还常常漏气,泄露出来的气体容易干扰射击,严重的可以灼伤皮肤,要是运气不好有可能会弄瞎枪手的眼睛。
后期改进了生产技术,性能逐渐稳定了下来,德莱赛M1841开始大放异彩。
类似的步枪,弗朗茨也接触了不少,很多步枪在实验室中性能优异,一旦大规模工业生产就不行了。
要么成本太高,要么是性能降低。这又不是核武器,弗朗茨自然要考虑成本了;牺牲性能更加不可取,没有性能优势的步枪还有必要列装么?
直到施泰伦M1852问世,从性能上来说,和历史的夏塞波步枪差不多,只不过有效射程近了一点点。
这都是小问题,能够保证650米的有效射程已经够了,最远不是能够打出一千五百多米么,远距离吓人也可以的。
弗朗茨一直都认为,实战中一百五十米内能够准确命中敌人的都是优秀士兵了,更远的地方还是凭感觉打吧!
“元帅阁下,你觉得这款步枪怎么样,我们要不要换装?”弗朗茨问道
拉德斯基元帅笑呵呵的回答道:“陛下,从搜集的数据来看效果还不错,具备大规模的装备价值。
不过这款步枪兵工厂的报价要比普通步枪高出百分之三十,弹药消耗量可能还会高出两三倍。”
显然拉德斯基元帅是有经验的,不指望在战场上这款步枪能够打出理论上的极限15发,不然这个弹药消耗量,增加的就不是这么一点儿了。
弗朗茨淡定的说:“成本增加一部分也是可以接受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后还是会下降的,只要它的威力对得起这个价格就行了。
如果现在立即下令集中全力量产的话,奥地利大小二十多家兵工厂加起来,每个月生产三四万条这种步枪来,没有任何问题。”
这得益于近东战争爆发,奥地利的兵工厂都扩充了产能,较之一年前,奥地利的军工产能猛增了百分之五十。
如果生产前膛步枪的话,现在每月量产十万条根本都没有任何问题,不然俄军也没有办法这么快换装了。
拉德斯基元帅平静的说:“陛下,谨慎一点儿的好,先采购十万支试用。
如果战场上效果不错,再全面换装,现在世界各国都还在使用前膛枪,我们的步枪并不落后。”
弗朗茨点了点头,大规模换装时间也来不及了。除非现在就下令全国动员,那么奥地利的军工能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这和自动步枪出来时一样,大家都知道那是好枪,可是恐怖的弹药消耗量,后勤能够供应的起么?
弹药的消耗极限在哪里,那个要在战场上打起来了才知道。就如同黑山公国军队试枪过后,对这款步枪的性能非常满意,看到恐怖的弹药消耗量后,再没有了采购的意思。
你说命中率高?没错,敌人每分钟最多两三发,你每分钟随便七八发,你击中敌人的几率自然要高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这个命中率增加的不是两三倍,仅仅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这还是刚刚使用敌人不习惯,要是适应了可能还要继续下降。
表面上看起来不算啥,如果考虑一下多少颗子弹,才能杀死一名敌人后,就会发现没钱玩不起。
前膛枪时代,平均每击杀一名敌人,都要消耗两位数的子弹;后膛步枪时代,增长到了四位数。
没有办法排枪时代结束了,大家都爬在地上打,想要命中敌人的难度更大了。后期战壕、机枪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弹药的消耗量。
半自动步枪时代,又上升到了五位数;再往后用发做单位数字太大,直接用吨做单位更加合适。
……
索非亚战区
一名撒丁军官义愤填膺的说:“将军,俄国人还是咬着我们不放,现在怎么办?”
都把英国人所有的军事情报都泄露给了俄国人,他们居然还敢继续进攻这里,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曼图亚咬牙切齿的说:“现在我们不能退,这关系到了我们的荣誉,也关乎到了撒丁王国的荣耀。
你们也不想顶着败军之将的名头回国上军事法庭吧,现在我们绝对不能成为最先丢失阵地的人。
既然俄国人欺人太甚,那就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俄国人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告诉士兵们,我们的薪水还在英国人手中,现在要是跑路这次就白忙活了。谁要是敢逃跑,老子现在就毙了他。”
“是,将军!”青年军官立即回答道
曼图亚不放心的补充道:“等一等,私底下放出消息,就说英国人就要快顶不住了,等他们的防线崩溃,我们就立即撤退。”
事实证明,撒丁军队一旦拼起命来还是有战斗力的,所谓的伤亡惨重,那也要看标准是什么。
出现了几个伤员,他们也可以在后面添上两三个零,往上回报是伤亡惨重。
如果有人注意撒丁军队之前给联军递交的伤亡报告,就会发现他们的伤亡率已经逼近五分之一了。
这个报告英国人是相信的,因为英军的伤亡情况,距离这个数据也不是太远了。以己度人,英国人根本就没有怀疑过。
面对猛然爆发的撒丁军队,俄国人发现这个软柿子也不好捏。
费兹罗伊·萨默塞决定试一试上面的情报是不是真的,毕竟这一路打过来,保加利亚人给他们提供的情报已经太多了,对面的敌军中有保加利亚人并不奇怪。
……
俄国人一动手,蒙特斯快要被刚收到的战报气疯了。突然一阵炮击响起,准确的把炮弹到了他们的炮兵阵地上。
如果只是一处的话那还可能说是运气,偏偏所有的炮兵阵地一个没落下,被给全部光顾了一遍。
这还不算玩,炮兵阵地倒了霉过后,军事物资仓库又被准确的洗礼了一遍。
就算是距离远,俄军的炮兵命中率低,可是这么一番炮轰下来,他们也是损失惨重。
炮击完成了,俄军又准确的找到了他们的兵力薄弱点,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
蒙特斯知道有叛徒泄露了情报,可事已至此,他只能呼叫援兵了。就算要秋后算账,那也要把俄国人挡住了再说。
“奥立弗那个蠢货还有多久抵达前线?”蒙特斯再次问道
侍从官紧张的回答道:“奥立弗少将报告说,他们刚刚从游击队手中收复了普罗夫迪夫,预计一个星期过后就可以抵达索非亚。”
一百二十多公里路,走上一个星期没有毛病。英军的正常行军速度每天也就二三十公里,现在有游击队袭击慢点儿情有可原。
蒙特斯命令道:“命令那个蠢货给我加快速度,三天之内必须要抵达前线,否则军法从事!”
“是,司令官!”侍从军官立即回答道
蒙特斯不放心的嘱咐道:“等一等,告诉那个蠢货,先派一半的部队轻装简行赶过来,把辎重物资放在后面的部队中,这样加快速度。”
俄国人玩梭哈了,这是风险也是机遇,只要援军能够抵达,联军还是可以反败为胜的。
不然蒙特斯早就跑路了。撒丁人不想继续打下去,可以想办法让英国人当替罪羊,蒙特斯又如何不能让撒丁人背黑锅呢?
他可是联军司令官,想要坑人的办法多的去了。
现在是英军和奥斯曼军队联放,承担了战场上的主要压力,只要他让出部分阵地,交给撒丁军队和奥斯曼军队联防,估计一天时间不到,俄国人就可以打穿防线。
蒙特斯还是想要军功的,要是丢了索非亚地区,就算是让盟友帮忙背了黑锅,他这个指挥官也难辞其咎,会留下一个永久的污点。
……
奥立弗还是有能力的,只不过第一次上战场,没有经验才造成了一系列的失败。
蒙特斯的命令抵达前,他就已经加快了行军速度,只不过沿途的道路实在是太坑了。
作为保加利亚游击队的活动区域,怎么可能不破坏交通呢?他们是边修路边行军,顺便还要应付不知道什么地方来的冷枪。
偶尔还有突如其来的地雷,这是弗朗茨友情赞助的,本来担心俄军战败,就给他们提前准备了一批,好用来阻挡追兵。
没有想到联军居然昏招不断,一个个都不想出力让盟友捡便宜,硬是把优势给折腾没了。
俄国人看不上这些土鳖炸弹,就给了保加利亚游击队,现在轮到奥立弗头疼了。
这些地雷都是最简单的埋设,想要排雷非常的简单,唯一需要的只是时间。
好办法没有,笨办法却好想。英国人驱赶着牲口趟地雷阵,行军速度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拖延了。
……
1853年1月2日,保加利亚游击队突然袭击了英军阵地的后背,联军出现了混乱,在这个关键时刻撒丁人撒丫子跑路了,蒙特斯苦心经营的防线告破。
没有办法,兵力实在是不足,蒙特斯没有足够兵力防范背后可能出现的保加利亚游击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最坑的是这个时候,援军距离前线只有不足十五公里的路程。如果撒丁军队不跑路,倾尽全力去帮忙的话,还是可以撑到援军抵达的。
显然,曼图亚没有和俄国人死磕到底的觉悟,能够跑路那就绝不犹豫。反正是英军防线失守,这个责任不能怪他们。
甚至为了避免受谴责,曼图亚还拐带了部分英军士兵一起跑路。
这一跑就坑死了蒙特斯,作为败军之将距离上军事法庭的日子不远了,如果他能够活着回去的话,免不了要走上一遭。
一路急行军赶来的奥立弗成为了第二个倒霉蛋,累死累活、不计损失的赶过来,好不容易在最后的时间抵达,结果马上就和俄国人来了一场遭遇战。
没有意外,战场上人少的总是要吃亏的,奥立弗为了赶时间没有携带大炮,一交手就吃了亏。
经过一番苦战,奥立弗成功的带部队跑路了,顺便还解救了一帮溃散的英军士兵,总算是努力没有白费。
俄国人也是人困马乏,士兵们没有体力继续追击。看到这种情况,费兹罗伊·萨默塞自然选择了见好就收。
死守索非亚不存在的,蒙特斯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可惜这座城市被奥斯曼人折腾的太厉害,城防工事早就没了。
城内的民众对联军恨的咬牙切齿,依托城市和俄国人打巷战,首先陷入人民战争中就是他们。
况且,奥斯曼政府的效率太低,在索非亚囤积的物资还不够联军一个月的消耗,他们要是敢坐困孤城,就等着全军覆没吧!
这次大会战进行到了现在,联军的兵力已经很紧张了,不要指望有人来给他们解围。
那怕是从国内抽调援兵,时间上也来不及。战役失败过后,联军就争先恐后的跑路了。
长达十几公里的战线,全歼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的,俄国也只是撕开了联军的一段防线。
如果不是为了解救更多的士兵离开,奥立弗也用不着赶过来和俄国人打遭遇战,他们掉头就跑俄国人根本就不会追。
历时半年时间,双方投入近二十万兵力的战役,以俄国人的惨胜而告终。
看着伤亡报告,费兹罗伊·萨默塞可以负责任的说:他很好的完成了沙皇政府的任务,真的是不计伤亡的取得了胜利。
前前后后的总伤亡加起来高达6.7万,俄军士兵基本上换了一遍,其中阵亡了2.6万人(包含没救过来的伤员)。
就算是后方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力,到了现在这支俄军部队也打残了,急需修整。最后的攻坚战,明显可以看出来俄军战斗力的下降。
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取得的战绩是:击败了10万联军,干掉了3.4万联军士兵,俘虏联军2.5万人,包括高达1.1万余人的联军伤员。
从双方的伤亡来看,这次战败的是俄国人才对。要不是保加利亚游击队的爆发,这次战役胜负犹未可知。
为了面子上好看,费兹罗伊·萨默塞还是毫不犹豫的吞掉的保加利亚游击队的战绩,又无视了他们付出的伤亡。
当然,为了让保加利亚人继续给他卖命,费兹罗伊·萨默塞还是向国内给他们请了功,重点强调了保加利亚游击队拖延敌人援军,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光这一条就足以让沙皇政府同意他之前许诺的条件。
本来沙皇政府就准备吞并保加利亚地区,圣彼得堡还担心这些游击队会不会成为阻碍,现在能够收编他们,尼古拉一世怎么可能拒绝呢?
不管双方的损失如何,都不能影响这次战役的历史地位,此战被历史学家公认是第二次保加利亚会战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