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神圣罗马帝国 > 第一百零四章、清君侧

第一百零四章、清君侧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俄奥关系出现了变故,很快就在政治上引发了连锁反应,伦敦政府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没有矛盾的联盟很可怕,矛盾重重的联盟却不足为虑。

    现在两国关系遇冷,维也纳政府对俄国人的支持肯定会打折扣,这是伦敦政府最想要的。

    别的问题都可以押后处理,唯独俄国人对印度的威胁,必须要马上解决掉。

    几年前的印度大起义,英国人还是记忆犹新。就是因为俄国人的暗中支持,让伦敦政府付出了数亿英镑的军费。

    如果不把这个隐患解决,隔三差五的来一下,谁能够受得了?

    印度最不缺的就是人,社会矛盾也是一大堆,只要有人煽风点火,爆发叛乱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印度和各国隔开,小国无所谓,他们既没有没有胆子,更没有实力搞事情,大国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俄法奥三国,都是伦敦政府严防死守的重点。现在法奥两国都没有向印度伸爪子,只有俄国人一家表示了兴趣,伦敦政府自然要断掉沙皇政府的念想。

    让中亚地区独立就是最好的选择,留下一个这么缓冲区,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就算是英俄发生冲突也是在中亚地区,打烂了中亚伦敦政府都不心疼。

    现在的四条战线上,伦敦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就是中亚地区,亲自派出雇佣兵上阵就足以说明问题。

    唐宁街10号,外交大臣雷斯林汇报道:“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次谈判失败了,俄国人不愿意做出任何让步,他们最后给出的条件是恢复战前状态。

    这让我们的朋友无法接受,普鲁士人对立陶宛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同时还要求波兰独立。

    奥斯曼人想要收回君士坦丁堡,据说他们还在和奥地利谈判,准备赎回部分巴尔干半岛的领土。

    维也纳政府没有直接拒绝,现在只是价格上没谈拢,如果奥斯曼帝国收回了君士坦丁堡,那么赎买达达尼尔海峡的问题不大,奥地利对黑海似乎缺乏兴趣。

    东方帝国代表希望收回西疆和远东,目前他们在西疆地区打得还不错,据说那位老将军还是抬着棺材出征的。

    中亚地区有些混乱,要协调几个汗国联合作战太难了,不过他们对俄国人的仇恨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的朋友作战意志都还算坚定,战场上的局势,总体来说局势对我们还是有利的。

    前不久俄奥关系发生了变化,似乎是亚历山大二世发小孩子脾气了。在资本家们的鼓动下,沙皇政府提高了同奥地利的关税,双方爆发了冷战。

    奥地利人针锋相对的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大约比之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某些商品还涨价了百分之百。

    如果不出意外,在后面的战争中奥地利对俄国人的支持还会进一步降低,俄国人这次没有机会全身而退了。”

    这些条件,显然不是沙皇政府能够接受的。不然俄罗斯帝国瞬间就要小上一圈,尤其是君士坦丁堡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俄奥关系遇冷,本来就是伦敦政府一手操作的。任何矛盾都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沙皇政府中有人觉得和奥地利结盟他们吃亏了,维也纳政府中同样有这样的人。

    在这种背景下,又遇到了挑拨离间的英国人,平常的小矛盾,自然被无限放大了。

    等弗朗茨知道了,也无能为力,只是让两国关系继续恶化下去。亚历山大二世同样是如此,即便是发现了这种情况,也无法进行阻止。

    除了利益之外,大家还要面子。俄奥同盟带来的利益,已经不足以令他们出手压制矛盾。

    两个强势的皇帝都不愿意让步,事情逐渐变得严重了起来,只有等后遗症爆发了,双方才会重新重视联盟的作用。

    显然,英国人不会给留下这样的机会。继续离间俄奥同盟,已经成为了英国外交部最重要的一项关系。

    约翰-罗素首相笑微着说:“看来和平的手段已经失败,那么接下来就要考验实力了。

    孤军奋战的俄国人,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把战争拖到明年,那么沙皇政府的钱包,恐怕又要告急了吧?”

    约翰-罗素的心情非常不错,如果可能的话,他不介意给俄国资本家、官僚颁发一枚勋章,还是最高档次的。

    按照计划,他们原本以为导致俄奥关系恶化的应该是奥地利人。毕竟现在俄国人还在四面开战,怎么可能忽视两国关系呢?

    谁先搞出了事情并不重要,反正最终的结果都一样。现在的变化,直接抬高了俄国人的战争成本。

    战争是吞金兽,钱真的是不经花。不要看沙皇政府收益很丰厚,可是架不住官僚集团太贪婪,再多的钱他们也会很快被挥霍一空。

    这是老牌帝国的共性,英、法、俄、奥、西、荷、葡哪一个不是腐败帝国?

    只不过沙皇政府要更厉害一些,混乱的制度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温床,而英法奥则有一套体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

    即便是弗朗茨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只能采用不定时杀猪政策,隔上三五年就来一次大反贪,杀鸡儆猴震慑官僚集团。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官僚们学得更聪明了,知道什么钱不能碰,收敛了一下吃相。

    到了这一步,已经是这个年代所能做到的极致了。想要杜绝腐败,根本没有可能。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有约束的10块钱,总有七八块花到了实处;没有约束的10块钱,最后能有四五块落到实处,都很不容易。

    盘算了一下,财政大臣阿加瓦尔回答道:“没有那么快,沙皇政府还在想办法筹集资金,并不是完全坐吃山空。

    当然,如果他们国内那一把火点燃了,那么沙皇政府的钱包,真的就要耗尽了。

    到时候,沙皇政府就应该会宣布破产,赖掉所有的债务,俄奥同盟也差不多该破裂了。”

    实际情况更加严重,因为战争的缘故,每年俄罗斯帝国都有大量的金银外流,这个流出速度已经远超开矿的补充速度。

    沙皇政府减少从奥地利进口,也有“钱荒”的因素,毕竟这是现款交易,他们拿出的都是通硬货币。

    一次交易,折合白银的话少则几百万两,多则上千万两,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么挥霍。

    这也是俄奥之间贷款急剧增长的原因,沙皇政府短期内拿不出足够的现钱,只能拿实物抵押贷款支付货款。

    这种抵押必须要建立在俄罗斯帝国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发生了内战,很多抵押品瞬间会跌的一文不值。

    目前,沙皇政府手中就持有大量的不动产,比如说:港口码头、矿山、农场、林场、城市中的商铺、住宅……

    这些都是尚好的抵押品,每年都能够产生一部分收益。内战一旦爆发,这些东西就不值钱了。

    ……

    莫斯科,马泰托尔斯基没有急着发动起义。这次起义,背后有那么多国际友人参与,自然少不了造反专家交流经验。

    经过了专业化的培训,马泰托尔斯基进化了。为了发动更多的人拥护革命,他正在发动工人罢工,组织农民抗税。

    战争发生后物价暴涨,然而工资没有增长,加班时间却延长了,大家幸幸苦苦劳作一天,获得的报酬连填饱一家人的肚子,都成为了妄想。

    整个1866年,俄罗斯帝国爆发大小罢工事件76起,毫无疑问这些没有组织的反抗都是徒劳的,全部被镇压了下去。

    同样不好过的还有农民,高额的战争税就让他们难以接受。

    尽管沙皇政府实际上的战争税并不高,可是多收了三五斗的事情,却不是亚历山大二世能够阻止的。

    一名青年男子低声说道:“先生,普鲁士人又在催了。他们要我们想办法切断莫斯科这条铁路,断绝沙皇军队的物资供应。”

    俄国人的铁路不多,而莫斯科恰好就有一条。只要切断了这条铁路,那么伏尔加河流域的粮食、莫斯科生产的工业品,想要进入运到前线就更加困难了。

    实际上伏尔加河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作为俄罗斯的母亲河,这里可以水路连通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不过冬天结冰了,无法发挥作用。

    沉思了片刻,马泰托尔斯基皱着眉头回答道:“让他们放心,我们会完成约定的!”

    显然,他并不想和普鲁士人合作,如果不是没有办法,马泰托尔斯基也不愿意出卖俄国的利益。

    莫斯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不但是俄罗斯帝国第二大工业基地,同时也是连通东西的要道,还是俄罗斯帝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

    现在俄罗斯帝国三大粮食产地,就是波兰地区、莫斯科周边地区(伏尔加河流域)、乌克兰地区,其它地区还没有开发出来。

    波兰地区已经指望不上了,莫斯科周边地区再发生混乱,沙皇政府就剩下一个乌克兰了。

    那么缺粮也将成为沙皇政府一大难题,还是无解的难题。到时候不光是前线的士兵要饿肚子,圣彼得堡也坚持不了多久。

    普鲁士人把他们送到莫斯科地区,就是想要断掉俄国人的后勤供应,削弱沙皇政府的战争潜力。

    没有了本土的补充,指望从外界进口,且不说沙皇政府的钱包能不能支撑住,关键是他们的运力根本就不能满足需求。

    马泰托尔斯基不想做傀儡,他想要推翻沙皇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自由的国家。

    到了莫斯科地区后,他就主动疏远了普鲁士人,理由是为了保密,实际上就是不想割地。

    只不过现在他离不开普鲁士人的支持,更离不开背后英国人的支持,不得不做出一副感激零涕的样子来。

    这个年代俄罗斯帝国的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工人数量并不多,想要推翻沙皇政府的统治还远远不够。

    为了弥补力量的不足,马泰托尔斯基把目标放在了人数众多的农民身上。亚历山大二世解放了农奴,获得了大家的拥护,这成为了起义最大的难题。

    “清君侧”这是某位国际友人,无偿赞助的起义口号。目的自然是为了拉拢更多的人参加起义,毕竟沙皇在民间的声望还很不错,直接造反民众不答应。

    这和马泰托尔斯基的理想相违背。欧洲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一旦打出了这个旗号,就算是推翻了政府,沙皇还是沙皇,最多也就利用君主立宪约束一下。

    尼古拉一世收复了君士坦丁堡,给亚历山大二世留下了足够的政治遗泽,他本人又宣布废除农奴制,获得了几千万刚刚被解放的俄国农民拥护。

    马泰托尔斯基非常怀疑,就算是推翻了现在的政府,亚历山大二世依然可以大权在握。

    “清君侧”虽好,可是也把自己置于了沙皇之下,君臣名分定了下来,在政治上他天然处于劣势。

    然而,这个口号获得众多国际友人的支持。原因自不用说,大家都是君主制国家,自然要拥护这套体制了。

    “哎!”

    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马泰托尔斯基无奈的选择了妥协。革命党内部各方势力云集,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他这个领袖做不到一言九鼎。

    支持他们的资产阶级,只是想要通过革命掌控权利,可没有准备把沙皇给掀下去。

    革命党内部大部分同样支持保留沙皇,要是没有了沙皇,他们怎么能够逆袭成为贵族呢?

    不要指望大家的思想觉悟有多高,大部分革命党人都是因为对现实不满才造反的,并没有解放人类的崇高理想。

    马泰托尔斯基也无法违背众人的意愿,不然换个领袖也就一个会议的问题,最多再吵上三五天。

    1866年12月12日,在马泰托尔斯基的领导下,俄国众多革命党联盟在莫斯科发动了双十二起义。

    起义军以“清君侧”为政治纲领,号召全体俄罗斯民众起来诛杀污臣,还政于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