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头疼的弗朗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经济会议的结束,电力产业被列为奥地利未来十年新的支柱产业,与之相伴随的还有重工业。
时至今日,奥地利重工业的产业规模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涉及到的产业主要是:钢铁、冶金、煤炭、机械、化工……
从分类上来说,电力也可以算是重工业的一种,双方的联系非常紧密。只不过因为刚刚起步,自身的产业规模又非常大,才单列了出来。
支柱产业数量不可能多,既然电力和重工业变成了新的支柱产业,自然也有产业从“支柱产业”中跌落下来。
毫无疑问,被取代的就是“铁路”。并不是说铁路不重要了,主要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苦干,奥地利国内的大部分铁路已修筑完成。
铁路产业开始趋于饱和,这种状态下需要的是稳健发展,已经不需要政府投入太多的资源。
除了铁路之外,农业发展实际上也到了极限。本土农业增长速度早就降了下来,农产品市场就这么大,粮食不是种得多就赚得多。
现在的农业增长速度,就和人口增长速度差不多,奥地利已经占据国际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百分之七十,这个份额几乎不可能进一步增长。
甚至要不了多久,还会受到卷土重来的俄国农产品冲击,想要保住现在的市场份额都非常困难。
为了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奥地利农业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由最初的农产品直接出口,到后来的精加工农产品出口。
这期间还包括在伦巴第和威尼西亚地区推广生丝种植,发展生丝产业;在巴尔干半岛推广葡萄种植,搞起了葡萄酒产业。
这些做法,都是人为降低粮食产量,以保证粮食价格。随着普俄战争爆发,国际市场上少了俄国人这个竞争对手,最近几年日子才好过了起来。
然而这种好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沙皇政府正在和各国谈判,准备以粮食冲抵之前赖掉的债务。
这是在强卖了,要是债主们不接受,那么这些债务就永远不还了。不用想,弗朗茨也知道亚历山大二世的计划会成功的。
毛熊的债不好收,就算是打个折扣,能够收回一部分也好过血本无归。就是各国政府有意见,资本也会让大家妥协的。
现在争议的无非是利益问题,早晚都是可以谈妥的。阻挡俄国人粮食进入国际市场的外交障碍,现在已经被亚历山大二世扫清了。
市场就这么大,你卖的多了,别人自然就卖得少了。尽管这个年代缺粮的地方很多,可惜有购买力的只有欧洲。
如果不是俄罗斯帝国的交通够给力,直接拖住了他们粮食出口的后腿,国际粮价马上就会血崩。
对俄国人的粮食产能,弗朗茨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尤其是亚历山大二世搞得大开荒,简直就是掀翻了桌子。
从最近几年,亚历山大二世遭遇了二十多次刺杀,就可以证明他的改革有多么招人恨。
就算是脑袋再不灵光的贵族也反应了过来。可惜大势已成,土地已经开垦了出来,再想要退回去已经晚了。
沙皇政府的内斗,弗朗茨没有兴趣参合。包括亚历山大二世用粮食冲抵债务,他并不怎么看好。
再好的政策都要看执行,国内的粮食也不是沙皇的。想要用来还债,先得把粮食收起来,并且运出来。
带来的财政压力姑且不论,单单是收购粮食,这总得有人执行吧?在利益面前,谁能够保证这些官僚不动心。
要知道大开荒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盯得那么紧,都有人克扣农民的口粮,还引发过暴动,并且还不只是一次。
以税收形式征粮,会发生多收了三五斗,或者是冒出一个类似于“火耗”的词语,合法的给漂沫掉了。
直接用钱从民众手中买粮,官僚们同样会上下其手。直接从农民手中低价强买,然后转手卖给资本家牟利,最后随便留点儿给沙皇交差就行了。
除非沙皇政府定一个高价,比市场价更高,官僚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大利益,不然是收不到多少粮食的。
沙皇政府的计划无法实现,但是俄国粮食带来的冲击却不会小。只要是有利可图,资本家们还是会把粮食运出去卖的。
弗朗茨非常怀疑,亚历山大二世是故意的。先借着以粮抵债套路各国,让他们开放市场。
沙皇政府每年象征式给点儿粮食冲抵债务,然后让资本家们把粮食运出去卖掉。
这么做虽然看起来沙皇政府没有获利,实际上只要把国内滞销的粮食卖了出去,那就是大赚。
就算是各国知道了俄国人的计划,他们多半也会顺水推舟。对粮食进口国来说,能够买到廉价粮总是一件好事。
真正利益受损的只是现在粮食出口国,奥地利则是最大的受害者。政治上还没有对立,经济上俄奥两国先给对上了。
现在留给奥地利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大,要么利用交通运输、农业技术上的优势,直接把粮食价格打下去,让俄国人出口粮食变得无利可图。
可是这么干,那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要知道现在奥地利才是国际农产品出口市场上的霸主,每年都能够获得大量的利益。
就算是打赢了价格战,占据了更大的市场,还是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滑,导致利润下降,最后不但无法获得更大的利益,反而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俄国人只是光脚的挑战者,失败了大不了还是原来那样,成功了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利益。
原时空美国人玩儿价格战,打趴下了所有竞争对手,建立了粮食出口的霸权,那是为了实现战略目的。
现在奥地利可效仿不了,消耗大量财力姑且不论,关键现在是殖民帝国时代,英法都拥有大量的殖民地。
本土粮食不足,还可以从殖民地弥补。依靠控制国际粮食出口,根本就吓不到他们。
要不然的话,弗朗茨早就捣鼓粮食出口联盟,拉拢几个粮食出口国家操纵国际粮食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无法实现战略目的,还要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可以说在完成资本的基本积累后,农业的重要性就降低了。
重要性下降不等于可以放弃,实际上农业仍然是奥地利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围绕着农业生产形成的产业链,占据了奥地利国民生产总值的38.6 %。
虽然这个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依然无损其重要性。面对俄国人的挑战,产业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奥地利的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完善,从最初级的农产品生产,到终端农产品销售,产品附加值近乎被玩儿到了极限。
比如说:从小麦——面粉、饼干,从水果、蔬菜——罐头,从葡萄——葡萄酒、葡萄干,从土豆——薯条……
这个年代都是生态农业,没有化肥、农药添加剂,不存在绿色食品的说法。民众们又太穷,品牌农业也没有多少市场。
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了抗风险能力,受到冲击时候,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更大。
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非常低,欧洲各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农业,自身也存在这些工业,只不过受限于原材料才不成规模。
一旦大量的廉价原材料出现,资本家们肯定不介意扩大生产。甚至奥地利就是俄国粮食最大的买家,利益面前资本家们的节操从来都很低。
俄奥两国低关税体系,固然为奥地利的工商业产品出口创造了机会,同样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外来的廉价粮食,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肯定会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这方面政府也不可能强迫他们,毕竟企业也是要生存的。
时至今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也大幅度下降,从最初的百分之三四十,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十几。
这还是毛利润,纯利润还会更低。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全靠走量赚钱。
利润相对较高的,都是零食加工企业。不过这些企业的竞争更加残酷,几乎所有的零食市面上的同类产品都有数十个、乃至上百个。
单件利润的不错,问题是销量不大。能够做出品牌,赚取巨额利润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几家。
现在奥地利农业产业技术已经升到了时代的顶级,成为守擂台的存在。
好在俄国人的农产品相对单一,无非是土豆、小麦、玉米,水果、蔬菜除非加工成罐头,不然还没运出去就烂掉了。
显然俄国的工业还没有跟上来,这些产业发展的都不怎么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本土都卖不动,更不用说国际市场。
到了这一步,奥地利进行农业产业调整已经势在必行,比如说:削减明显会受到冲击的农产品产量,改种其它市场上紧缺经济作物。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奥地利那么多农民,想要让他们改变种植习惯,也不是一句话就能够完成的。
因为市场信息不透明,就算是弗朗茨不能够准确判断,未来市场会缺什么农产品。
都不知道市场上缺少什么,这让政府引导农产品种植,变成了一句空话。
除非是计划经济,不然的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农产品种植乱像。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今年紧缺的农产品,到了明年可能会烂在地里,也无人问津。
农民也在根据自己的判断,调节农产品种植方向,涉及到的人太多,根本就无法进行协调。
弗朗茨头疼了。
随着经济会议的结束,电力产业被列为奥地利未来十年新的支柱产业,与之相伴随的还有重工业。
时至今日,奥地利重工业的产业规模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涉及到的产业主要是:钢铁、冶金、煤炭、机械、化工……
从分类上来说,电力也可以算是重工业的一种,双方的联系非常紧密。只不过因为刚刚起步,自身的产业规模又非常大,才单列了出来。
支柱产业数量不可能多,既然电力和重工业变成了新的支柱产业,自然也有产业从“支柱产业”中跌落下来。
毫无疑问,被取代的就是“铁路”。并不是说铁路不重要了,主要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苦干,奥地利国内的大部分铁路已修筑完成。
铁路产业开始趋于饱和,这种状态下需要的是稳健发展,已经不需要政府投入太多的资源。
除了铁路之外,农业发展实际上也到了极限。本土农业增长速度早就降了下来,农产品市场就这么大,粮食不是种得多就赚得多。
现在的农业增长速度,就和人口增长速度差不多,奥地利已经占据国际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百分之七十,这个份额几乎不可能进一步增长。
甚至要不了多久,还会受到卷土重来的俄国农产品冲击,想要保住现在的市场份额都非常困难。
为了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奥地利农业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由最初的农产品直接出口,到后来的精加工农产品出口。
这期间还包括在伦巴第和威尼西亚地区推广生丝种植,发展生丝产业;在巴尔干半岛推广葡萄种植,搞起了葡萄酒产业。
这些做法,都是人为降低粮食产量,以保证粮食价格。随着普俄战争爆发,国际市场上少了俄国人这个竞争对手,最近几年日子才好过了起来。
然而这种好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沙皇政府正在和各国谈判,准备以粮食冲抵之前赖掉的债务。
这是在强卖了,要是债主们不接受,那么这些债务就永远不还了。不用想,弗朗茨也知道亚历山大二世的计划会成功的。
毛熊的债不好收,就算是打个折扣,能够收回一部分也好过血本无归。就是各国政府有意见,资本也会让大家妥协的。
现在争议的无非是利益问题,早晚都是可以谈妥的。阻挡俄国人粮食进入国际市场的外交障碍,现在已经被亚历山大二世扫清了。
市场就这么大,你卖的多了,别人自然就卖得少了。尽管这个年代缺粮的地方很多,可惜有购买力的只有欧洲。
如果不是俄罗斯帝国的交通够给力,直接拖住了他们粮食出口的后腿,国际粮价马上就会血崩。
对俄国人的粮食产能,弗朗茨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尤其是亚历山大二世搞得大开荒,简直就是掀翻了桌子。
从最近几年,亚历山大二世遭遇了二十多次刺杀,就可以证明他的改革有多么招人恨。
就算是脑袋再不灵光的贵族也反应了过来。可惜大势已成,土地已经开垦了出来,再想要退回去已经晚了。
沙皇政府的内斗,弗朗茨没有兴趣参合。包括亚历山大二世用粮食冲抵债务,他并不怎么看好。
再好的政策都要看执行,国内的粮食也不是沙皇的。想要用来还债,先得把粮食收起来,并且运出来。
带来的财政压力姑且不论,单单是收购粮食,这总得有人执行吧?在利益面前,谁能够保证这些官僚不动心。
要知道大开荒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盯得那么紧,都有人克扣农民的口粮,还引发过暴动,并且还不只是一次。
以税收形式征粮,会发生多收了三五斗,或者是冒出一个类似于“火耗”的词语,合法的给漂沫掉了。
直接用钱从民众手中买粮,官僚们同样会上下其手。直接从农民手中低价强买,然后转手卖给资本家牟利,最后随便留点儿给沙皇交差就行了。
除非沙皇政府定一个高价,比市场价更高,官僚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大利益,不然是收不到多少粮食的。
沙皇政府的计划无法实现,但是俄国粮食带来的冲击却不会小。只要是有利可图,资本家们还是会把粮食运出去卖的。
弗朗茨非常怀疑,亚历山大二世是故意的。先借着以粮抵债套路各国,让他们开放市场。
沙皇政府每年象征式给点儿粮食冲抵债务,然后让资本家们把粮食运出去卖掉。
这么做虽然看起来沙皇政府没有获利,实际上只要把国内滞销的粮食卖了出去,那就是大赚。
就算是各国知道了俄国人的计划,他们多半也会顺水推舟。对粮食进口国来说,能够买到廉价粮总是一件好事。
真正利益受损的只是现在粮食出口国,奥地利则是最大的受害者。政治上还没有对立,经济上俄奥两国先给对上了。
现在留给奥地利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大,要么利用交通运输、农业技术上的优势,直接把粮食价格打下去,让俄国人出口粮食变得无利可图。
可是这么干,那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要知道现在奥地利才是国际农产品出口市场上的霸主,每年都能够获得大量的利益。
就算是打赢了价格战,占据了更大的市场,还是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滑,导致利润下降,最后不但无法获得更大的利益,反而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俄国人只是光脚的挑战者,失败了大不了还是原来那样,成功了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利益。
原时空美国人玩儿价格战,打趴下了所有竞争对手,建立了粮食出口的霸权,那是为了实现战略目的。
现在奥地利可效仿不了,消耗大量财力姑且不论,关键现在是殖民帝国时代,英法都拥有大量的殖民地。
本土粮食不足,还可以从殖民地弥补。依靠控制国际粮食出口,根本就吓不到他们。
要不然的话,弗朗茨早就捣鼓粮食出口联盟,拉拢几个粮食出口国家操纵国际粮食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无法实现战略目的,还要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可以说在完成资本的基本积累后,农业的重要性就降低了。
重要性下降不等于可以放弃,实际上农业仍然是奥地利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围绕着农业生产形成的产业链,占据了奥地利国民生产总值的38.6 %。
虽然这个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依然无损其重要性。面对俄国人的挑战,产业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奥地利的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完善,从最初级的农产品生产,到终端农产品销售,产品附加值近乎被玩儿到了极限。
比如说:从小麦——面粉、饼干,从水果、蔬菜——罐头,从葡萄——葡萄酒、葡萄干,从土豆——薯条……
这个年代都是生态农业,没有化肥、农药添加剂,不存在绿色食品的说法。民众们又太穷,品牌农业也没有多少市场。
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了抗风险能力,受到冲击时候,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更大。
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非常低,欧洲各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农业,自身也存在这些工业,只不过受限于原材料才不成规模。
一旦大量的廉价原材料出现,资本家们肯定不介意扩大生产。甚至奥地利就是俄国粮食最大的买家,利益面前资本家们的节操从来都很低。
俄奥两国低关税体系,固然为奥地利的工商业产品出口创造了机会,同样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外来的廉价粮食,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肯定会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这方面政府也不可能强迫他们,毕竟企业也是要生存的。
时至今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也大幅度下降,从最初的百分之三四十,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十几。
这还是毛利润,纯利润还会更低。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全靠走量赚钱。
利润相对较高的,都是零食加工企业。不过这些企业的竞争更加残酷,几乎所有的零食市面上的同类产品都有数十个、乃至上百个。
单件利润的不错,问题是销量不大。能够做出品牌,赚取巨额利润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几家。
现在奥地利农业产业技术已经升到了时代的顶级,成为守擂台的存在。
好在俄国人的农产品相对单一,无非是土豆、小麦、玉米,水果、蔬菜除非加工成罐头,不然还没运出去就烂掉了。
显然俄国的工业还没有跟上来,这些产业发展的都不怎么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本土都卖不动,更不用说国际市场。
到了这一步,奥地利进行农业产业调整已经势在必行,比如说:削减明显会受到冲击的农产品产量,改种其它市场上紧缺经济作物。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奥地利那么多农民,想要让他们改变种植习惯,也不是一句话就能够完成的。
因为市场信息不透明,就算是弗朗茨不能够准确判断,未来市场会缺什么农产品。
都不知道市场上缺少什么,这让政府引导农产品种植,变成了一句空话。
除非是计划经济,不然的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农产品种植乱像。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今年紧缺的农产品,到了明年可能会烂在地里,也无人问津。
农民也在根据自己的判断,调节农产品种植方向,涉及到的人太多,根本就无法进行协调。
弗朗茨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