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神圣罗马帝国 > 第两百五十四章、带歪了

第两百五十四章、带歪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相比想要平息舆论风波的奥地利,哥伦比亚政府更加拖不起。巴拿马地区还在奥军手上,要是不尽快收回来,没准就收不回来了。

    奥地利政府虽然做出了承诺,可那也仅仅只是一个承诺,最后能不能兑现,还是人家说了算。

    这年头列强的底线都很低,毁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维也纳政府后面不认账,哥伦比亚政府可没有让他们继续履行承诺的实力。

    类似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先例。真要是遇到了,除了口头上抗议几句外,哥伦比亚政府能够做的太少了。

    接到奥地利公使的谈判外交照会后,拉斐尔·努涅斯总统也顾不得那么多,就直接亲自上阵了。

    现在不是避嫌的时候,收不回巴拿马地区,他这个总统就做到头了,再怎么推卸责任都没用。

    双方都想尽快平息纷争,结束这个不怎么美妙的“误会”,自然要积极参与谈判了。

    即便是英国人在旁边加油打气都没任何作用,双方的实力差距太悬殊,哥伦比亚政府没有硬气的资本。

    拉斐尔·努涅斯总统想要在谈判桌上拿到更大的利益,可是他更担心时间拖久了,维也纳政府可能会发生变故。

    毕竟,国际声誉这玩意儿要有才值钱。如果已经败坏掉了,短期内又无法挽回,那就相当于暂时没用了。

    既然没有用,那就可以破罐子破摔。类似的先例不少,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英国人的经验最丰富,现在还不是好好的。

    维也纳政府急着平息舆论风波,主要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快把这个污点洗白,免得影响到了接下来的外交。

    要是拖的时间长了,等舆论发酵后,洗都洗不白了,继续和哥伦比亚政府谈判也就没有了意义。

    或许对英国人来说,败坏奥地利的国际声誉要比一个小小的巴拿马地区更加有价值;可是站在哥伦比亚政府的立场上,结果就恰恰相反了。

    旁边出现了有一个实力强大的邻居,哥伦比亚政府还是希望这是一个有节操、有底线的好邻居。

    要是维也纳政府放下了底线,他们就真的危险了。不仅仅只是巴拿马地区的问题,搞不好整个哥伦比亚共和国都有可能赔进去。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拉斐尔·努涅斯不敢赌。无论英国人怎么煽风点火,许诺再多的利益,也抵不住枪架在脖子上的威胁有效。

    为了避免“误会”继续加深下去,拉斐尔·努涅斯总统带着满满的诚意走上了谈判桌。

    大家都有诚意,提出的要求都不过分,谈判进行的非常顺利。不到一个月时间,两国就达成了初步协议。

    1880年5月24日,奥地利驻波哥大公使洛雷拉同哥伦比亚总统拉斐尔·努涅斯签订了《巴拿马意外交火事件善后协定》。

    两国一致认定这次交火事件,完全是出于意外,主要原因在于:大雾天气和流窜“悍匪”的故意挑拨;其次是双方语言不通、沟通不到位,让敌人有机可趁。

    罪魁祸首是流窜的“悍匪”,已经被两国联军剿灭掉了,想要追究责任也没办法。

    由于这次剿灭“悍匪”计划是奥方组织的,哥伦比亚政府是应奥属中美洲殖民政府邀请参加的,并且在意外交火中损失惨重,奥地利政府愿意进行人道主义补偿。

    根据条约规定,奥地利政府需要向哥伦比亚政府支付共计342.6万神盾的补偿金,包过:58.4万神盾的伤亡抚恤金,以及284.2万神盾的经济、财物损失费用。

    (备注:条约签订过后,两国在一个月内交接巴拿马地区,奥军在1880年7月1日前全部撤离。补偿金分五次支付,接受有价实物充抵)

    补偿金额的数额问题姑且不论,支付方式也没必要挑剔,能够从列强手中拿到赔款,这可是哥伦比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小国嘛,不能够奢求太多。事情的真相,只有中二少年才会想要搞清楚。

    拉斐尔·努涅斯总统是聪明人,知道就算是搞清楚了来龙去脉,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以哥伦比亚的实力,根本就没有能力讨回公道。现在能够坐下来谈,那也是维也纳政府想要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才有这次谈判。

    万一揭开了盖子,奥地利人恼羞成怒,干脆就占着巴拿马地区不走了,那才是悲剧。

    能够收回失地、拿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那就是外交上最伟大的胜利。

    条约签订过后,拉斐尔·努涅斯第一时间向民众公开了这个这个好消息,哥伦比亚的民众沸腾了。

    拉斐尔·努涅斯原本摇摇欲坠的总统之位,一下子变得稳固了起来。从人人喊打的“白痴总统”,瞬间变成了“民族英雄”。

    哥伦比亚国内为数不多的报纸,已经将拉斐尔·努涅斯捧上了神坛,被誉为南美最伟大的外交家。

    不过这位“伟大的外交家”脸上并没有露出一丝喜悦的笑容。

    “胜利”还为时尚早,天上没有掉馅儿饼的事情。列强不是吃素的,奥地利的钱也不是好拿的。

    即便是维也纳政府为了平息舆论风波,暂时做出了让步,也不等于他们放弃了对巴拿马地区的野心。

    对着地图仔细研究,看着绿色标注,尚未开通了巴拿马运河,拉斐尔·努涅斯叹了一口气。

    在内心深处,他已经问候了一遍批准建设巴拿马运河的前前任政府高层全家。

    巴拿马地区除了少量平原外,大都是山地、森林,发现的矿产资源也很少,根本就不值得奥地利窥视。

    唯一的问题只能出在巴拿马运河上,贯穿两洋的大运河,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战略价值都非常高。

    有苏伊士运河的先例在,所有人都知道巴拿马运河一旦通航,就会财源滚滚而来。

    可惜哥伦比亚政府实力有限,占据这条黄金水道,就如同“小孩闹市抱金砖”。

    拉斐尔·努涅斯总统非常清楚,封锁秘鲁只是诱因,奥地利这次动手的主要原因还是窥视这条黄金水道。

    看似奥地利迫于国际压力退出了巴拿马地区,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开始,或者说是一次试探。

    巴拿马地区的守军没有挡住敌人的兵锋,就再也没人能够阻挡奥地利的野心,哥伦比亚未来的日子注定不会好过。

    打开窗户,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拉斐尔·努涅斯缓缓问道:“巴拿马独立组织的情报收集了多少?”

    中年男子无奈的回答道:“很遗憾,总统先生。时间实在是太短了,我们的人根本就来不及混进去。

    现在搜集到的资料,只是他们自己暴露在明面上的。

    在此之前,我们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组织。疑似和之前的巴拿马共和国有关,并且和奥地利牵扯的很深。

    在奥军的故意纵容下,这个组织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巴拿马地方政府,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军队。

    这些部队都是以民兵形式存在,这些部队主要以德裔为主,军官大都是奥军退役官兵。

    总兵力大约在1.5万人上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几个团,直接是民间武装改变的,这些人都是刚刚移民过来的殖民团队。”

    明知道奥地利政府在背后支持巴拿马地区独立运动,拉斐尔·努涅斯也只能装糊涂。

    不捅破这层窗户纸,维也纳政府要顾及国际影响,只能暗地里给叛军提供支持,支持力度有限。

    要是撕开了这层窗户纸,维也纳政府除了面子难看外,更大的可能还是厚着脸皮,直接承认巴拿马政权的合法性。

    这年头列强的承认,也是一个国家取得独立主权的重要因素。

    拉斐尔·努涅斯非常清楚,前不久封锁秘鲁的政策,不仅得罪了奥地利,同样也得罪死了法兰西、秘鲁、玻利维亚。

    只要有人带头,这些国家都会承认巴拿马独立。如果再加上受法奥影响严重的国家,也跟着承认巴拿马地区独立,搞不好这个数字能够过半。

    巴拿马地区原本就存在过巴拿马共和国,后来才并入哥伦比亚的,有这历史渊源在,要是全世界一半的国家承认巴拿马独立,那就真的独立了。

    这么一来,镇压叛乱的军事行动,演变成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拉斐尔·努涅斯:“给我继续查,必须要搞清楚巴拿马独立组织的领导者,以及他们和奥地利的关系究竟有多深。

    最好能够找到奥地利操纵巴拿马独立组织的证据,要不然英国人是不会介入的。”

    没办法英奥两国还是盟友,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

    南美战争中约翰牛给智利拉偏架,维也纳政府都只是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除了在扣押船舶的问题上抗议了几句外,大多数时候都是默认。

    就如同前面的“巴拿马意外交火误会”一样,英国人也只是在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伦敦政府可是相信“误会”的。

    通过盟约约束,限制大家斗争的范围,必要的时候还会互相包庇,这是英法奥三国同盟能够维系下来的主要原因。

    哥伦比亚想要让英国人出头,实际上也是一厢情愿。就算是拿到了证据,伦敦政府最多也就不痛不痒的谴责几句。

    这是利益决定的,也是实力决定的。巴拿马运河还没通航,战略价值还没体现出来,不值得他们和奥地利对上。

    更何况在巴拿马地区,英国人也没有抗衡奥地利的实力,即便是加上哥伦比亚共和国也很勉强。

    别看奥属中美洲殖民地不咋地,那也看和谁比。和欧洲各国相比,那肯定是一个小弟弟,前十都进不去。

    但是在美洲大陆,奥属中美洲殖民地的军事实力绝对可以排名前五,在海路畅通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进前三。

    凡事都要靠对手衬托,南美都是农业国家,人口少得可怜,种族矛盾还非常的严重,战斗力自然不咋地。

    ……

    哥伦比亚民众庆祝这一伟大胜利的同时,欧洲舆论也引起了大地震,报纸销量是蹭蹭的往上涨。

    媒体众说纷纭,只不过评价就好坏参半了,主流媒体主要分成了两波,支持的认为:奥地利政府主动支付补偿金,是勇于承担责任、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表现。

    反对派的则认为:这是纯粹的政治“作秀”,迫于国际压力才做出的让步,这是国际舆论的胜利。

    不过这种胜利并不彻底,将侵略战争美化成为了“意外冲突”,侵略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并且指出今后国际斗争中这种“误会”,还会层出不穷。

    除了主流的观点外,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论调。

    比如说:抨击维也纳政府怯弱,对小小的哥伦比亚都要让步,丢了欧洲列强的脸。

    ……

    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专家学者们在报纸上各抒己见、大打嘴仗。这里面有多少水军,就没有人知道了。

    总之,吵着吵着话题就被人带歪了。先是从“巴拿马意外交火的误会”到正在进行的“鸟粪战争”,接着是英法奥三国南美博弈,最后又跑回了普俄战争。

    讨论的话题多了,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和正在进行的战争相比,已经尘埃落定的“误会”事件,从“新闻”变成旧闻,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