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视察废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郭宋刚喝了口茶,这时,梁管家在院门口禀报,“启禀公子,李季将军来了,在客堂等你。”
“我这就去!”
郭宋起身快去向中庭客堂走去。
李季目前的官职是丰州都尉,掌管丰州的三千军队,这三千军队有三名校尉,三十名旅帅,都是当初跟随郭宋去安西的士兵,其他三十名士兵也都分别在三个受降城的军队任旅帅,另外还有十名士兵也出任旅帅,不过他们负责掌管民团士兵。
正是这个七十余名心腹出任军队中最重要的百人队统领,才使郭宋即使为文官,也能从底层牢牢控制住六千军队。
就算某一天李季不服从郭宋的命令也没有用,郭宋能轻易地将他架空。
郭宋走进房间笑道:“是不是没叫你一起去打猎,心中不满,跑来声讨我?”
李季微微笑道:“打一堆山鸡野兔回来,我宁可不去。”
“那你跑来做什么,不让我歇一会儿?”
李季没好气道:“我都等了你三天,好容易才等你回来,你觉得我会放过你?”
郭宋白了他一眼道:“说吧!找我什么事?”
“关于军队屯田,马上要开春了,我们屯田的地方还没有正式明确,你说我能不急吗?”
“等一等!”
郭宋连忙止住他,“你不会今年就想种麦子吧!刚开垦出来是生田,不是要积肥一年后才能耕种吗?”
李季着实有点无奈道:“我真不知该怎么说你了,亏你还是丰州刺史,连丰州最起码的情况都不了解,丰州土地那么肥沃,还需要堆肥吗?当然是开垦出来马上就能耕种了,这是连丰州小孩都知道的常识。”
郭宋脸上露出尴尬之色,不好意思道:“我还真不知道,惭愧!惭愧!好吧,我亡羊补牢,你说我该做点什么?”
李季笑了起来,“既然你这样说,那明天一早我们一起出城,去把军队屯田的土地划出来。”
.........
九原县距离位于南黄河的北岸,距离黄河不到十里,九原县从汉朝以来就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修建大大小小河渠数十条,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使丰州和灵州一样,也是著名的粮食产区。
目前九原县的官田和民田主要位于城池东西两侧,沿着官道两侧分布,数量有数千顷之多,而西北面主要以森林为主,大片松林延绵百里,而正北面数十里等待开垦的肥沃土地。
所以考虑军队屯田,要么向北面要地,要么向县城南面发展,李季最终选择了南面。
天刚亮,郭宋便被李季抓了壮丁,前来县城南面陪同他确定军队屯田范围,李季也是有点急了,最迟二月下旬就要春耕,现在他们连土地都没有定下来。
军队屯田是惯例,包括朔方、河西、陇右等地军队都必须就地屯田,解决军粮问题,丰州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和灌溉条件,这方面更不能落后。
郭宋之前已经向朔方节度府备案,第一期的军屯土地为三千顷,节度府也很快批准,但土地范围则需要他们自己决定。
郭宋催马奔上一座低缓的高岗,用马鞭指着山岗下方的大片草地道:“我一开始就考虑把这片土地划给军方作为军地屯田,你可以估计一下面积。”
李季搭手帘看了片刻道:“这一片过去有十几里,四五千顷土地是有的,但好像灌溉设施缺乏。”
郭宋微微一笑,催马奔了下去,李季连忙招呼随从一声,众人跟随着奔了下去。
奔出约两里,前面是一条沟壑,里面长满了杂草,约有两丈宽,郭宋指着沟壑对李季道:“这里便是从前的人工河渠,年长日久,河道淤塞,河水干涸后就变成了旱沟,只要把两头数十丈长的淤塞部分挖开,让河水流过来,这里立刻会成为一条非常好的灌溉河渠,然后还要挖支渠河沟,修建水车,我觉得你们可以忙起来了。”
“可是三千顷的范围怎么界定?”李季犹豫一下问道。
郭宋摇了摇头,李季最大的特点就是循规蹈矩,小心谨慎过头,不敢轻易突破某些条条框框。
“你管他三千顷、四千顷,你们能开垦多少算多少,开垦少了明年我慢慢增加,开垦多了我再申请二期,要丈量出几千顷的土地,至少需要半个月,你们有那么多时间等吗?”
李季也意识到自己有点束手束脚了,他笑了笑道:“那我今天就组织士兵清淤,另外使君是不是要任命一名有经验的屯田使?”
郭宋一阵头大,又是要招募人手,他想了想道:“这样吧!你先找几个有经验老农请教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至于屯田使,你就先兼任一下吧!州衙最近会临时招募一批文吏,我给你招几名从事,具体事情你让从事做。”
“我兼任没问题,但总需要找一些有经验的人来做事,屯田也是一门学问啊!”
“你说得对,做任何事情都是一门学问,屯田也不例外,不过经验也不是天生就有,人才还是要我们自己培养,我可以请灵州的屯田官员来传授经验,再招募一些脚踏实地的文吏,几年就可以培养出来,其中优秀者还可以提拔。”
郭宋有感而发,丰州和三座受降城基本上都是一张白纸,需要很多人才,是引进外来人才,还是自己培养,其实这个倒不重要,关键是人才在哪里?
这二十几年大唐民间重武轻文,导致有才能的读书人基本集中在各大世家,可各大世家的人才都削尖脑袋往朝廷里钻,谁愿意来丰州这种条件恶劣的边疆之地?
好在灵州和丰州还是有一点点读书人,只能从他们中挑选,才是现实之举。
郭宋和李季明确了军屯之地,便调转马头返回九原县,李季问道:“听说使君打算把军队家属迁到丰州?”
郭宋点点头,“事实上在去年下雪前我就已经向朝廷提出申请了,朝廷还没有批准,丰州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人数太少,立刻从内地大量移民显然不现实,把军队家属迁移过来便是最好也有效的措施,这也是边疆惯例。”
“可他们不愿意来怎么办?”李季又问道。
“那就拿出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前来,给他们土地,压低税收,让他们能安居乐业,相信他们会过来。”
“这个.....朝廷会同意吗?”
郭宋胸中城竹,笑道:“朝廷会不会同意我不知道,但天子一定会同意!”
李季心有所悟,看过这个问题郭宋和天子有过沟通,得到了天子的认可。
李季其实只猜对了一半,郭宋和天子李豫确实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沟通,但并不是得到天子的认可,而是这个方案本身就是天子李豫提出来的。
用土地和优惠税收来吸引军属扎根边疆。
两人带着随从一路向西北疾奔,中午时分,一座城池出现在他们眼前,也是用青石砌成的县城,周围河道纵横,却一片荒芜,看不到一户人家。
城墙爬满了藤蔓,城上城下都被积雪所覆盖,当他们奔近时,一群乌鸦飞起,在天空盘旋,发出的‘嘎!嘎!’刺耳叫声。
这是一座已经废弃的县城,叫做永丰县,二十年前,城内还有一千余户人家,七八千人,随着唐朝从三座受降城撤军,丰州百姓大举内迁,这座县城也被放弃了。
城门完全破败,一半落在地上腐烂,另一半则挂在城墙上,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落。
众人催马入城,城内房舍还算比较完整,也有部分坍塌了,长满了杂草,因为被白雪覆盖,还看不出破败,但等冰雪融化后,这里就是一片破败的景象。
这时,士兵回来禀报,“启禀使君,启禀李将军,城内已无一人。”
“使君不会是想把随军家属安置在这里吧!”李季忽然有点明白郭宋的意图了。
“为什么不能?”
郭宋笑道:“这里的城墙很高大坚固,县城也不比九原县小,只要把城内清理干净,房舍修葺一新,这就是一座很不错的县城,四周灌溉河渠纵横,土地田埂还在,只要把杂草清除,就可以耕种了,总比我们从头开始,重新建立一座县城要容易很多吧!”
李季想想也对,这里是去西受降城的必经之地,恢复这座县城对于联系西受降城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方案确实不错。
他沉思片刻又道:“就怕原主人见县城恢复,又跑来争夺房产土地,使君,这是一个隐患。”
郭宋淡淡道:“只要官府不支持,再闹也没有用,这座县城的户籍已经销毁,我们重建后也不会再叫永丰县,一切都重新开始。”
郭宋刚喝了口茶,这时,梁管家在院门口禀报,“启禀公子,李季将军来了,在客堂等你。”
“我这就去!”
郭宋起身快去向中庭客堂走去。
李季目前的官职是丰州都尉,掌管丰州的三千军队,这三千军队有三名校尉,三十名旅帅,都是当初跟随郭宋去安西的士兵,其他三十名士兵也都分别在三个受降城的军队任旅帅,另外还有十名士兵也出任旅帅,不过他们负责掌管民团士兵。
正是这个七十余名心腹出任军队中最重要的百人队统领,才使郭宋即使为文官,也能从底层牢牢控制住六千军队。
就算某一天李季不服从郭宋的命令也没有用,郭宋能轻易地将他架空。
郭宋走进房间笑道:“是不是没叫你一起去打猎,心中不满,跑来声讨我?”
李季微微笑道:“打一堆山鸡野兔回来,我宁可不去。”
“那你跑来做什么,不让我歇一会儿?”
李季没好气道:“我都等了你三天,好容易才等你回来,你觉得我会放过你?”
郭宋白了他一眼道:“说吧!找我什么事?”
“关于军队屯田,马上要开春了,我们屯田的地方还没有正式明确,你说我能不急吗?”
“等一等!”
郭宋连忙止住他,“你不会今年就想种麦子吧!刚开垦出来是生田,不是要积肥一年后才能耕种吗?”
李季着实有点无奈道:“我真不知该怎么说你了,亏你还是丰州刺史,连丰州最起码的情况都不了解,丰州土地那么肥沃,还需要堆肥吗?当然是开垦出来马上就能耕种了,这是连丰州小孩都知道的常识。”
郭宋脸上露出尴尬之色,不好意思道:“我还真不知道,惭愧!惭愧!好吧,我亡羊补牢,你说我该做点什么?”
李季笑了起来,“既然你这样说,那明天一早我们一起出城,去把军队屯田的土地划出来。”
.........
九原县距离位于南黄河的北岸,距离黄河不到十里,九原县从汉朝以来就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修建大大小小河渠数十条,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使丰州和灵州一样,也是著名的粮食产区。
目前九原县的官田和民田主要位于城池东西两侧,沿着官道两侧分布,数量有数千顷之多,而西北面主要以森林为主,大片松林延绵百里,而正北面数十里等待开垦的肥沃土地。
所以考虑军队屯田,要么向北面要地,要么向县城南面发展,李季最终选择了南面。
天刚亮,郭宋便被李季抓了壮丁,前来县城南面陪同他确定军队屯田范围,李季也是有点急了,最迟二月下旬就要春耕,现在他们连土地都没有定下来。
军队屯田是惯例,包括朔方、河西、陇右等地军队都必须就地屯田,解决军粮问题,丰州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和灌溉条件,这方面更不能落后。
郭宋之前已经向朔方节度府备案,第一期的军屯土地为三千顷,节度府也很快批准,但土地范围则需要他们自己决定。
郭宋催马奔上一座低缓的高岗,用马鞭指着山岗下方的大片草地道:“我一开始就考虑把这片土地划给军方作为军地屯田,你可以估计一下面积。”
李季搭手帘看了片刻道:“这一片过去有十几里,四五千顷土地是有的,但好像灌溉设施缺乏。”
郭宋微微一笑,催马奔了下去,李季连忙招呼随从一声,众人跟随着奔了下去。
奔出约两里,前面是一条沟壑,里面长满了杂草,约有两丈宽,郭宋指着沟壑对李季道:“这里便是从前的人工河渠,年长日久,河道淤塞,河水干涸后就变成了旱沟,只要把两头数十丈长的淤塞部分挖开,让河水流过来,这里立刻会成为一条非常好的灌溉河渠,然后还要挖支渠河沟,修建水车,我觉得你们可以忙起来了。”
“可是三千顷的范围怎么界定?”李季犹豫一下问道。
郭宋摇了摇头,李季最大的特点就是循规蹈矩,小心谨慎过头,不敢轻易突破某些条条框框。
“你管他三千顷、四千顷,你们能开垦多少算多少,开垦少了明年我慢慢增加,开垦多了我再申请二期,要丈量出几千顷的土地,至少需要半个月,你们有那么多时间等吗?”
李季也意识到自己有点束手束脚了,他笑了笑道:“那我今天就组织士兵清淤,另外使君是不是要任命一名有经验的屯田使?”
郭宋一阵头大,又是要招募人手,他想了想道:“这样吧!你先找几个有经验老农请教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至于屯田使,你就先兼任一下吧!州衙最近会临时招募一批文吏,我给你招几名从事,具体事情你让从事做。”
“我兼任没问题,但总需要找一些有经验的人来做事,屯田也是一门学问啊!”
“你说得对,做任何事情都是一门学问,屯田也不例外,不过经验也不是天生就有,人才还是要我们自己培养,我可以请灵州的屯田官员来传授经验,再招募一些脚踏实地的文吏,几年就可以培养出来,其中优秀者还可以提拔。”
郭宋有感而发,丰州和三座受降城基本上都是一张白纸,需要很多人才,是引进外来人才,还是自己培养,其实这个倒不重要,关键是人才在哪里?
这二十几年大唐民间重武轻文,导致有才能的读书人基本集中在各大世家,可各大世家的人才都削尖脑袋往朝廷里钻,谁愿意来丰州这种条件恶劣的边疆之地?
好在灵州和丰州还是有一点点读书人,只能从他们中挑选,才是现实之举。
郭宋和李季明确了军屯之地,便调转马头返回九原县,李季问道:“听说使君打算把军队家属迁到丰州?”
郭宋点点头,“事实上在去年下雪前我就已经向朝廷提出申请了,朝廷还没有批准,丰州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人数太少,立刻从内地大量移民显然不现实,把军队家属迁移过来便是最好也有效的措施,这也是边疆惯例。”
“可他们不愿意来怎么办?”李季又问道。
“那就拿出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前来,给他们土地,压低税收,让他们能安居乐业,相信他们会过来。”
“这个.....朝廷会同意吗?”
郭宋胸中城竹,笑道:“朝廷会不会同意我不知道,但天子一定会同意!”
李季心有所悟,看过这个问题郭宋和天子有过沟通,得到了天子的认可。
李季其实只猜对了一半,郭宋和天子李豫确实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沟通,但并不是得到天子的认可,而是这个方案本身就是天子李豫提出来的。
用土地和优惠税收来吸引军属扎根边疆。
两人带着随从一路向西北疾奔,中午时分,一座城池出现在他们眼前,也是用青石砌成的县城,周围河道纵横,却一片荒芜,看不到一户人家。
城墙爬满了藤蔓,城上城下都被积雪所覆盖,当他们奔近时,一群乌鸦飞起,在天空盘旋,发出的‘嘎!嘎!’刺耳叫声。
这是一座已经废弃的县城,叫做永丰县,二十年前,城内还有一千余户人家,七八千人,随着唐朝从三座受降城撤军,丰州百姓大举内迁,这座县城也被放弃了。
城门完全破败,一半落在地上腐烂,另一半则挂在城墙上,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落。
众人催马入城,城内房舍还算比较完整,也有部分坍塌了,长满了杂草,因为被白雪覆盖,还看不出破败,但等冰雪融化后,这里就是一片破败的景象。
这时,士兵回来禀报,“启禀使君,启禀李将军,城内已无一人。”
“使君不会是想把随军家属安置在这里吧!”李季忽然有点明白郭宋的意图了。
“为什么不能?”
郭宋笑道:“这里的城墙很高大坚固,县城也不比九原县小,只要把城内清理干净,房舍修葺一新,这就是一座很不错的县城,四周灌溉河渠纵横,土地田埂还在,只要把杂草清除,就可以耕种了,总比我们从头开始,重新建立一座县城要容易很多吧!”
李季想想也对,这里是去西受降城的必经之地,恢复这座县城对于联系西受降城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方案确实不错。
他沉思片刻又道:“就怕原主人见县城恢复,又跑来争夺房产土地,使君,这是一个隐患。”
郭宋淡淡道:“只要官府不支持,再闹也没有用,这座县城的户籍已经销毁,我们重建后也不会再叫永丰县,一切都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