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纥之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韩滉连忙道:“陛下,有两件事情,一是剑南节度使崔宁请求尽快回蜀,他说以泸州刺史杨子琳为首的一些官员居心叵测,可能会趁他不在蜀中造反,他很担心,希望立刻回蜀。”
“他昨天才来,就急着回去?”
李豫着实有些不满道:“他的事情很多,弹劾他的折子至少有数十份,他必须把事情交代清楚,否则朕就直接罢免他。”
“微臣明白了,微臣会告诉他,让他安心述职,不要急着回去。”
“还有什么事?”李豫又问道。
“还有就是为臣是想说回纥使团之事,他们不仅民愤太大,而且一直在暗中刺探大唐的军事技艺,像制弩技术、制刀技术,最近他们一直在刺探攻城云梯的技术,微臣认为把他们留在长安很危险,能不能送他们回草原?”
安史之乱后,回纥使团一直留在长安,在光禄坊有一座占地百亩的回纥馆,相当于后世的大使馆,虽然这些年回纥在西方和吐蕃争夺吐火罗以及河中地区,和大唐的联系不多,倒是因为思结部崛起,思结部渐渐取代了回纥,在长安也有一座占地数十亩的思结馆。
相对而言,思结人就比回纥人收敛得多,很少听到思结人犯事的消息,倒是回纥人隔三差五就被民众告到官府,横行霸道,强买强卖,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人,成为历届京兆尹最头疼的事情,每次都费尽口舌去要人。
目前回纥在京城内有五百驻军,他们便是长安最不稳定的祸根,以前一直驻扎在城内,曾经有一个坊的百姓都因为他们而逃光。
十年前,朝廷花重金在城外给他们建造了一座占地千亩的军营,交涉了整整一年,他们才勉强搬出去。
他们的吃喝开销都是由朝廷负担,为了不让他们进城寻衅滋事,朝廷每年都供应给他们大量锦衣美食。
但他们依旧不领情,还是经常进城来喝酒狎妓,大闹平康坊,夜闯城门,把长安闹得乌烟瘴气,朝廷提到他们就头疼。
这些事情李豫能忍就忍了,但韩滉提到他们刺探大唐的军事情报,这就让李豫有点无法接受了,中原的很多军事技术已经在隋朝时传到草原,极大提高了游牧民族的作战水平,如果再把唐朝的攻城武器和大型守城武器技术偷过去,那后果就严重了。
李豫沉吟一下道:“通知知政堂,召集相国议事!”
所谓相国议事,就是所有相国都参与的会议,颜真卿、李勉和段秀实三人虽然是虚相,但也只是不管日常政务,但涉及到重大军国议事,他们都要参加,李勉在中原作战,无法参与,一般都是四相参加议事。
半个时辰后,常衮、颜真卿和段秀实都赶到了紫宸殿偏殿,这是一座小殿,位于天子御书房外面,又叫天子便殿,天子召集重要的军国议事,都在这里进行。
除了李勉外,四名相国都在座了,李豫缓缓道:“朕召集各位议事,是关于回纥使团之事,回纥使团害民朕就不提了,现在韩相国告诉朕,回纥竟然在刺探大唐的军事情报,这就让朕无法接受,所以请大家前来商议此事。”
常衮眉毛一挑,问道:“请问韩相国,你说回纥刺探唐朝军事情报,可有什么确凿证据?”
韩滉知道他会向自己发难,便淡淡道:“我当然有证据,没有证据就下结论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韩滉绵里带针,暗中讥讽常衮没有证据就弹劾郭宋一事,常衮心中暗暗恼火,脸上却不露声色。
这时,一名官员被领了上来,是一名七品小官,此人叫做杨览,官任七品军器监主簿。
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军器监主簿杨览参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主簿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杨览站起身,韩滉在一旁道:“杨主簿,把你昨天告诉我的事情,再给陛下和各位相国重复一遍。”
“卑职遵令!”
杨览对众人道:“大概是几天前,一名胡商忽然上门,说有一笔买卖想和我做,我有点糊涂,我从不做生意,何来买卖?我便拒绝了他拿出的一千两银子,然后前天晚上,这名胡商又来了,他直接告诉我,他不是商人,而是回纥使团的人,他拿出三百两黄金和一把刀,他说他要军器监最新研制的绞盘式重型投机石图纸,他说,我收下黄金,大家就是兄弟,我不答应,桌上的刀就会杀我全家,我被吓坏了,只得收下黄金,昨天我就找到了韩相国汇报此事。”
众人面面相觑,颜真卿问道:“此人叫什么名字,他说了吗?”
“回禀颜相国,他没有说,但他给我看了标志,他胸口上有三朵银花。”
银花是回纥官员的身份标志,九朵银花为最高,三朵银花应该是个中下层官员,使团中最高是六朵银花。
韩滉点点头道:“感谢杨主簿不顾家人安危来揭发此事,你放心,朝廷会保护你和家人安全。”
“感谢韩相国!”
主簿杨览行一礼,退下去了。
这时,一直沉默的段秀实道:“微臣相信,这位杨主簿绝不是被收买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人,他们在长安存在了十几年,不知搞到多少大唐的军事情报。”
众人都沉默了,良久,李豫缓缓道:“就算搞到情报,也应该早送走了,现在朕和大家商量,朕想让回纥使团离开长安,或许像思结部一样,只留一人和十几名士兵,大家看看该怎么办?”
常衮躬身道:“启禀陛下,回纥人刺探军事情报,只要我们防范周密,不给他们任何机会,他们也没有办法,其实微臣是希望废除回纥和大唐之间签订的马绢交易协定,大唐的财力实在有点吃不消。”
回纥和大唐之间签订的马绢交易协定是在安史之乱后期签订的,规定大唐必须购买回纥人养的马匹,价格是一匹马换五十匹绢,这比市价足足贵了五倍,不仅如此,回纥人拿来的还是老马和劣马,逼迫唐朝接受,每年都要换走唐朝数十万匹绢,给唐朝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回纥也因此得到财力支撑,和吐蕃在吐火罗打了十几年的拉锯战。”
李豫沉默半晌问道:“这个协议朕记得是有时限的,它什么时候结束?”
常衮躬身道:“当时签订的时候说得好听,是回纥为了支持大唐平乱,等大唐彻底平乱,国力有所恢复,不再需要回纥的战马,这份协议就可以结束了,事实上,这份协议在十年前就该结束了,但回纥一直在拖延,说再支持大唐十年,现在十年又过去了,那么最迟今年年底就应该结束它。”
“那就结束它!”李豫毫不犹豫道。
常衮叹了口气,“微臣也想结束,但回纥怎么也不肯答应,总是说要协商,除非大唐和回纥翻脸,直接不收他们送来的马匹,那协议就自然结束了。”
这时,韩滉道:“要不就和回纥改签协议,定为市场价收购,甚至改成民间贸易。”
颜真卿也道:“我们还可以提出,如果回纥一定要坚持协议,那大唐也会和吐蕃签署类似协议,相信这不是他们想见到的。”
段秀实也补充道:“其次要严管京城回纥人,一旦他们在京城闹事,可以出动金吾卫抓捕入狱,不给他们任何法外开恩,同时也削减回纥使团在京城人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基本上就将对回纥关系定调了,朝廷不能再对回纥一味让步,必须要重新评价大唐和回纥的关系。
大家一共草拟出四条共识:第一,要对朝廷的各种军事机密严加防范,不给回纥人任何可趁之机;
第二,削减回纥使团长驻长安的人数,由目前的六七百人削减为五十人;
第三,结束大唐和回纥的马绢协议,或者重新拟定,从现在开始,不再接受从回纥的马匹输入。
第四,取消回纥人的一切特殊待遇,胆敢以身试法,触犯大唐律法者,将严惩不贷。
韩滉连忙道:“陛下,有两件事情,一是剑南节度使崔宁请求尽快回蜀,他说以泸州刺史杨子琳为首的一些官员居心叵测,可能会趁他不在蜀中造反,他很担心,希望立刻回蜀。”
“他昨天才来,就急着回去?”
李豫着实有些不满道:“他的事情很多,弹劾他的折子至少有数十份,他必须把事情交代清楚,否则朕就直接罢免他。”
“微臣明白了,微臣会告诉他,让他安心述职,不要急着回去。”
“还有什么事?”李豫又问道。
“还有就是为臣是想说回纥使团之事,他们不仅民愤太大,而且一直在暗中刺探大唐的军事技艺,像制弩技术、制刀技术,最近他们一直在刺探攻城云梯的技术,微臣认为把他们留在长安很危险,能不能送他们回草原?”
安史之乱后,回纥使团一直留在长安,在光禄坊有一座占地百亩的回纥馆,相当于后世的大使馆,虽然这些年回纥在西方和吐蕃争夺吐火罗以及河中地区,和大唐的联系不多,倒是因为思结部崛起,思结部渐渐取代了回纥,在长安也有一座占地数十亩的思结馆。
相对而言,思结人就比回纥人收敛得多,很少听到思结人犯事的消息,倒是回纥人隔三差五就被民众告到官府,横行霸道,强买强卖,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人,成为历届京兆尹最头疼的事情,每次都费尽口舌去要人。
目前回纥在京城内有五百驻军,他们便是长安最不稳定的祸根,以前一直驻扎在城内,曾经有一个坊的百姓都因为他们而逃光。
十年前,朝廷花重金在城外给他们建造了一座占地千亩的军营,交涉了整整一年,他们才勉强搬出去。
他们的吃喝开销都是由朝廷负担,为了不让他们进城寻衅滋事,朝廷每年都供应给他们大量锦衣美食。
但他们依旧不领情,还是经常进城来喝酒狎妓,大闹平康坊,夜闯城门,把长安闹得乌烟瘴气,朝廷提到他们就头疼。
这些事情李豫能忍就忍了,但韩滉提到他们刺探大唐的军事情报,这就让李豫有点无法接受了,中原的很多军事技术已经在隋朝时传到草原,极大提高了游牧民族的作战水平,如果再把唐朝的攻城武器和大型守城武器技术偷过去,那后果就严重了。
李豫沉吟一下道:“通知知政堂,召集相国议事!”
所谓相国议事,就是所有相国都参与的会议,颜真卿、李勉和段秀实三人虽然是虚相,但也只是不管日常政务,但涉及到重大军国议事,他们都要参加,李勉在中原作战,无法参与,一般都是四相参加议事。
半个时辰后,常衮、颜真卿和段秀实都赶到了紫宸殿偏殿,这是一座小殿,位于天子御书房外面,又叫天子便殿,天子召集重要的军国议事,都在这里进行。
除了李勉外,四名相国都在座了,李豫缓缓道:“朕召集各位议事,是关于回纥使团之事,回纥使团害民朕就不提了,现在韩相国告诉朕,回纥竟然在刺探大唐的军事情报,这就让朕无法接受,所以请大家前来商议此事。”
常衮眉毛一挑,问道:“请问韩相国,你说回纥刺探唐朝军事情报,可有什么确凿证据?”
韩滉知道他会向自己发难,便淡淡道:“我当然有证据,没有证据就下结论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韩滉绵里带针,暗中讥讽常衮没有证据就弹劾郭宋一事,常衮心中暗暗恼火,脸上却不露声色。
这时,一名官员被领了上来,是一名七品小官,此人叫做杨览,官任七品军器监主簿。
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军器监主簿杨览参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主簿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杨览站起身,韩滉在一旁道:“杨主簿,把你昨天告诉我的事情,再给陛下和各位相国重复一遍。”
“卑职遵令!”
杨览对众人道:“大概是几天前,一名胡商忽然上门,说有一笔买卖想和我做,我有点糊涂,我从不做生意,何来买卖?我便拒绝了他拿出的一千两银子,然后前天晚上,这名胡商又来了,他直接告诉我,他不是商人,而是回纥使团的人,他拿出三百两黄金和一把刀,他说他要军器监最新研制的绞盘式重型投机石图纸,他说,我收下黄金,大家就是兄弟,我不答应,桌上的刀就会杀我全家,我被吓坏了,只得收下黄金,昨天我就找到了韩相国汇报此事。”
众人面面相觑,颜真卿问道:“此人叫什么名字,他说了吗?”
“回禀颜相国,他没有说,但他给我看了标志,他胸口上有三朵银花。”
银花是回纥官员的身份标志,九朵银花为最高,三朵银花应该是个中下层官员,使团中最高是六朵银花。
韩滉点点头道:“感谢杨主簿不顾家人安危来揭发此事,你放心,朝廷会保护你和家人安全。”
“感谢韩相国!”
主簿杨览行一礼,退下去了。
这时,一直沉默的段秀实道:“微臣相信,这位杨主簿绝不是被收买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人,他们在长安存在了十几年,不知搞到多少大唐的军事情报。”
众人都沉默了,良久,李豫缓缓道:“就算搞到情报,也应该早送走了,现在朕和大家商量,朕想让回纥使团离开长安,或许像思结部一样,只留一人和十几名士兵,大家看看该怎么办?”
常衮躬身道:“启禀陛下,回纥人刺探军事情报,只要我们防范周密,不给他们任何机会,他们也没有办法,其实微臣是希望废除回纥和大唐之间签订的马绢交易协定,大唐的财力实在有点吃不消。”
回纥和大唐之间签订的马绢交易协定是在安史之乱后期签订的,规定大唐必须购买回纥人养的马匹,价格是一匹马换五十匹绢,这比市价足足贵了五倍,不仅如此,回纥人拿来的还是老马和劣马,逼迫唐朝接受,每年都要换走唐朝数十万匹绢,给唐朝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回纥也因此得到财力支撑,和吐蕃在吐火罗打了十几年的拉锯战。”
李豫沉默半晌问道:“这个协议朕记得是有时限的,它什么时候结束?”
常衮躬身道:“当时签订的时候说得好听,是回纥为了支持大唐平乱,等大唐彻底平乱,国力有所恢复,不再需要回纥的战马,这份协议就可以结束了,事实上,这份协议在十年前就该结束了,但回纥一直在拖延,说再支持大唐十年,现在十年又过去了,那么最迟今年年底就应该结束它。”
“那就结束它!”李豫毫不犹豫道。
常衮叹了口气,“微臣也想结束,但回纥怎么也不肯答应,总是说要协商,除非大唐和回纥翻脸,直接不收他们送来的马匹,那协议就自然结束了。”
这时,韩滉道:“要不就和回纥改签协议,定为市场价收购,甚至改成民间贸易。”
颜真卿也道:“我们还可以提出,如果回纥一定要坚持协议,那大唐也会和吐蕃签署类似协议,相信这不是他们想见到的。”
段秀实也补充道:“其次要严管京城回纥人,一旦他们在京城闹事,可以出动金吾卫抓捕入狱,不给他们任何法外开恩,同时也削减回纥使团在京城人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基本上就将对回纥关系定调了,朝廷不能再对回纥一味让步,必须要重新评价大唐和回纥的关系。
大家一共草拟出四条共识:第一,要对朝廷的各种军事机密严加防范,不给回纥人任何可趁之机;
第二,削减回纥使团长驻长安的人数,由目前的六七百人削减为五十人;
第三,结束大唐和回纥的马绢协议,或者重新拟定,从现在开始,不再接受从回纥的马匹输入。
第四,取消回纥人的一切特殊待遇,胆敢以身试法,触犯大唐律法者,将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