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薛涛来到前殿,她刚坐下,顺姬和春姬便在宫女的引领下走进来,两人一起施一个万福礼,“给王妃请安!”
“你们坐下吧!”
前几天,薛涛答应一声就让她们走了,但今天她想和二人稍微聊一聊。
宫女给她们搬来两把椅子,两女靠边坐下,薛涛笑道:“新罗都是跪坐吧!没有椅子,是吗?”
金顺姬点点头,“确实没有椅子!”
薛涛笑道:“其实大唐也一样,椅子虽然有,但不普及,真正普及椅子还是从王爷开始的,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坐椅子确实比跪坐舒服,你们也要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
“回禀王妃,我们也挺适应的,和新罗差异不大,新罗贵族的大部分习惯都是学习长安的,我们也会习惯椅子。”
“还有,以后上午就不用来向我请安了!”
薛涛见两人脸色大变,便笑着补充道:“我没有别的的意思,我们家没有这个规矩,你们看其他三人,她们也从来没有来向我请安,我们大家都是吃早饭的时候大家打个招呼,你们也看到了,早饭时给我请个安就行了,不用专门过来。”
姐妹二人这才明白,她们点点头,“我们知道了!”
“还有另外一件事,我要提醒你们。”
薛涛注视着她们二人道:“你们既然嫁给了晋王殿下,那就不再是新罗人了,而是郭家的人,你们回新罗时要说新罗话,我不过问,但在大明宫,不能说新罗话,必须说汉语,这是皇宫的规矩,包括你们的侍女,也必须全部说汉话,否则就是违反宫规,要受到惩罚的!”
这就是薛涛有点不高兴的事情,这姐妹二人在一起都说新罗话,这就破坏了薛涛定下的‘不准搞小圈子’这条规矩了。
姐妹二人见王妃脸色冷峻,吓得两人连忙起身谢罪,“我们不知道,以后记住了!”
薛涛见二人有点吓坏了,便缓和一下口气道:“其实我也是为了你们二人好,将来你们有了儿子,如果他也跟你们说新罗话,晋王肯定不会喜欢他,将来你们的孩子就不会受到晋王殿下的重视,会失去很多机会,你们明白吗?”
两姐妹都是冰雪聪明,立刻明白了王妃的意思,王爷不想有个异国儿子,她们一起躬身道:“谢王妃提醒,我们一定不会再犯。”
“要养成习惯,哪怕房间里就只有你们二人,也要说汉话,你们要自己当成大唐人,不要总想着自己还是新罗公主。”
“我们铭心于心!”
“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一起去吃早饭吧!”
薛涛带着姐妹二人在一大群宫女和女护卫的簇拥下,向清晖阁走去。
..........
郭宋已经抵达了泉州,这两天泉州刺史蔡雍忙坏了,派人赶去各州请官员们前来泉州觐见晋王殿下,又向晋王汇报了泉州的情况。
不过郭宋最关心的是林邑国双季水稻的生长情况,他要亲自去田间地头视察。
历史上,占城稻就是在唐末引入福建和岭南,由宋真宗向江淮地区大规模推广,使宋朝的粮食产量剧增,带动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使宋朝开始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到北宋末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达一亿两千万。
可以说,双季稻的推广是一桩划时代的大事,郭宋对它极其关心。
次日一早,郭宋在刺史蔡雍以及泉州官员的陪同下,带着数十名亲兵来到了田间地头,郭宋举目眺望,只看见一望无际的秧苗,现在是六月,早稻已经结束了,现在是第二季水稻,秧苗早已插好,长得郁郁葱葱。
这时,郭宋看见几个农民推着一辆大车在稻田里撒着什么,他有点好奇,翻身下马走上去查看,手推车是一个木盆,里面都是密集的鱼苗。
原来是利用稻田养鱼,郭宋不由竖起大拇指,这是最高明的生态养殖,鱼苗能吃掉害虫和杂草,排泄的粪便又是优良的磷肥,促进水稻产量,最后农民还有卖鱼收入。
“这些都是什么鱼?”郭宋笑问道。
几个农民见河畔上有大群官员和士兵,显然是陪同这位询问者,他们不知眼前这位是什么高官,着实有点拘谨,一名老者胆怯地小声道:“都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还有青鱼。”
“是不是收获时有那种很大的浑子鱼?”
浑子鱼就是草鱼,最后体型很大,一条都要十几斤,老农摇摇头道:“不能养那么大,太大会连水稻一起吃,养到一两斤就行了,我们现在放养,收水稻时,大小正好。”
原来如此,郭宋原本还想和他们多聊几句,但又看出他们心中害怕,便不再为难他们,走回官道,上马继续巡视。
“这种水稻还适应泉州吧!”郭宋笑着问道。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蔡雍点点头,“回禀殿下,这种水稻确实不挑地方,我们播种的当年就获得了两季丰收,长势非常好。”
“亩产量多少?”郭宋又问道,这也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亩产很高,精心耕种的话,差不多有一千斤!”
郭宋大喜,那一亩地的年产量达两千斤,江淮和中原地区种冬小麦和水稻,加起来一年的粮食产量也不过一千斤出头,粮食产量直接翻了一倍,要是能找到玉米,那粮食产量还更要大大增加。
粮食就是人口,有足够的粮食就有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就带动更多的产业兴盛,这一刻,郭宋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派船队去美洲,不光是为土地,更多是美洲的农作物。
走出数里,远远看见前面有一株大树,树荫浓密,大树下有人在卖大碗茶,周围一圈坐着十几个老农,正在闲聊休息。
郭宋一摆手,让众人暂时停住,他回头笑道:“你们在这里稍稍等候,我和他们聊几句。”
蔡雍的心顿时悬了起来,殿下这是要微服私访啊!
他不敢阻拦,只得眼巴巴望着晋王殿下骑马向大树而去。
郭宋来到大树前,翻身下马笑道:“天气太热了,来碗茶!”
“客官请坐,我先您拴马!”
卖茶老者接过马匹缰绳,拴在旁边的柱子上,又给郭宋倒了一大碗凉茶,“客官坐下喝茶!”
郭宋搬着小胡凳和众老人坐在一起,他和一口凉茶,笑着问一名白胡子老人道:“老丈,你也在附近种地?”
老者呵呵一笑,“我们都是附近种田的,我的田就是那里!”
他指着远处笑道:“立着稻草人的田就是我家的。”
“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几代人传下来的三十亩上田。”
“现在改种两季稻,应该吃饭不成问题了吧!”
旁边几个老者都笑了起来,郭宋奇怪问道:“我说得不对?”
另一名长着一张马脸的老者接口道:“我们种稻子自己不吃的,留着卖钱。”
“那你们吃什么?”
“去城里的三粗店买粗粮呗!我们卖米买回粗粮,手中就有点余钱了,买点日用品什么的,这年头种粮容易,挣钱难。”
郭宋没想到他们会这样回答,他想了想道:“各位家里有劳力,可以去琉球大岛筑城,一天至少能挣百文钱,也是一条路子啊!”
“我儿子去了!”
白胡子老者叹口气道:“已经去了一年,一点消息都没有,让人担心啊!我觉得官府应该替他们传递家信,让家里人放心。”
“各位对官府还有什么期待吗?”
郭宋又笑问道:“我和蔡刺史关系很好,大家有什么想法,我可以帮你们传递给刺史。”
“能不能办一些不要钱的学校,听说长安的官办学校就不收钱,如果不收钱,我把三个孙子都送去读书。”
“迁徙去琉球大岛说是给三顷土地,百年内免税,但听说并没有三顷,不知朝廷说话算不算数?”
“我小儿子一家迁徙去琉球大岛了,我想去看看孙子,可没法过去,朝廷能不能在琉球大岛和泉州之前建一条航线,有船只往来,我们去探望家人也方便。”
众人七嘴八舌,提出一堆想法。
郭宋点点头笑道:“大家的想法我都明白了,放心吧!朝廷的承诺肯定会实现,航线也肯定会建起来,大家想生活更好一点,可以选择去琉球大岛,以后那里还会更繁荣,去得越早就越好!”
薛涛来到前殿,她刚坐下,顺姬和春姬便在宫女的引领下走进来,两人一起施一个万福礼,“给王妃请安!”
“你们坐下吧!”
前几天,薛涛答应一声就让她们走了,但今天她想和二人稍微聊一聊。
宫女给她们搬来两把椅子,两女靠边坐下,薛涛笑道:“新罗都是跪坐吧!没有椅子,是吗?”
金顺姬点点头,“确实没有椅子!”
薛涛笑道:“其实大唐也一样,椅子虽然有,但不普及,真正普及椅子还是从王爷开始的,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坐椅子确实比跪坐舒服,你们也要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
“回禀王妃,我们也挺适应的,和新罗差异不大,新罗贵族的大部分习惯都是学习长安的,我们也会习惯椅子。”
“还有,以后上午就不用来向我请安了!”
薛涛见两人脸色大变,便笑着补充道:“我没有别的的意思,我们家没有这个规矩,你们看其他三人,她们也从来没有来向我请安,我们大家都是吃早饭的时候大家打个招呼,你们也看到了,早饭时给我请个安就行了,不用专门过来。”
姐妹二人这才明白,她们点点头,“我们知道了!”
“还有另外一件事,我要提醒你们。”
薛涛注视着她们二人道:“你们既然嫁给了晋王殿下,那就不再是新罗人了,而是郭家的人,你们回新罗时要说新罗话,我不过问,但在大明宫,不能说新罗话,必须说汉语,这是皇宫的规矩,包括你们的侍女,也必须全部说汉话,否则就是违反宫规,要受到惩罚的!”
这就是薛涛有点不高兴的事情,这姐妹二人在一起都说新罗话,这就破坏了薛涛定下的‘不准搞小圈子’这条规矩了。
姐妹二人见王妃脸色冷峻,吓得两人连忙起身谢罪,“我们不知道,以后记住了!”
薛涛见二人有点吓坏了,便缓和一下口气道:“其实我也是为了你们二人好,将来你们有了儿子,如果他也跟你们说新罗话,晋王肯定不会喜欢他,将来你们的孩子就不会受到晋王殿下的重视,会失去很多机会,你们明白吗?”
两姐妹都是冰雪聪明,立刻明白了王妃的意思,王爷不想有个异国儿子,她们一起躬身道:“谢王妃提醒,我们一定不会再犯。”
“要养成习惯,哪怕房间里就只有你们二人,也要说汉话,你们要自己当成大唐人,不要总想着自己还是新罗公主。”
“我们铭心于心!”
“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一起去吃早饭吧!”
薛涛带着姐妹二人在一大群宫女和女护卫的簇拥下,向清晖阁走去。
..........
郭宋已经抵达了泉州,这两天泉州刺史蔡雍忙坏了,派人赶去各州请官员们前来泉州觐见晋王殿下,又向晋王汇报了泉州的情况。
不过郭宋最关心的是林邑国双季水稻的生长情况,他要亲自去田间地头视察。
历史上,占城稻就是在唐末引入福建和岭南,由宋真宗向江淮地区大规模推广,使宋朝的粮食产量剧增,带动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使宋朝开始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到北宋末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达一亿两千万。
可以说,双季稻的推广是一桩划时代的大事,郭宋对它极其关心。
次日一早,郭宋在刺史蔡雍以及泉州官员的陪同下,带着数十名亲兵来到了田间地头,郭宋举目眺望,只看见一望无际的秧苗,现在是六月,早稻已经结束了,现在是第二季水稻,秧苗早已插好,长得郁郁葱葱。
这时,郭宋看见几个农民推着一辆大车在稻田里撒着什么,他有点好奇,翻身下马走上去查看,手推车是一个木盆,里面都是密集的鱼苗。
原来是利用稻田养鱼,郭宋不由竖起大拇指,这是最高明的生态养殖,鱼苗能吃掉害虫和杂草,排泄的粪便又是优良的磷肥,促进水稻产量,最后农民还有卖鱼收入。
“这些都是什么鱼?”郭宋笑问道。
几个农民见河畔上有大群官员和士兵,显然是陪同这位询问者,他们不知眼前这位是什么高官,着实有点拘谨,一名老者胆怯地小声道:“都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还有青鱼。”
“是不是收获时有那种很大的浑子鱼?”
浑子鱼就是草鱼,最后体型很大,一条都要十几斤,老农摇摇头道:“不能养那么大,太大会连水稻一起吃,养到一两斤就行了,我们现在放养,收水稻时,大小正好。”
原来如此,郭宋原本还想和他们多聊几句,但又看出他们心中害怕,便不再为难他们,走回官道,上马继续巡视。
“这种水稻还适应泉州吧!”郭宋笑着问道。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蔡雍点点头,“回禀殿下,这种水稻确实不挑地方,我们播种的当年就获得了两季丰收,长势非常好。”
“亩产量多少?”郭宋又问道,这也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亩产很高,精心耕种的话,差不多有一千斤!”
郭宋大喜,那一亩地的年产量达两千斤,江淮和中原地区种冬小麦和水稻,加起来一年的粮食产量也不过一千斤出头,粮食产量直接翻了一倍,要是能找到玉米,那粮食产量还更要大大增加。
粮食就是人口,有足够的粮食就有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就带动更多的产业兴盛,这一刻,郭宋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派船队去美洲,不光是为土地,更多是美洲的农作物。
走出数里,远远看见前面有一株大树,树荫浓密,大树下有人在卖大碗茶,周围一圈坐着十几个老农,正在闲聊休息。
郭宋一摆手,让众人暂时停住,他回头笑道:“你们在这里稍稍等候,我和他们聊几句。”
蔡雍的心顿时悬了起来,殿下这是要微服私访啊!
他不敢阻拦,只得眼巴巴望着晋王殿下骑马向大树而去。
郭宋来到大树前,翻身下马笑道:“天气太热了,来碗茶!”
“客官请坐,我先您拴马!”
卖茶老者接过马匹缰绳,拴在旁边的柱子上,又给郭宋倒了一大碗凉茶,“客官坐下喝茶!”
郭宋搬着小胡凳和众老人坐在一起,他和一口凉茶,笑着问一名白胡子老人道:“老丈,你也在附近种地?”
老者呵呵一笑,“我们都是附近种田的,我的田就是那里!”
他指着远处笑道:“立着稻草人的田就是我家的。”
“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几代人传下来的三十亩上田。”
“现在改种两季稻,应该吃饭不成问题了吧!”
旁边几个老者都笑了起来,郭宋奇怪问道:“我说得不对?”
另一名长着一张马脸的老者接口道:“我们种稻子自己不吃的,留着卖钱。”
“那你们吃什么?”
“去城里的三粗店买粗粮呗!我们卖米买回粗粮,手中就有点余钱了,买点日用品什么的,这年头种粮容易,挣钱难。”
郭宋没想到他们会这样回答,他想了想道:“各位家里有劳力,可以去琉球大岛筑城,一天至少能挣百文钱,也是一条路子啊!”
“我儿子去了!”
白胡子老者叹口气道:“已经去了一年,一点消息都没有,让人担心啊!我觉得官府应该替他们传递家信,让家里人放心。”
“各位对官府还有什么期待吗?”
郭宋又笑问道:“我和蔡刺史关系很好,大家有什么想法,我可以帮你们传递给刺史。”
“能不能办一些不要钱的学校,听说长安的官办学校就不收钱,如果不收钱,我把三个孙子都送去读书。”
“迁徙去琉球大岛说是给三顷土地,百年内免税,但听说并没有三顷,不知朝廷说话算不算数?”
“我小儿子一家迁徙去琉球大岛了,我想去看看孙子,可没法过去,朝廷能不能在琉球大岛和泉州之前建一条航线,有船只往来,我们去探望家人也方便。”
众人七嘴八舌,提出一堆想法。
郭宋点点头笑道:“大家的想法我都明白了,放心吧!朝廷的承诺肯定会实现,航线也肯定会建起来,大家想生活更好一点,可以选择去琉球大岛,以后那里还会更繁荣,去得越早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