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二百六十五节 危若累卵,唇舌交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接到父亲的来信时,冯紫英正在和汪文言探讨着北面形势。
苏晟度的无能直接导致了山西镇五万大军一夕丧失,这这对于本来兵力就不足的朝廷来说,简直就是抽筋剥皮一般的痛苦。
从辽东传来的消息显示建州女真正在蠢蠢欲动,与察哈尔人之间密使往来不断,显然是在勾连,目标只能是大周,准备协同动手。
这给了辽东镇和蓟镇很大的压力。
可以说现在的辽东镇和蓟镇都是根本抽不出兵力来应对了,甚至还需要朝廷考虑预备队,以防不测,尤其是本身就已经抽走了两万多人的蓟镇这边,压力尤大。
前年察哈尔人打进来的情形还记忆犹新,如果今年再像前年那样,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就能了结了。
宣府镇才开始重建,大同镇被孙绍祖带走大半精锐,唯一全须全尾的山西镇又被苏晟度这个蠢货葬送大半,一样是元气大伤,不可能再抽得出来兵力,加上三边四镇那边组建起来的西北军正在南边对山东攻伐,不可能再分兵到北边来,所以这北面情况一下就相当危险了。
当然,对宣府军和大同军来说,他们的兵力有限,要再往北,比如占领河间府、真定府、广平府这些地方,也力有未逮,能够以攻代守,威胁北面周边地区,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拖时间,只要能把战事拖到今年下半年,那样一来就算是不战而胜了。
本身就遭遇旱灾影响的北地,现在又失去了大半个条件最好的山东,漕运中断没有了来自江南乃至湖广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供应,整个北地必将陷入混乱,朝廷也根本无法支撑下去,官僚体系会崩溃,九边大军会哗变造反,北地老百姓缺粮少穿会蜂拥而起,整个大周政权自然就会土崩瓦解,这还没有算来自关外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的趁火打劫。
虽然冯紫英早就预料到了北线要出事,但是却没有想到一出就出这么大一个事儿。
五万多山西镇精锐啊,就这么一声不响溃灭了,这比前年三屯营之败还让人难以接受,毕竟京营的情形大家都清楚,可山西镇也算是九边强镇之一,怎么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溃灭了,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也不能这样啊。
现在再想其他已经毫无意义了,饶是尤世禄胆大,现在也不敢冒失了,一下子退到了泊头镇到南皮这一线,甚至还准备一旦孙绍祖大同军继续北上,他就要退到沧州。
这可真的是太丢脸了。
“尤大人也是没有办法,他手里只有两万多人,聚在一起还能一战,但是山西军一垮,牛继宗的这支偏师就再无制约,谢文胜可以随时憧从交河向北,来一个侧旋然后绕到后边截断尤大人的退路,到那时候孙绍祖再沿着运河北上,那尤大人就威胁了,所以任谁在这种情况下,都只能先保全自己,保存有生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否则这支军队在一被包围消灭了,那要么就只能让蓟镇军彻底放弃北面防御,任由察哈尔人南下,来堵住孙绍祖和谢文胜,要么就只能任由孙绍祖进军顺天府了。”
汪文言看着地图,一边翻阅着传递回来的消息,一边道。
“孙绍祖和谢文胜他们不会北上的,他们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份胆魄。”冯紫英摇摇头,“他们现在就是摆出一副要北上的架势,吓得这些人都只能先退后看,这正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一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这会子都三月了,等到尤世禄他们重新筹集兵力,集结起来,准备攻势,那会是什么时候了?五月?那又是该夏粮收割的时候了,这不是白白给了宣府军和大同军喘息之机么?家父截断漕运的目的就是要让宣府军和大同军无粮可食,逼迫他们自乱阵脚,可现在真要熬到夏粮收割,牛继宗和孙绍祖也能坚持一段时间了,这作用就大大下降了。”
“如果牛继宗和孙绍祖真的要依靠运河沿岸地方上的粮食,恐怕就会打破他们和这些地方上的默契了,这些地方上就会对牛继宗和孙绍祖各种要求阳奉阴违了。”汪文言沉吟着道:“我看这半年来牛继宗很看重和山东地方上的关系维持,虽然明知道山东这边不可能臣服于他们,但是一直维持着这种默契,……”
“哼,文言,时移势易,前期牛继宗这么低调态度好,那是因为他需要维持这种局面,避免影响到他们在山东的生存,但是一旦拖到今年下半年,北地一片大乱,朝廷难以维持下去了,你觉得他还会对山东地方上客气么?山东士绅虽然内心情感倾向于朝廷,可当他们发现北地大乱,朝廷难以维持时,他们就会割舍掉那份感情倾向,而倒向义忠亲王了,家族利益永远胜于单纯的感情倾向。”
“那怎么办?”汪文言也有些着急。
“家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迫使牛继宗率军南下去打通漕运,夺回夏镇,家父打算在兖州和牛继宗来一场会战,决定山东乃至北地战事局势的会战。”冯紫英语气凝重,“如果拖到五六月间,那牛继宗未必会那么大的动力南下夺回夏镇了,所以不能让孙绍祖和牛继宗他们如此好整以暇的巩固他们现在的控制区,拖到五月,夏粮收割,他们就能拖下去了。”
汪文言明白冯紫英的意思了,现在孙绍祖和牛继宗控制着山东西部的东昌府,兖州府,以及济南府的西部和北部,河间府的南部,真定府的东部,顺德府的东部,比起最初只控制着东昌府和兖州府以及济南府的一部分面积可大了许多,起码多了十多个州县,这些地方的粮食一旦收割,那对于宣府军和大同军可算是足以支持两个月的收益了。
“可是现在尤大人那点儿兵力,怎么可能主动和孙绍祖的大同军交锋?”汪文言反问道:“眼下京师周围又没有可用之兵。”
“不是没有可用之兵,而是要看朝廷敢不敢冒这个险。”冯紫英沉声道:“京营,还有正在组建的新宣府军,都不是不能抽出部分兵力来的。”
汪文言悚然一惊,“大人,京营可用么?还有,新宣府军才组建,尚未成军啊。”
“所以我说要看朝廷敢不敢冒这个险了,要不抽上三亲军?”冯紫英冷笑,“他们不会看不到眼下的恶劣局面吧,真要让宣府军和大同军在山东熬到下半年,那局面就危险了。”
冯紫英猜测的没错,朝廷诸公也非蠢人,都看到了这个局面的危险性,尤其是张怀昌、张景秋、柴恪等對軍務颇有造诣者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不能再这样拖下去,必须要让尤世禄迎上去,孙绍祖摆出这副架势就是想要把尤世禄吓退,进而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孙绍祖总共不过五六万人,而且主力还在德州和临清,凭什么敢前出到交河和东光?”柴恪怒不可遏,“宁津也被孙绍祖占了,去了几千兵?两千人有没有?再拖下去,没准儿连盐山和庆云都要丢了吧?”
徐大化因为力荐苏晟度作为山西镇出征军主帅,导致山西军大败,遭遇多名御史弹劾,主动挂冠,现在兵部左侍郎空缺。
齐永泰建议由刚从四川回来的孙承宗直接出任,这个建议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叶向高和方從哲以及李三才都力主谨慎一些,毕竟孙承宗前两年才是一个五品郎中,现在骤然就升至正三品的左侍郎,未免有些出格了,但齐永泰坚持,一时间僵持不下,所以只能搁置。
出任挂任的右侍郎兼荆襄镇总兵熊廷弼则是在四川与杨应龙交战正酣。
“冯唐那边也不能太保守,夺下夏镇是好事,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个驻守鸡泽的刘白川是在干什么?居然连敌军影子都没见着,就吓得屁股尿流,一口气丢了巨鹿和广宗往南跑,对了,还有威县,清河就不用说了,更是兵不血刃就拱手让给牛继宗了。”李三才沉声道:“这个家伙本身就是叛将出身,朝廷给了他们机会,就这样的表现?都察院和龙禁尉就没有好好审查一下?”
作为分管军务的阁臣,李三才遭受的压力也很大,当初徐大化举荐苏晟度其实不少人都是反对的,包括兵部尚书张怀昌和阁臣中的叶向高、方从则,齐永泰因为不了解苏晟度此人,没有表态,但是是李三才得了徐大化的再三保证,最后支持了苏晟度,结果酿成这种局面。
虽然徐大化挂冠请辞承担了大部分责任,但是李三才也知道都察院那边不少御史正在虎视眈眈,准备对他也要发起弹劾,所以他很清楚,如果在接下来的战事中他不能拿出正确的建议,取得一场胜利,恐怕下一次就该是他请辞走人了。
接到父亲的来信时,冯紫英正在和汪文言探讨着北面形势。
苏晟度的无能直接导致了山西镇五万大军一夕丧失,这这对于本来兵力就不足的朝廷来说,简直就是抽筋剥皮一般的痛苦。
从辽东传来的消息显示建州女真正在蠢蠢欲动,与察哈尔人之间密使往来不断,显然是在勾连,目标只能是大周,准备协同动手。
这给了辽东镇和蓟镇很大的压力。
可以说现在的辽东镇和蓟镇都是根本抽不出兵力来应对了,甚至还需要朝廷考虑预备队,以防不测,尤其是本身就已经抽走了两万多人的蓟镇这边,压力尤大。
前年察哈尔人打进来的情形还记忆犹新,如果今年再像前年那样,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就能了结了。
宣府镇才开始重建,大同镇被孙绍祖带走大半精锐,唯一全须全尾的山西镇又被苏晟度这个蠢货葬送大半,一样是元气大伤,不可能再抽得出来兵力,加上三边四镇那边组建起来的西北军正在南边对山东攻伐,不可能再分兵到北边来,所以这北面情况一下就相当危险了。
当然,对宣府军和大同军来说,他们的兵力有限,要再往北,比如占领河间府、真定府、广平府这些地方,也力有未逮,能够以攻代守,威胁北面周边地区,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拖时间,只要能把战事拖到今年下半年,那样一来就算是不战而胜了。
本身就遭遇旱灾影响的北地,现在又失去了大半个条件最好的山东,漕运中断没有了来自江南乃至湖广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供应,整个北地必将陷入混乱,朝廷也根本无法支撑下去,官僚体系会崩溃,九边大军会哗变造反,北地老百姓缺粮少穿会蜂拥而起,整个大周政权自然就会土崩瓦解,这还没有算来自关外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的趁火打劫。
虽然冯紫英早就预料到了北线要出事,但是却没有想到一出就出这么大一个事儿。
五万多山西镇精锐啊,就这么一声不响溃灭了,这比前年三屯营之败还让人难以接受,毕竟京营的情形大家都清楚,可山西镇也算是九边强镇之一,怎么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溃灭了,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也不能这样啊。
现在再想其他已经毫无意义了,饶是尤世禄胆大,现在也不敢冒失了,一下子退到了泊头镇到南皮这一线,甚至还准备一旦孙绍祖大同军继续北上,他就要退到沧州。
这可真的是太丢脸了。
“尤大人也是没有办法,他手里只有两万多人,聚在一起还能一战,但是山西军一垮,牛继宗的这支偏师就再无制约,谢文胜可以随时憧从交河向北,来一个侧旋然后绕到后边截断尤大人的退路,到那时候孙绍祖再沿着运河北上,那尤大人就威胁了,所以任谁在这种情况下,都只能先保全自己,保存有生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否则这支军队在一被包围消灭了,那要么就只能让蓟镇军彻底放弃北面防御,任由察哈尔人南下,来堵住孙绍祖和谢文胜,要么就只能任由孙绍祖进军顺天府了。”
汪文言看着地图,一边翻阅着传递回来的消息,一边道。
“孙绍祖和谢文胜他们不会北上的,他们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份胆魄。”冯紫英摇摇头,“他们现在就是摆出一副要北上的架势,吓得这些人都只能先退后看,这正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一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这会子都三月了,等到尤世禄他们重新筹集兵力,集结起来,准备攻势,那会是什么时候了?五月?那又是该夏粮收割的时候了,这不是白白给了宣府军和大同军喘息之机么?家父截断漕运的目的就是要让宣府军和大同军无粮可食,逼迫他们自乱阵脚,可现在真要熬到夏粮收割,牛继宗和孙绍祖也能坚持一段时间了,这作用就大大下降了。”
“如果牛继宗和孙绍祖真的要依靠运河沿岸地方上的粮食,恐怕就会打破他们和这些地方上的默契了,这些地方上就会对牛继宗和孙绍祖各种要求阳奉阴违了。”汪文言沉吟着道:“我看这半年来牛继宗很看重和山东地方上的关系维持,虽然明知道山东这边不可能臣服于他们,但是一直维持着这种默契,……”
“哼,文言,时移势易,前期牛继宗这么低调态度好,那是因为他需要维持这种局面,避免影响到他们在山东的生存,但是一旦拖到今年下半年,北地一片大乱,朝廷难以维持下去了,你觉得他还会对山东地方上客气么?山东士绅虽然内心情感倾向于朝廷,可当他们发现北地大乱,朝廷难以维持时,他们就会割舍掉那份感情倾向,而倒向义忠亲王了,家族利益永远胜于单纯的感情倾向。”
“那怎么办?”汪文言也有些着急。
“家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迫使牛继宗率军南下去打通漕运,夺回夏镇,家父打算在兖州和牛继宗来一场会战,决定山东乃至北地战事局势的会战。”冯紫英语气凝重,“如果拖到五六月间,那牛继宗未必会那么大的动力南下夺回夏镇了,所以不能让孙绍祖和牛继宗他们如此好整以暇的巩固他们现在的控制区,拖到五月,夏粮收割,他们就能拖下去了。”
汪文言明白冯紫英的意思了,现在孙绍祖和牛继宗控制着山东西部的东昌府,兖州府,以及济南府的西部和北部,河间府的南部,真定府的东部,顺德府的东部,比起最初只控制着东昌府和兖州府以及济南府的一部分面积可大了许多,起码多了十多个州县,这些地方的粮食一旦收割,那对于宣府军和大同军可算是足以支持两个月的收益了。
“可是现在尤大人那点儿兵力,怎么可能主动和孙绍祖的大同军交锋?”汪文言反问道:“眼下京师周围又没有可用之兵。”
“不是没有可用之兵,而是要看朝廷敢不敢冒这个险。”冯紫英沉声道:“京营,还有正在组建的新宣府军,都不是不能抽出部分兵力来的。”
汪文言悚然一惊,“大人,京营可用么?还有,新宣府军才组建,尚未成军啊。”
“所以我说要看朝廷敢不敢冒这个险了,要不抽上三亲军?”冯紫英冷笑,“他们不会看不到眼下的恶劣局面吧,真要让宣府军和大同军在山东熬到下半年,那局面就危险了。”
冯紫英猜测的没错,朝廷诸公也非蠢人,都看到了这个局面的危险性,尤其是张怀昌、张景秋、柴恪等對軍務颇有造诣者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不能再这样拖下去,必须要让尤世禄迎上去,孙绍祖摆出这副架势就是想要把尤世禄吓退,进而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孙绍祖总共不过五六万人,而且主力还在德州和临清,凭什么敢前出到交河和东光?”柴恪怒不可遏,“宁津也被孙绍祖占了,去了几千兵?两千人有没有?再拖下去,没准儿连盐山和庆云都要丢了吧?”
徐大化因为力荐苏晟度作为山西镇出征军主帅,导致山西军大败,遭遇多名御史弹劾,主动挂冠,现在兵部左侍郎空缺。
齐永泰建议由刚从四川回来的孙承宗直接出任,这个建议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叶向高和方從哲以及李三才都力主谨慎一些,毕竟孙承宗前两年才是一个五品郎中,现在骤然就升至正三品的左侍郎,未免有些出格了,但齐永泰坚持,一时间僵持不下,所以只能搁置。
出任挂任的右侍郎兼荆襄镇总兵熊廷弼则是在四川与杨应龙交战正酣。
“冯唐那边也不能太保守,夺下夏镇是好事,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个驻守鸡泽的刘白川是在干什么?居然连敌军影子都没见着,就吓得屁股尿流,一口气丢了巨鹿和广宗往南跑,对了,还有威县,清河就不用说了,更是兵不血刃就拱手让给牛继宗了。”李三才沉声道:“这个家伙本身就是叛将出身,朝廷给了他们机会,就这样的表现?都察院和龙禁尉就没有好好审查一下?”
作为分管军务的阁臣,李三才遭受的压力也很大,当初徐大化举荐苏晟度其实不少人都是反对的,包括兵部尚书张怀昌和阁臣中的叶向高、方从则,齐永泰因为不了解苏晟度此人,没有表态,但是是李三才得了徐大化的再三保证,最后支持了苏晟度,结果酿成这种局面。
虽然徐大化挂冠请辞承担了大部分责任,但是李三才也知道都察院那边不少御史正在虎视眈眈,准备对他也要发起弹劾,所以他很清楚,如果在接下来的战事中他不能拿出正确的建议,取得一场胜利,恐怕下一次就该是他请辞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