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五百二十二节 人事变动,各有所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但冯紫英以为自己既然去了陕西,那也就是路过,人家热情也就是看在齐师面子上,谁曾想后边人家的表现就让冯紫英都不得不佩服和认可了。
若说是去年春节来自己府上拜年所送礼物最为丰厚的是谁,一个贾雨村,一个就是这崔呈秀,当时让自己都有些意外。
要知道自己当时并不在京师,还在陕西平乱呢,但人家还是遣人登门送上厚礼。
更为关键的是,据说连沈薛林三位过生时,崔呈秀都遣人悄悄送了礼,这份心那就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
贾雨村也就罢了当时南北对峙还在谈判,贾雨村肯定会不遗余力,而且也和自己关系算是有渊源。但崔呈秀就只有自己赴任山西时见过一面,也是齐师的渊源。
虽然后来对方也和自己有书信往来,但没想到人家会在春节给自己府中送一份厚礼,连带沈薛林三位的生日都有礼物,让自己都不得不承这份情。
「尚书(崔呈秀字)?真没想到。」冯紫英有些不好评价。
盖因这个家伙在前世历史中臭名昭著,但在今世中算是一个能臣,只不过的确有些爱攀附,但人家人情世故做得很漂亮,自己若是没有前世记忆,恐怕一样要对此人相当认可。
「呵呵,他和令师算是乡人,而且也和道甫公交好,任大同知府也一任了,·····」柴恪笑了笑。「可据我所知存之公对其印象不佳啊。」冯紫英也笑了笑,高攀龙不喜崔呈秀,这不是秘密。
崔呈秀去齐师和李三才那里都很勤,和方从哲也有些往来,足见此人的手腕水平,高攀龙哪怕是吏部尚书也一样挡不住对方的上进。
「用人用其长嘛,尚书确有本事,当然有些做派不太招人喜欢,但也有人觉得他懂规矩知进退,所以嘛,有争议,但不妨碍人家的表现嘛。」柴恪不以为意,「原本道甫公是希望他进顺天府接替李邦华的,不过这一步太大,肯定过不了,所以退而求其次,到金陵府也算是进一步了。」
「李邦华也要卸任顺天府尹了,谁接替他?他又去哪儿?」冯紫英没想到顺天府尹也要空出来了,他还以为李邦华还要坚持两年呢。
「还没定,不好选人,李邦华干得也勉为其难,他自己也不想干,老想进七部,可通政使又被贾雨村抢了先,所以很郁闷。」柴恪也有些头疼。
冯紫英想了一想,「何如让雨村去顺天府尹,让李邦华去通政司,两全其美?」
「考虑过,但顺天府尹位置太重,也是李邦华才会愿意去通政司,贾化直接接任顺天府尹,内阁诸公都不放心。」柴恪摇摇头。
通政使和顺天府尹都是正三品,理论上通政使是朝官,顺天府尹是地方官员,但是顺天府不一样,所以府尹也被列入重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通政使地位更重要。
「有什么不放心,贾雨村这两年在金陵府面对如此复杂形势,不也一样应付裕如,要我看,贾雨村就是最适合的顺天府尹人选。」冯紫英心中一动,让贾雨村接掌顺天府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安排,日后自己在京师城里做事也要好办得多。
「紫英,这话你该给内阁诸公说去。」柴恪斜睨了冯紫英一眼,「雨村去通政司的事儿也是刚定下来,还没有宣布,怎么你想帮雨村去活动活动?雨村也想去顺天府?」
「他自己恐怕也不知道李邦华想走吧,我却是早就知道李邦华在顺天府干得很吃力很累,七部对其也不是太满意。」冯紫英耸耸肩,「何必非要难为人家呢?耽误了顺天府的事儿,那才是大事儿。」
柴恪沉吟了一下,「不如你也给齐阁老去封信,我也给存之再去一封信,另外再和六吉公说一说,我也觉得李邦华不太合适顺天府尹,和雨村换一换,应该对两边都
有利。」
「也罢,那我回去就写信,看看赶得及不。」冯紫英说动柴恪,觉得把握又大一些。
「克繇出任徐州知州,梦章出任广德知州。」柴恪又道,「方叔到山东出任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兵备官到任之后再定。」
贺逢圣和范景文的资历还是太浅了一些,出任一州知州,而且是南直隶的知州,算是很不错的升迁了。
尤其是徐州知州,这里扼运河要隘,意义非凡,对贺逢圣也是一大考验,这大概也是柴恪为他湖广老乡专门安排的。
而方有度从刑部下放山东,也有些意外,冯紫英原本以为方有度是要到浙江或者江西的。「鹿友和非熊呢?」冯紫英再问。
「紫英,你可真的是关心得够细啊,他们有你这个同年可真的是受益不浅啊。」柴恪打趣了一句。
不过这年头同年、同乡这些相互关照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冯紫英作为永隆五年这一科的头羊,这些人不但是同年,也是青檀书院的同学,关系本来就密切,自然能帮就要帮一把。
「嘿嘿,子舒兄,非熊和鹿友能力如何您也清楚,非熊在播州平叛中立功不小,飞白兄在给朝廷的报告中也历数非熊的功劳,若非近期兵部没有太多的具体战事,我也觉得非熊可以到地方上历练一番,我才懒得去替他操心呢,至于鹿友在香河干得很是出色,若有机会当然好,若没有机会,他留在香河在干两年也没啥。」
冯紫英这番话倒也实在香河是顺天府大县,而且位置也重要,对于吴甡来说也是一个磨砺锻炼,也不急于一时就要调整,但王应熊却可以尽早下地方打磨一下,日后也有利于他的成长。
在兵部干太久,很容易让自身被兵部事务所限制约束,思路就窄了,所以冯紫英才想要王应服多角度锻炼一下。
「行了,不用解释了,王应熊到宁波府任同知,吴甡此番考虑到香河比较重要,现在朝廷还没有缓过气,所以暂时没动他,·····.」
柴恪言简意赅,「刑部那边反馈北直和山东的白莲教都有坐大之势,所以才让方叔到山东,日后若真是有事,方叔也算是对白莲教有些了解的。」
听得这么一说,冯紫英又皱起了眉头,「若是如此,那克繇和梦章就不该动。」
被冯紫英的话给逗乐了,柴恪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你以为这吏部你开的不成?朝廷也有综合的考虑难道离了他们俩,这北直隶局面就要大坏,白莲教无人能制了?」
「倒也不是那么说,可是他们二人对情况已经相当熟悉,若是白莲教真要作乱,那应对起来肯定更为得心应手。」
冯紫英也觉得自己有点儿夸张过分了,之前一门心思想要提贺逢圣与范景文谋升迁,现在升迁了,却又觉得会影响北直隶那边局面了。
「行了,朝廷自有安排,这一轮调整,朝廷和南京这边也商计过,同时也和刑部都察院那边沟通过,不说是万全之策,肯定也都考虑过。」柴恪摆摆手,「文廷寿调任河间同知,袁万泉调任保定同知,你不是一直担心北直这边的白莲教么,这两人既然也是经历过陕西民乱而打拼过来的,那正好,就来应对一番,以防万一。」
冯紫英非常满意。
文廷寿和袁万泉没来江南是对的,这二人就在粗粝的陕西,骤然来精细的江南未必适应,但是放在北直隶却很合适。
同为北地,但保定和河间都是燕赵大府,民风骁悍,正需要这等铁腕手段的同知来整治,尤其是在白莲教也在北直隶相当猖獗的时候。
这就基本上把冯紫英拜托全数考虑到位了。
当然并没有像冯紫英最初打算的让文廷寿和袁万泉到扬州宁波这种江南州府,但到北直隶
无疑更合适。
柴恪在这方面考虑更周全。
「多谢子舒兄了,委实要比小弟考虑更妥帖周全一些。」冯紫英真心实意的起身作揖道谢。
「好了,文廷寿和袁万泉二人的履历我也看过,的确也都是务实做事之辈,否则河间和保定这等地处京畿腹地的大府我也不敢推荐他们他俩。」柴恪捋须,「紫英,你去陕西一趟,时间虽短,但是观人的本事却不差,那潘汝桢、许俊阳也都是能做事的好手,也就是他们新任不久,不然我还真想把他们放在北直山西这些地方来,....."
很显然柴恪对当下吏部的一些安排还是不太满意。
高攀龙自命清高,性格清峻,喜好高谈务虚,和柴恪性子并不太合拍。
好在柴恪颇知进退,所以还算能相处,但要说有多么默契亲近,就说不上了。
「存之公其实并不太适合吏部,礼部其实才最适合他。」冯紫英耸耸肩,很随便地道:「或者进内阁当个大学士,也不错,但在吏部,以琐碎事务为主,存之公心高气傲,未必耐得住这种日子。」
但冯紫英以为自己既然去了陕西,那也就是路过,人家热情也就是看在齐师面子上,谁曾想后边人家的表现就让冯紫英都不得不佩服和认可了。
若说是去年春节来自己府上拜年所送礼物最为丰厚的是谁,一个贾雨村,一个就是这崔呈秀,当时让自己都有些意外。
要知道自己当时并不在京师,还在陕西平乱呢,但人家还是遣人登门送上厚礼。
更为关键的是,据说连沈薛林三位过生时,崔呈秀都遣人悄悄送了礼,这份心那就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
贾雨村也就罢了当时南北对峙还在谈判,贾雨村肯定会不遗余力,而且也和自己关系算是有渊源。但崔呈秀就只有自己赴任山西时见过一面,也是齐师的渊源。
虽然后来对方也和自己有书信往来,但没想到人家会在春节给自己府中送一份厚礼,连带沈薛林三位的生日都有礼物,让自己都不得不承这份情。
「尚书(崔呈秀字)?真没想到。」冯紫英有些不好评价。
盖因这个家伙在前世历史中臭名昭著,但在今世中算是一个能臣,只不过的确有些爱攀附,但人家人情世故做得很漂亮,自己若是没有前世记忆,恐怕一样要对此人相当认可。
「呵呵,他和令师算是乡人,而且也和道甫公交好,任大同知府也一任了,·····」柴恪笑了笑。「可据我所知存之公对其印象不佳啊。」冯紫英也笑了笑,高攀龙不喜崔呈秀,这不是秘密。
崔呈秀去齐师和李三才那里都很勤,和方从哲也有些往来,足见此人的手腕水平,高攀龙哪怕是吏部尚书也一样挡不住对方的上进。
「用人用其长嘛,尚书确有本事,当然有些做派不太招人喜欢,但也有人觉得他懂规矩知进退,所以嘛,有争议,但不妨碍人家的表现嘛。」柴恪不以为意,「原本道甫公是希望他进顺天府接替李邦华的,不过这一步太大,肯定过不了,所以退而求其次,到金陵府也算是进一步了。」
「李邦华也要卸任顺天府尹了,谁接替他?他又去哪儿?」冯紫英没想到顺天府尹也要空出来了,他还以为李邦华还要坚持两年呢。
「还没定,不好选人,李邦华干得也勉为其难,他自己也不想干,老想进七部,可通政使又被贾雨村抢了先,所以很郁闷。」柴恪也有些头疼。
冯紫英想了一想,「何如让雨村去顺天府尹,让李邦华去通政司,两全其美?」
「考虑过,但顺天府尹位置太重,也是李邦华才会愿意去通政司,贾化直接接任顺天府尹,内阁诸公都不放心。」柴恪摇摇头。
通政使和顺天府尹都是正三品,理论上通政使是朝官,顺天府尹是地方官员,但是顺天府不一样,所以府尹也被列入重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通政使地位更重要。
「有什么不放心,贾雨村这两年在金陵府面对如此复杂形势,不也一样应付裕如,要我看,贾雨村就是最适合的顺天府尹人选。」冯紫英心中一动,让贾雨村接掌顺天府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安排,日后自己在京师城里做事也要好办得多。
「紫英,这话你该给内阁诸公说去。」柴恪斜睨了冯紫英一眼,「雨村去通政司的事儿也是刚定下来,还没有宣布,怎么你想帮雨村去活动活动?雨村也想去顺天府?」
「他自己恐怕也不知道李邦华想走吧,我却是早就知道李邦华在顺天府干得很吃力很累,七部对其也不是太满意。」冯紫英耸耸肩,「何必非要难为人家呢?耽误了顺天府的事儿,那才是大事儿。」
柴恪沉吟了一下,「不如你也给齐阁老去封信,我也给存之再去一封信,另外再和六吉公说一说,我也觉得李邦华不太合适顺天府尹,和雨村换一换,应该对两边都
有利。」
「也罢,那我回去就写信,看看赶得及不。」冯紫英说动柴恪,觉得把握又大一些。
「克繇出任徐州知州,梦章出任广德知州。」柴恪又道,「方叔到山东出任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兵备官到任之后再定。」
贺逢圣和范景文的资历还是太浅了一些,出任一州知州,而且是南直隶的知州,算是很不错的升迁了。
尤其是徐州知州,这里扼运河要隘,意义非凡,对贺逢圣也是一大考验,这大概也是柴恪为他湖广老乡专门安排的。
而方有度从刑部下放山东,也有些意外,冯紫英原本以为方有度是要到浙江或者江西的。「鹿友和非熊呢?」冯紫英再问。
「紫英,你可真的是关心得够细啊,他们有你这个同年可真的是受益不浅啊。」柴恪打趣了一句。
不过这年头同年、同乡这些相互关照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冯紫英作为永隆五年这一科的头羊,这些人不但是同年,也是青檀书院的同学,关系本来就密切,自然能帮就要帮一把。
「嘿嘿,子舒兄,非熊和鹿友能力如何您也清楚,非熊在播州平叛中立功不小,飞白兄在给朝廷的报告中也历数非熊的功劳,若非近期兵部没有太多的具体战事,我也觉得非熊可以到地方上历练一番,我才懒得去替他操心呢,至于鹿友在香河干得很是出色,若有机会当然好,若没有机会,他留在香河在干两年也没啥。」
冯紫英这番话倒也实在香河是顺天府大县,而且位置也重要,对于吴甡来说也是一个磨砺锻炼,也不急于一时就要调整,但王应熊却可以尽早下地方打磨一下,日后也有利于他的成长。
在兵部干太久,很容易让自身被兵部事务所限制约束,思路就窄了,所以冯紫英才想要王应服多角度锻炼一下。
「行了,不用解释了,王应熊到宁波府任同知,吴甡此番考虑到香河比较重要,现在朝廷还没有缓过气,所以暂时没动他,·····.」
柴恪言简意赅,「刑部那边反馈北直和山东的白莲教都有坐大之势,所以才让方叔到山东,日后若真是有事,方叔也算是对白莲教有些了解的。」
听得这么一说,冯紫英又皱起了眉头,「若是如此,那克繇和梦章就不该动。」
被冯紫英的话给逗乐了,柴恪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你以为这吏部你开的不成?朝廷也有综合的考虑难道离了他们俩,这北直隶局面就要大坏,白莲教无人能制了?」
「倒也不是那么说,可是他们二人对情况已经相当熟悉,若是白莲教真要作乱,那应对起来肯定更为得心应手。」
冯紫英也觉得自己有点儿夸张过分了,之前一门心思想要提贺逢圣与范景文谋升迁,现在升迁了,却又觉得会影响北直隶那边局面了。
「行了,朝廷自有安排,这一轮调整,朝廷和南京这边也商计过,同时也和刑部都察院那边沟通过,不说是万全之策,肯定也都考虑过。」柴恪摆摆手,「文廷寿调任河间同知,袁万泉调任保定同知,你不是一直担心北直这边的白莲教么,这两人既然也是经历过陕西民乱而打拼过来的,那正好,就来应对一番,以防万一。」
冯紫英非常满意。
文廷寿和袁万泉没来江南是对的,这二人就在粗粝的陕西,骤然来精细的江南未必适应,但是放在北直隶却很合适。
同为北地,但保定和河间都是燕赵大府,民风骁悍,正需要这等铁腕手段的同知来整治,尤其是在白莲教也在北直隶相当猖獗的时候。
这就基本上把冯紫英拜托全数考虑到位了。
当然并没有像冯紫英最初打算的让文廷寿和袁万泉到扬州宁波这种江南州府,但到北直隶
无疑更合适。
柴恪在这方面考虑更周全。
「多谢子舒兄了,委实要比小弟考虑更妥帖周全一些。」冯紫英真心实意的起身作揖道谢。
「好了,文廷寿和袁万泉二人的履历我也看过,的确也都是务实做事之辈,否则河间和保定这等地处京畿腹地的大府我也不敢推荐他们他俩。」柴恪捋须,「紫英,你去陕西一趟,时间虽短,但是观人的本事却不差,那潘汝桢、许俊阳也都是能做事的好手,也就是他们新任不久,不然我还真想把他们放在北直山西这些地方来,....."
很显然柴恪对当下吏部的一些安排还是不太满意。
高攀龙自命清高,性格清峻,喜好高谈务虚,和柴恪性子并不太合拍。
好在柴恪颇知进退,所以还算能相处,但要说有多么默契亲近,就说不上了。
「存之公其实并不太适合吏部,礼部其实才最适合他。」冯紫英耸耸肩,很随便地道:「或者进内阁当个大学士,也不错,但在吏部,以琐碎事务为主,存之公心高气傲,未必耐得住这种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