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贞观俗人 > 第465章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第465章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爹,姓秦的这是在挖我们家根基啊,咱们就这样干看着?再这样下去,咱们家可就没人了。”

    谅山,下城。

    一处大院里,杨季元父子几个正在说话。这处宅子原本是杨家在下城的一处别院,现在却成了杨季元的新家。

    三天前,孙女虫娘就是在这个院里出嫁。孙女礼服钗钿,十里红妆,千人送嫁,百家添妆,送嫁的队伍特意先出了南门,然后绕过周边十二堡,再又自北门入坞,送入上城原来杨家老宅,也就是现在的谅山县衙。

    这场婚礼杨家花费了数十万钱,搞的十分隆重盛大,那场面也确实压过了镇南关里秦琅纳阿侬的妾礼。

    人人都称赞杨家搭上了秦家,地位更上层楼,富贵如烈火烹油,可也只有杨家人自己清楚里面的味道。

    半座谅山城加了六个坞堡送出去了,还搭上了一万亩地。

    孙女嫁给秦琅为妾,又添了三千两黄金。

    再加上置办这场酒宴,前前后后杨家掏出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小十年的收益全花出去了。

    换的也不过是暂时的安宁。

    可秦琅却没消停,纳了他心爱的虫娘,又让秦用等从杨家纳妾娶妻,转头又来个什么秦杨联姻,从谅山杨家,娶走了上千个姑娘。

    按传统,家家还要备下厚厚嫁妆。

    本以为就这了,谁知道那些女儿许给秦家手下的坞民人家,竟然都开始要举家迁到杨家的城堡领地去,要脱离杨家了。

    这个可就是动杨家根本了。

    杨家自家也就是那么几百口人,加上千余奴隶而已,剩下的两万来人口,有汉有蛮,都是在乱世里依附杨家,寻求安稳的百姓。

    尤其是之前隋末岭南大乱之时,杨家更是趁机兼并了许多村寨,也招纳了许多流民过来,带领他们建坞垦荒,开矿经商,杨家日渐红火,人马渐多。

    以前,杨家在谅山这一块,确实是实力最强的,所以大家也愿意依附于杨家,就算要给杨家交租做役,大家也都乐于接受,反正对于他们来说,给杨家交租还是给朝廷纳税,本身没啥区别,谁的负担轻,他们愿意跟谁。

    只是现在,秦琅如猛龙过江,一来就把杨家几代积攒下来的威信击的粉碎。

    更要命的是,随着秦琅分封骑士领主,划分领地,颁行新政新税等,让那些坞民们发现了不少诱人的地方。

    比如在秦家封臣领地上,推行的租佃法十分新奇。

    原先他们租杨家的地,是要把一半地里产出交给杨家,不仅仅是正粮,就算是间种或轮种的一些杂粮也要交一半给杨家,另外若用杨家的水渠,水车或是耕牛等,又都要另缴。

    连地里收获后的稻草,都一样要给一半杨家。

    总之,只要是租杨家地里产的东西,通通得交一半。

    可现在秦家领地,却提出了二五减租,佃田所获,先拿出二成半直接给佃户,以保障佃户基本收益,然后剩下的七成半,再由佃户和地主对半分。这样一来,原本杨家收租五成,现在就变成了三分七厘半,连四成都不到了。

    尤其是秦家还提出了,只对地里的主粮分成,比如轮作的一些杂粮,是不收租的,更重要的是,秦家只按一季收租,一块田你种一季或种两季,甚至是再间种点杂粮什么的,秦家这边不管,统统只按你一季主粮来收租。

    一季水田起码能收两石毛谷,秦家只收一季,还搞二五减租,这意味着秦家收的租很少,佃户先拿两成半,就是五斗,然后剩下的一石半主佃对分,地主才得七斗半。

    这里不少地可都是能种两季的,这意味着实际的佃租不到总收的二成。

    另外,秦家还约定,若遇旱涝霜灾,也要先保证佃户的那部份,就是佃户保底一亩留五斗,剩下的再分,若是没的剩,地主就不分。若是保底也不够,就免地税。

    地税这块,也全由地主承担。

    同时,为保证这些佃户的利益,还提出地五年一租,签订租约,租约签定之后,不得随意悔约,就算是五年到期,原佃户也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承租权。

    而除了这些好处,种秦家和秦家封臣的地,不需要再做什么免费的劳役了,不需要到地主家去轮流当差。

    对于佃户坞民们来说,这些条件实打实的诱人啊。

    相比起杨家的五成佃租,这个租子就少了一成多,更别说杨家以前还是你种几季他收几季租,因此相差就更大了,人家杂粮什么的也不收,稻草也不收。

    算来算去,相差不止一半了。

    还能保证五年一个租期,保护佃租权。

    不用服役做差。

    以前大家对杨家观感挺好的,认为杨家保护了大家,让大家在这乱世能有个依靠,虽然租子重差事多,可大家能抱团取暖,能活命,能有口饭吃,比起好些又偏又穷还弱小的蛮寨里的蛮民,他们的日子还算好的。

    毕竟好多穷寨的蛮子们,穷到靠卖孩子过日子。

    八九岁就卖掉,甚至等不及,可急用钱怎么办?

    孩子还在肚子里,也卖,直接指腹卖人,就是跟人贩子当着肚子卖,等孩子生下来养到一岁左右,人贩子过来接人,不管男女,先约好价钱,甚至可以先付上一半钱。

    当然,有些蛮子既穷又等钱用,孩子卖光了,肚子里也还没怀上,怎么办?他们也有办法,先借邻居家的孩子卖了,然后等将来自己的生了,再还给邻居。

    这种借卖,也在蛮子中很流行,这种借卖,还得算上与邻居孩子年纪相差带来的损失,等于要支付这部份的差价利息。

    实在不行,那还有一个办法,偷和抢。

    自家没孩子卖了,到别的寨子去偷孩子抢孩子卖。

    好多又穷又小的寨子,卖人早成习惯,抢人也成习惯,于是部落间最大的冲突就是抢人偷人,有时搞的太过火了,就会爆发两个部落的战争,输的一家,可能所有人就都成对了对方的奴隶了。

    杨家以前实力挺强,只有他打别人的份,没人敢来惹杨家,杨家的坞民坞兵们也猛,别人也打不过,所以还算是乱世里的一处安静地。

    可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跟周边那些卖孩子的蛮子比,他们生活确实幸福安稳,但现在跟秦家的领地情况一比,他们发现杨家的条件其实也没多好。

    佃租高,差事多不说,还经常有摊派,比如杨家若是要向交州或是朝廷进贡,这进贡的贡物,最后也是要摊到所有人头上来的。

    不管是修城也好修路也罢甚至是修渠,都是直接征发大家做事,全是免费的,结果修的水渠,他们要用水,还得交钱。

    以前嘛,大家都这样过来了,不觉得过份。

    可跟人家秦家现在的条件一比,大家就不淡定了。

    正好现在好多坞民女儿与秦家的人相中了,两边联姻结亲,置陪嫁嫁女儿,接触多了,也就越发清楚秦家这边的规矩了。

    好多人细细一思量,为何不干脆跟着女儿也到秦家那边去呢?

    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嫁女儿的坞民,现在基本上都要走,好多原本是六个划给秦家的坞堡中的坞民,原本杨家是要都迁走的,可现在好多人也不肯迁了。

    “秦琅虽然从我杨家得了一万亩地,可他自己还那么多人,这点地够多少人种?那些人都跑去投秦家,拿什么生活?别担心,等佃不到田,自然还得回来。”杨季元阴沉着脸道。

    “爹你有所不知,现在秦家在大搞什么垦荒、改造,之前咱们看不上的荒地、坡地、山地,甚至是洼地、滩地等,现在秦家都在组织人测量规划,说是能够把这些地改造成耕地,他们计划是他们负责规划,然后组织人负责集体开垦改造,再把地分下去。”

    “据说,他们能改造出许多田地来,只要愿意参与进去的人,每户参与改造完后,都能获到十到二十亩的永业田,剩下的田则可以签约承租,秦家除打算种稻外,还要种甘蔗,种什么棉花,以及种桑叶、麻等,甚至承诺能够包收购,甚至肯提前付一到两成的款,供大家采买种子、农具等。”

    “你说这姓秦的这不是坏规矩吗?哪有这样做事的,他这样搞,坞民全都想跑他们那边去了,都帮他垦河滩修梯田建水渠去了,还有多少人愿意再佃种我们的田?”

    最要命的地方则在于,杨家并不仅是一个地主而已,杨家正是因为有了二十万亩地,有了十三座坞堡,有了两万多的坞民,这才能够成为谅山一霸。

    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人才有坞兵,有佃户,有工坊的工人,若是没有这些坞民,杨家自己那家族几百号人,一千多奴隶,又能成什么事?

    秦琅这真是在挖杨家的根基啊。

    “我去找秦琅谈谈,不能乱来。”杨季元一声长叹,可也知道,如今的杨家,已经越来越没有谈判的筹码了,真找秦琅,也未必就会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