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阿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甘露殿。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将又一片版修正的氏族志呈奏。
“奉圣人旨意,此次新刊定姓氏,不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凡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皆录于上。”
李世民接过草稿,翻开。
见到第一等赫然是皇族李氏,顿时面露微笑,很是满意。之前高士廉等修了好几稿,结果不是以博陵崔氏为一等,就是以范阳卢氏为第一等,要么就是弘农杨氏等,几大士族在那里排来排去,始终都不得皇帝心意,令他十分不满。
高士廉暗暗观察皇帝表情,见皇帝终于露出满意神色,心下松了口气,这个事情已经弄的太久了,他领了这差事主持修这氏族志,一修好几年,怎么都不能让皇帝满意,已经都想要放弃了。
好在先前秦琅加入,他提醒大家皇帝修氏族志的本意,不是为了给那些旧士族们捧臭脚的,而是要强化新朝的统治阶层,尚姓改为尚官,本质还是要调和矛盾。
虽然魏晋以来的谱学传统,都是以郡望门第为准,可秦琅的话也确实提醒了他们,几位主编的官员争论了许久,最后只好按秦琅的尚官为标准,重定了一稿,结果皇帝还真就满意了。
皇族李排第一等第一名,皇后家河南长孙氏排一等第二,太后家族扶风窦氏排第三。
接着就是三师三公家族,秦琼官居太尉,正一品,历城秦氏列为一等第四,司徒长孙家也是皇后家,故此接着就是司空高士廉,渤海高氏排第五。
再往下是宰相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历城房氏排一等第六,右仆射高士廉已入前列,故中书令萧瑀,兰陵萧排第七氏,侍中魏征,巨鹿魏氏排第八。
后面是出了两个宰相的杨恭仁、杨师道的弘农杨氏排第九,宰相陈叔达家族的吴兴陈氏排第十,李靖的陇西李氏排第十一,王珪的太原王氏排第十二
······
一等十八个家族,全是皇族、皇后族太后族以及宰相家族。
然后二等是三品以上实职兼有国公爵位的家族,三等是三品以上实职兼有郡公······
总共一千多个家族,二百九十三姓,共分五等,最低的也是拥有五品以上职事官,且有侯爵以上封爵、柱国以上勋的。
最初几次列为第一等的崔民干,因为只是黄门侍郎被降到了第三等。
崔卢郑王李,山东五姓,完全被关陇的杨韦杜柳裴薛六姓压制,至于江南士族虽有兰陵萧与吴兴陈进了第一等,但其它传统士族王谢顾陆朱张也都排到了后面。
真正异军突起的不是皇族李氏,毕竟他们冒充陇西李都好几代了,虽向来不被承认。真正这次排名惊人的还是如魏征的巨鹿魏氏,马周的清河马氏,戴胄的谯郡戴氏,孙伏伽的清河孙氏等。
这几位宰相,都是寒门出身,如马周那更是纯粹的贫民士子出身,如今因为他们官拜宰相,于是也被排到了第一等,凌驾在了山东五姓,关陇六姓之上。
整个氏族志的排名,其实基本上就跟大朝会上的两班排位一样,官阶本品、爵位勋官、职事官,按着高低排名。
本来这稿拟好后,韦挺岑文本褚遂良令狐得棻等一众官员们,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既然是修氏族志,是谱学,那总得按点谱学标准来啊。
魏晋以来,江南有侨姓,东南有吴姓,关中有郡姓,这些地方姓氏都成了当地世族地主的专用姓氏,尤其是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下,谱学就是士庶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各家都有自己的家谱家传。
随便往上翻一翻,那都是世代显宦,你要是谁家不能连续个三五代都出五品以上官员,你都没法在这个圈子里混。而做为郡望士族,他们有个特权就是子弟做官容易,凭门第家世,直接就能举荐入仕了。
魏晋南北朝,诸多朝代,哪朝不是以郡望论门第,从来也没听说过以官爵排姓氏的,都说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没听说过太尉秦氏、右仆射房氏、司徒长孙氏啊。
偏偏李世民就要这样搞。
高士廉觉得这氏族志真的刊印出去,自己的名字印在上面,以后估计得臭了。但皇帝态度坚决,却又无可奈何。
不管怎么说,这差事总算结束了。
再修改下去,他自己都得疯了。
一千多家族,倒有小半是原来的寒门地主,这在过去,都是士族们羞于同伍的,如今好多甚至还排到了前列。
如宗室后族之下第一的历城秦家,这在过去仅能算是没落寒门小士族,如今却已经凭借着父子皆宰相,官居太尉而居于最前。
其它的如程咬金、郭孝恪、李绩等一大群原来的寒门、豪强、地主甚至是流氓无赖等也因为他们是军功新贵,有着国公、二三品的显职,而进入前列。
“拿去东宫书局雕版刻印,然后发行天下,令各州各县皆收藏,并公示天下。”
高士廉无奈的应下,心里想着,这个氏族志一出,只怕以后再也没有人好意思再论姓氏了。
“关于房相的海贸新政,阿舅觉得如何?”李世民突然问起。
高士廉答道,“臣觉得海贸市舶税利丰厚,每年千万贯计收入,虽有些弊端,可确实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出现了问题,加以填缺补漏给予改进便好。”
“那关于沿海设立水师,你支持吗?”
“海贸利润丰厚,有不法之徒铤而走险的走私甚至抢劫也是正常,海上不比陆上,寻常的军府官兵以及官府巡捕等确实难以缉捕,设立水师是正法。”
李世民点头。
先前有一股子风刮的很猛,纷纷要禁海,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转了风向,房玄龄又上市舶新策数条,事情也就跟着有了变动。
增设市舶司,增开港口,甚至是新置水师,这些李世民都有在考虑,大唐的府兵虽有六百多府,可本就主要设立于北方中原,尤其是关陇之地占了两成半。江南之地,尤其是岭南和福建一带,其实并没有几个军府。
偌大的福建道,甚至都没有几个县,那个大山封闭的山与海之间地,地大却人少,一个军府都没有。
这次房玄龄提议于东南沿海建立水师,倒是适合南方沿途地理,也可以填补那边一直以来无兵的情况,对于朝廷加强对东南的控制,有不错的帮助。
“阿舅觉得周绍范如何?”
周绍范,汝南周氏,江南望族,父亲周法尚是南陈大将,后仕隋,官至左武卫大将军。高士廉知道周绍范是皇帝心腹,而且不久前还成了皇帝的亲家,他的儿子被赐与皇帝第十女临川公主订婚。
当然周绍范能成为皇帝心腹,最重要的是他在玄武门中立下大功,在武德九年时,周绍范是太子建成的人,任东宫太子右卫率,宫变之时,周绍范立了大功,事后检校殿中监事,与房玄龄一起专典机密,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大秘。
这几年,周绍范也是一路加官晋爵,如今是左屯卫大将军,谯国公。
平时不声不响,可却是李世民极信任的大将。周绍范的父亲周法尚水战很了得,当年跟来护儿率隋军水师数次渡海攻高句丽平壤,周法尚死也是死在第三次征辽之时,当时他率军在海边准备渡海是病重而亡,死在征途。
高士廉有些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他是知道周绍范得皇帝信任的,这甚至是一位储备宰相,按正常情况,周绍范是很有可能如侯君集、张亮等一样拜相的。
“陛下准备如何设立水师?是单设水设成军,派一大将统领,还是划入各道分管?”
“阿舅觉得哪种更好?”
“十三市舶司统辖三十六座海港,自登莱半岛,直到安南交趾,何止万里?如果将水师统编,只怕难以指挥,不如于十三市舶司港,设一个水师折冲府,委一折冲都尉统领,或者于沿海诸道,每道设一位水师都督以统领,这样划分辖区,以有利于管理指挥。”
李世民思虑许久。
“朕接奏报,广州都督府长史、广州刺史党仁弘贪污受贿严重,证据确凿,深负朕之所托。他原为隋朝军官,我与太上皇起义兵于太原,他率两千众来归,做战勇猛,办事干练,朕深信任之,将广州大都督府委任于他,谁知道他却辜负朕。”
“朕先前一直在考虑,是否派秦琅前往广州任大都督府长史,严查广州乱象,现在又觉得周绍范挺合适,你觉得呢?”
高士廉问,“卫国公弹劾案还没有结果吗?”
“查的差不多了,就等结案。”
“那臣请问,结果如何?有罪还是无罪?若有罪,当着有司定罪处置,没有道理授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广州刺史这样的要职。而若无罪,则应当按房相之例复相,若是这样不清不楚的外调,只怕对卫国公不太公平!”
李世民愣了一下。
“其实秦琅倒也不全无罪,大问题没有,小问题还是有许多的。”良久,李世民才缓缓道。
“人孰无过?宰相也不是完人,小错不掩大美,臣以为秦琅当复相!”高士廉拱手拜道。
李世民皱眉。
“朕再考虑考虑!”
甘露殿。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将又一片版修正的氏族志呈奏。
“奉圣人旨意,此次新刊定姓氏,不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凡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皆录于上。”
李世民接过草稿,翻开。
见到第一等赫然是皇族李氏,顿时面露微笑,很是满意。之前高士廉等修了好几稿,结果不是以博陵崔氏为一等,就是以范阳卢氏为第一等,要么就是弘农杨氏等,几大士族在那里排来排去,始终都不得皇帝心意,令他十分不满。
高士廉暗暗观察皇帝表情,见皇帝终于露出满意神色,心下松了口气,这个事情已经弄的太久了,他领了这差事主持修这氏族志,一修好几年,怎么都不能让皇帝满意,已经都想要放弃了。
好在先前秦琅加入,他提醒大家皇帝修氏族志的本意,不是为了给那些旧士族们捧臭脚的,而是要强化新朝的统治阶层,尚姓改为尚官,本质还是要调和矛盾。
虽然魏晋以来的谱学传统,都是以郡望门第为准,可秦琅的话也确实提醒了他们,几位主编的官员争论了许久,最后只好按秦琅的尚官为标准,重定了一稿,结果皇帝还真就满意了。
皇族李排第一等第一名,皇后家河南长孙氏排一等第二,太后家族扶风窦氏排第三。
接着就是三师三公家族,秦琼官居太尉,正一品,历城秦氏列为一等第四,司徒长孙家也是皇后家,故此接着就是司空高士廉,渤海高氏排第五。
再往下是宰相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历城房氏排一等第六,右仆射高士廉已入前列,故中书令萧瑀,兰陵萧排第七氏,侍中魏征,巨鹿魏氏排第八。
后面是出了两个宰相的杨恭仁、杨师道的弘农杨氏排第九,宰相陈叔达家族的吴兴陈氏排第十,李靖的陇西李氏排第十一,王珪的太原王氏排第十二
······
一等十八个家族,全是皇族、皇后族太后族以及宰相家族。
然后二等是三品以上实职兼有国公爵位的家族,三等是三品以上实职兼有郡公······
总共一千多个家族,二百九十三姓,共分五等,最低的也是拥有五品以上职事官,且有侯爵以上封爵、柱国以上勋的。
最初几次列为第一等的崔民干,因为只是黄门侍郎被降到了第三等。
崔卢郑王李,山东五姓,完全被关陇的杨韦杜柳裴薛六姓压制,至于江南士族虽有兰陵萧与吴兴陈进了第一等,但其它传统士族王谢顾陆朱张也都排到了后面。
真正异军突起的不是皇族李氏,毕竟他们冒充陇西李都好几代了,虽向来不被承认。真正这次排名惊人的还是如魏征的巨鹿魏氏,马周的清河马氏,戴胄的谯郡戴氏,孙伏伽的清河孙氏等。
这几位宰相,都是寒门出身,如马周那更是纯粹的贫民士子出身,如今因为他们官拜宰相,于是也被排到了第一等,凌驾在了山东五姓,关陇六姓之上。
整个氏族志的排名,其实基本上就跟大朝会上的两班排位一样,官阶本品、爵位勋官、职事官,按着高低排名。
本来这稿拟好后,韦挺岑文本褚遂良令狐得棻等一众官员们,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既然是修氏族志,是谱学,那总得按点谱学标准来啊。
魏晋以来,江南有侨姓,东南有吴姓,关中有郡姓,这些地方姓氏都成了当地世族地主的专用姓氏,尤其是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下,谱学就是士庶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各家都有自己的家谱家传。
随便往上翻一翻,那都是世代显宦,你要是谁家不能连续个三五代都出五品以上官员,你都没法在这个圈子里混。而做为郡望士族,他们有个特权就是子弟做官容易,凭门第家世,直接就能举荐入仕了。
魏晋南北朝,诸多朝代,哪朝不是以郡望论门第,从来也没听说过以官爵排姓氏的,都说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没听说过太尉秦氏、右仆射房氏、司徒长孙氏啊。
偏偏李世民就要这样搞。
高士廉觉得这氏族志真的刊印出去,自己的名字印在上面,以后估计得臭了。但皇帝态度坚决,却又无可奈何。
不管怎么说,这差事总算结束了。
再修改下去,他自己都得疯了。
一千多家族,倒有小半是原来的寒门地主,这在过去,都是士族们羞于同伍的,如今好多甚至还排到了前列。
如宗室后族之下第一的历城秦家,这在过去仅能算是没落寒门小士族,如今却已经凭借着父子皆宰相,官居太尉而居于最前。
其它的如程咬金、郭孝恪、李绩等一大群原来的寒门、豪强、地主甚至是流氓无赖等也因为他们是军功新贵,有着国公、二三品的显职,而进入前列。
“拿去东宫书局雕版刻印,然后发行天下,令各州各县皆收藏,并公示天下。”
高士廉无奈的应下,心里想着,这个氏族志一出,只怕以后再也没有人好意思再论姓氏了。
“关于房相的海贸新政,阿舅觉得如何?”李世民突然问起。
高士廉答道,“臣觉得海贸市舶税利丰厚,每年千万贯计收入,虽有些弊端,可确实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出现了问题,加以填缺补漏给予改进便好。”
“那关于沿海设立水师,你支持吗?”
“海贸利润丰厚,有不法之徒铤而走险的走私甚至抢劫也是正常,海上不比陆上,寻常的军府官兵以及官府巡捕等确实难以缉捕,设立水师是正法。”
李世民点头。
先前有一股子风刮的很猛,纷纷要禁海,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转了风向,房玄龄又上市舶新策数条,事情也就跟着有了变动。
增设市舶司,增开港口,甚至是新置水师,这些李世民都有在考虑,大唐的府兵虽有六百多府,可本就主要设立于北方中原,尤其是关陇之地占了两成半。江南之地,尤其是岭南和福建一带,其实并没有几个军府。
偌大的福建道,甚至都没有几个县,那个大山封闭的山与海之间地,地大却人少,一个军府都没有。
这次房玄龄提议于东南沿海建立水师,倒是适合南方沿途地理,也可以填补那边一直以来无兵的情况,对于朝廷加强对东南的控制,有不错的帮助。
“阿舅觉得周绍范如何?”
周绍范,汝南周氏,江南望族,父亲周法尚是南陈大将,后仕隋,官至左武卫大将军。高士廉知道周绍范是皇帝心腹,而且不久前还成了皇帝的亲家,他的儿子被赐与皇帝第十女临川公主订婚。
当然周绍范能成为皇帝心腹,最重要的是他在玄武门中立下大功,在武德九年时,周绍范是太子建成的人,任东宫太子右卫率,宫变之时,周绍范立了大功,事后检校殿中监事,与房玄龄一起专典机密,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大秘。
这几年,周绍范也是一路加官晋爵,如今是左屯卫大将军,谯国公。
平时不声不响,可却是李世民极信任的大将。周绍范的父亲周法尚水战很了得,当年跟来护儿率隋军水师数次渡海攻高句丽平壤,周法尚死也是死在第三次征辽之时,当时他率军在海边准备渡海是病重而亡,死在征途。
高士廉有些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他是知道周绍范得皇帝信任的,这甚至是一位储备宰相,按正常情况,周绍范是很有可能如侯君集、张亮等一样拜相的。
“陛下准备如何设立水师?是单设水设成军,派一大将统领,还是划入各道分管?”
“阿舅觉得哪种更好?”
“十三市舶司统辖三十六座海港,自登莱半岛,直到安南交趾,何止万里?如果将水师统编,只怕难以指挥,不如于十三市舶司港,设一个水师折冲府,委一折冲都尉统领,或者于沿海诸道,每道设一位水师都督以统领,这样划分辖区,以有利于管理指挥。”
李世民思虑许久。
“朕接奏报,广州都督府长史、广州刺史党仁弘贪污受贿严重,证据确凿,深负朕之所托。他原为隋朝军官,我与太上皇起义兵于太原,他率两千众来归,做战勇猛,办事干练,朕深信任之,将广州大都督府委任于他,谁知道他却辜负朕。”
“朕先前一直在考虑,是否派秦琅前往广州任大都督府长史,严查广州乱象,现在又觉得周绍范挺合适,你觉得呢?”
高士廉问,“卫国公弹劾案还没有结果吗?”
“查的差不多了,就等结案。”
“那臣请问,结果如何?有罪还是无罪?若有罪,当着有司定罪处置,没有道理授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广州刺史这样的要职。而若无罪,则应当按房相之例复相,若是这样不清不楚的外调,只怕对卫国公不太公平!”
李世民愣了一下。
“其实秦琅倒也不全无罪,大问题没有,小问题还是有许多的。”良久,李世民才缓缓道。
“人孰无过?宰相也不是完人,小错不掩大美,臣以为秦琅当复相!”高士廉拱手拜道。
李世民皱眉。
“朕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