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贞观俗人 > 第747章 黑金

第747章 黑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金殿早朝。

    太子承乾陈奏,请复卫国公秦琅之相。

    坐在御榻上的李世民,望着年轻的太子,心中五味杂陈,太子于金殿之上,当着百官之面,要求复秦琅之相,这让李世民无法回避。

    “朕今日正要说此事,太子倒与朕心意相通了。经御史台等三司联合调查,秦琅弹劾案已经查明,所弹劾罪名查无实状。”

    “朕颁诏敕,复秦琅之相,进开府仪同三司,仍检校司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有官员注意到,皇帝是把太子詹事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起念的,这跟戴胄先前所授的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国计有些类似。

    这意味着秦琅是以太子詹事这个职事拜相。

    吏部尚书现在是侯君集,兵部尚书是尉迟恭,都不可能再让秦琅担任,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倒也合理。

    一众大臣们跪坐在殿中,都不由的感叹,这位秦三郎还真是了得,这已经是四拜宰相了,跟萧仆射都有的一拼了。

    皇帝又继续开口。

    “拜秦琅为观风俗使,巡省天下州县,观风俗之得失,察刑政之苛弊。”

    这个观风俗使的差事一出,倒是让大家十分惊讶,这是个什么官?以前没有过,但听的出来是个临时使职,跟以往的抚慰大使、黜陟大使等倒是挺像的,有点类似一个强加版的巡察御史。

    比观察使拥有更大的权力,可承制拜封,对各方面的事务都有处置之权。

    早朝结束,秦琅被一道诏令召入宫中。

    正在研究朝廷新颁布氏族志的秦琅接诏,赶到宫中。

    “朕已经授周绍范为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广州刺史了,由他前去接替党仁弘。不过党仁弘不是个例,他是开国元勋,打仗勇猛,办事干练,太上皇和朕都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可没有想到,在广州这样的重任上,却贪污百万,完全辜负了朕。朕也知道东南吏治薄弱,天高皇帝远,党仁弘这样的人人肯定有很多,所以打算让你走一趟!”

    “陛下,快过年了啊。”秦琅道。

    这都腊月了,家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呢,各地的朝集使们从十月开始就开始陆续进京了,这个时候让他出京,这不玩吗。

    “你可以年后出京,重点巡查江南,先沿黄河到东莱半岛,再沿海而下,顺便考察诸港,检查市舶司,水师设置之事,也都交给你来主持。”

    皇帝对秦琅倒还挺信任的,给了这么多权利。

    “陛下准备建多少水师,可拔多少钱款?兵从何来,战船、军械从何而来?”

    “这些朕都交给你来筹备,该建多少水师,从哪募兵,从哪置船等等,你来负责。”李世民大手一挥,“朕还是相信你的能力的,朕知道你太平港造船厂现在一年起码能造六十条船,你一句话就能从太平港运八百石胡椒到长安城,水师对你来说应当只是小事一桩。”

    八百石胡椒这是重点。

    秦琅瞧了瞧李世民,皇帝那目光里带着丝一切尽在我掌握的意思,不过秦琅也没怕。有什么可怕的,八百石胡椒的事情确实有,而且这是秦琅跟房玄龄的一个交易。

    但是,这桩交易不是赤果果的行贿送礼,是通过正常的商业手段进行的商业交易,出面的是四海商号和太行商号之间的对接,八百石胡椒三十万贯钱,也在正常的价格范围内,并没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地方。

    而四海商号的那八百石胡椒,从太平港北上,也是经过了正常的海关纳税的,货物清白,交易正常,皇帝就算清楚这里面的利益关系,也没法指责什么。

    再说了,这桩交易的背后,是海贸新规的出台,李世民也是从中受益者。

    “陛下,待新市舶法推行后,臣预估明年一年能够入港的胡椒能达到万石,如果按新市舶法,对胡椒抽解二成为税,朝廷仅此一项就能抽得两千石。若再发香料引,以其十税二,又可得两千石,则朝廷起码获利一百五十万贯,就算胡椒数量增加,导致价格可能下跌,但至少也能有一百二十万贯的收益,这还仅仅是胡椒的抽解和香引收益,陛下的内库还能博买一成出售,一千石赚几十万贯是至少的······”

    李世民愣住。

    “你怎么能算到明年起码一万石胡椒到港?”

    “陛下,胡椒这玩意虽我国不产,但在南海有不少地方产,本也不是什么特别稀有的东西,如今在我大唐卖的这么贵,胡商自然会拼命的贩运过来。这些数字,都是诸港与胡商们交易时的一些数字预测,我这还是保守估计,若放开点预计,三百万斤都不是没可能。”

    李世民咋舌。

    “这也太多了点吧,这得拿多少钱帛来换?”

    “臣建议市舶法中增加一条规定,对于胡商船舶来贸易,应当以物易物,如以丝绸、瓷器、白糖、纸张、茶叶等换胡商的货物,不能直接以金银铜钱等交易,尤其是对香料这样的贵重货物,更应当禁私下交易。”

    说白了,就是要由朝廷垄断控制,以货易货,能防止钱币外流,还能控制输出商货,对大唐是有利的,也能加强对外贸易。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朝廷掌控。

    “胡椒不是产在天竺吗?”李世民问。

    “胡椒从西汉时就开始传入,最早是随着开辟的丝绸之路进来的,都说是产自天竺,但实际上,天竺并不产胡椒,而是从天竺的东方所贩运过来的。”

    胡椒的主产地在缅甸、印尼等地,包括许多香料,其实都是产自南洋群岛上,但是这个时代的许多人并不知道。

    说产自天竺,只是最早天竺等商人从中南半岛、南洋等地贩运香料,经天竺输往波斯中亚,甚至是地中海欧洲等地,汉代时香料其实是绕了一个圈,从中亚经西域运到中原。

    “陛下可知,在南洋的干佗利国,胡椒产地的价格是多少吗?”

    李世民对这个什么干佗利国,没有半点印象,秦琅主动的要来了纸笔,先在纸上中心位置画出了一个点。

    “这是长安。”

    然后画了黄河、长江,再划出了海岸线。

    “陛下,这是广州,这就是钦州,这是安南交州,再往南便是林邑国,再往南是扶南国,再南便是南洋的群岛,南海中有几大巨岛,其中这个大岛便叫干佗利国,其俗与扶南、林邑略同,盛行大乘佛教,其地盛产槟榔、胡椒等。在干佗利国,胡椒很便宜,便宜到每石只要黄金二两!”

    “每石黄金二两?”

    李世民瞪大眼睛,在长安,秦琅八百石黄金卖了三十万贯钱,还有减价行贿之意,正常一斤估计得四贯以上,而如果是零售散卖,价格能卖到更高。

    除了贵族,一般人谁吃的起胡椒?

    扔一把进去,那都比羊肉还贵了。

    黄金二两,也就值铜钱十六贯,而按先前秦琅的那笔交易,一石都卖出三百七十五贯钱了,翻了二十三倍半。

    “这些该死的胡商,抢钱抢到朕头上了。”

    “陛下,胡椒在港口其实没那么贵的。”

    在港口,胡椒平均一斤也就是一贯左右,但在抽解征税之后,价格立马就贵了,再贩运到长安后,其实已经可能是几经转手,所以就翻了几倍。

    “就算如此,那些胡商从那什么干佗利贩运过来,都已经涨价十倍了!”李世民很不满,这是来抢大唐的钱吗?以往他觉得瓷器茶叶丝绸这些东西,卖给胡商卖了个天价,大赚。想不到,自己其实反被胡人赚大了。

    “其实胡商也没赚这么多,另外这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虽然干佗利的产地胡椒确实是一石售黄金二两,但这些胡椒还得经过多道程序的加工,另外从干佗利运到大唐港口,这一路上可不容易,胡商们出来十条船,能有两三条到达大唐也算不错了。”

    这还是如今从海上过来,若是以往商路,先运到扶南,再前往天竺,然后再到波斯,再到西域,再绕到大唐来,这一路几万里,可就更不容易了。

    不过李世民不是那种吃亏的人,他脑子里现在只剩下了那一句话,胡椒产地一石才二两黄金。

    “这个干佗利离大唐远吗?我们若组建水师舰队,能不能打过去?”

    “陛下,很远,从交州港航行到干佗利,沿海岸航行大约得有一万两千里,实际航程要远的多。”

    李世民捏着下巴,“一万多里,朕觉得并不远啊。”

    秦琅心说,听起来当然不远,关键问题是出了交州港,一路上可就都是茫茫大海,沿海岸的林邑真腊等,那也都是完全陌生的敌国了。

    “你既然知道的这么清楚,那你有没有考虑过组织商船前往干佗利采购胡椒?”李世民问。

    “陛下,其实干佗利国人早把胡椒管控的很严,有专门的胡椒管理官员和衙门,他们会自己运送胡椒到各地贩卖,以赚取更高的利润,或换取他们所需要的货物。”

    “我们直接运他们需要的茶叶丝绸瓷器这些过去跟他们交换胡椒,他们难道还不愿意?朕觉得可以一试。”

    秦琅想不到皇帝这以贪财。

    “陛下有没有想过一件事,胡椒这东西又不能当饭吃,仅是点调味料,也可以做点药用,所以以现在一年万石的量,其实完全是充足了。如果胡椒的量不断加大,那必然导致价格的不断下跌,总的来说,其实没什么变化的。”

    如果把胡椒这玩意一年进口几百万石的,那到时就跟盐一样了,家家老百姓都用的起,就算跟盐一样专卖加税,可总收益其实没什么变化,却变相的把胡椒的税和利都压到了百姓头上了,这跟现在胡椒只是供给贵族官员有钱人,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富人税,完全不一样了。

    “一年一到两万石胡椒进口量,我们能把价格控制到每斤入港价在五百钱以下,税后在千钱以内。”

    李世民想了想,心里默默的算了笔账,原来一斤胡椒入港价在一千多钱,朝廷抽解关税一次,然后香引再税一次,实际等于是十税其四,一斤胡椒起码要抽税五百钱。

    如果按秦琅说的,胡椒进口量增到一年两三万石,到港价降到五百钱以下,则朝廷的税收,起码要损失六成,一斤最多征到二百钱,两百万斤也就四十万贯钱,这进口的越多,反而税越低了。

    “其实要想税收不减倒也简单,适当的控制胡椒进口数量便是,我们可以把入港价控制在五百钱一斤以内,但是全部博买入库发行香引贩卖,可以把胡椒售价定在每斤两三千左右,这样每引十税二,一斤能税二三百钱,加上入港抽解,实际上就能保持税利不变。”

    “当然,这样做的话,会加剧胡椒走私的可能,毕竟利润太高,肯定会有人铤而走险。”

    李世民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那对香料加课,从十税二,变成十税三,或十税四如何?”

    十税四,亏你也说的出来,世上就没有这么高的税率好吧,你这不明摆着要让别人骂你吗?

    你收税倒是收的爽了,但估计所有用胡椒的人,每次吃胡椒的时候,都会狠狠的诅咒你的。

    本来胡椒就够贵了,一斤就得上千钱,你再征个四百钱税,坑爹嘛。

    不过想想历史上,唐朝对盐税的加税之厉害,倒不觉得稀奇了,他们可是敢把盐税直接在盐价上加十倍征税的,而盐这玩意还是人人都要吃的,不管穷富都吃,硬生生的把盐变成了一种人头税。

    这么一想,征四成税,倒还挺仁慈了,你征四倍税都可以嘛。

    想想南北朝时的南朝,对胡椒这样的紧俏香料,完全就是垄断贸易的,往往是直接加价十倍出售的。

    嗯,好像后来宋朝也是这么搞的。

    到了明朝就更坑爹,直接把所有的胡椒官府垄断,然后拿来当钱发官员俸禄。

    产地一石二两黄金,港口价如果翻倍成一石五两黄金,朝廷翻个十倍,卖一石五十两黄金,那就相当于四百贯一石,一斤也就三贯多点,跟海贸兴盛前,价格似乎还有点下降啊。

    这么一算,李世民跟秦琅爷俩,都不由的有点大眼瞪小眼了。

    “胡椒的税低了。”李世民喃喃念道。

    秦琅配合的道,“胡椒太便宜了不好。”

    “要不,胡椒每引一石,税后四百贯?”

    “臣觉得要不干脆四百八十贯一石好了,这样一斤刚好四千钱,好算,没零头!”

    李世民瞧了秦琅一眼,觉得这家伙也太心狠了。不过心里默默一算,如果控制到港博买后再专卖四十贯一石,一年两万石,那就是八百八十万贯了。

    动人心啊。

    不过这样一来,朝廷每石售价就四百八十贯,那商人们再贩卖岂不得六七百一石?胡椒比现在可就要涨一倍了。

    李世民既想赚这个钱,心念念着一年八百八十万贯,又怕别人骂娘,一时有些左右为难在那。

    秦琅却故意不接话,反正就不主动来提这事,免的给李世民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