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赵桓的蜕变(第四更!求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做出了移民跟驻军的决定之后,赵桓就想跑路回大宋,打算回去之后当一段时间混吃等死的咸鱼皇帝。或者说,赵桓也想试试当一个声色犬马的昏君到底是什么感觉。
庄成益不想走。
官家说瀛州这里有银山,结果就真有银山,虽然从现在开始筹备到最后开采出银子用时最短最短也得一年的时间,可是这银山就摆在这里,慢慢采就是了。
关键是官家还说瀛州有金矿,而且是两个地方。
这就意味着有两座金矿。
有两座金矿……谁还愿意回朝堂上去啊,身为大宋的户部尚书,主管着空得能跑马的大宋国库,庄成益现在都恨不得直接搂着金矿睡了!
但是没办法,庄成益敢拿国库有钱没钱说事儿,但是在其他的事情上,庄成益心里还是很有逼数的,知道什么事儿能干什么事儿不能干。
比如在是否留在瀛州这件事情上跟官家拧着来,庄成益就不干。
……
回到了汴京之后,赵桓理所当然的跑回后宫去当他的咸鱼皇帝,静静的等着皇后跟宜贵人那边生产,庄成益却是干脆连家都没回,直接拉着工部尚书高子安就直奔户部去了。
“通知到汴京、湖广、浙江、福建、江西这五个布政使司的户事厅,让他们每地挑选家资百万贯以上者一户,十万贯以上者二十户,万贯以上者五百户,百贯以上者五千户,普通百姓人家一万户,迁移到瀛州。”
“次此移民,标准跟以前一样,按人头给十贯钱的安家钱,土地、种子、农具、耕牛,都由朝廷承担。”
“老夫待会儿会跟兵部那边打声招呼,让他们一路上派人把这些百姓都护送到蓬莱,由蓬莱出海。”
简单的把事情交待了一遍之后,庄成益又几派人把兵部尚书李文德、吏部尚书李若冰还有礼部尚书方子安等人请到了户部。
“你们礼部办事儿的速度能不能快点儿?什么石见,佐渡和甲斐之类的名字一听就不是我大宋的,还不赶紧想想该改叫什么?”
“还有你们吏部。别的事儿我不管,反正石见、佐渡、甲斐这三个地方的官员得赶紧准备好,别户部的移民都到瀛州了,你们吏部的官老爷还没到。”
“对了,户部已经通知下去要挑选移民了,你们兵部得派人通知下去,让地方上派人,把百姓送到蓬莱。”
“……”
庄成益跟李文德和李若冰等人没有丝毫的客气,一上来就叽哩咕噜的说了一大堆。
然后李文德和李若冰等人的脸色就有些黑——
虽然你庄貔貅的户部管着钱袋子,大家伙儿也确实指望着你户部批预算,可是你这一上来就对着吏部、礼部还有兵部指手划脚的,是不是有点儿过分了?
然而就在李若冰打算开口怼庄貔貅几句的时候,庄貔貅却又在末尾说了一句:“石见那里真有银矿!开采个百十年都未必能开采完的银矿!而且,佐渡和甲斐那里还有金矿!”
说完之后,庄成益又一指工部尚书高子安,说道:“这事儿到底是不是我庄某人在这里大放厥词,高工部可以做证。”
见李若冰等人都将目光投向自己,高子安便嗯了一声,说道:“具体能开采多少年,现在工部也没有勘探明白,只能说储量巨大,最少也能开采个百十年。”
“而且每年可开采出不少于二十万两白银。”
“甚至有可能达到三十万两。”
“工部已经留下人手在瀛州进行后续的勘探,而且会在近期组织一批工匠,随户部的移民一起前往瀛州。”
然后李若冰等人的脸色就变了。
庄貔貅想要指挥吏部或者礼部做事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大家都是尚书,都是平级的正二品大员,谁也不比谁低一等。
但是现在,是吏部和礼部、兵部要主动做事了。
“瀛州布政使司的官员明天就能挑选出来。”
李若冰道:“还有那个什么石见那里的州官、县官、乡官都会一起挑好,实在不行,就先从开封府这里抽调一些积年老吏。但是你们礼部也得赶紧想办法,说动官家开上几次恩科,好把缺少的人头都补上来。”
方子安嗯了一声,说道:“明天……不,待会儿我就进宫去求见官家。今年眼看着是来不急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争取在靖康六年的时候直接多开几次恩科。”
兵部尚书李文德道:“我们这边没有问题,只要你户部准备好人,我们兵部这边就能安排人手护送。但是……有人愿意往瀛州那边迁移吗?”
……
当然没有人愿意往瀛州那边迁移。
如果是前些年动不动就吃不上饭的时候,有个往瀛州迁移就给钱给土地给种子、农具的好机会,大宋的百姓或许会为了这个机会而抢破头,人脑子打成狗脑子都不稀奇。
但是随着赵桓登基之后先是永不加赋,接着又是什么阶梯税率,紧跟着大量的地主清退了田地,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宋的百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地可以种。就算实在没有的,也早就跑去了甘肃布政使司和交趾布政使司。
现在再想让大宋百姓迁移到瀛州去,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些人要放弃大宋这边的一切,比如邻里关系,比如家里的土地和院子,又比如宗族间的关系,一切的一切都得等到了瀛州之后再重新开始。
简单来说,就是大宋的百姓也被赵桓给惯坏了。
这也是为什么赵桓要直接决定从汴京、湖广、浙江、福建、江西这五个地方迁移百姓过去。
当一个人在规则之中无法获取到好处的时候,会无比的痛恨规则,就像是刚穿越过来的赵桓一样。
但是当一个人不光在规则能获取到好处,还掌握了玩弄规则的话语权之后,那么这个人就会自动自觉的去维护规则,就像是现在的赵桓一样。
如果是刚穿越过来,赵桓肯定会选择任由百姓自己决定,然后再许出诸多的好处来利诱百姓迁移,因为那时候的赵桓根基还不稳,必须得争取民心为己用。
现在……赵桓虽然依旧会给出诸多的好处,但是百姓愿不愿意往瀛州迁移,却已经由不得百姓自己选择了。
PS:第四更了!求票!求票!求票!
做出了移民跟驻军的决定之后,赵桓就想跑路回大宋,打算回去之后当一段时间混吃等死的咸鱼皇帝。或者说,赵桓也想试试当一个声色犬马的昏君到底是什么感觉。
庄成益不想走。
官家说瀛州这里有银山,结果就真有银山,虽然从现在开始筹备到最后开采出银子用时最短最短也得一年的时间,可是这银山就摆在这里,慢慢采就是了。
关键是官家还说瀛州有金矿,而且是两个地方。
这就意味着有两座金矿。
有两座金矿……谁还愿意回朝堂上去啊,身为大宋的户部尚书,主管着空得能跑马的大宋国库,庄成益现在都恨不得直接搂着金矿睡了!
但是没办法,庄成益敢拿国库有钱没钱说事儿,但是在其他的事情上,庄成益心里还是很有逼数的,知道什么事儿能干什么事儿不能干。
比如在是否留在瀛州这件事情上跟官家拧着来,庄成益就不干。
……
回到了汴京之后,赵桓理所当然的跑回后宫去当他的咸鱼皇帝,静静的等着皇后跟宜贵人那边生产,庄成益却是干脆连家都没回,直接拉着工部尚书高子安就直奔户部去了。
“通知到汴京、湖广、浙江、福建、江西这五个布政使司的户事厅,让他们每地挑选家资百万贯以上者一户,十万贯以上者二十户,万贯以上者五百户,百贯以上者五千户,普通百姓人家一万户,迁移到瀛州。”
“次此移民,标准跟以前一样,按人头给十贯钱的安家钱,土地、种子、农具、耕牛,都由朝廷承担。”
“老夫待会儿会跟兵部那边打声招呼,让他们一路上派人把这些百姓都护送到蓬莱,由蓬莱出海。”
简单的把事情交待了一遍之后,庄成益又几派人把兵部尚书李文德、吏部尚书李若冰还有礼部尚书方子安等人请到了户部。
“你们礼部办事儿的速度能不能快点儿?什么石见,佐渡和甲斐之类的名字一听就不是我大宋的,还不赶紧想想该改叫什么?”
“还有你们吏部。别的事儿我不管,反正石见、佐渡、甲斐这三个地方的官员得赶紧准备好,别户部的移民都到瀛州了,你们吏部的官老爷还没到。”
“对了,户部已经通知下去要挑选移民了,你们兵部得派人通知下去,让地方上派人,把百姓送到蓬莱。”
“……”
庄成益跟李文德和李若冰等人没有丝毫的客气,一上来就叽哩咕噜的说了一大堆。
然后李文德和李若冰等人的脸色就有些黑——
虽然你庄貔貅的户部管着钱袋子,大家伙儿也确实指望着你户部批预算,可是你这一上来就对着吏部、礼部还有兵部指手划脚的,是不是有点儿过分了?
然而就在李若冰打算开口怼庄貔貅几句的时候,庄貔貅却又在末尾说了一句:“石见那里真有银矿!开采个百十年都未必能开采完的银矿!而且,佐渡和甲斐那里还有金矿!”
说完之后,庄成益又一指工部尚书高子安,说道:“这事儿到底是不是我庄某人在这里大放厥词,高工部可以做证。”
见李若冰等人都将目光投向自己,高子安便嗯了一声,说道:“具体能开采多少年,现在工部也没有勘探明白,只能说储量巨大,最少也能开采个百十年。”
“而且每年可开采出不少于二十万两白银。”
“甚至有可能达到三十万两。”
“工部已经留下人手在瀛州进行后续的勘探,而且会在近期组织一批工匠,随户部的移民一起前往瀛州。”
然后李若冰等人的脸色就变了。
庄貔貅想要指挥吏部或者礼部做事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大家都是尚书,都是平级的正二品大员,谁也不比谁低一等。
但是现在,是吏部和礼部、兵部要主动做事了。
“瀛州布政使司的官员明天就能挑选出来。”
李若冰道:“还有那个什么石见那里的州官、县官、乡官都会一起挑好,实在不行,就先从开封府这里抽调一些积年老吏。但是你们礼部也得赶紧想办法,说动官家开上几次恩科,好把缺少的人头都补上来。”
方子安嗯了一声,说道:“明天……不,待会儿我就进宫去求见官家。今年眼看着是来不急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争取在靖康六年的时候直接多开几次恩科。”
兵部尚书李文德道:“我们这边没有问题,只要你户部准备好人,我们兵部这边就能安排人手护送。但是……有人愿意往瀛州那边迁移吗?”
……
当然没有人愿意往瀛州那边迁移。
如果是前些年动不动就吃不上饭的时候,有个往瀛州迁移就给钱给土地给种子、农具的好机会,大宋的百姓或许会为了这个机会而抢破头,人脑子打成狗脑子都不稀奇。
但是随着赵桓登基之后先是永不加赋,接着又是什么阶梯税率,紧跟着大量的地主清退了田地,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宋的百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地可以种。就算实在没有的,也早就跑去了甘肃布政使司和交趾布政使司。
现在再想让大宋百姓迁移到瀛州去,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些人要放弃大宋这边的一切,比如邻里关系,比如家里的土地和院子,又比如宗族间的关系,一切的一切都得等到了瀛州之后再重新开始。
简单来说,就是大宋的百姓也被赵桓给惯坏了。
这也是为什么赵桓要直接决定从汴京、湖广、浙江、福建、江西这五个地方迁移百姓过去。
当一个人在规则之中无法获取到好处的时候,会无比的痛恨规则,就像是刚穿越过来的赵桓一样。
但是当一个人不光在规则能获取到好处,还掌握了玩弄规则的话语权之后,那么这个人就会自动自觉的去维护规则,就像是现在的赵桓一样。
如果是刚穿越过来,赵桓肯定会选择任由百姓自己决定,然后再许出诸多的好处来利诱百姓迁移,因为那时候的赵桓根基还不稳,必须得争取民心为己用。
现在……赵桓虽然依旧会给出诸多的好处,但是百姓愿不愿意往瀛州迁移,却已经由不得百姓自己选择了。
PS:第四更了!求票!求票!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