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八十五章 振兴蜀中(第一更,求推荐票支持!)

第八十五章 振兴蜀中(第一更,求推荐票支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历朝历代都是上行下效的。

    在朱由榔迁都成都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往四川迁移。

    人烟稀少的四川渐渐热闹了起来,虽然远无法达到万历年间的峰值,但好歹让人看到了希望。

    重庆刚刚拿下,但朱由榔却不打算一直在这里待着。

    既然迁都了,朱由榔自然应该坐镇都府。

    在和李定国交代了一应时宜后朱由榔带着新军向成都进发。

    至于李定国统率的大军则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由冯双礼统领回到昆明驻守,以防止贵州清军打昆明的主意。

    一部分由白文选统率驻守重庆,防止鳌拜突袭。

    剩下的中军则由李定国亲率驻守奉节。

    从奉节不管去成都还是重庆都不算太远,可谓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如果哪边需要支援,李定国也可以第一时间赶到。

    另外按照天子绘制的图样,明军已经开始在一些要冲之地修筑棱堡。

    由于没有经验,工匠们一开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在修筑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渐渐掌握了诀窍,修筑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按照天子的计划要用一年的时间修筑五十个棱堡,封锁所有要冲关口。

    这样东虏即便想要大举来犯也会被切割开来,无法形成合力。

    明军便可以利用地形地势优势对其各个击破。

    对明军来说每一场仗都很关键,绝对不容有失。

    却说朱由榔回到成都后受到成都百姓的热烈欢迎。

    不过他没有沉醉在百姓们的歌功颂德中,而是很快与文安之一道策划振兴蜀中的方案。

    人和土地自然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朱由榔已经在尽力去推了。

    接下来便是兴商。

    蜀中井盐天下闻名,朱由榔决定改革盐税制度,吸引商贾们来四川做生意。

    唯有如此商品经济流动,四川才能真的繁荣。

    “陛下,我朝盐法最早是开中法,吸引商人去九边运粮换取盐引。可惜自万历后开中法崩坏,朝廷滥发盐引,盐商靠囤积的盐引可以从盐场大肆倒卖盐巴,谋取暴利。”

    文安之的性格十分刚直。

    在他眼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即便是朝廷的过错也不需要刻意的遮掩。

    万历后期乱政频发,其中盐政败坏就是很重要的一条。

    “文爱卿的意思是仿效开中法?”

    朱由榔对于开中法自然不陌生。

    只是他觉得开中法是不是有些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当然不能全数取用,要做一些改进。”

    文安之解释道:“开中法的核心是减少朝廷运输粮食的支出和损耗,把其转加到商贾身上。如今大明所辖之地有限,不太需要靠商贾来运粮。朝廷需要的是商贾能够带来日常所需的吃穿用度。”

    朱由榔闻言眼前一亮。

    现在成都乃至四川百废待兴,看起来十分荒芜破败。

    仔细一想缺的不就是烟火气吗?

    要想有烟火气光有人肯定不行,还得有生活元素。

    而这正好是商人能够提供的。

    “所以把开中法要求的商人运输粮食,改成运输日常起居必须的物件?”

    “陛下英明。”

    朱由榔心道文安之真是一个全才,这种细节的事情都能考虑的很完美妥善。

    只要商人能把烟火气营造出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来到四川定居。

    “陛下可以命有司专门负责此事。并对表现出色的商贾进行嘉奖,所赐盐引的数量也应有所区别。”

    朱由榔点了点头。

    这是自然,只有分级区分才能充分调动商贾们的积极性。

    商人重利,要让他们尝到甜头才会用心做事。

    “臣老了,要是十年前必定主动向陛下请缨督办此事。”

    朱由榔闻言笑出声。

    “文爱卿说笑了,大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处理。这件事朕自会找人督办。”

    相较于海盐,井盐的产出更为集中单一。

    商贾们要想插手这项业务,就必须和朝廷合作。

    不像一些沿海的盐商还能偷摸摸的晒盐卖盐。

    “陛下除了盐务,重开科举也是迫在眉睫了啊。”

    文安之是一个文人,对于文教的重视自然不必多说。

    永历朝廷在云南的时候一直没有断过科举,但四川因为战乱的缘故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自然不需要开设科举。

    如今天子决定将重心向四川转移,那么在四川重开科举便显得极为必要。

    此举是笼络年轻人尤其是读书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较于武将,永历朝廷的文官储备是极为欠缺的,不少朝臣都是崇祯年间的进士。

    像文安之更是天启年间的进士。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这些老家伙还能撑几年?

    可悲的是不是他们贪恋权利占着位置,而是没有合适的年轻人顶上来啊。

    站在文安之的角度,确实会生出一股后继无人的悲哀感。

    朱由榔能够理解。

    虽然朱由榔本身对于科举抱有一定的成见,但也不得不承认科举是这个时代聚集文人最有效手段。

    文教改革的事情可以放一放,眼下还是应该既有模式去推进。

    等到伐清成功天下已定再去动大刀子也不迟。

    “昔日大明科举分南北榜,陛下不妨也分出一个滇榜、川榜来。两榜相互独立,这样川榜考生更容易考中。也可以吸引读书人来到四川。”

    文安之这条建议可谓精妙。

    虽说眼下云南的读书人也不算多,但比四川还是要好的多。

    给四川独立名额可以吸引云南的读书人来四川参加考试,把人才留下来。

    如今朱由榔已经彻底适应了皇帝的角色。他发现治国理政真的不能只靠一股热血。

    许多事情必须换一个角度考虑。

    比如改革盐制,朱由榔就需要站在商贾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既符合朝廷又符合商贾利益的政策做到双赢。

    又比如重启四川科举,朱由榔也得考虑读书人的心态。

    做皇帝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啊。

    ...

    ...

    ps:第一更送到,求推荐票支持啊亲。新的一周新的开始,老坤讨个好彩头。么么哒~爱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