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李定国东归(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改革匠籍的旨意一经颁布,整个大明的匠人可谓是欢欣鼓舞。
他们往日里被当做牛马驱使,日子过的十分辛苦,唯一盼望的就是能够吃得饱,穿的暖。
多余的想法是一点也不敢有。
可如今他们眼睛中可谓满是光芒。
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废除了旧的匠籍制度,给予了匠人们充分的尊重和社会地位。
从此,匠人们并不再是低贱的贱民,而是良家子弟。
匠人们也可以做官,与读书人无异。
于是乎匠人们都铆足了气力,准备大干一场。
虽然朝廷还没有明言具体考试的方式,但想来应该是公平的。
只要是公平的,他们就会奋力争取。
若是能够入朝为官,也可以算是光耀门楣了。
在大明朝,官和民完全就是两个阶层。
为官者不仅仅可以庇护家族,更可以得到世人的尊重。
久而久之,经过几代的传承就可以成为当地显赫的望族。
只要经过奋斗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真的是让人无限向往啊。
他们真的是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一个好皇帝。
当今天子给了他们昂扬向上的理由。
所以他们不能够让天子失望,他们要证明自己也可以像读书人那样为天子分忧,为大明出力。
文人、武夫、匠人,或许今后的日子这三种人会促成三足鼎立的势头。
...
...
李定国已经正式决定从萨菲帝国撤军。
这个决定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好做。
毕竟在这里他们已经待了大半年的时间,将士们也都习惯了当地的生活。
猛然间决定撤离,大部分的将士都会觉得或多或少有些不舍。
但是即便再不舍也是要走的。
他们的根毕竟不在这里,在萨菲帝国继续留下去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李定国也要考虑到阿巴斯二世会怎么想。
这个波斯皇帝虽然面上十分的和善,但其实也是对于明军有所顾忌的吧?
奥斯曼军队入侵波斯的时候,明军和波斯军队是友军,是联军,可以毫无顾忌的联手抗敌。
但是奥斯曼军队战败求和后,这个外敌没有了,明军自然要顾及到友军的心态。
万一让阿巴斯二世误会,从而对明军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那岂不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李定国可不敢肯定阿巴斯二世会一直把明军当做是友军看待。
所以与其继续留着惹人生厌,倒不如干脆利落的离开。
李定国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向将士们传达,将士们也都表示理解。
这让李定国感到十分的欣慰。
李来亨也好,袁宗第、刘体纯也罢,甚至是刘兴明、郝摇旗,都十分的懂事。
这让李定国十分的好做。
久久漂泊在外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在筹备了足够的粮草之后,明军终于踏上了返程的归途。
从波斯帝国到河中撒马尔罕,再经由藩属国回到西域,整个路途要数月之久。
除了粮食以外,淡水是最重要的物资。
李定国对这件事十分的上心,他要确保整个路途不会出现任何的意外。
至于盗匪马贼,李定国是不大担心的。
因为明军好歹也有十万大军,便是大一点规模的马贼能有万把人顶天了吧?
他们怎么敢去打明军的主意?
远远的听到明军的阵仗就吓得尿裤子,躲得远远的了吧?
李定国经过估算,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的除夕夜他们是一定能够在京师过的。
他也终于可以和家人们团圆了。
...
...
“李晋王回来了,晋王殿下回来了。”
撒马尔罕城中的粟特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直是激动兴奋的开始流泪。
明军不在的这些日子,他们遭到了突厥裔马贼的劫掠,日子过的提心吊胆。
撒马尔罕城虽然繁华,但是城中驻军并不算多,勉强只能自保,但要说出城剿匪是万万做不到的。
这下可令粟特人左右为难。
要知道他们不事农耕,赖以为生的生计就是靠经商。
经商自然要走出城去,躲在城里光是这一亩三分地的经营范围,可养活不了他们这种大家族。
但要是出去了很可能被突厥裔马贼劫掠,别说生意做不成,连小命都有可能不保。
这真的是叫人为难啊。
这下好了,明军来了,李晋王来了他们就得救了。
明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进了城,城中的九大家族的长老立即奉上了吃喝、金银为明军接风。
李定国在宴会之上一番问询之后得知,原来他们是为了马贼犯难。
“诸位请放心,你们既然接受了大明朝廷藩属国的身份,那么作为宗主国大明理当庇护你们。别说是区区马贼,便是奥斯曼人来了本王也不会任由他们欺凌你们。”
若是别人说这番话多少会有一些装的成分,但是李定国不然。
他可是在波斯联手波斯人重创了奥斯曼人的。
奥斯曼军队不可一世,自诩为天下无敌,不仍然惨败在了明军的手中?
“这太好了,晋王殿下若能够替我们做主剿灭马贼,我们一定会奉上一份厚礼。”
粟特长老们激动的说道。
“你们之前说这些马贼是突厥后裔?”
“是啊。照理说当年西突厥西迁至河中之后和当地的人种通婚繁育,早就血统不纯了。可是突厥人一直不是血统论,而是文化认同的。他们把说突厥语的都认同为突厥人。这些家伙有一部分去了更西边的奥斯曼,剩下的留在当地的便成了马贼,做起了无本买卖。”
李定国听罢不由得冷笑一声。
“真是岂有此理。这些突厥后裔当真是以为没有人治得了他们吗。当初盛唐之时,他们就被打的哭爹喊娘,找不到北,被迫一路西迁。想不到几百年过去了,他们还是当初那个欺软怕硬的样子。别人不敢管的事情本王敢管,本王要让他们知道,哪怕是几百年过去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李定国的话让粟特人激动不已。
有了明军撑腰他们还有什么可怕的,最好借着这次机会让这些马贼彻底明白安分守己的重要性。
...
...
改革匠籍的旨意一经颁布,整个大明的匠人可谓是欢欣鼓舞。
他们往日里被当做牛马驱使,日子过的十分辛苦,唯一盼望的就是能够吃得饱,穿的暖。
多余的想法是一点也不敢有。
可如今他们眼睛中可谓满是光芒。
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废除了旧的匠籍制度,给予了匠人们充分的尊重和社会地位。
从此,匠人们并不再是低贱的贱民,而是良家子弟。
匠人们也可以做官,与读书人无异。
于是乎匠人们都铆足了气力,准备大干一场。
虽然朝廷还没有明言具体考试的方式,但想来应该是公平的。
只要是公平的,他们就会奋力争取。
若是能够入朝为官,也可以算是光耀门楣了。
在大明朝,官和民完全就是两个阶层。
为官者不仅仅可以庇护家族,更可以得到世人的尊重。
久而久之,经过几代的传承就可以成为当地显赫的望族。
只要经过奋斗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真的是让人无限向往啊。
他们真的是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一个好皇帝。
当今天子给了他们昂扬向上的理由。
所以他们不能够让天子失望,他们要证明自己也可以像读书人那样为天子分忧,为大明出力。
文人、武夫、匠人,或许今后的日子这三种人会促成三足鼎立的势头。
...
...
李定国已经正式决定从萨菲帝国撤军。
这个决定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好做。
毕竟在这里他们已经待了大半年的时间,将士们也都习惯了当地的生活。
猛然间决定撤离,大部分的将士都会觉得或多或少有些不舍。
但是即便再不舍也是要走的。
他们的根毕竟不在这里,在萨菲帝国继续留下去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李定国也要考虑到阿巴斯二世会怎么想。
这个波斯皇帝虽然面上十分的和善,但其实也是对于明军有所顾忌的吧?
奥斯曼军队入侵波斯的时候,明军和波斯军队是友军,是联军,可以毫无顾忌的联手抗敌。
但是奥斯曼军队战败求和后,这个外敌没有了,明军自然要顾及到友军的心态。
万一让阿巴斯二世误会,从而对明军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那岂不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李定国可不敢肯定阿巴斯二世会一直把明军当做是友军看待。
所以与其继续留着惹人生厌,倒不如干脆利落的离开。
李定国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向将士们传达,将士们也都表示理解。
这让李定国感到十分的欣慰。
李来亨也好,袁宗第、刘体纯也罢,甚至是刘兴明、郝摇旗,都十分的懂事。
这让李定国十分的好做。
久久漂泊在外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在筹备了足够的粮草之后,明军终于踏上了返程的归途。
从波斯帝国到河中撒马尔罕,再经由藩属国回到西域,整个路途要数月之久。
除了粮食以外,淡水是最重要的物资。
李定国对这件事十分的上心,他要确保整个路途不会出现任何的意外。
至于盗匪马贼,李定国是不大担心的。
因为明军好歹也有十万大军,便是大一点规模的马贼能有万把人顶天了吧?
他们怎么敢去打明军的主意?
远远的听到明军的阵仗就吓得尿裤子,躲得远远的了吧?
李定国经过估算,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的除夕夜他们是一定能够在京师过的。
他也终于可以和家人们团圆了。
...
...
“李晋王回来了,晋王殿下回来了。”
撒马尔罕城中的粟特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直是激动兴奋的开始流泪。
明军不在的这些日子,他们遭到了突厥裔马贼的劫掠,日子过的提心吊胆。
撒马尔罕城虽然繁华,但是城中驻军并不算多,勉强只能自保,但要说出城剿匪是万万做不到的。
这下可令粟特人左右为难。
要知道他们不事农耕,赖以为生的生计就是靠经商。
经商自然要走出城去,躲在城里光是这一亩三分地的经营范围,可养活不了他们这种大家族。
但要是出去了很可能被突厥裔马贼劫掠,别说生意做不成,连小命都有可能不保。
这真的是叫人为难啊。
这下好了,明军来了,李晋王来了他们就得救了。
明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进了城,城中的九大家族的长老立即奉上了吃喝、金银为明军接风。
李定国在宴会之上一番问询之后得知,原来他们是为了马贼犯难。
“诸位请放心,你们既然接受了大明朝廷藩属国的身份,那么作为宗主国大明理当庇护你们。别说是区区马贼,便是奥斯曼人来了本王也不会任由他们欺凌你们。”
若是别人说这番话多少会有一些装的成分,但是李定国不然。
他可是在波斯联手波斯人重创了奥斯曼人的。
奥斯曼军队不可一世,自诩为天下无敌,不仍然惨败在了明军的手中?
“这太好了,晋王殿下若能够替我们做主剿灭马贼,我们一定会奉上一份厚礼。”
粟特长老们激动的说道。
“你们之前说这些马贼是突厥后裔?”
“是啊。照理说当年西突厥西迁至河中之后和当地的人种通婚繁育,早就血统不纯了。可是突厥人一直不是血统论,而是文化认同的。他们把说突厥语的都认同为突厥人。这些家伙有一部分去了更西边的奥斯曼,剩下的留在当地的便成了马贼,做起了无本买卖。”
李定国听罢不由得冷笑一声。
“真是岂有此理。这些突厥后裔当真是以为没有人治得了他们吗。当初盛唐之时,他们就被打的哭爹喊娘,找不到北,被迫一路西迁。想不到几百年过去了,他们还是当初那个欺软怕硬的样子。别人不敢管的事情本王敢管,本王要让他们知道,哪怕是几百年过去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李定国的话让粟特人激动不已。
有了明军撑腰他们还有什么可怕的,最好借着这次机会让这些马贼彻底明白安分守己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