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李定国的方略(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中的利害关系,刘兴明可以说是跟姚东海说的明明白白了。
他相信姚知府是个明白人,可以很清楚的领悟。
姚东海当然不会做令刘兴明失望的事情。
他很清楚,以目前的情况,他们只要稳住阵脚,不去激怒土司们,等着晋王和忠王率领大军来平叛就是。
大军一到,一切皆为齑粉。
什么土司私兵,皆是蝼蚁蚍蜉一般。
“只是小公爷,我们何时撤离临安府呢?”
“撤?为什么要撤?”
刘兴明的这个回答让姚东海一时语噎。
他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再三确认道:“不撤?那土司万一一怒之下杀入城来可怎么办?”
刘兴明听到姚东海的声音中已经出现了颤抖和恐惧,知道是时候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了。
“如果土司们看到了朝廷派来的大军自然明白发生了什么,可是如果我们抢在他们发现之前把他们请入城中,让他们和自己豢养的私兵分割开,他们的威胁就会下降很多。”
刘兴明的思维转换的极快。一开始他确实是想着把临安府的文武官员进行转移的。
但后来一想,如果土司们暴怒之下对城中百姓发泄,那他岂不是做了很不妥当的事情。
如此一来恐怕他今后都会于心不安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土司们“请”到城中来,借着各种名义拖住他们。
这样晋王和忠王率部赶到后土司们就无法在第一时间调兵遣将做出应对,如此以来晋王和忠王殿下就会有更多的事情布置。
战斗这个事情,有的时候差的就是那么一点时间。
抢占先机的一方会拥有很多的优势。
刘兴明已经打过这么多次大战了,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要为李定国和郑成功多多分担一些。
可是姚东海姚知府不明白啊。他一个文官自然不明白刘兴明为何要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把自己置身险境。
“哎呀小公爷,我的小祖宗啊。你这是把下官往绝路上逼啊。且不说这些土司会不会应邀来到城中,就算他们真的赏脸来了,我们要如何伺候?到时他们得知朝廷大军围城,我们是在骗他们时,万一对我们行凶该怎么办?虽然他们不可能带太多的手下进城,但只需要百余人就可以取你我性命了啊。”
姚东海觉得刘兴明这个方案不可行,主要是风险太高。
如此高的风险远不如提前撤离。
“姚知府可为城中百姓考虑过?”
见姚东海如此的自私,刘兴明颇为失望。
原本他以为姚东海和其他大明的官员不同,不过现在看来他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姚东海之所以对他态度谦和,是因为刘兴明皖国公世子的身份。
在姚东海眼中,他治下的这些百姓怕是和蝼蚁也没有什么分别吧?
“这...”
姚东海闻言不由得面露难色。
确实,如果他一走了之,土司发现实情之后难免会暴怒,无从发泄的土司们肯定会把怒火撒到城中百姓身上。届时城中的百姓就是被殃及的池鱼,肯定会遭殃的啊。
可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死道友不死贫道。
如果一定要做出一个选择的话,姚东海肯定是要优先保全自己的。
可为何小公爷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他还逼着姚东海去表态,拿着话去噎他,真的是好难啊。
见姚东海迟迟不说话,刘兴明朗声道:“你放心好了,本将军会和你在一起。如果出了什么事情由本将军承担,那些土司不会怪罪到你的身上的。”
“哎呀,小公爷,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见刘兴明态度大变,姚东海赶忙要找补。
这要是真的惹怒了刘兴明,对姚东海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啊。
他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一个贵人,抱上了粗腿,要是这个时候被刘兴明一脚踢开,之前他做出的努力可就要白费了啊。
“下官一切谨遵小公爷的吩咐,您说什么下官一切照做。”
刘兴明点了点头,沉声道:“如此便好。你且附耳过来。”
...
...
在西南山地,大规模的行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郑成功和他的部下就很不适应。
反倒是李定国的手下显得游刃有余。
这当然免不了滇马的帮助。
滇马虽然比不了草原、西域马的爆发性,但就山地行走驮运的能力,它却是独一无二的。
李定国作为这次行动的主帅,自然负责制定行军线路。
虽然已经离开了西南数年,但他毕竟在此经营了十数载,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的了解,制定起来线路也显得是游刃有余。
有的事情,不是轻易就能忘却的。
“晋王殿下,我们要不要分兵呢?”
李来亨凑到跟前,单手挽着马缰问道。
“说的不是现在,是快抵达临安府的时候。”
李来亨建议道:“末将是觉得我们这支大军规模实在太大了,如果在一起行军的话那声势震天,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如果土司们提前有了警戒,我们怕是不好行动。”
李定国其实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他没有立即回答李来亨的这个问题,而是望着远方在出神。
“合兵有合兵的好处,分兵有分兵的好处。本王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看来似乎分兵的好处要多一些。”
李定国沉吟片刻道:“如果分兵的话,你觉得分兵几路比较合适。”
李来亨其实早就做了功课。临安府是四面环山的一块盆地。八大寨司分布在其周围。
要想把临安府整个包围,至少需要兵分四路。
“晋王殿下,末将觉得兵分四路足以。”
李来亨继续道:“您领一路,忠王殿下领一路。末将领一路,再命一人领一路,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隘口堵死。那些土司便是想逃也逃不掉。”
李定国点了点头道:“你这建议倒是有些道理。就照你说的做吧。只是领兵之人需要沉稳,不能感情用事。思来想去另外那人也只有袁宗第和刘体纯两位将军合适。但刘体纯将军因为刘兴明的缘故不适合掌兵,不然容易感情用事。便交给靖国公袁宗第去做吧。”
...
...
其中的利害关系,刘兴明可以说是跟姚东海说的明明白白了。
他相信姚知府是个明白人,可以很清楚的领悟。
姚东海当然不会做令刘兴明失望的事情。
他很清楚,以目前的情况,他们只要稳住阵脚,不去激怒土司们,等着晋王和忠王率领大军来平叛就是。
大军一到,一切皆为齑粉。
什么土司私兵,皆是蝼蚁蚍蜉一般。
“只是小公爷,我们何时撤离临安府呢?”
“撤?为什么要撤?”
刘兴明的这个回答让姚东海一时语噎。
他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再三确认道:“不撤?那土司万一一怒之下杀入城来可怎么办?”
刘兴明听到姚东海的声音中已经出现了颤抖和恐惧,知道是时候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了。
“如果土司们看到了朝廷派来的大军自然明白发生了什么,可是如果我们抢在他们发现之前把他们请入城中,让他们和自己豢养的私兵分割开,他们的威胁就会下降很多。”
刘兴明的思维转换的极快。一开始他确实是想着把临安府的文武官员进行转移的。
但后来一想,如果土司们暴怒之下对城中百姓发泄,那他岂不是做了很不妥当的事情。
如此一来恐怕他今后都会于心不安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土司们“请”到城中来,借着各种名义拖住他们。
这样晋王和忠王率部赶到后土司们就无法在第一时间调兵遣将做出应对,如此以来晋王和忠王殿下就会有更多的事情布置。
战斗这个事情,有的时候差的就是那么一点时间。
抢占先机的一方会拥有很多的优势。
刘兴明已经打过这么多次大战了,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要为李定国和郑成功多多分担一些。
可是姚东海姚知府不明白啊。他一个文官自然不明白刘兴明为何要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把自己置身险境。
“哎呀小公爷,我的小祖宗啊。你这是把下官往绝路上逼啊。且不说这些土司会不会应邀来到城中,就算他们真的赏脸来了,我们要如何伺候?到时他们得知朝廷大军围城,我们是在骗他们时,万一对我们行凶该怎么办?虽然他们不可能带太多的手下进城,但只需要百余人就可以取你我性命了啊。”
姚东海觉得刘兴明这个方案不可行,主要是风险太高。
如此高的风险远不如提前撤离。
“姚知府可为城中百姓考虑过?”
见姚东海如此的自私,刘兴明颇为失望。
原本他以为姚东海和其他大明的官员不同,不过现在看来他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姚东海之所以对他态度谦和,是因为刘兴明皖国公世子的身份。
在姚东海眼中,他治下的这些百姓怕是和蝼蚁也没有什么分别吧?
“这...”
姚东海闻言不由得面露难色。
确实,如果他一走了之,土司发现实情之后难免会暴怒,无从发泄的土司们肯定会把怒火撒到城中百姓身上。届时城中的百姓就是被殃及的池鱼,肯定会遭殃的啊。
可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死道友不死贫道。
如果一定要做出一个选择的话,姚东海肯定是要优先保全自己的。
可为何小公爷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他还逼着姚东海去表态,拿着话去噎他,真的是好难啊。
见姚东海迟迟不说话,刘兴明朗声道:“你放心好了,本将军会和你在一起。如果出了什么事情由本将军承担,那些土司不会怪罪到你的身上的。”
“哎呀,小公爷,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见刘兴明态度大变,姚东海赶忙要找补。
这要是真的惹怒了刘兴明,对姚东海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啊。
他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一个贵人,抱上了粗腿,要是这个时候被刘兴明一脚踢开,之前他做出的努力可就要白费了啊。
“下官一切谨遵小公爷的吩咐,您说什么下官一切照做。”
刘兴明点了点头,沉声道:“如此便好。你且附耳过来。”
...
...
在西南山地,大规模的行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郑成功和他的部下就很不适应。
反倒是李定国的手下显得游刃有余。
这当然免不了滇马的帮助。
滇马虽然比不了草原、西域马的爆发性,但就山地行走驮运的能力,它却是独一无二的。
李定国作为这次行动的主帅,自然负责制定行军线路。
虽然已经离开了西南数年,但他毕竟在此经营了十数载,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的了解,制定起来线路也显得是游刃有余。
有的事情,不是轻易就能忘却的。
“晋王殿下,我们要不要分兵呢?”
李来亨凑到跟前,单手挽着马缰问道。
“说的不是现在,是快抵达临安府的时候。”
李来亨建议道:“末将是觉得我们这支大军规模实在太大了,如果在一起行军的话那声势震天,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如果土司们提前有了警戒,我们怕是不好行动。”
李定国其实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他没有立即回答李来亨的这个问题,而是望着远方在出神。
“合兵有合兵的好处,分兵有分兵的好处。本王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看来似乎分兵的好处要多一些。”
李定国沉吟片刻道:“如果分兵的话,你觉得分兵几路比较合适。”
李来亨其实早就做了功课。临安府是四面环山的一块盆地。八大寨司分布在其周围。
要想把临安府整个包围,至少需要兵分四路。
“晋王殿下,末将觉得兵分四路足以。”
李来亨继续道:“您领一路,忠王殿下领一路。末将领一路,再命一人领一路,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隘口堵死。那些土司便是想逃也逃不掉。”
李定国点了点头道:“你这建议倒是有些道理。就照你说的做吧。只是领兵之人需要沉稳,不能感情用事。思来想去另外那人也只有袁宗第和刘体纯两位将军合适。但刘体纯将军因为刘兴明的缘故不适合掌兵,不然容易感情用事。便交给靖国公袁宗第去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