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2 名王身死,自应有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平公主对她母亲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一番深思已经将武则天的心意揣摩大概,只是在有关她自己的方面仍存未竟。
武则天对河东王这个孙子很不满,应该说是失望。她以女身为帝,对人才的臧否与使用自然有着自己的一套方略。
此前对河东王这个孙子,她真的是由衷喜爱,从早年明堂大酺,之后种种事迹,少王真的是给了她不小的惊喜。
此子不以血脉俗情为界线,诸谋立于事前,那种对时局的机敏与任事的敢当,都让武则天大感欣慰。特别是跟她迫于无奈、不得不托付重用的侄子们相比,这个孙子无疑能让人寄予更多的期待。
别的不说,单单这个小子能够放下神都已经拥有的一切,自甘寂寞的西行服礼,这种进退有度的秉性,就值得武则天对其青睐有加。
不过青睐是一方面,少王虽然身份尊贵,但却年资浅薄,如果贸然托以大任,或难免势大气骄、小节失察,被奸人阴附其下而兴风作浪。
少王能够安在乾陵全礼始终,不受外界风波滋扰,这与武则天的刻意保护不无干系。
说得更深刻一些,相对于唐家余泽所系的儿子与小算盘打得劈啪作响的侄子,武则天心里是更加亲近这个表现得知情识趣的孙子,甚至于心里都有几分要将之培养起来的打算。
天授革命以来,朝堂纷争快速转为嗣序之斗,焦点不再是女主应不应该当国。最开始,武则天的确是借此清理一部分身在高位又态度顽固的唐家老人。
可是渐渐的,这种纷争就变了味道,尤其是眼见聚集在她武家那群侄子身后的时人越来越多,这便让武则天心里隐隐有些发堵。
她奋斗半生,尊位方享,天下人却不恭伏女主恩威之下,反而热衷于议论嗣位何属,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真的以为她苦心织锦,为他人作嫁衣裳?
武则天心里很清楚,她的权术不可谓不巧妙,天下人也未敢对她失于敬畏,但她最大一个劣势就是年龄。人都想一劳永逸,一时的奋斗博取长远的富贵,也正因此,朝堂中才会有如此汹涌的夺嗣之争。
这种势头如果不再作扼制,一定会有奸怀之人斗胆弄险!
河东王失孤兼识趣,不恋唐家余泽,敢为革命勇作陈策,同时还是一个人势不预的少流。老实说,武则天心里是很期待这个孙子在除服之后,能够飞快找准定位,于时局中再作兴弄,让人不再只关注嗣位何属。
但是少王的表现,却不能尽如人意,怯于神都局势汹涌、客留西京不前。若仅仅只是如此,武则天还可当他遁世年久、人事陌生而谨慎小心。
可是见到西京奏表中所夹杂的少王笔信,武则天是真的大失所望。幽居经年,不盼他能才力长进,现在看来,连旧年那种“唯情活我”的明识都没有了。
武攸宜在西京做得好不好,且不说少王没有置喙余地,即便是有,就要凭此邀好武氏新王?
这么做,与那些昧于忠义、取道邪情,急作争储的人又有什么不同?莫非他也以为祖母恩眷不足久恃,要逞邪能再攀高枝?
除了对少王的不满,对于留守西京的武攸宜,武则天也是心中暗恼。这个侄子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明白,究竟为什么将他安排在西京留守!
胁迫少王作美政虚言,戏弄风月粉饰世道太平,难道这样就能掩饰他在西京的种种劣迹?更何况,武则天如果要的是一个安居乐业、民生殷实的关中,何必要将关陇之间几十万生民迁入河洛?
之所以在武家二王面前直言对少王的不满,武则天也是心存两个意思,一者自然是敲打警告,让侄子能够知警自诫,不要闹得不可收场。
不过武则天也明白,她的侄子们未必有这样的明觉,如果真的这么知警知足,甚至不需她再作这样的警告。
所以第二个意图才是重点,暗示鼓励侄子们去针对少王,最好是有落实在实际上的打压之举。敲打一下少王,让他明白谁才是他真正的依仗,不要自恃邪能便自作左右之顾。
至于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太平公主所想到的了。
群众奔趋西京,可见少王誉望仍然不浅,魏王等想要收拾掉少王,也要做一番人力的布置与投入,而且可能还会引发一些变数,当中就有可供利用,将朝局秩序重新调整一番。
虽然这样会将少王置于不利,但一切因果,概是自求,他本来可以避免,昏计念差,不怨旁人。
但言虽如此,对于将这个本来还比较看好的孙子放弃掉,武则天还是颇感可惜的。
所以当太平公主几番提及,那种急于回护的心意毕露无遗,也让武则天颇有感念,同意太平公主将儿子派往西京,为少王小助人势。
她这个女儿是有心干事,但却乏甚头绪。武则天对此也看在眼中,同时不免想到,如果少王能够知警而返,与武氏划清界限,托庇于其姑母,女儿与孙子、再加上一个武家的定王武攸暨,已经可以自成一势,让针锋相对、岌岌可危的时局变得重新稳定起来。
可如果少王拙于谋身,或者魏王等手段太凌厉,武则天是做好了牺牲这个孙子的准备,但定王武攸暨的儿子也别想生归神都!名王身死,自应有殉,也能凭此在她这群侄子们当中制造出不和谐。
“陛下,已经到了亥时。”
静谧的殿堂中,宫官趋行入内,小声禀告时辰。
“这么快?”
武则天抬起头来,放下手中的奏章与毛笔,略作沉吟后问道:“阿师还在麟趾殿?”
宫官闻言后便点头道:“薛师意兴正浓,仍在宣讲经法。”
“倒是用心了。”
武则天闻言后便笑一声,然后又吩咐道:“吩咐司灯加送火烛用物,内外燃亮,佛法高义,哪能宣在幽处。”
宫官应是之后又作请示道:“仪驾张设是否一并送去?”
“送去吧,案头还有余事,不要再来问。”
武则天摆摆手,将宫官屏退,然后继续低头批阅奏章。
时间又过去了小半个时辰,武则天才从御床站起身来,并对殿中待命的健壮女官说道:“今夜入寝芙蓉亭。”
丽春殿中仍是灯火通明,薛怀义所在的麟趾殿同样如此,但女皇却已经在几十名健壮宫妇拱卫下抵达了芙蓉亭。入睡之前,武则天又随口问道:“今日值守者谁?”
“是左武卫大将军,交河郡王……”
听到宫婢的回答,武则天便颔首笑道:“倒是可以睡个好觉了。”
韦团儿送走太平公主,返回上阳宫时,时间已经到了子夜。她直登丽春殿,自然扑了一个空,也没有再仔细追问陛下寝在何处,让人收拾丽春殿后一处厢室,便也解衣入眠。
可是她躺在床上,心中却不免回想此番随行太平公主言谈种种,心里有些不踏实,辗转难眠。熬到了黎明时分,也没有宫官传告入侍,但她还是披衣起身,于殿外游荡片刻,举手招来一名早起洒扫的宦者,低声吩咐道:“让你阿耶觅时来见。”
女皇一日无召,韦团儿便也一直闲在丽春殿,到了傍晚时分,杨冲便在养子杨绪的陪同下匆匆来见。他如今身为司宫台内常侍,已经是内官当中顶级品秩,但在见到韦团儿的时候,仍然不敢托大失礼。
“杨老翁不必多礼,今日招你,是有一事相询。昨夜公主殿下着我随行出宫,途中不乏言诱,我是没有忍住,多说几句,想请阿翁参略可有失言……”
说话间,韦团儿便将昨夜言行事迹详细叙说一遍。
杨冲闻言后,略作沉吟,又问道:“陛下言评大王时,公主殿下有没有在场?韦娘子有没有透露此事?”
见韦团儿摇头,他便微笑道:“韦娘子请放心,不是坏事,公主殿下是要意结大王,托娘子转诉幽情呢。”
“这不就是说,公主殿下已经知道我是大王耳目?这可如何是好……”
韦团儿听到这话有些发慌,杨冲则笑语道:“不是大事,朝野亲徒内中放置耳目也只是常态,如此才能窥意度情,更作恭顺。公主殿下知此,只会对大王更作敬重。只是日后禁中细则,娘子谨记不要滥说于外,公主殿下倒是可以适时有告。”
杨冲是知韦团儿乏甚心计,真正的机密也不会向她透露多少,至于太平公主向韦团儿打探幽隐,他倒觉得这对韦团儿而言也是一桩好事,关键时刻不乏贵人照拂。
略作沉吟后,他又说道:“近日陛下是否对娘子略有疏远?”
韦团儿闻言后便点头道:“是这个样子,陛下常有整日不召。”
“放心,这也只是短时。”
杨冲并没有分析太细,否则更深的缘由讲出来,他怕韦团儿会惊得睡不着。
那就是女皇陛下都未必不清楚韦团儿兼作少王耳目的事情,韦团儿短时遭受冷落,可能是受大王波及,陛下怨她传信不及以致大王圣意偶失,如此可见大王仍有眷意在守。
天下之主虽有圣心独裁,但若一味的意高难度,也会让近人无所适从。这种尺寸之内,韦团儿是掌握不好的,女皇短时之内或会厌此拙劣,但也不会设防太多。
杨冲并不清楚韦团儿何以肯为大王用,倒是觉得趁此将韦团儿这层关系转在太平公主那里更靠谱一些,于是又仔细向韦团儿交代一些与公主往来的细则。
太平公主对她母亲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一番深思已经将武则天的心意揣摩大概,只是在有关她自己的方面仍存未竟。
武则天对河东王这个孙子很不满,应该说是失望。她以女身为帝,对人才的臧否与使用自然有着自己的一套方略。
此前对河东王这个孙子,她真的是由衷喜爱,从早年明堂大酺,之后种种事迹,少王真的是给了她不小的惊喜。
此子不以血脉俗情为界线,诸谋立于事前,那种对时局的机敏与任事的敢当,都让武则天大感欣慰。特别是跟她迫于无奈、不得不托付重用的侄子们相比,这个孙子无疑能让人寄予更多的期待。
别的不说,单单这个小子能够放下神都已经拥有的一切,自甘寂寞的西行服礼,这种进退有度的秉性,就值得武则天对其青睐有加。
不过青睐是一方面,少王虽然身份尊贵,但却年资浅薄,如果贸然托以大任,或难免势大气骄、小节失察,被奸人阴附其下而兴风作浪。
少王能够安在乾陵全礼始终,不受外界风波滋扰,这与武则天的刻意保护不无干系。
说得更深刻一些,相对于唐家余泽所系的儿子与小算盘打得劈啪作响的侄子,武则天心里是更加亲近这个表现得知情识趣的孙子,甚至于心里都有几分要将之培养起来的打算。
天授革命以来,朝堂纷争快速转为嗣序之斗,焦点不再是女主应不应该当国。最开始,武则天的确是借此清理一部分身在高位又态度顽固的唐家老人。
可是渐渐的,这种纷争就变了味道,尤其是眼见聚集在她武家那群侄子身后的时人越来越多,这便让武则天心里隐隐有些发堵。
她奋斗半生,尊位方享,天下人却不恭伏女主恩威之下,反而热衷于议论嗣位何属,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真的以为她苦心织锦,为他人作嫁衣裳?
武则天心里很清楚,她的权术不可谓不巧妙,天下人也未敢对她失于敬畏,但她最大一个劣势就是年龄。人都想一劳永逸,一时的奋斗博取长远的富贵,也正因此,朝堂中才会有如此汹涌的夺嗣之争。
这种势头如果不再作扼制,一定会有奸怀之人斗胆弄险!
河东王失孤兼识趣,不恋唐家余泽,敢为革命勇作陈策,同时还是一个人势不预的少流。老实说,武则天心里是很期待这个孙子在除服之后,能够飞快找准定位,于时局中再作兴弄,让人不再只关注嗣位何属。
但是少王的表现,却不能尽如人意,怯于神都局势汹涌、客留西京不前。若仅仅只是如此,武则天还可当他遁世年久、人事陌生而谨慎小心。
可是见到西京奏表中所夹杂的少王笔信,武则天是真的大失所望。幽居经年,不盼他能才力长进,现在看来,连旧年那种“唯情活我”的明识都没有了。
武攸宜在西京做得好不好,且不说少王没有置喙余地,即便是有,就要凭此邀好武氏新王?
这么做,与那些昧于忠义、取道邪情,急作争储的人又有什么不同?莫非他也以为祖母恩眷不足久恃,要逞邪能再攀高枝?
除了对少王的不满,对于留守西京的武攸宜,武则天也是心中暗恼。这个侄子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明白,究竟为什么将他安排在西京留守!
胁迫少王作美政虚言,戏弄风月粉饰世道太平,难道这样就能掩饰他在西京的种种劣迹?更何况,武则天如果要的是一个安居乐业、民生殷实的关中,何必要将关陇之间几十万生民迁入河洛?
之所以在武家二王面前直言对少王的不满,武则天也是心存两个意思,一者自然是敲打警告,让侄子能够知警自诫,不要闹得不可收场。
不过武则天也明白,她的侄子们未必有这样的明觉,如果真的这么知警知足,甚至不需她再作这样的警告。
所以第二个意图才是重点,暗示鼓励侄子们去针对少王,最好是有落实在实际上的打压之举。敲打一下少王,让他明白谁才是他真正的依仗,不要自恃邪能便自作左右之顾。
至于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太平公主所想到的了。
群众奔趋西京,可见少王誉望仍然不浅,魏王等想要收拾掉少王,也要做一番人力的布置与投入,而且可能还会引发一些变数,当中就有可供利用,将朝局秩序重新调整一番。
虽然这样会将少王置于不利,但一切因果,概是自求,他本来可以避免,昏计念差,不怨旁人。
但言虽如此,对于将这个本来还比较看好的孙子放弃掉,武则天还是颇感可惜的。
所以当太平公主几番提及,那种急于回护的心意毕露无遗,也让武则天颇有感念,同意太平公主将儿子派往西京,为少王小助人势。
她这个女儿是有心干事,但却乏甚头绪。武则天对此也看在眼中,同时不免想到,如果少王能够知警而返,与武氏划清界限,托庇于其姑母,女儿与孙子、再加上一个武家的定王武攸暨,已经可以自成一势,让针锋相对、岌岌可危的时局变得重新稳定起来。
可如果少王拙于谋身,或者魏王等手段太凌厉,武则天是做好了牺牲这个孙子的准备,但定王武攸暨的儿子也别想生归神都!名王身死,自应有殉,也能凭此在她这群侄子们当中制造出不和谐。
“陛下,已经到了亥时。”
静谧的殿堂中,宫官趋行入内,小声禀告时辰。
“这么快?”
武则天抬起头来,放下手中的奏章与毛笔,略作沉吟后问道:“阿师还在麟趾殿?”
宫官闻言后便点头道:“薛师意兴正浓,仍在宣讲经法。”
“倒是用心了。”
武则天闻言后便笑一声,然后又吩咐道:“吩咐司灯加送火烛用物,内外燃亮,佛法高义,哪能宣在幽处。”
宫官应是之后又作请示道:“仪驾张设是否一并送去?”
“送去吧,案头还有余事,不要再来问。”
武则天摆摆手,将宫官屏退,然后继续低头批阅奏章。
时间又过去了小半个时辰,武则天才从御床站起身来,并对殿中待命的健壮女官说道:“今夜入寝芙蓉亭。”
丽春殿中仍是灯火通明,薛怀义所在的麟趾殿同样如此,但女皇却已经在几十名健壮宫妇拱卫下抵达了芙蓉亭。入睡之前,武则天又随口问道:“今日值守者谁?”
“是左武卫大将军,交河郡王……”
听到宫婢的回答,武则天便颔首笑道:“倒是可以睡个好觉了。”
韦团儿送走太平公主,返回上阳宫时,时间已经到了子夜。她直登丽春殿,自然扑了一个空,也没有再仔细追问陛下寝在何处,让人收拾丽春殿后一处厢室,便也解衣入眠。
可是她躺在床上,心中却不免回想此番随行太平公主言谈种种,心里有些不踏实,辗转难眠。熬到了黎明时分,也没有宫官传告入侍,但她还是披衣起身,于殿外游荡片刻,举手招来一名早起洒扫的宦者,低声吩咐道:“让你阿耶觅时来见。”
女皇一日无召,韦团儿便也一直闲在丽春殿,到了傍晚时分,杨冲便在养子杨绪的陪同下匆匆来见。他如今身为司宫台内常侍,已经是内官当中顶级品秩,但在见到韦团儿的时候,仍然不敢托大失礼。
“杨老翁不必多礼,今日招你,是有一事相询。昨夜公主殿下着我随行出宫,途中不乏言诱,我是没有忍住,多说几句,想请阿翁参略可有失言……”
说话间,韦团儿便将昨夜言行事迹详细叙说一遍。
杨冲闻言后,略作沉吟,又问道:“陛下言评大王时,公主殿下有没有在场?韦娘子有没有透露此事?”
见韦团儿摇头,他便微笑道:“韦娘子请放心,不是坏事,公主殿下是要意结大王,托娘子转诉幽情呢。”
“这不就是说,公主殿下已经知道我是大王耳目?这可如何是好……”
韦团儿听到这话有些发慌,杨冲则笑语道:“不是大事,朝野亲徒内中放置耳目也只是常态,如此才能窥意度情,更作恭顺。公主殿下知此,只会对大王更作敬重。只是日后禁中细则,娘子谨记不要滥说于外,公主殿下倒是可以适时有告。”
杨冲是知韦团儿乏甚心计,真正的机密也不会向她透露多少,至于太平公主向韦团儿打探幽隐,他倒觉得这对韦团儿而言也是一桩好事,关键时刻不乏贵人照拂。
略作沉吟后,他又说道:“近日陛下是否对娘子略有疏远?”
韦团儿闻言后便点头道:“是这个样子,陛下常有整日不召。”
“放心,这也只是短时。”
杨冲并没有分析太细,否则更深的缘由讲出来,他怕韦团儿会惊得睡不着。
那就是女皇陛下都未必不清楚韦团儿兼作少王耳目的事情,韦团儿短时遭受冷落,可能是受大王波及,陛下怨她传信不及以致大王圣意偶失,如此可见大王仍有眷意在守。
天下之主虽有圣心独裁,但若一味的意高难度,也会让近人无所适从。这种尺寸之内,韦团儿是掌握不好的,女皇短时之内或会厌此拙劣,但也不会设防太多。
杨冲并不清楚韦团儿何以肯为大王用,倒是觉得趁此将韦团儿这层关系转在太平公主那里更靠谱一些,于是又仔细向韦团儿交代一些与公主往来的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