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冠冕唐皇 > 0962 祖宗功伟,万世不祧

0962 祖宗功伟,万世不祧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数日后,圣驾抵达乾陵,并在此举行了一场更加盛大的祭祀典礼。

    参加这一场典礼的除了大唐君臣们之外,诸蕃部君主酋长们也都列其中。特别是青海王慕容万,位列诸蕃君之首,入前诵读祭文的时候,情绪激动的泪如滂沱,实在戏多。

    慕容万有此表现倒也情有可原,无论大唐接下来针对青海要如何处理,起码名义上将吐谷浑王室重新送回了祖地,完成了吐谷浑先代君主、包括大帝生前都没有完成的壮举。

    李潼看着慕容万那一番情真意切的表现,心中也不免颇生感慨,更觉得在这滚滚历史长河中,任何势力一兴一衰都是自有定数。

    毫无疑问,吐谷浑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政权。早在西晋年间,身为东胡部落一员的慕容吐谷浑长徙万里来到河西地区,落脚扎根之后,经过数代人披荆斩棘的努力,成功建立起属于鲜卑人的国都,不独称雄一时,其国运延传更远远超过了五胡时期的鲜卑慕容氏。

    可是随着中原王朝的统一与吐蕃的崛起,吐谷浑却国势渐衰,几度亡国。除了大势演变、压榨了吐谷浑的生存空间之外,李潼也深刻感受到吐谷浑人才的断代,已经完全担负不起复兴的希望。

    吐蕃所扶植的吐谷浑莫贺可汗,被钦陵在积鱼城外劏狗一般的追杀致死。而留在大唐的这一支吐谷浑王室,也实在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才能与气概。

    对于青海后续的治理问题、以及将青海王召回朝中的决定,朝廷已经先一步与慕容万进行过沟通。虽然言辞间还给慕容万保留了一些体面,但本质上却是宣告吐谷浑这个政权彻底消亡在人世间。

    慕容万对此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的意见,而且在听到其人将要归朝拜相的消息后,更是感激涕零,连连谢恩。

    虽然说也不乏慕容万明哲保身、不敢忤逆大唐的缘故,但李潼也看得出慕容万的确没有长留青海、图谋建国的想法。

    在青海这场大战中,其人所率数万吐谷浑遗部,根本就没有任何主动的争取与表现,从内心里便没有将这一场战事当作一个复国的机会,表现甚至都不如从西域远道而来的突骑施部众。

    慕容万的自暴自弃,或者说庸碌无能,也是李潼下定决心消除吐谷浑这个政权的原因之一。看到慕容万那乐天知命、感恩戴德的表现,李潼也由衷的钦佩历史长河中那屡屡从一片废墟中重续华夏荣光的英雄们。

    没有什么政权会长盛不衰,但却有一种精神叫薪火相传,当这种精神被深深烙入一个民族最深刻的基因中时,这个民族便可当之无愧的称以伟大,无惧任何的挫折与诋毁,因为他们所行走的是无数先辈用热血生命、用壮志才能所践行出来的一条道路,名字叫做复兴!

    算命的骗你十年八年,虚伪狡诈的看客们以喝倒彩为乐,但路就在脚下,唯负重而行,必能不负祖先!

    脑海中荡漾着这样的思绪,当李潼站在乾陵中那刻写着他爷爷高宗皇帝毕生文治武功的述圣纪碑前时,也能平静视之,且心中泛起了一股强烈的自豪。

    这一次乾陵祭告,在李潼看来也是一次示威,不仅仅是向他爷爷宣告自己解决了高宗未能解决的边患问题,更是宣告他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将整个大唐拉回了走向更加强盛的正途!

    不过当祭祀的队伍从乾陵转移到昭陵的时候,李潼心里那自豪与自得便快速的消散。昭陵内那十四国君石刻像,实在是很能打击后世帝王们骄傲狂妄的念头。

    虽然说李潼没能受到他太爷爷耳提面命的教诲,但在昭陵逛了一遭后,有些骄狂的心态再次变得平和起来,自知脚下的道路仍然很长,任重道远,唯继续前行。

    祭拜过几座祖陵之后,庞大的队伍拱从着圣驾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途。仅仅只留下一部分官员,在咸阳附近挑选山陵,准备为圣人生父李贤修建陵寝而作准备。

    两桩大礼进行完毕后,朝廷可以稍微松一口气。虽然接下来朝廷还有一些礼事需要筹备进行,但也不必这么操切急赶,可以从容安排进行。

    归途中,李潼也拿到了杨再思领衔诸官员们所进行的二帝建庙的讨论结果,孝敬皇帝李弘进庙号为义宗,先太子李贤庙号为章宗,两位先帝兄弟继统,不异昭穆,并祔太庙。

    如此一来,太庙中便达到了七室的标准,分别是太祖李虎、代祖李昞、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以及新进的义宗李弘与章宗李贤。

    当然严格说起来的话,这样的安排也颇有不妥,太庙虽有七室,但所供奉的却只有六世,特别被祧出的懿祖李天锡仍然没有达到被祧的时候。

    因此杨再思等人又提出两个折衷的意见,第一是不祧献祖李熙与懿祖李天锡,而是扩充太庙为九室,供奉八世尊亲。第二则是将二祖祧出,别立一庙另作安置,继续享受祭祀。

    李潼在考虑一番后,还是决定采纳第一种,直接在太庙中再造两庙、不祧二祖,直接设立九庙。八世就八世吧,好歹让祖宗们雨露均沾。

    他这么做其实也存着为自己打算的想法,如果将二祖祧出、另设一庙,这等于将太祖李虎认定为始祖,可以享受万世不祧的待遇。

    虽然说从李虎开始,他们李家才开始正式混大,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受封唐国公,也算是大唐帝国的一个正式源头。可若将李虎为始祖的话,那么太庙中享受不祧的祖宗就太多了。

    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那才是真正开国创业、建立大唐帝国的祖先,这两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祧的。若再加上一个太祖李虎,眼下太庙中不祧之祖便有三个了,以后再想加一个就有点困难。

    是的,李潼也想混个不祧之祖,虽然他们李唐国业未必能传承万世,但这种待遇本身就是对帝王祖宗的一大肯定。

    李潼可不想自己死了一两百年后,后世再出个不肖后人讨论该不该把他丢出太庙去,所以一方面自己继续努力,争取把大唐这份国业做的更加壮大,一方面也在杜绝后患,不认李虎为他们李唐的始祖。

    这样一来,到了后人们再作讨论时,便可以将高祖认定为李唐得国始祖,他跟他太爷爷李世民就可以一直留在太庙,各领昭穆,享受后人们的香火供奉了。

    这一点小心思自不足为外人道,但李潼心里已经打算归京后要对自家大小子李道奴好一些,亲自抓一抓这小子的教育,等到这小子大一些,就可以耳濡目染的暗示要孝顺爸爸,等到他该进太庙的时候确立一个不祧的名份。

    除了鬼鬼祟祟盘算自己身后待遇之外,归途中李潼也在处理一些人事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西域方面。

    虽然说朝廷后续方案还没有正式公布,但一些消息灵通的时流对内情也都颇有了解。特别是慕容万这个乐不思青海的吐谷浑不肖子孙已经忍不住炫耀来日将要入朝拜相,更牵动着许多时流的心思。

    这其中反应比较激烈的,便是突骑施的乌质勒。

    这一次唐蕃大战,突骑施可谓态度积极、出人出力,首领乌质勒亲率两万大军奔行数千里赶到青海,助战的热情与势力可谓冠绝诸胡。

    虽然由于路线与路程的问题,突骑施并没有参与到唐蕃之间在积鱼城的大决战,但一路行来,也扫荡了许多亲近吐蕃的部族势力。

    原本在羌塘西北方向,还有数个亲近吐蕃的邦部,个体的力量或不强大,可若纠合起来投入到积鱼城,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人马,或许还会给唐蕃决战带来一定的变数。

    但突骑施成功牵制住了这一部分势力,让他们没有参与到大战中来,甚至还顺道擒获了吐蕃所扶立的于阗伪王,也算是颇有胜绩,比起打酱油的青海王慕容万,更可以说是表现突出。

    虽然出了这么大的力,乌质勒却并没有恃宠而骄,始终态度端正,其两万大军东进所耗钱粮自支,仅仅只在海西的伏俟城附近接受了一万多头牛马的赏赐。

    当然,突骑施出了这么大的力气,也是有其强烈诉求,那就是取代早已经名存实亡的西突厥兴亡继绝可汗、成为大唐在西域的亲密合伙人。

    原本乌质勒对此信心颇足,一则大唐圣人待他态度不错、颇给礼遇,二则青海此战既向大唐表达了忠心,同时也展示了自身的力量,有信心能在西域配合与贯彻大唐的各种计划。

    可是随着青海盟会的消息逐渐流传出来,意味着大唐有了另一种羁縻诸胡的方式,顿时便让乌质勒变得不淡定起来。

    乌质勒自然不是青海王慕容万那样的纨绔废物、甘心入朝担任一个有品无权的闲散高官,他作为突骑施的首领,还满心雄计带领突骑施获得更大的辉煌。

    但是青海盟会这种形式若在西域推行,将所有胡部势力摆在同一平台,无疑会极大的抵消如他这种地区好强的优势,也会让他暗中吞并一些小部族势力的动作无所遁形,对自身部族势力的增长无疑是一大制约。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乌质勒也在通过各种他所能接触到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忧虑与不满,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关注。

    对于突骑施,李潼的确是颇有好感,而这份好感则充满了功利性,他是希望能够在突骑施这个西域强部身上榨取到更多的利益与助力。

    接下来,无论是针对漠北突厥默啜的围攻扫荡,还是抵抗与击退的向东扩张,大唐都需要来自突骑施的助力。这一份助力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却能让相关事务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诸大礼赶场完成后,李潼也觉得有必要安抚一下乌质勒,所以在返回长安的途中,他便着员将乌质勒与将要接任安西大都护的郭元振一同招至行在接见。

    “青海此战,突骑施功劳可观,事迹俱列功簿,都督白发典军、勤助王事,的确是忠勤可勉啊!来日入朝,朝廷必有厚封褒奖!”

    眼见乌质勒步入大次,李潼在席中颔首笑语道。

    乌质勒闻言后又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连忙跪拜道:“臣边中蛮夷,圣人天可汗不因质丑疏远,赐臣军机之用,自当报效恩命,不负使用!自恨学无所长、胸无经纬,难当立朝建策之位,但一身老韧筋骨,亦可看守边疆,扬我皇恩!”

    大唐在西域经营多年,那些胡酋们为了能够与大唐进行交流对话,也是深慕唐风。乌质勒所率领的突骑施乃是继西突厥之后的又一豪强,自然少不了要与大唐进行书面与谈话往来,因此也是谈吐不俗,绝不像他自言的胸无经纬、不学无术。

    李潼对乌质勒这态度还算满意,在听到其人言外之意担心被召入朝后,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都督这样的壮才若收养京中、闲散度日,也是我皇朝一大损失。今国家中兴,急需用人之际,自然容不得这样的昏聩之计。譬如青海日后……”

    他主动提及青海的政治问题,而乌质勒也连忙竖起了耳朵,当听到圣人表示青海情况有别于西域,并不会将盟会强硬的推行于西域,便忍不住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对于有用的人,李潼从来都不吝啬,在消除了乌质勒的戒心之后,便又笑着讲起对乌质勒的封赏:将原昆陵都护府所辖一部分析立为碛西都督府,以乌质勒为碛西都督,直接受安西大都护辖制。

    当乌质勒听到这一安排时,心里先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按照圣人讲述,这个所谓的碛西都督府辖区相当于原昆陵都护府三分之二的辖区,他受封碛西都督后,基本上等于取代了西突厥的兴昔亡可汗。

    当然,这一任命距离他的设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他原本的打算是全盘取代西突厥兴亡继绝可汗、统率原西突厥十姓的部伍,可现在仅仅只获取了昆陵都护府范围,而且还不是全部,仍有一部分兴昔亡可汗直领部伍受辖于安西大都护府。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名分问题,他本来打算趁此一举争取建牙称汗的地位,可是圣人的言辞中根本没有涉及这个问题,这不免让乌质勒自觉欲求不满,还想再作争取。

    可李潼却并不给乌质勒这个机会,指着郭知运说道:“来日郭将军便要前往安西、掌管四镇,陇边兵患解除,壮卒也将增赴四镇,届时你两位并在共事,一定要紧密配合,经营和气。”

    听到朝廷还要往四镇增兵,乌质勒脸色又是变了一变,忙不迭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青海此战,吐蕃全无招架之力,让乌质勒认识到大唐的实力,也不觉得眼下的突骑施已经有了挑战大唐威严的实力。

    乌质勒心中所想,李潼自然也能猜到,驾驭这些胡虏,本就是驱虎吞狼的刺激游戏,当然不能予取予求,但也要给予一定的激励与抚慰。

    让突骑施脱离西突厥的管辖,直接受安西大都护管制,已经算是满足了一部分乌质勒的需求,他若还想要更多,那么自然要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海此战大捷,但四边仍有余寇待除,忠勇丈夫,无患功勋不伟,朝廷用士,亦必重酬有功之臣!”

    说完这句话,李潼便结束了此番谈话,示意两人退下联谊。突骑施的确是力量可观,但若敢违背他的安排,他不介意趁着增兵四镇的过程中打压一番,毕竟西突厥有十姓之众,来年大计配合也并不需要以突骑施为唯一选择。

    圣驾返回长安后,李潼终于有时间休息一番,顺便也命人将此前群臣进献的贺表取来,翻阅一下臣下们各自进献的彩虹屁,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可是在翻阅这些奏章的时候,李潼又发现了一个奇怪有趣的存在,那就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奏表。这个本就被他重点提防的小堂弟,除了一通马屁之外,奏章中还牵涉了另一桩大事: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