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关陕(18)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桓此次巡视各地州府,除了观察地方的财赋民力情况,查视官员能力,品德才干,亦是最重要的一环。
多日巡行下来,他很悲哀的发现:这个时代官员的品德,多半都高过于他来的那个时代。
宋代官员俸禄之高,后世的明清和现代都远远不及。宰相、枢密使一级,月支钱三百贯,春、冬各赐绫二十匹,冬棉一百两、炭火一千六百秤、粟米百石、柴草一千二百束、盐七石。
州府县官员,依次递减,到了最低一级的县官,折成现代的收入,大概的月收入是人民币一万一千到两万两千之间。
在宋朝为官,做到中央一级,几年下来就是现代的一个百万富翁。就是最低级的小吏,收入也足以安家致富。
如此一来,在高薪政策下,官员再贪污就很为时人所鄙视。况且宋朝政治氛围极为宽容,最少在北宋蔡京前,还没有权相这一概念。台谏功能完备,官员敢于直言,勇于任事,政治清明,虽然经过哲宗与徽宗几十年前的破坏,党争风气渐渐使得朝政风气腐坏,但因靖康一事,党争却又打破,士大夫一心救国的多,很少再顾得上争讦攻击。
只是品德虽好,能力却多半有些问题。宋朝虽然不以八股取士,却也开了以纯粹的文人执掌天下的先河,唐朝一直以是郧旧子弟与科举力量,甚至是武将共同执政。而到了宋朝,太宗执政的几十年间,开科取士,一共录用了一万多进士。待到了仁宗朝,甚至非进士出身的不得进入馆阁为官。
如此一来,地方的官吏就多半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虽然高薪养廉,在品德上多半没有问题,能力却又多半不足。
北宋至南宋,三百年间,有名的文人大臣有操节的不知道有多少,却很少有以能力见称的名臣,便是问题所在。
守拙有余而进取不足,加上纠缠宋朝百多年的“三冗”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与战争破坏纠结一处,对各地经济生产的破坏,已经呈现在赵桓眼前。
赵开,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兼管整个川陕的茶马专卖,张浚负责川陕大权后,又加以他宣抚置制的权力,等于将整个川陕的财政大权全交给了他。
此人受命之后,减免冗费,改益茶马收税办法,使得整个川陕的经济收益大为增加,富平一役能集结那么多的物资,此人功在第一。
赵桓来自后世,自然知道战争与后勤的关系,对负责整个战役的后勤官赵开极其感兴趣,此次巡视各地,接见普通官员之后,深感当时官员的权变能力不足,见一见这个当时最有名的理财专家,便成为他眼中最急迫的大事。
宋人居住习惯已与唐人不同,唐人坊市分明,街道划分严整,有如棋盘。宋人却常常是街市联结一处,道路狭窄,官员府邸与百姓住处连接一起,很难有严明的划分。
赵开住处,便是在一大片普通的民户区中,划出了一块几十亩地的区域,高墙碧瓦之外,便是市井小民的住处,叫嚷吵闹声不绝于耳,甚至就在他的府门旁边,还有几家贫户的住宅,使得这个高级文官的住处,多了几分活气,少了几分威严。
赵桓因不肯在此时便暴露身份,求见时,却是多了几分踌躇。
却是薛强少年机敏,见门房将他们一伙人打量不休,眼神中已经带了几分怀疑,便上前先在那人袖中悄悄塞了一吊钱,然后笑嘻嘻道:“大哥回禀一声,就说是西安茶马商人赵某人求见,要与大人商议要事,还请大哥通融一下。”
他料想这赵开管理川陕财政大事,少不得要与不少大商人打交道,便以如此说辞求见。
那门前的管事人果然不再怀疑,只自己悄悄捏了一下袖中铜钱,便笑道:“这么老远来的?可真不容易,既然这样,我就去给大人回禀一声。”
说罢转身进内,过不多时,便出来笑道:“算你们走运,大人此刻正在忙,不过有不少商家已经进去,大人吩咐让你们进来,一会子一起说事。”
赵桓微微点头,也不和那管事的说话,便自昂然直入。
那门政微微一楞,心道:“这商人却好大的架子。”
想要喝斥,话到嘴边却又缩了回来,只是看了赵桓扬长直入。
赵桓过了仪门,到得正堂一侧,打眼一看,却见大堂内影影绰绰已经是站了不少的人,都是衣着锦缎,一看便知都是富商。
他也不和众人打话,只是悄然混入人群,拿眼去看那正伏案办事的赵开。
薛强等人也不敢怠慢,并不如普通商人的家仆一般,在外等候,而是同样跟在赵桓身后,悄然侍立。
那赵开先只是低垂着头,埋首文案,执笔批示公文,一封未完,便有下一封呈上。待他批完,立刻有人将他批好的文件拿出,交给等候多时的差人拿走,快马送交各州府执行。
整个内堂虽然站了数十名商人,仆役,差官,却是无人敢吱一声,只静静等候,看着他执笔如飞,笔落纸上时沙沙做响,竟也是声声可闻。
待他一连处理了几十份争件,方才咳了一声,抬头轻声道:“茶来。”
一个仆役立刻上前,奉上茶碗,赵开伸手接过,却是没有士大夫饮茶的从容,竟是一口而尽,然后看也不看,伸手将茶碗往那仆役手中一递,便低头又去看文书。
就在这俯仰之间,赵桓却只见他脸色枯瘦,满脸皱纹,虽然头上头发尚是乌黑,却已是老态毕露。
赵桓此前问过此人年龄,知道他不过四十出头,此时居然如此模样,显然是太过操劳的原故。
他微微叹气,知道无论哪朝哪代,掌握财政和后勤琐事的人,劳心费力,声名却不能显于后世,就算是史书有记录,也并不能有太高和太好的评价,最多一句:勤于任事,善理财赋。便是极高的褒奖了。
如此一来,谁还敢做这种傻子,自然是宁愿做清要官,将来熬资格都能做成中央大员,再和皇帝顶几句嘴,便可以留下万世清名,这笔帐是个人都算的过,做事的官员越来越少,却也毫不稀奇。
如此这般,虽然他以皇帝之尊,混在一群商人当中,一直静静站着等候赵开决断公事,竟是全无不满。
倒是一群侍卫,在他身后一个个龇牙咧嘴,显的极是不乐。
半响过后,方听赵开低咳几声,推开批好的公文,让等候的小吏们拿走,他又闭目歇息片刻,方才转头向这一大群商人道:“你们想必都是为了经总制钱来的?”
赵桓此次巡视各地州府,除了观察地方的财赋民力情况,查视官员能力,品德才干,亦是最重要的一环。
多日巡行下来,他很悲哀的发现:这个时代官员的品德,多半都高过于他来的那个时代。
宋代官员俸禄之高,后世的明清和现代都远远不及。宰相、枢密使一级,月支钱三百贯,春、冬各赐绫二十匹,冬棉一百两、炭火一千六百秤、粟米百石、柴草一千二百束、盐七石。
州府县官员,依次递减,到了最低一级的县官,折成现代的收入,大概的月收入是人民币一万一千到两万两千之间。
在宋朝为官,做到中央一级,几年下来就是现代的一个百万富翁。就是最低级的小吏,收入也足以安家致富。
如此一来,在高薪政策下,官员再贪污就很为时人所鄙视。况且宋朝政治氛围极为宽容,最少在北宋蔡京前,还没有权相这一概念。台谏功能完备,官员敢于直言,勇于任事,政治清明,虽然经过哲宗与徽宗几十年前的破坏,党争风气渐渐使得朝政风气腐坏,但因靖康一事,党争却又打破,士大夫一心救国的多,很少再顾得上争讦攻击。
只是品德虽好,能力却多半有些问题。宋朝虽然不以八股取士,却也开了以纯粹的文人执掌天下的先河,唐朝一直以是郧旧子弟与科举力量,甚至是武将共同执政。而到了宋朝,太宗执政的几十年间,开科取士,一共录用了一万多进士。待到了仁宗朝,甚至非进士出身的不得进入馆阁为官。
如此一来,地方的官吏就多半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虽然高薪养廉,在品德上多半没有问题,能力却又多半不足。
北宋至南宋,三百年间,有名的文人大臣有操节的不知道有多少,却很少有以能力见称的名臣,便是问题所在。
守拙有余而进取不足,加上纠缠宋朝百多年的“三冗”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与战争破坏纠结一处,对各地经济生产的破坏,已经呈现在赵桓眼前。
赵开,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兼管整个川陕的茶马专卖,张浚负责川陕大权后,又加以他宣抚置制的权力,等于将整个川陕的财政大权全交给了他。
此人受命之后,减免冗费,改益茶马收税办法,使得整个川陕的经济收益大为增加,富平一役能集结那么多的物资,此人功在第一。
赵桓来自后世,自然知道战争与后勤的关系,对负责整个战役的后勤官赵开极其感兴趣,此次巡视各地,接见普通官员之后,深感当时官员的权变能力不足,见一见这个当时最有名的理财专家,便成为他眼中最急迫的大事。
宋人居住习惯已与唐人不同,唐人坊市分明,街道划分严整,有如棋盘。宋人却常常是街市联结一处,道路狭窄,官员府邸与百姓住处连接一起,很难有严明的划分。
赵开住处,便是在一大片普通的民户区中,划出了一块几十亩地的区域,高墙碧瓦之外,便是市井小民的住处,叫嚷吵闹声不绝于耳,甚至就在他的府门旁边,还有几家贫户的住宅,使得这个高级文官的住处,多了几分活气,少了几分威严。
赵桓因不肯在此时便暴露身份,求见时,却是多了几分踌躇。
却是薛强少年机敏,见门房将他们一伙人打量不休,眼神中已经带了几分怀疑,便上前先在那人袖中悄悄塞了一吊钱,然后笑嘻嘻道:“大哥回禀一声,就说是西安茶马商人赵某人求见,要与大人商议要事,还请大哥通融一下。”
他料想这赵开管理川陕财政大事,少不得要与不少大商人打交道,便以如此说辞求见。
那门前的管事人果然不再怀疑,只自己悄悄捏了一下袖中铜钱,便笑道:“这么老远来的?可真不容易,既然这样,我就去给大人回禀一声。”
说罢转身进内,过不多时,便出来笑道:“算你们走运,大人此刻正在忙,不过有不少商家已经进去,大人吩咐让你们进来,一会子一起说事。”
赵桓微微点头,也不和那管事的说话,便自昂然直入。
那门政微微一楞,心道:“这商人却好大的架子。”
想要喝斥,话到嘴边却又缩了回来,只是看了赵桓扬长直入。
赵桓过了仪门,到得正堂一侧,打眼一看,却见大堂内影影绰绰已经是站了不少的人,都是衣着锦缎,一看便知都是富商。
他也不和众人打话,只是悄然混入人群,拿眼去看那正伏案办事的赵开。
薛强等人也不敢怠慢,并不如普通商人的家仆一般,在外等候,而是同样跟在赵桓身后,悄然侍立。
那赵开先只是低垂着头,埋首文案,执笔批示公文,一封未完,便有下一封呈上。待他批完,立刻有人将他批好的文件拿出,交给等候多时的差人拿走,快马送交各州府执行。
整个内堂虽然站了数十名商人,仆役,差官,却是无人敢吱一声,只静静等候,看着他执笔如飞,笔落纸上时沙沙做响,竟也是声声可闻。
待他一连处理了几十份争件,方才咳了一声,抬头轻声道:“茶来。”
一个仆役立刻上前,奉上茶碗,赵开伸手接过,却是没有士大夫饮茶的从容,竟是一口而尽,然后看也不看,伸手将茶碗往那仆役手中一递,便低头又去看文书。
就在这俯仰之间,赵桓却只见他脸色枯瘦,满脸皱纹,虽然头上头发尚是乌黑,却已是老态毕露。
赵桓此前问过此人年龄,知道他不过四十出头,此时居然如此模样,显然是太过操劳的原故。
他微微叹气,知道无论哪朝哪代,掌握财政和后勤琐事的人,劳心费力,声名却不能显于后世,就算是史书有记录,也并不能有太高和太好的评价,最多一句:勤于任事,善理财赋。便是极高的褒奖了。
如此一来,谁还敢做这种傻子,自然是宁愿做清要官,将来熬资格都能做成中央大员,再和皇帝顶几句嘴,便可以留下万世清名,这笔帐是个人都算的过,做事的官员越来越少,却也毫不稀奇。
如此这般,虽然他以皇帝之尊,混在一群商人当中,一直静静站着等候赵开决断公事,竟是全无不满。
倒是一群侍卫,在他身后一个个龇牙咧嘴,显的极是不乐。
半响过后,方听赵开低咳几声,推开批好的公文,让等候的小吏们拿走,他又闭目歇息片刻,方才转头向这一大群商人道:“你们想必都是为了经总制钱来的?”